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在大后方的云南,曾有一群赤诚报国的先辈,自制设备,把煤变成了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松节油等宝贵的资源,为抗战贡献出了全部的心力。
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匮乏,人力、物力、财力紧张、烽火硝烟先辈能艰苦卓绝,白手起家,建立起世界级工艺技术水准的煤化工厂,创造天方夜谭式的传奇,杨天风自然不甘人后。(。)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发展;出兵助战()
何况,低温蒸馏焦油加工液体燃料,可是目前的先进技术,一九三三年才投入实际生产,以德国技术最为发达。
而传奇故事中的传奇人物,获得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的张大煜先生,只是在留学德国时注意到这项技术,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千百次的研究、实验,然后东拼西凑、甚至是自制设备,才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追赶上了世界先进的步伐。
同样的设备匮乏,同样的技术人员短缺,但杨天风也有着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现成的技术资料,甚至是超越当时科技水平的。当然,他不想敝帚自珍,而是要把这技术贡献出来,为抗战尽一份力,为国家、民族尽一份力。
没错,只是尽一份力。因为,杨天风是一个人,没长两个脑袋(长两个也不够),也不会分身术。他的精力分薄于科技、军工,还有顶重要的军事,很多事情就只能写出资料,规划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步骤,百忙之中偶尔能书面或现场指导一下,大多的工作却要依靠下面人员的努力了。
不要忘了,当时可是烽火硝烟的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又不同于大后方。没有足够的军力,不能保证所设工厂的安全,那一切的建设成就都是暂时的,都是建在沙上的楼房。
相对于杨天风的雄心壮志,战功和名声现在并不很重要,反倒是要尽量拖延日本人对他的重视,对三纵的注意,以免在他准备好之前招致大规模的报复。但又要显示出自己和三纵的价值,以得到各方物资和财力的援助,这就意味着要采取两面策略。
基于这样的想法,之前生俘日军少将他没有宣扬,并要求国府保密、低调;此次缴获日军联队军旗,他也秘而不宣,把军旗藏匿起来,留待日后合适的时机。
在当时国x军和抗日队伍都抢先报告战绩,甚至予以夸大,以提振民心士气的时候,这种做法明显给日军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金子联队的军旗已经被护旗官毁掉,他们自然也不会把这么丢脸的事情公之于众。
再加上损兵折将,以及各地抗日武装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又时值冬季,鬼子在调兵遣将,巩固重要据点的防御,针对三纵的报复也就没有马上进行。
从表面上看,三纵在东进作战后进入了休整期,虽然在根据地的边缘地带依然是小战不断,但大规模的行动短期内似乎不会有。而实际上,杨天风却在秘密地调兵遣将,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准备参加一场远离根据地的大战。
历史车轮在滚动,抗战烽火在燃烧。
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七日拂晓,武汉周边的日军凭借其大量的汽车、舰船和优良的装备,迅速调动集结了第、第6等四个主力师团的兵力,以及重炮兵四个半联队,战车一个半联队和海军、空军一部,分三路向鄱阳湖西面中国x军队各部,全线发动进攻。
而由于整训、机动性极差、协同作战等原因,第三、第九战区军令部延误了在三月十日前完成集结部队,并进入攻击态势,于三月十五日发动进攻的命令。
战机转瞬即逝,教训深刻!而日军赢得了时间,中国x军队原计划的抢先攻势顿成泡影!各部队措手不及,仓促应战,陷入了全线被动的状态。
南昌战役作为第二期抗战方针确定之后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日军从战略进攻阶段转变为长期持久战阶段的初战尝试,实验性质浓厚,双方都展现了难得而大胆的创意,将所能运用的作战资源扩张到极致。
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日军将领中是非常有头脑的指挥官,而且表面上也懂得伪装,不像一般日本军人一样变态。同时,在带兵上也很有天赋,指挥上也非常老练毒辣。
南昌会战中,在传统步兵兵力之外,冈村宁次别出心裁地集中使用了战车部队与炮兵部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机械化攻击纵队。
在此之前,日军一贯将战车分散到个步兵师团,分割使用。作战时则作为步兵的掩护,概念上仍然是步兵战车的基调。
冈村宁次却集中了**式中型战车七十六辆,九四式轻型战车五十九辆,独立编组成为一个战车队,作为突破兵力,并以装甲汽车装戴一个步兵大队协同作战。再加配工兵、步兵与其它特种兵,这个战车队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装甲师。
另外,在空援的布置上,冈村指定第三飞行师团的第四十五战队专门提供战车队的密接支持,并准备了侦察中队连续侦察****动态。使这个战车队获得完整的地空协同作战条件
而将炮兵集中使用,则更令人惊讶。
日军一向将个别野战重炮兵联队配署到步兵师团,冈村这次将四个一五野战重炮兵联队、两个七十五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七十五山炮联队及一个一五加农炮攻城炮兵大队编入第六炮兵旅团,使得这个炮兵旅团集中火炮达一百七十门,含七十二门一五榴弹炮与十六门一加农炮,比一个俄国炮兵师规模还大。
反观国x军的战略战术,先是延误集结、攻击时间,随后又迟迟不下令破坏公路。因为破坏公路意谓着守军也无法利用公路,总司令罗卓英就持此种看法,认为在一个守势的阵地带,后方交通极为重要,为此而犹豫迟疑
南昌战役的情况,杨天风并不十分了解。该说的说了,该做的也做了,再关心也无济于事。他把主要精力已经放到了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甚至是改变结果的,即将到来的大战上。
“钢拳、榴弹发射器,这是孙总司令点名急需的武器。”鲁西招募处主任兼第三集团军联络官的时同然,正带着期盼的神情同杨天风在谈话,“袭攻开封,事关事大。如果杨兄能出兵助战,那自然是更好。孙总司令说了,要在郑州为杨兄摆宴,既接风洗尘,又庆祝和嘉奖杨兄在宿州的大捷。”
不招请我,我还要蹦着高儿去呢!杨天风心中得意,但脸上却没表露出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东进作战结束后,杨天风分别将战报呈给孙桐萱和廖磊,并将指挥刀、望远镜等缴获作为礼物分送二人。同时,杨天风还送出了钢拳、榴弹发射器和霰*弹枪,数量不多,倒象是引*诱似的。
从杨天风的心理上说,他确实有这个意思。供应第三集团军也不是第一次了,但在数量上却难以支撑一场大战。而这正是他需要达到的目的,参加大战,并力争改变历史。
历史上,一九三九年四月一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偷渡黄河,成功地袭击了驻扎在开封的日军。消息传出后,立即轰动全国。外国通讯社称:此为华军对日军已占重要城市的第一次有效攻击。
当时,第三集团军出动了一个混合师,一万两千余人;日军在开封则有步、骑、炮、战车等兵种,约千余人防守。
如果只从兵力对比来看,以十打一,竟然没有全歼日军,光复开封,而只是“有效攻击”,或许令人产生疑问,或许让人感到不解。
但战争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抛开国*军重武器不足、攻坚难度大,日军有城垣工事依托、火力强大、作战顽强等因素,袭击开封可是孤军深入敌占区作战,全无后勤保障和增援部队,还要防备开封周边的日军增援,其困难和危险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是杨天风指挥这场战斗,如果打得时间很长,他可能要拿出很多兵力堵截鬼子援兵。再除去炮兵、通讯兵等非战斗兵,能投入攻打开封的兵力数量也就在五六千人左右。在攻坚战中,这样的兵力对比,还真的算不上绝对优势。
“我会出兵,助孙总司令成此辉煌战功。”杨天风在时同然的期盼目光下,终于缓缓开口,“但我赶赴郑州的消息要对外保密,这是为了根据地的安全,为了袭击开封的隐秘。”
时同然舒出一口长气,终于可以对孙桐萱有个完美的交代了。
杨天风供应第三集团军少量新式武器,既加强了部队的战力,也使孙桐萱有了更大的胃口和希望。袭击开封如果能变成光复开封,那将是怎样的轰动,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抗战时期,如果不算日军主动放弃的和投降后解放的,中国*军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光复一座大中型城市,令人唏嘘慨叹。
中国*军队缺乏重武器,缺乏攻坚能力,这自不必说。其后果便是日军可以在城市中驻扎少量军队,从而增加机动兵力,进行攻击。也就是说,如果能光复开封、全歼守军,对日本鬼子将是极大的震动,迫使其改变现有的兵力布署,或改变战略都是有可能的。(。)
第一百一十四章 好姐妹的请求;赠送武器()
感谢,黑色火云,上高广苍穹,麻辣熊猫,嚒叵,摩人,嗤魂邪仙儿,古亭往事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幸福快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而经过武汉、兰封等攻坚作战,国*军对日军守城的强韧战力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有巨大的心理阴影,普遍对攻坚不表乐观。
如一九三八年五月兰封战役,由教导总队改编的第四十六师对兰封城防阵地冲锋,三位旅长非死即伤,第四十六师几乎全军覆没。之后,第六十四军力克一个小村庄罗王寨,参谋总长竟亲电李汉魂军长致贺,称“抗战以来之收复失地自贵军起”。
杨天风很干脆地答应了出兵助战,但对攻坚的困难也极重视。虽然有了钢拳、榴弹发射器,还有霰*弹枪,虽然是早就打算参加这场大战,他依然感到时间不够,准备还嫌不足。
可他在很早之前也知道,兵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制造已经成型的武器弹药,再上马新品种,显然是达不到这样的生产能力。
东进作战中缴获了两辆装甲车、十几辆汽车(不算后来修复的),还在宿城缴获了很多汽油,以及一些修理工具。当看到那粗笨的油桶时,一个想法便浮现在杨天风的脑海中。回到根据地,他便招集人手赶制,很快,简陋、易造,但使用得当又威力巨大的轰天炮,或叫飞雷炮便应运而生了。
在汽油桶底部向上依次放入抛射药包、缓冲板、炸药包,并将炸药包拉火绳固定在汽油桶上。使用时,点燃抛射药包,经缓冲板将炸药包抛出,由于拉火绳固定在汽油桶上,炸药包在飞行中自动点火。
就是这么简单,尽管准头差,射程近,但在攻坚战中,却可以极大弥补国*军缺乏重炮的遗憾。
油桶加上铁箍予以加固,抛射药的分量、炸药包的重量形状、油桶炮的施放角度等等,经过炮兵数十次试验,不仅基本掌握了数据,还提高了射程和精准度。不敢说尽善尽美,但用于实战还是可以的。
胜负就在此一举了。杨天风送走时同然,在屋内来回踱步,思索周全后,猛地一跺脚。
旧锅炉、马达、轮胎等等,以及不知从哪里卸下来的金属管件,堆了满满一仓库,令赵雨柔和郝佳琪有些茫然,没有什么头绪。
“这些都是刚刚搜购和缴获的材料,按照图纸,我们正在进行制造低温干馏反应炉的尝试。”袁春林习惯性地用手指推了下眼镜,兴奋之余又有些赦然,“可惜我只是个高中化学老师,学识有限,腆为总工程师,却名不副实,实在惭愧。”
“袁先生太过自谦了。”赵雨柔看着袁春林被烤成紫铜色的肤色,突然觉得自己才应该感到惭愧,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人家却没有丧失信心,正在竭尽心力地工作。
“是啊!”郝佳琪点着头,深有同感地说道:“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现在已经能炼出煤焦和煤焦油,还能进行粗馏,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倒是我们,眼高手低,还需要袁先生多多指教才是。”
“不敢,不敢。”袁春林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二位可是燕大化学系的高才生。杨长官虽然还委任我为总工,不过是看我年纪大,比较熟悉这个小厂。日后嘛——”
“日后您也还是总工,我们俩一定向您虚心请教。”赵雨柔笑着打断了袁春林,“咱们共同努力,为抗战作出自己的贡献吧!”
“袁先生不必客气,给我俩安排工作吧!”郝佳琪也帮腔道。
袁春林不好意思地搓着黑手,想了想,说道:“那二位就先熟悉一下工厂,再阅看一些资料图纸,对工厂目前的状况,以及正在进行的工作有个大致的了解。”
赵雨柔和郝佳琪欣然答应,在一名技术人员的引领下,在小厂里转了一圈,才回到办公室,翻阅资料。
有杨天风的吩咐,两个女孩自然得到了照顾,办公室和宿舍都布置得干净、明亮,甚至有些雅致。
看到了资料,两个人才明白袁春林为何这么有信心了。各个阶段性的工作已经明确,不仅有图纸说明,还有各种数据可供检测试验。可以说,袁春林等人并不是在摸索中前进,而是颇有些循规蹈矩的意味,正沿着设定好的道路在发展。
“这样看来,煤化厂还是很有前途和希望的。”郝佳琪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说道:“现在主要是设备问题,但也不是不能解决,多费些时间罢了。”
“嗯,自制设备虽然难,但有图纸依照,拼凑一下,或者让兵工厂的机床加工一些关键零件,确实不算克服不了的困难。”赵雨柔深有同感,又想起了一件事情,“要是郝伯父在这里,那该有多好,他可是化学教授呢!”
郝佳琪沉默了,从眼镜上方看了一眼赵雨柔,叹了口气,说道:“唉,谁让我长得丑呢!你漂亮,有人疼,家里人也跟着沾光。我的家人呢,又要担心我,还得在鬼子统治下艰难生活,真是——”
赵雨柔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竟引起好友的如此伤感,甚至有些埋怨的情绪,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你求求杨天风呗!”郝佳琪抽了抽鼻子,求恳道:“他对你很好的,一定会答应。”
赵雨柔苦笑了一下,对好友的求恳还真是无法拒绝,叹了口气,说道:“好吧,这事我肯定帮你。唉,你不知道,我感觉现在越来越有些怕他了。前几天我和他见面时,劝他不要虐待那些被俘的日本侨民,毕竟他们不是战斗人员。可他瞪着眼睛训了我一通,又说我什么也不懂。你知道的,我最不爱听这个了。”
郝佳琪眨着眼睛想了想,笑了起来,说道:“你俩呀,真象戏里说的,一对欢喜冤家。你看啊,他顾念你的安全,把你调到这里,算是后方吧,还配了警卫贴身保护;你呢,嘴上不示弱,可也知道他有时候凶是凶了点,却也不能把你怎么样,还处处爱护着你。前些日子,县里军队大调动,都说杨天风在宿城捅了大篓子,正被鬼子追赶围攻,你不也担心他的安危,连觉都睡不好吗?”
赵雨柔微皱秀眉沉思了一会儿,摇头道:“才不象你说的那样,什么欢喜冤家,是前世仇家才对。担心他嘛,只要是中国人,谁被鬼子追杀,我也是一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