又过了很长时间,叶明泽看到前面有一大片模模糊糊的影子,太深,已超出他的视野,看不出是什么鱼类。叶明泽果断下网,管他是什么,只要是鱼类就行。他这样已经够得天独厚,比光凭着经验下网不知道要好多少。
这一网明显比第一网要厚重。等拉上来一看,青峰几人原本正笑着的脸,突然耷拉下来。
“怎么好好的都拉着个脸?”叶明泽不明所以,一脸困惑样。
“少爷,这是鱿鱼,只能拿来喂猪。”
“哦,就为这啊!放心,没事,鱿鱼人也能吃。拉回去再说。”叶明泽来了大兴朝后,还没有碰到过鱿鱼,自然不了解这方面,“接着下网,前面应该还有。”
又放了两网,叶明泽才下令停船。众人赶紧开始分装鱼类。
第13章 鱿鱼干()
这三网捞的都是鱿鱼,其他鱼类很少。
叶父他们下了两次渔网后,就在叶明泽的船上帮忙。看着一船舱的鱿鱼,几人都很无奈。这些都只能自家吃了,新鲜品种,一时半会难以推销出去。
虽说有点遗憾,叶父一行人仍是嘴角飞扬,欢快地往家划。
等他们回到叶家村,小码头边已围了不少人。多数都是看热闹的,秋收后,大伙都闲着,哪有热闹人就往哪凑。新船下水,忌讳多着呢。这里的人都相信,第一次出海的情况将预示以后的收成。要是那么大条船,空舱而回,笑话可闹大发了。
其他那些个头最小的渔船是不用靠码头,能直接拖上岸的。叶明泽这条不行,必须停靠在小码头上。
这会天冷,白天出海没问题。夏日时光,多数都是在晚上出海捕鱼,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要去镇县卖鱼,否则白天出海鱼非得发臭不可。
船一靠岸,叶明泽就搬起一篓鲳鱼,第一个走下渔船,后面紧跟着蒋敬之。码头上,叶家多数人都到了,看他们搬东西下船,纷纷上前帮忙。
叶明泽:“娘,篓子不够,还有不少没装筐,您和弟弟回家多拿些。”
“哦,哦,好的。”江氏嫁过来二十多年,还没见过哪条船有这么多收获。
旁人看着一筐又一筐往往外搬,嫉妒羡慕恨,什么样的表情都有。
“咦,怎么都是鱿鱼?”有人发现后面搬出来的多数都是鱿鱼,心里总算平衡不少。
“我就说吗,叶林福家今年运道也太好了点,要是这次都是鲳鱼,岂不又大赚一笔?”又一个心理失衡的。
“就算除去后面的鱿鱼,光搬出来的鲳鱼就有好几百斤,至少值一两多银子,可不就小发一笔?”
“看这势头,林福家这是要发啊!”几个老头子心里门清。
“是啊,他家日子过的越来越旺。”说话的老头颇为羡慕,再想想家里,简直不能比啊。
很快,江氏和叶明溪叶明泽,拿着一叠筐子返回码头。
这次收获很大,不少和叶家走的较近的人都来帮忙,拉了两三趟车子才拉完。
鲳鱼拉回叶家,鱿鱼大多都拉往蒋宅,叶家只留下一小部分吃个新鲜。
叶家村人都很感慨,特别是一些有见识的。这次是运气不好,多数都是鱿鱼,下次谁能保证不是别的鱼呢?种类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次能捕到近两千斤鱼。这在叶家村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叶明泽和蒋敬之稍微收拾一下,进房商量以后捕到的鱼该怎么处理。这条船虽然归在蒋敬之名下,但是他们不可能一点都不顾叶家。村里那么多人看着,叶明泽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父母想想。这里不比那些大户人家,媳妇嫁妆补贴婆家是常事,运气不好,碰到比较极品的婆婆,即使自己不愿意拿出嫁妆,她也会想着法子逼你拿出来。常年累月下来,不但没有积攒下私房,拿嫁妆倒贴的比比皆是。
当然,蒋敬之的状况不同,叶家除了温氏会有些牢骚,几个婶婶心里嘀咕一下,至少明面上没人会觊觎。问题是,在这里,媳妇嫁妆虽是私产,不算在公中,却会算在叶明泽的小家里。村子里,夫妻财产哪能分那么清?他们不拿出一点孝敬家里长辈简直说不过去。
这种事上,叶明泽夫妻两人都不好主动开口,房里很安静。其实,蒋敬之对钱没太大概念。即使来到叶家村,他也没缺过钱,自然对这些渔获不大放在心上。
短暂的沉默后,还是叶明泽先开了口,他对蒋敬之还算了解,知道他没那么小气。
“敬之,每次出海收获,分家里一部分,不多给,尽他们吃就行。想卖那是不可能的,省的惯出他们不劳而获的习气。”
“行,你安排吧!”蒋敬之虽不怎么在乎这些,但对于叶明泽做决定前,会顾及他的想法,还是有丝小雀跃的。
有了决定后,叶明泽当即告知叶老爷子:“爷爷,这些都留着家里吃,不用省。”
“嗯,明泽你做的很好。”叶老爷子人老成精,一看这个架势,哪能不明白叶明泽的意思。对此,他是很赞同的。看着叶明泽拿出的一篓子鲳鱼,少说也有二十来斤,二孙子两夫妻都不小气啊!叶家这样子家境还不错的,平时捕到鱼,都很少舍得自家吃,基本都拿到县城里卖。这些敞开了吃都能吃好几天。看样子,家里人以后都有口福了。
和叶老爷子商谈妥当后,叶明泽夫妻来到蒋宅,开始处理鱿鱼。他打算都晒成鱿鱼干,一半放盐,一半不放。
鱿鱼干制作起来不难,从腹部剖开,取出内脏、脊椎骨和眼睛,还有类似于牙齿的东西,再把鱿鱼须上的东西也处理干净,然后吊挂晾晒两天左右即可。
叶明泽示范后,秦妈几人很快就上手,甚至做的比叶明泽还好。没办法,女性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娘,大伯母,你们怎么过来了?”叶明泽抬头正好瞅见,后面还跟着两家的丫头。
“这不刚忙活完,现在有空就过来看看。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的?”大伯母知道这个二侄子恩怨分明,帮着他,对自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行,很简单,你们按秦妈那样做。”说起这个,叶明泽想起家里盐不够晒制这么多鱿鱼,明天正好进城买一些。
往日,叶明泽不进厨房,不用跟盐打交道,现在冷不丁接触到,倒是让他想起,盐在这里可是个精贵物什,要二三十文一斤,比猪肉都贵。他知道怎么晒制海盐,这次却赶不及,只能少做点咸味鱿鱼干。
当晚,叶家餐桌上出现了爆炒鱿鱼,清蒸鲳鱼,一大家子人大快朵颐。尤其是爆炒鱿鱼,特别受小孩子们喜欢,一盘子菜一人几筷子,转眼间就没了,都嚷着没吃够。
呵呵,家里别的不说,鱿鱼可不缺。现在还新鲜,别以后天天吃,吃腻味了。
第二天,叶明泽让他父亲托人给出嫁的大姐和两个姑姑以及外祖父母送些鱼。这个是这里的规矩,只有新船第一次出海才有这个待遇。以后将不再按照规矩行事,只凭亲疏关系送礼。
这次出来,叶明泽把蒋敬之也带着。他一直在家调养身体,很久没出外看看。
阳山县还是老样子,只有几条街道比较热闹。今天正逢大集,西市这边人来人往,都是赶集的农人。
叶明泽他们去的是海鲜批发市场,在西市的最里面。当然这里也零卖,鱼市最外边都是零散的卖家。
阳山县城靠海,这里不缺鱼。鱼市上出货量很大,光靠本地人当然消耗不了这么多。这里来来往往的多数是外地货商,批发价才三五文的海鱼,卖到内陆起码涨到十文以上。一些容易坏的,甚至能涨到几十文。利润空间大,风险自然也不低。没点承压能力的,还不敢做这个活计。
鱼市腥味很大,连叶明泽都不大习惯,更不用说蒋敬之。
“这次先忍忍,下次让明溪明江跟着张伯过来。”叶明泽拍了怕蒋敬之的肩膀,以示安慰。
蒋敬之示意没事,紧皱的眉头却显示他现下并不好受。
来之前,叶明泽根据鲳鱼个头大小,分了三个档次,特别大个的,特别小个的和一般大小的。中间档次跟平常卖一样,四文一斤,小的两文,大的六文。
叶父熟门熟路的找到地方,摆开架势,开始吆喝。出货一向不归叶明泽管,这还是他第一次亲临现场,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集市上,海鱼种类不少,大部分近海鱼类都能看到,有不少摊位上还售卖虾蟹贝类和海菜。叶明泽看自己帮不上忙,就带着蒋敬之逛起鱼市。
这次出海没弄到虾蟹,叶明泽索性一样买了一种。家里小鱼小虾不缺,这种个大的却很少吃到,他也有点馋了。
蒋敬之虽不习惯这里的味道,却仍看的津津有味。帝都那边新鲜海货很少,他能吃到的多数是干制品,味道跟鲜货不大一样。在这里几个月,倒是吃了不少鲜鱼鲜虾。
叶明泽又买了一些海产后,把东西放在叶父那里,拉着蒋敬之出了鱼市,逛起西市。
西市人声鼎沸,正逢秋收后第一个大集,这是难免的。平常不赶集的日子,这边人流会少很多。
看了一会,发现卖的都是自家有的零碎东西。叶明泽兴趣不大,索性拉着蒋敬之去杂货铺买盐。
杂货铺这边比西市要清净许多。两人慢悠悠地走着,时不时进店看看,偶尔买点自己感兴趣或家里没有的,倒也怡然自得。
大兴朝生产盐不容易,杂货铺里卖二十五文一斤,这个价格还算公道,有些地方甚至卖到三十文以上。叶明泽买了十来斤,差不多够这次用就行。
第14章 买人()
逛着逛着,两人到了人市。今年阳山县附近出现旱情,虽不至于逃难,卖儿卖女的却多了起来。
人市上多数人都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到他们,叶明泽想起可能要面临的末世,又想起自己身上的变化,便想在人市上碰碰运气。
询问一番后,他选了个口碑不错,做人口买卖的方中人。叶明泽表明来意,想找几个力气大的仆役,男女老少都行。方中人听后,在人市晃荡一圈,他后面就跟了六七个人,还真是男女老少都有。
“叶公子,别看这这几人多数都瘦不拉几的,还真就是这个人市中力气最大的。力气略小些的还有不少,要是公子需要,我就叫他们过来。”
“暂时不用,我先看看这几个。”叶明泽这次挑选仆人目的性很强,这关系到以后他们的生存,只要人品不过关的,其他一切免谈。
这批人看着都老实巴交的,想是农家出身。参考蒋敬之的意见后,叶明泽决定把这七人全都买下。知人知面不知心,现在看着都还好,要是以后出现问题,再发卖就是。
这七人中,有一个近五十的老爷子,三个青壮年男子,两个媳妇子,还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
“都说说你们以前干过哪些活,有什么手艺,从左到右,一个一个来。”蒋敬之家里曾经仆从如云,对这个还算有点经验。
一番提问下来,七人的详细资料到手。
孙老爷子给了叶明泽一个惊喜,他居然会看天气。出海最重要的就是要规避各种海洋灾难性天气,有他坐镇,安全性大大提高。
叶家村人每次出海前,都会询问村里有经验的长辈,得到他们肯定,才决定是否出海。要是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宁可错过一个好日子,也不愿冒险出海。由此可见,懂得看天气的人才是多么重要。
那还只是在出海前。一旦出了海,海上天气变化快,各人只能凭他自己的经验判断,一个不慎就可能葬身大海之中。要是船上有个会看天气的,能大大提高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除了孙老,那个年轻小伙子冯大山会一点子木工,别的不好说,打个桌子椅子的没问题。其他几人,都是平常的农家子弟,干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看着这七人,叶明泽想起一个问题:“方中人,他们还有家人一起发卖吗?”
“有的,我马上去叫人过来。”方中人听还有生意,乐颠颠地跑了。
孙老没有家人,只身一人。有家人的只有四个,冯大山有个十五岁的弟弟。两个青壮年,甄庆有个男妻和一儿一女,孩子都还小,另一个王贵带了一个小男孩。文氏家人最多,一家五口,丈夫,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整家人一起买下的最是划算,小孩子基本算是附带。这么十六个人,光小孩子就有五个,叶明泽只花了六十两就全部买下。
近二十个人堆一起太引人注目,叶明泽让其他人在人市入口等着,自己带着蒋敬之和原先的七人继续挑人。
叶明泽告诉七人接下来挑人的要求,只挑选那些让几人感觉特别舒服的。
听着主家奇怪的要求,七人也没什么意见。一个摊子一个摊子轮着看,还真就找出五个符合要求的人来。
叶明泽没说之前,七人还没什么感觉。一旦有了这个意识,他们也觉得奇怪,怎么从前就没有这种感觉,是他们以前忽略了还是?
这五个人分开时还没多大感觉,聚在一起,再加上蒋敬之,影响范围波及到周围几个摊子。幸亏还没人注意到这点,要不哪还轮到他来捡这个便宜?
这几个人已经初步具备安抚人心的功效,假以时日,随着时间的推进,想来能力会变得更强。
前面买的七人,叶明泽还无法确定其中有几个是哨兵。后面买的五人,基本能够断定,应该都是向导。
叶明泽将五人全部买下,包括他们的四个家人,一共花了三十五两。这一次,他总共买了二十五个人,其中小孩子七个,花费九十五两银子。原本准备买田置地的一百两几乎花了个精光。算一算,他手头还有不到二十两。这还多亏他在叶家村呆着,几乎不花费什么钱。
这么一来,叶明泽和蒋敬之手上有三十七个仆役,而他们只有四十亩田地,一年的产出还不够这些人嚼用。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情。叶明泽这次买人本就是为出海捕鱼准备。
他觉得这些人还不够用,以后至少得配备一个造船工匠,最低要求是会修船,再算上会看鱼群的,差的还不止一个半个。慢慢来,先让这些人轮流出海,赚些银钱周转,等明年再视情况而定。
这些人在脏乱的人市呆了几天,不知道身上有没有疾病。叶明泽不放心,带着他们去医馆挨个检查,看没什么大问题,准备打道回府。
路过布店时,蒋敬之想起,家里没有那么多被子,又拐进店铺,买了些便宜的布料和棉花。家里那一亩田的棉花,叶明泽和他说过要为家人添置新被子新棉袄,他就没打算动用。
买人花了不少时间,等到和叶父约好的集合点时,他们已经等了有段时间。看着跟在儿子后面的一大堆人,叶父有些莫名所以。
四人来时乘的马车,现在多了二十几个人,一辆车就不够用了。叶明泽简单交代了一下,叶父没有多问,又去雇了两辆马车。
三辆马车进村,又一次引起了村民的围观。叶家村原本只有董家有一辆马车,后来蒋敬之带来一辆,总共才两辆。现在一下子就见到三辆,不引起围观才怪。
幸好,蒋宅在村东边上,围观的人群也没有尾随,否则见到这么多人不诧异才怪。
叶明泽是临时想起买人,因此蒋宅里没有准备,只能临时收拾出剩下的房间。每户一间,不够的话,单身的人几个人拼一间。
钱所剩不多,叶明泽没有买成品,只好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