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惊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惊雷-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赵雨柔应了一声,似乎是鼻子发出的声音,转身向西厢房走去,却又慢慢停下了脚步,回身冲着杨天风说道:“喂,你站住。”

第三十五章 紧锣密鼓,决堤() 
杨天风扭过头,挑了挑眉毛,说道:“有事儿啊?”

    “有事儿!”赵雨柔暗暗握紧了拳头,又慢慢松开,尽量使自己的眼神变得柔和一些,缓缓说道:“我的两个女同学也住在这里,希望你能让我们呆在一起。”

    “可以。”杨天风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说道:“只要不出这宅子,随便你们。还有别的事儿吗?”

    赵雨柔摇了摇头,冲着东厢房伸出胳膊,手掌向上,那意思就是让杨天风赶紧消失。

    杨天风嘿嘿一笑,调侃道:“你这套衣服还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穿的,刚才我见你打扮得这么诱人,还以为是要勾引我呢,没想到会错了情。”

    赵雨柔脸一下子涨红了。杨天风说得也不是没谱的事儿,她想让杨天风答应事情,的确有施展下软功,甚至让小手做出牺牲的准备。可想归想,让人说破,就不是那么舒服了。她恨恨地白了杨天风一眼,转身快步回房了。

    杨天风坏笑着立在院中,看着赵雨柔落荒而逃,心里感觉很有趣。直到咣当一声关门声传来,他才笑呵呵地向自己的房中走去。

    对于时间,有人认为它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个概念,有些人思维多一些,那他的时间将变慢,有些人行动多一些,那他的时间将变快。而杨天风的思维又多,行动又多,时间对他来说,便显得有些矛盾。

    载着粮食、盐巴的船只、大车不断到来,充实着包括卧虎岗在内的仓库;肖三带着买来的几十条大小船只回来了;陈大龙率领的保安团也结束了对游杂武装的扫荡,重新聚集在曲龙镇周围;渡边的调令下来了,杨天风安排处事比较谨慎周到的宗百川出马,出兵二百多入城驻防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杨天风安排的事情一件件的落实,但他的心却一天比一天紧张起来。

    每天,他早早地起床,带着队伍进行晨练。然后是吃饭,安排好队伍一天的训练任务后,他要去造枪厂进行技术指导。然后便骑上马,在护卫的陪同下,回到杨家园子。首先是给杨老太太请安,再就是听取宗百川每天派回来的人员关于城内的情况报告。当然,他最关心的还有专人每天三次的水情观测。

    晚上,他回到卧虎岗,又要抽出时间去造枪厂听取汇报,提出各种解决办法。回到老宅也不马上休息,而是尽量打起精神,把头脑中能适用于现在的东西画出图纸。

    在他的强令下,在保安团士兵的枪口下,杨家田地上的佃户开始收割未熟的庄稼。到处都是怨恨的眼神,这也使得杨天风心情变得十分憋屈。

    收一点是一点,面对沸腾起来的民怨,面对各处农民的抗议,杨天风不得不改变初衷,别家的土地愿割就割,他是不管了。

    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却招致如此多的不满和仇恨,杨天风感到了一种无助的悲哀。也只有晚上疲惫地回到卧虎岗老宅,孟秋兰的软语温存,才使他感到些许慰籍。

    天气闷热得使人透不过气来,乌云在天空滚动着,堆成了一整片,象一块厚铁,渐渐往地面上沉。

    杨天风晨练完毕,擦着汗,轻轻推门走进了屋内。

    孟秋兰还在卧室里拥枕高眠,睡意正浓。她慵懒地斜躺在床上,身上穿着一件粉色睡衣,腰间带子已经半开,根本掩不住她靓丽的娇躯了。雪白高耸的胸部,从微微散开的袍襟半露出来,随着均匀的呼吸,一起一伏微微颤动着。两条浑圆修长的粉腿,也大部横伸在衣外,就在杨天风眼前,随手即可触到。

    知道得越多,烦恼也就越多。作为一个女人,孟秋兰又得到了男人的宠爱,离开了婆母的视线,这就是她的快乐。而对于杨天风,这种简单的快乐,却是那么难以得到。

    杨天风轻轻叹了口气,不忍心打搅孟秋兰的好觉,转身又悄悄地走了出去

    旷野里,风儿卷扬着尘土,忽隐忽起,空气潮而热,闷的人心慌。

    杨天风突然勒住马头,望着对面跑来的快马。越来越近,可以看清马上的骑手了,是保安团的人。

    “少爷,少爷。”马上的骑手滚鞍下马,把缰绳一扔,几步扑到杨天风马前,急促地说道:“不好了,黄河决口了。”

    杨天风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觉得脑袋轰的一声。他深深吸了口气,跳下马来,沉声说道:“别急,把话说清楚。”

    “是,是。”骑手呼呼喘了几口粗气,说道:“这,这是宗老写的信。就在昨天夜里,城里接到了电报,说是黄河大堤决口了。我走的时候,城里的日本人正要撤离,警备队正满街的拆门板,调沙包,要把城门堵严实”

    杨天风一把抢过信,撕开信封,展开细看。

    宗百川在信中说道:前线鬼子的紧急电报中说黄河决堤,黄水正以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漫来。渡边接到电报,立刻召集日伪军官开了会,他带着部队,马上向商丘方向撤退,并做接应前线友军的准备。

    仓促之间,粮食和辎重是没法运走了,只好留下一个小队的鬼子看守余下的物资。并让人通知设在交通要地的几个哨所,迅速向城内会合。城内则由阎宝财带人堵塞城门,派人出城搜集船只,待水势稍退,再将城内征集的粮食和留下的辎重运走。

    时速五公里,把地图看了不知多少遍,量了不知多少回的杨天风,立刻推算出了洪水袭来的大概时间。他放下信,望着送信的骑手,严肃地问道:“你来的时候,可向别人说过此事?”

    “没有,宗老交代过,这件事情先告诉少爷,一切都听少爷的安排。”骑手赶忙说道。

    杨天风点了点头,回身对一个护卫说道:“你马上回岗上,告诉虎爷,通知岗上各家各户,洪水在三十多个小时内就要冲到这里。另外,让他们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对了,告诉二少奶,今晚我不回去了。”

    “是。”护卫领命而去。

    “上马,去杨家园子。”杨天风飞身上马,一鞭子抽下去,疾驰而去。

第三十六章 洪水将至,行动展开() 
风带着雨星,象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天边一个厉闪,象把黑云揭开,露出一大片血似的,半天才听见轰隆隆的雷声。风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杨天风脸绷得紧紧的,只顾催马快跑,心中翻腾起伏。这个广大民众受难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了,既然他无法阻止这一天的来到,那就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多救些人,多杀些鬼子。

    整个计划已经在他的头脑中形成,并且在暗中布署完毕,鬼子的应变措施也使他的计划有了成功的保证,以及实施的必要。此刻,他骑在马上,脑子飞快地转着,将计划做着改动和完善。

    一行人快马加鞭,象一阵风似的刮到了杨家园子门前。杨天风跳下马,将缰绳甩给旁边的肖四,急促地说道:“你马上去渡口,命令所有的船停驶,派人都给我控制起来。然后告诉镇子里的保安团,马上派人分头去各地报信,让老百姓马上向高岗转移。”说完,转身跑进了大门。

    “请杜先生,叫陈大龙,叫韩管家,叫马志永到小花厅等我。”杨天风脸沉得象要拧出水来,冲着护院一沓声地吩咐道。

    当杨天风满头大汗地冲进后宅时,杨老太太正在给菩萨上香,见到儿子这个模样,心中不由得一沉。

    “娘。”杨天风上前拉住老太太的手,焦急地说道:“黄河决堤了,您老马上去卧虎岗吧,这里不安全哪!”

    杨老太太身子颤抖了一下,转而又恢复了平静,说道:“儿啊,这发大水是早就知道的事儿,娘也早做了决定,你在园子里又安排了船,现在慌乱什么?去吧,外面的事情够你忙的,娘不会笨到坐着等死,你就放心好了。”

    唉,杨天风轻轻叹了口气,张嘴还要劝说,杨老太太已经牵着他的手走到门口,轻轻拍着他的后背,慈爱地说道:“去吧,办大事就不要老惦记着家里,娘能照顾好自己。”

    “那我先去安排。”杨天风迈出房门,又回头说道:“然后回来陪着娘。”

    “去吧,去吧!”杨老太太轻轻摆着手。

    杨天风来到小花厅时,陈大龙、韩管家和杜老先生已经到了。杜老先生身体似乎不太舒服,不时咳嗽两声,杜梅英立在杜老先生身后,轻轻给他捶着背。

    马志永是杨天风任命的曲龙镇镇长,离得比较远,来不了那么快。杨天风心急得很,也不想再等。他礼貌地向杜老先生拱了拱手,开门见山地说道:“诸位,我刚刚得到消息,黄河决堤了,黄水正向东南漫来,估计三十多个小时后就能到达我们这里。”

    陈大龙和韩管家对视一眼,都皱起了眉头,杜老先生一惊之下,站起身来,咳嗽得更厉害了,手指着杨天风,说不出话来。

    “杜老先生,这件事情是千真万确了,小子再胆大,也不敢拿人命开玩笑。”杨天风上前相扶,诚恳无比地说道。

    杜老先生死死瞪着杨天风,杨天风不躲不闪,坦然对视。半晌,杜老先生沉声问道:“你把事情说清楚,咳咳,黄河在何处决了堤?现在水到了哪里?”

    杨天风招了招手,一个护卫将地图铺在桌子上,几个人都凑了过来,连杜梅英也挨着爹的身边,瞪大一双秀目,使劲地看着。

    “花园口,黄河就是在这里决的堤。”杨天风指点着说道:“据前线的鬼子昨晚发到城里的电报上讲,黄水向东南漫过来,时速约为五公里。从开封到县境的距离,我曾反复计算过,所以才得出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结论。”

    轰隆,外面一个闪,正在头上,噼噼啪啪的雨点声便响了起来。

    杜老先生狠狠瞪了杨天风一眼,斥道:“你懂不懂决堤是怎么回事呀,按你算的时间准备,是要出人命的。”

    杨天风为之语结,脑子里资料很多,可也不是万能。他张着嘴愣了一下,苦笑道:“您老是专家,小子确实不太清楚决堤是怎么回事。”

    哼,杜老先生翻了翻眼睛,伸手点着地图说道:“大凡河堤决口,初时口子较小,水流较慢,但水的撞击力使决口两侧的泥沙土块不住地向两侧坍塌、崩溃开来,冲口就会越来越大,水流就会越来越急。你再看看这天,凭我多年的经验,这雨是小不了的。所以说,这黄水的速度可不是起初测到的五公里,时间也不会是三十多个小时。”

    在场的人都倒吸了口凉气,杨天风重重点了点头,说道:“杜老先生是专家,我这外行差点误了事。我已经派人去分头报信,如果老百姓动作快的话,转移到高处的时间还是够的。”

    “就怕老百姓恋家,还惦记地里的庄稼,心存侥幸,不肯轻易离开呀!”陈大龙不无顾虑地说道。

    “六舅,你的人都准备好了吗?”杨天风突然没头没脑地问道。

    陈大龙愣了一下,旋即会意地点了点头,说道:“现在就动手吗?”

    “对。”杨天风眼睛中射出道凶光,狠狠地说道:“你带人马上就去,做得干净些,不要惊动了旁人。还有,派人守在那里,如果城里来报信的到了,就一并给我收拾了。”

    “明白。”陈大龙脸上的肉抽动了两下,转身大步而去。

    雷声、雨声响成了一片。

    杨天风转头对韩管家说道:“派人赶着车去杜老先生家里,将东西都运到卧虎岗;然后将我买来的草袋子装上泥土,和木桩子都运上圩墙,准备抢险堵水。”

    “不请张神仙作法了?”杜梅英眯了眯眼睛,若有所思地盯着杨天风。

    “那个神棍,理他作什么?”杨天风低头收拾着地图,随口答道。

    杜梅英望了望爹,两个人的眼神交流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杨天风早就知道会发生此事,什么请神仙,搭台作法,都是幌子而已。

    而且,他一直在做着准备,只是很多人不理解,都当笑话看。那些鼓噪抗议的农民现在想吃后悔药,已经来不及了。而那些被迫割掉未成熟的庄稼的人,却反倒是得了便宜。

第三十七章 忙乱,猜不透() 
感谢黄思燃,唐朝耀,心漂浮,取名难1985,无名无天,阿1来等书友的打赏支持,祝朋友们心想事成,阖家幸福。

    ********************************************************************

    “你早知道此事,为何不说?”杜老先生抬手要打,却被女儿给挡住了。

    杨天风抬头苦笑连声,说道:“我没说?我早在一个月前就四处放风,又请神仙,又筑圩墙,难道我还得叩头作揖让他们相信?光是收庄稼,就弄得怨声载道,要不是我见机得快,恐怕那些人早就造反了。”

    杜老先生瞪了半天眼睛,也没了脾气。不说别人,连他也不相信洪水要来,现在指责杨天风,还真是没道理。

    “我去码头。”杜老先生一跺脚,既是后悔,又是发泄,拉着杜梅英手就向外走。

    杨天风赶紧上前拦住,劝道:“杜老,您这身体有恙,外面风雨又大,还是留在园子里歇息吧!”

    “你懂什么?”杜老先生又瞪起了眼睛,说道:“要想掌握水情变化,就得坐船到河上去。黄水漫地,哪有入河道顺流而下快,看着河水颜色和涨升,就能准确知道洪水来的时间。”

    杨天风表现得很虚心,也很恭敬,连连点头,说道:“我也要去镇上,咱们一起走。”说着,让护卫准备几件很少见的胶皮雨衣和雨靴,又让下人到后宅取几件厚实的衣服。一切准备停当,他才陪着杜老先生和杜梅英走出了杨家园子。

    雨下得很大,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是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天地已分不开,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是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将杜老先生父女送上轿车,杨天风迈步走到陈大龙身边,看了看他身后三十几个身带短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汉子,轻轻掀了掀雨帽,问道:“我和你们一起去吧!”

    “不放心?”陈大龙嘿嘿一笑,拍了拍腰间的盒子炮,说道:“十几个鬼子,咱们又是偷袭,又有内应,还拿不下他们?放心忙你的事吧!”

    陈大龙不是吹牛,他带的这些人都是当年跟着杨家与土匪血战过的老人,虽然都已人到中年,却杀气不减,是杨家园子真正的顶梁柱。

    杨天风一笑,说道:“那个翻译留着,我以后有用。”

    风声、雨声、雷声、锣声、吵嚷声似乎整个世界的声音都汇集到了一起。

    镇子上已经开了锅。听说黄河决了口子,洪水正向这边冲过来,人们象地震似的乱了起来。一开始有人还不太相信,东问西问,等到看见别人忙活起来,才真正慌张起来。

    到了将近晌午,镇上已经有人家出动了,只见大车,小车,驴车,推车,各种运输工具全部上阵,拉着粮食和重要的物件向渡口出发,过了渡口就直奔最近的高岗土山。

    也有的人家还存着观望的心理,不想马上离开,而是按照以往的经验,用门板、檀梁、大床小床等摽成了筏子,将要紧的东西都放在了筏子上。而这种纷乱的情景,只是这方圆各村镇的一个缩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