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叱咤乐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叱咤乐坛-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keny哥带着陈义臣来到申城展开宣传攻势之前,澹台文慧便早已跟keny哥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虽然这些肯定都是互利互惠的合作协议,但是既然keny哥要借势,那么……让步一点,让文慧娱乐和叶梓占到的“利”和“惠”稍多一点,那也就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别的不说,单单看这一条:叶梓行第二张专辑之后,花星要尽可能的帮着叶梓拿到参加“十大金曲”、“十大劲歌金曲”评选的入场券。仅仅这一条,就已经能让叶梓足够满意的了,而这,仅仅只是双方合作协议的一部分而已,澹台文慧趁这机会狠狠的从花星赚到了一些便宜。

    不过站在keny哥的角度,他也并不觉得花星吃亏。能够借势推出陈义臣,让他的新专辑在华夏大6取得足够出色的销售成绩,这可比什么都更加重要。(。)8

第七百一十六章 策略和销量() 
无论陈义臣的宣传攻势搞得如何轰轰烈烈,在申城这个叶梓的大本营里,哪怕叶梓再次玩起了“失踪”的把戏,他的声势和影响力还是无法跟叶梓相提并论。

    7月22日,华夏唱片厂申城分公司再次给出了叶梓新专辑的销售简报。7月19日,在前一天极其成功的专辑签售的推动下,这一天又恰逢周日休息,当天申城全市疯一般销售出了51778盒磁带专辑,1499张d专辑,创造出了申城单日专辑销量之最。叶梓也成为第一个单日销售数据打破5万盒磁带专辑的华夏歌手,新专辑上市两天共计销售了99485盒磁带专辑和2258张d专辑。2天1万,这个成绩不仅横扫申城以往的个人专辑同期销售记录,即使放在整个华夏大6范围也相当不俗,能够杀进历史同期销售记录前二十的行列,名列第十九位。

    才第十九位?看起来……这个成绩好像也不怎么样嘛,似乎有点令人失望啊。

    失望?您在开玩笑吗?叶梓是以申城一个地方的销量跟其他歌手全华夏的销量记录进行比较,两天的总成绩杀进前二十,这样的成绩也能算令人失望吗?

    当然不算。

    能够杀进历史同期记录前二十,这个成绩本身就已经相当不错,更何况叶梓现在是以仅仅一座城市的销量创造的这个成绩,这个成绩非但不差,反而应该是出人意料的好!更何况这只是叶梓行的第一张专辑,换成任何一位新歌手来试一试,前两天的专辑销量能够杀进同期前一百就已经非常值得庆幸了,前二十?那根本想都不用去想!

    叶梓前两天的专辑销量一公布,几乎就已经预示着这张专辑将是一张级大卖的专辑!虽然云省那里的统计记录还没拿到,新专辑在华夏各地还要再过几天才能全面上市,但是唱片厂的销售简报仍然轰动了申城歌坛。媒体上原本就充斥着叶梓的消息和报道,简报一出,各种跟叶梓有关的新闻和报道更是甚嚣尘上。

    叶梓的歌迷们最是兴奋,他们已经连续几天“霸占”了电台上的所有点歌节目。如果不是节目组刻意安排了其他歌曲偶尔出现,这些节目当中将绝对不会出现任何一跟叶梓无关的歌曲。除了因此受益极大的陈义臣、张磊、谢云、曾纯等人,其他歌手全都哀鸿一片、怨声载道,纷纷致电电台出抗议。

    但是他们的抗议几乎毫无效果,歌迷们可不管这些,一个个点歌电话仍然持续不断的打进电台的各个节目。而对于电台高层来说,这些歌手的抗议要求当然不能忽视,但是申城歌迷的民意更不可违,更何况叶梓也是申城的骄傲,现在又正是他的专辑行之后的关键时期。于是陈子墨等电台高层纷纷出指示,要求节目组在适当照顾其他歌手的情况下,顺其自然。

    正是这“顺其自然”四个字,让申城电台的点歌节目继续被叶梓那些兴奋的歌迷们“霸占”着。

    申城的媒体和民众也在继续关注着这件极其“好玩”的事情。

    ……

    在申城大部分民众看来,这样的行为当然是歌迷们的自行动,这也足以证明叶梓在申城歌迷心目中的地位。但是在明白人,比如电台的那些领导们、报社的资深记者们的眼里,这一切的背后全都有着精心设计的痕迹。

    他们看得没错,这一切的确是出自文慧娱乐的安排。

    叶梓之前在申城本地的累积足够,又正好碰上大领导将他树为了典型,各方面的宣传早已做到了饱和,专辑行之后已经不需要继续进行大量的宣传,过犹不及,所以叶梓从专辑行之前就开始时不时的玩一下“失踪”。但是考虑到叶梓的新专辑正在销售当中,仍然需要足够的热点来刺激“顾客们”的购买欲ang。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判断之后文慧娱乐作出决定,将叶梓近期的主要宣传窗口转移到华夏各地的电台直播节目连线上面,为即将到来的新专辑全国销售做一些准备和预热。进一步的后续措施那就是在演唱会之后开始进行的1城市巡回签售活动,以及去了当地之后进行的一系列电视、电台、报刊等等宣传。而在申城,叶梓会主动消失,宣传方面就完全交由歌迷会出面“占领”电台点歌节目,从侧面继续推动专辑的销售进程。

    文慧娱乐分析认为,这样的宣传策略既能维持住申城这里足够的热度,促进新专辑的销售稳步向前,同时又不至于因为叶梓过于频繁露面、反复露面引起歌迷和民众的逆反心理,从而对专辑销售形成不必要的阻力。而在叶梓的演唱会结束之后,他的宣传重点也将彻底从申城转移到其他城市,继续扩大他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按照文慧娱乐既定的这个策略,申城叶梓歌迷会近期的任务当中,除了甄选演唱会的入场歌迷,最主要的就是完成这个“占领”电台的艰巨任务。在歌迷会主席秦磊的精心安排下,歌迷会相当完美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为了让这个措施施行得更加自然,在这期间文慧娱乐还特意为叶梓安排了一次电台直播节目的电话采访。在电话采访当中,叶梓“谆谆告诫”自己的歌迷不要妨碍到电台节目的正常秩序,更不要妨碍到其他歌手的歌曲点播等等,做足了面上工作。

    至于有没有效果,那……又有谁知道呢?又有谁在乎呢?

    反正叶梓已经做了他能做的工作,总不至于让他在节目中不许歌迷们点播他的歌曲吧?那也太过分了,而且会伤了歌迷的心。

    叶梓肯定是不会这么干的。

    ……

    叶梓的专辑也在一天接着一天持续着自己的销售。

    最开始的2天1万狂飙之后,叶梓的新专辑从7月2日星期一开始迅降温,这也是极其正常的事情。没有哪一位歌手的专辑能够持续以每天四五万盒的销量狂飙突进,任何一个唱片市场都是这样,并非单单华夏大6市场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日当天,磁带专辑的全市销量从19日的5万多盒锐降至33334盒,d专辑的降幅更大,全天只销售了357张。

    7月21日,销量进一步下跌,磁带专辑降至21793盒,d专辑则仅仅只卖出了241张。

    7月22日,新专辑第五天的销量跌幅减缓,磁带专辑从昨天的21793盒下降至19694盒,d专辑的销量甚至出现了小幅上升,全天售出274张。

    五天下来,叶梓的新专辑共计售出磁带专辑17436盒,d专辑313张,这个数据同样是申城专辑销售同期之冠,完完全全当得起媒体上鼓吹的热销、畅销、大卖这样的评价。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申城这里的销量总数虽然很高,但是两天之后每天的销量下跌幅度非常ju大,这才仅仅第五天销量就从最高时的5万多盒下跌到了2万盒以内,比叶梓的专辑在香江市场的跌幅更大,那么1天之后会怎样?一个月之后情况又会如何?这张专辑最终还能有多少销量?

    这个问题提得没错,跟香江市场比起来,叶梓的新专辑的确在申城市场的销量下跌迅,很快就会下跌到每天一万盒左右的销量,即使是这个销量也会被迅突破。但是这就是当时华夏大6唱片市场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快!

    来得迅猛,去得也快!

    在华夏大6唱片市场,任何一张个人专辑面市之后销量如何很快就能看出端倪,一个月之内基本上就能见分晓了。这就是叶梓的新专辑获得2天1万的销量之后,被媒体热捧猛吹的原因所在。而等到两个月之后,无论这张专辑的质量再怎么高,之前再怎么畅销,它的余力基本上都已全部耗完,随后就是淅淅沥沥的毛毛细雨。这一点,跟香江唱片市场有着长达半年的销售期截然不同。

    跟香江市场相比,华夏大6的市场没有那么长时间去耐心等待,歌迷们也早就在专辑行之前,通过排行榜的指引寻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歌手和歌曲,专辑一出第一时间就会前去购买。这也正是所有歌手,无论他(她)是来自哪里,都会极其重视华夏大6各地排行榜成绩的最主要原因。而这样的排行榜成绩,在香江唱片市场虽然同样重要,但却绝对不是引领歌迷购买专辑的最主要因素。

    这是华夏大6和香江两地不同的歌坛情况、不同的歌迷情况以及不同的经济展情况造成的结果,至于香江唱片市场和华夏大6唱片市场目前各自秉持的不同销售模式,对于歌手和歌迷来说究竟谁好谁坏、谁更占优势,那可真就很难说了。(。)8

第七百一十七章 试听() 
7月22日晚上,叶梓完成了张磊和曾纯新专辑的母带制作,这份工作仅仅花了24个小时。√

    叶梓对这两张专辑熟悉之极,曾纯专辑的所有歌曲都是由他亲手录制,张磊的专辑中也有一半歌曲是由叶梓完成,对于这两张专辑母带的制作叶梓早已成竹在xing。而且张磊和曾纯仅仅行磁带专辑,只需要制作少量d专辑以供纪念,对于质量方面的要求就没有叶梓那张专辑那么高,再加上叶梓完成过自己的专辑母带之后轻车熟路,这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完成这份工作。

    7月23日上午,叶梓在别墅录音棚举办了一场专辑试听会。

    为了专辑的宣传和未来的行事宜,除了张磊、曾纯和朱枫泊老师以外,叶梓还特意邀请了陈子墨老师、周芳老师、路征老师以及申城音像公司副总杨青松、云省音像公司副总唐旭安等人一起前来参加这次试听,澹台文慧和舒怡当然也同样在场。

    试听之后,所有人都对这两张专辑的质量非常满意。作为当事人,张磊和曾纯那就更不用说了。不过对于张磊和曾纯没有考虑出版d专辑的想法,两位唱片公司经理全都表示了遗憾,陈子墨老师、周芳老师和路征老师也都觉得可以尝试着同时行,只有朱枫泊老师非常认可这样的做法。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看看叶梓的新专辑销售就能知道。跟至少几万盒销量的磁带专辑相比,d专辑每天只有几百张的销量,实在是不值一提。这还是叶梓这张大卖的专辑,换成是张磊和曾纯他们,成绩如何可想而知。在目前的华夏大6,d专辑只能作为磁带专辑的一个补充,满足少部分有此需要的歌迷,绝大多数的歌迷仍然只能承受磁带专辑的价格。而且跟d机动辄几千元的价格相比,几百元最多上千元的录音机价格那可就亲民许多了。

    叶梓心里对此最为清楚,他绝对支持张磊和曾纯这样的考虑。d机在华夏大6的初步普及至少还要再过五年时间,而全面普及……好像还没来得及全面普及就已经迎来了网络时代,普及不了了。不过另一种方式的普及……Vd/dVd兼容模式下的全面普及,倒是在华夏全国范围真正实现了的。

    不过那同样也是好多年之后。

    所以目前来说行磁带专辑已经足够,对于张磊和曾纯来讲完全没有必要去行什么高价的d专辑。虽然高价的d专辑赚到的是远远过磁带专辑的暴利,2%甚至3%以上的那种级暴利,但是如果卖不到一定数量的话,那还弥补不了唱片工厂开工压制d专辑的成本,得不偿失。

    叶梓的专辑是因为香江,d专辑的制作成本在华夏大6行时并不需要额外负担,这才能同步行磁带专辑和d专辑。没有这样的条件打底,叶梓也肯定会选择只行磁带专辑的。

    还在试听的时候,杨青松就对这两张专辑表示出了特别浓厚的兴趣。

    这两天,云省音像公司的唐旭安正在跟他软磨硬泡,希望两家公司能够合作一把,共同拿下曾纯的这张专辑,对此杨青松本来就是有点想法的。这一次听到母带出来的效果之后,这种想法基本上已经完全成型,双方的合作……可行。

    于是试听结束之后,杨青松立刻就拉着唐旭安密语了几句,随后两人找到澹台文慧借了一间“办公室”,迫不及待的便跟朱枫泊老师聊了起来。

    ……

    虽然杨青松并没有第一时间跟张磊商量专辑行的事情,张磊却丝毫也没有担心。就在昨天,他和谢云已经跟文慧娱乐和紫光公司分别签署了经纪合约和唱片制作合约,现在,他们也是背后有公司支撑的歌手了。虽然文慧娱乐在香江、在申城的名气还很小;虽然紫光公司的框架才刚刚搭建起来,在诸多唱片公司当中还是一个婴儿,但是无论是张磊还是谢云,对于自己的未来全都充满着信心。他们无所谓现在的文慧娱乐和紫光公司实力如何,他们完全相信澹台文慧和叶梓、崔正光的能力,即便是非常善于为自己算计打算的谢云,对此也同样毫不怀疑。

    签约了公司之后,类似专辑行、唱片宣传这样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他们再亲力亲为,舒怡和崔正光会联手把这些事情全部做好。哦不,说错了一点,应该是舒怡和叶莺会联手把这些事情做好。

    接到崔正光的电话之后,叶莺已经赶回了申城,正式接受了她在紫光公司的职务。目前暂时还是由崔正光和她一起进行一些公司框架搭建的先期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崔正光会带着她熟悉唱片公司的一些基本业务,这些业务崔正光早已在经营那两家小公司的过程中熟悉了起来,当一当叶莺的老师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等到叶莺完全熟悉业务之后,崔正光就会把紫光公司的行政事务全部移交到叶莺手上,而他自己则会基本脱离这些具体事情的艹作,重点掌控三家公司所有的大政方针,以及三家公司之间的联合协作。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一旦崔正光将紫光公司和孙云老师留下的制作室、录音棚完全捏合在一起,一家具有足够的创作能力、制作能力、并且可以独自完成歌手专辑所有制作部分工作的唱片公司就即将诞生。

    电话联系沟通之后,孙云老师非常支持崔正光的想法。

    张磊的专辑母带制作完成之后,从明天开始崔正光将带着专辑的小样,和叶莺一起去一一拜访申城那些具有唱片行能力的大型唱片公司,最主要的就是唱片厂申城分公司、申城音像公司以及申城声像出版社这三家。在制作伴奏带的这大半年当中,崔正光早已跟这些唱片公司的业务人员相当熟悉,这一次他就将由这些业务人员介绍给公司上层领导。

    按照崔正光的说法,虽然叶梓这里有关系有门路能够直接跟对方的高层对上话,但是在很多时候,这样介绍而来的关系带有太多的人情往来,远远比不上自己亲自跑出来的关系。为此,崔正光和叶莺两人将顶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申城的东西南北。

    这当然是大大的好事。

    对此,叶梓也只能无奈的承认,在商业经营这一方面自己是拍马也赶不上崔正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