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一世见到傅通之后,就更加不明白了。
傅通,何尝不是如此呢?即使听了顾琰之言,他都不能相信傅家前世会落得那样的结局,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自己还活着,是怎样看着傅家踏向死地的呢?傅家,又是怎么会被朝廷抄家灭族呢?
他不想相信,也不知道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应该怎样解释,现在他只能这样说:“功高震主的道理,我一直很清楚。事实上,傅家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准备,将大将军之位交出去,就是过渡之一。前一世傅家缘何被灭,我真的想不出来。”
停顿了片刻,他又再说道:“但这一世,我一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阿璧你放心好了。”
非但傅家不会有事,就连顾家也一定会安全,这是他会做的,也是能做到的。
顾琰沉默不语,她相信外祖父能护住傅家。现在,顾重庭已死,秦绩被贬至雷州,三皇子又失势,以后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好,傅、顾两家会越来越安全,她坚信这一点。
“铭儿也快好了,皇上允许我可以在京兆呆着的时间也不多了。这个搭秤之计,你祖父不适合上表,还是找小沈吧。”傅通这样说道,心中有了盘算。
这个计策,他和顾霑都不能上表,定要另找他人的。小沈已经是他的外孙婿了,他有所谋算,当然是外孙婿服其劳了。、
而且,说不定这个是个大功绩,傅通才不想便宜了旁人。
沈度听说傅通有唤,当然立刻就来了顾家,这还是他和顾琰定亲之后,第一次来顾家,情况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明明来见傅通的,但顾霑特地不上朝,就是为了见见他;顾重安也没有去云山书院,他想对这个未来女婿更了解一些;就连小孩儿顾道征,都板着脸跟在顾重安身后,上上下下打量着他,似乎在评估这个大姐夫怎么样。
真是……令沈度一额汗!这些,都是阿璧的家人呀。面对这些人打量的目光,强自从容自若,真觉得比在紫宸殿面圣还要紧张!
好不容易,他才经受住前院众人的打量,才能继续去见傅通,却在嘉醴院门外见到了一个中年妇人。
这妇人端庄温和,身后跟着数个仆妇丫鬟,看向沈度的目光带了审度和威严,这个人,就是他未来丈母娘了。
傅氏不是第一次见到沈度,在帝师寿辰的时候,她就和这个年轻的官员打过照面。但是,现在傅氏好像第一次见到沈度那样,细细打量着他。
良久,她露出了笑意,开口道:“进去吧,父亲在等着你。”
傅氏本来就不是刻薄尖酸的人,对待自己的未来女婿,此刻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如果真的不满意,早就定亲之前就说出来了。
沈度如释重负,恭敬地道了别,然后才进了嘉醴院。——他心中第一次感叹人丁少也有人丁少的好处。
待他进了嘉醴院,傅通倒没有为难他,直接就将这个搭秤之计说了出来,让沈度向崇德帝上表,然后等待着沈度的回答。
此刻沈度心中所想,和顾琰想的也一样。这哪里是什么搭秤之策,傅通此计,真是太大胆了,他和父亲都不曾想到这一层!
如果皇上能允许这个提议,那么对尚书省的权力,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限制!
他朝傅通弯了弯腰,然后允诺道:“傅老将军既有吩咐,那么在下一定会将此事办妥!”
(章外:二更!一切一切,还是为了权。哈哈,其实权贵娇这个名字也很符合内容嘛,掩面遁走……)(未完待续。。)
ps: 二更!感谢yan5890018、amyge888、嫣嵐、般若1是月票,谢谢大家~
302章 尚书令人选
(三更!)
崇德帝最近在考虑尚书令的人选。中书、门下搬迁一事,除了让崇德帝知道尚书省权重之外,也让他想起了尚书令一职。
自方集馨出事以来,虽有尚书左丞蒋钦暂代尚书令职务,但毕竟是暂代而已,尚书令实乃宰相职,国朝不能没有宰辅之人,也是时候重新考虑新任尚书令的人选了。
方集馨身体这个样子,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尚书令了,蒋钦的资历功绩,并不足为尚书令,要从朝中另择人选了。只是,哪个官员可担任尚书令一职呢?
最先知道崇德帝心意的,肯定是他身边的人。最摸透他心思的人,当然是淑妃和谢姿。她们从皇上的话语举动中中得知:皇上要选新的尚书令了!
谢姿那里尚可,因她不像淑妃那么多挂虑。虽则她和那个殿下有合作,但又不需要事事为其筹谋,她便能置身事外,好奇地想新任尚书令会是谁。
谢姿是能翘手轻松,但淑妃紧张不已,立刻便将这个猜测告诉了朱宣明,让他早作准备。
尚书令人选太重要了,选个什么样的人,就关系着自己这一方的势力。这么重要的位置,当然要推自己的人上位了。
朱宣明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秘密去了成国公府一趟,征询秦邑的意见。经历了上次宣政殿一事,朱宣明再也不敢轻忽行事了,特别是事关尚书令。这可比中书、门下搬迁一事重要多了!
这事,他没有第一时间去找蒋钦商量,一是还在为宣政殿出言一事不满,二是因为此事关联着蒋钦,他怕蒋钦失了平常心。——父皇既想另择尚书令人选,就说明蒋钦这个暂代人选并不在考虑范围。
基于这种种,朱宣明才会来了成国公府。
此时成国公府已不复往日荣光,门口那些石板虽然仍光洁可鉴人,但已没什么人会来了。就算有人来,也是像朱宣明这样暗夜前来的。
对这种情况。秦邑倒比方集馨能看得开。当年勋贵势力衰微之时。比现在还不如呢!秦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说,他觉得儿子秦绩在离开京兆前说的那一句话,十分有道理。
秦绩是笑着说出这句话的:“父亲。只要成国公府还有用。就不会败。当前蛰伏便是。”
这个“有用”,秦邑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虽然他现在不能进宣政殿听政,但朝中的情况他知道得十分清楚。再说他的确是有才能之人,想要成国公府有用,并不难。
他让人给朱宣明送去提醒, 就是为了让朱宣明记得成国公府“有用”。
现在,朱宣明不是来了吗?三皇子又如何?依然有用得上的人才是!
要让成国公府有用,成国公府才能再一次势起。这个,就是秦邑所坚持的信念。
既然朱宣明特来相问,秦邑也不拿捏什么,而是直接说道:“殿下身边既无资历足够之人,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推皇上纯臣上位!所谓纯臣,必定是听从皇上心意的。皇上属意殿下,那么这位纯臣就是站在殿下这一边的。”
皇上属意三殿下,在这样的形势下,三殿下不争就是争了!——这个道理,是秦邑经过这么多事才悟到的,他暗自后悔以前帮三殿下做了那么多事。
其实三殿下根本就不用做什么,只需要安静地等待册立太子便可了。他们此前,太心急,太心急。现在,他不会犯这个错误了。
听了秦邑的话语,朱宣明的脸色一时不太好看。纯臣当然比不上自己的人来得可靠,如果不能将自己的人推上这个位置,那么还会有诸多不便!
可是,他不得不接受秦邑的话语,皆因自己身边,并没有人能接得上尚书令之职。
这不由得让他有些心慌,他原以为自己拥有众多势力,朝廷百官多是他这一系的人,但现在,他发现真正算是心腹、居高位的人,没有!
没有了成国公府,没了方集馨,没有了罗炳光,他身边似乎就没有太大的力量了,现在他的心腹,官职最高之人,只是蒋钦这种正四品上的。
就是势微的老二,身边还有一个正三品的京兆尹!
现在这种情势,他越想越心惊,脸色从不好看转为紧张,紧接着问道:“国公爷所指的纯臣是?”
这个纯臣,肯定要身居三品之位,又是父皇信任得用的。这样的人,在朝中可不少,会是谁呢?
这个人选,秦邑心中早有决断。在方集馨出事的时候,秦邑就在想:谁可以接任尚书令之位呢?
为此,他将大定正三品的官员都过了一遍,最后综合种种形势,才定下了建康府尹程大昌。
此人姓程,看在和三殿下母族同姓的份上,多多少少会有些感情,而且程大昌能力卓绝,定能将尚书省管理妥当,这个程大昌,再合适不过了!
原先,他就等着皇上想换尚书令之时才将程大昌推出去。但现在,发生了中书、门下搬迁之事,皇上对尚书省起了这个限制之心,那么这个尚书令就一定不能是能力卓绝的人。
既然如此,大定九府之中,有一个才能平平的府尹,倒是很适合担任这个尚书令,那就是关内府尹祁玄。
“祁玄政绩平平,但最懂得按帝心办事。由他担任尚书令,虽一时半会看不出好处,但对三殿下绝对没有坏处。殿下可以不着痕迹将此人推到皇上面前,但您最好别出言了,淑妃娘娘也不可出言。”秦邑这样说道。
若论能力平平,大定九府还有一个西疆府尹郑安伯,但此人是郑太后的侄子,也算是外戚,而且秦邑心中有隐忧,是绝对不会推荐这个人的。
朱宣明最后点了点头,说道会将祁玄推到崇德帝面前,便又趁着夜色离开了成国公府。
他们很快就会知道,,就算定下再合适的人选,作再周全的考虑,也没有什么用。
(章外:三更!这个星期特别忙,而且这个梗要查很多资料,暂且三更,请大家多多支持!)(未完待续。。)
ps: 三更!
303章 撤尚书令!
(一更!请大家多多支持!)
这一日,沈度来了紫宸殿,向崇德帝上呈了一个奏疏。这个奏疏所请,就是撤尚书令!
崇德帝打开奏疏一看,眼神便缩了缩,然后故作平静地将它合上。撤尚书令!沈度竟然敢上这样的奏疏,这是为何?!
听见崇德帝的询问,沈度平静地开口:“尚书令地位崇重,掌管天下纲维,掌管朝廷百官,若其人稍有所失,则天下皆受其弊。臣尝闻不可以天下奉一人,朝廷又岂能系于尚书令之位?尚书令位极人臣,若是尚书省之权皆集中于尚书令手中,百官莫有敢违,则权相、独相必定会出现!朝廷纲维必乱,恐有动乱之祸。”
沈度语调平平,说出了让崇德帝倏然心惊的两个字眼:权相!独相!
按照大定官制,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皆是宰相职。所谓“权相”“独相”,说白了,就是朝廷宰相的职权,超出了中枢官制下任何一位宰相,凌驾在所有官员之上。
崇德帝对“权相”“独相”这样的字眼并不陌生,在他少时蒙学之时,宫中的师傅就多次说过这样的字眼;及至后来拜沈肃为师,沈肃也会时不时将这些字眼拿出来说一番。
皆因,前朝倾覆就有“权相”“独相”之祸!
对这一点,史家有异常详细的描述“久居枢横,天下威权,并归于己。诸官但唯诺而已……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1
前朝先有权相之祸,再有朋党之争,焉能不灭?
是以太祖立国时,将前朝几乎废置的中书三省重建,并且令三省并重,将三省权力均分,就是为了防止“权相”“独相”的出现!
这些,是大定太祖的功绩。也是前朝灭国的教训。崇德帝听得不少了。但他生长于承平之年,总觉得这些字眼久远得只会出现在故纸堆里,而与现在的纲政无关。
现在,听了沈度的话语。再看看这些年尚书省的权力过重。崇德帝就知道这些字眼离自己并不远。背后连冷汗都冒起了。
既然“权相”“独相”有灭国之患,他是绝对不会让这样的官员出现的!
见到他神色震动,沈度便知道自己的话语说道他心里了。事关灭国。皇上怎么会不震动?
而且这些话语并非危言耸听,只要尚书省继续权重,只要尚书令出一个崇权之人,“权相”“独相”的出现,那就太正常了。
一直以来,沈度和沈肃都在想着如何限制尚书省、尚书令的权力,这官衙搬迁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但他们的思路尚不够开阔,并没有像傅通所想的这样:撤尚书令!
尚书令位居正二品,大定就这么一个人而已,这个人,实在不能再有了!如果接任的尚书令是像方集馨这样心术不正的人,那么势必会令更多官员都歪斜,朝廷乌烟瘴气更甚。
退一步来说,就算接任尚书令的人心术很正,但才能平平呢?这样的人位极人臣,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尚书令便不要了!
沈度继续出言道:“尚书令方大人出事已有数月,不曾理过朝政之事,但尚书省一切运行正常。所以臣以为,尚书省没有了尚书令,并不会耽搁朝政。”——他这话,已经被这几个月的现实证明了的。
既然尚书省没了尚书令,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有尚书令的话,或会有“权相”“独相”之祸。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崇德帝身为大定帝王,又怎么会不懂得?但他没有立刻说话,是因为还想到了另外一个词:此消彼长。
大定有中枢三省,若是撤了尚书令,那么三宰相职就只剩下中书令和门下侍中。既然尚书令有可能成为“权相”“独相”,那么中书令、门下侍中也有这样的可能。
若是撤了尚书令,又怎么限制中书令、门下侍中的权力?又怎么能保证中书令、门下侍中不会成为“权相”“独相”?
他沉吟不语,等待着沈度的回答。沈度既奏请撤尚书令,那就会想到各种可能的情况,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崇德帝想得没有错,这个隐忧沈度当然想到了,也有了应对的办法。在沈度看来,撤尚书令必须是利大于弊的, 如果撤了对大定朝政没有好处,那还撤来做什么?
是以,他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臣恳请皇上撤尚书令,在尚书省增设左右仆射,皆为从二品职,与中书令、门下侍中同阶,入政事堂;同时,提高御史大夫之官阶,加其入政事堂!如此,三省一台相互牵制,则朝政可久治也。”
沈度的眼神从未如此明亮,整个人像是会发出光芒一样。在紫宸殿这里,他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设想,关于大定官制的设想,这就是三省一台官制!
他能想出这个官制,是受了傅通的启发。以走路为喻,傅通走出了第一步,但沈度顺着这第一步,走到了终点。
傅通所说的撤尚书令,是很关键的一部分,但更关键的,是撤掉尚书令之后要怎么办,如何保证朝政会比有尚书令之时更好,这是沈度所想的。
离开嘉醴院之后,他就一直在想:撤掉尚书令之后呢,朝政如何?
他在南园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增设左右仆射,重用政事堂!
朝廷原先就有政事堂,但只有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得入其中,在以往作用并不显。但现在,沈度想重用的政事堂,不仅仅只有中枢三省主官而已。
他要往政事堂加人,除了三省的官员之外,还要加入御史大夫。他想要,提高御史台的地位,提高大定监察力量的地位!
(章外:一更!注释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