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无奈,也只得拾起书袋回房去了,王贵和汤怀大眼瞪小眼,他们两个该怎么办?
李延庆回到书房打开一口大楠木箱子,这口大箱子装满了书,至少重一百多斤,他打开箱盖,箱子整整齐齐码放着数十本经书。
宋朝科举主要考七经,其中《易》《诗》《尚书》《周礼》《礼记》定为大经,《论语》和《孟子》定为兼经,省试和解试都一样。
但自从王安石变法后,将《诗经》《尚书》和《周礼》重新进行诠释,编撰为《周官新义》《毛诗义》和《尚书义》,合称三经新义,目前的科举便主要考这个。
这可不是读三本书那么简单,其中《毛诗义》二十卷,《尚书义》十三卷,以及《周官新义》十六卷,加起来近五十卷,不仅要背得滚瓜烂熟,还要理解其中的含义。
李延庆得到姚鼎这个恩师的敦敦教诲,在鹿山学堂读书五年,读就是三经新义。
李延庆已经能将近五十卷经文和释义倒背如流,他同时还记录了二十几本厚厚的笔记,这些都是师父姚鼎五年来给他讲课的,他只要利用这一年的时间,把师父姚鼎的讲课笔记再细细温习几遍,便可以去参加解试考试了。
李延庆把书和笔记都搬出来,在身边堆成小山一般,他从箱子最底下找出了厚厚十二本已经有点黄的线装书,这是父亲李大器当年写的读书笔记,都是李大器对《三经新义》的理解精要。
当年李大器可是相州解试第一名解元,家里的经书曾经堆积如山,后来基本上都被他卖光了,但这十二本读书笔记却被他妻子云娘用油纸包裹保存起来,云娘要留给自己的孩子,令她在九泉下感到欣慰的是,十年后,这十二本笔记精要真的被儿子用上了。
李延庆从里面找出五本《周官新义》的笔记,来到岳飞的房间门前,他敲了敲门,“老岳,是我!”
“请进!”
李延庆推门走进屋子,只见岳飞正在练书法,李延庆便笑着把五本《周官新义》笔记放在他桌上。
“这是我父亲当年写的读书精要,借给你抄一遍,我觉得并不比学堂上课差,你把它读透了,学堂的课不上也罢!”
岳飞是要考州学,而州学入学考试主要考一本大经和二本兼经,《论语》和《孟子》他们都很熟悉了,用不着担心,难的是《周官新义》,只要把《周官新义》读透,考进州学就基本上没有问题。
岳飞虽然在鹿山学堂和李延庆一起上课,但他远不如李延庆学得好,他接过笔记页,不由又惊又喜,连忙起身抱拳道:“有这些笔记,我考上州学无忧矣,多谢贤弟鼎力相助,我会尽快把他们抄完。”
其实李延庆很清楚岳飞的水平,考上州学一点问题都没有,否则师父也不会让他和自己同时去安阳考试。
只是岳飞只是太谨慎小心,上了县学却不去学堂听课,岳飞便觉得自己会考不上州学,李延庆便稍稍助他一臂之力,给他增加一点信心。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只见王贵从房门前冲过,“老贵,我在这里!”李延庆喊了一声,王贵刹住脚,跑回来急道:“你们快出来,周师傅来了!”
李延庆和岳飞吓了一跳,连忙跟着王贵出来,只见周侗坐在客堂喝茶,汤怀垂手站在一旁,显得十分忐忑不安。
三人走上前,一起躬身施礼,“参见周师傅!”
周侗穿一件宽大的蓝色布衣直裰,皮肤黝黑,两眼闪烁着厉芒,就算坐在椅子上也气势威猛,他脸色却有一丝笑意,取出四个小葫芦放在桌上,“我估计你们今天胳膊和双腿酸痛,这是我秘制的药,活络经脉,舒缓疲劳,你们晚上临睡前取一丸放在水中化开,然后涂抹在双臂和腿上,明天就能正常训练,坚持用十天,以后就用不着了。”
说着,他把小葫芦递给四人,四人心中欢喜,连忙接过,躬身施礼谢道:“多谢周师傅关怀!”
周侗当然不是来送药那么简单,一生授徒无数,但真正让他满意的却没有几个,他年事已高,这次来汤阴县教骑射科,也是想收几个关门弟子,今天十二人中,他除了李延庆外,他现岳飞也是一个可塑之才,不仅沉静稳重,还力气过人,倒是一个练强弩的好料。
周侗沉吟一下问道:“我知道你们都在上学读书,但练习骑射也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求每天都不能间断,但这样又恐怕会影响你们学业,我和你们商量一下,改成两天练习一次,你们觉得如何?”
三人的目光都向岳飞望去,李延庆去不去学堂无所谓,王贵和汤怀也是去不去学堂无所谓,关键在于岳飞,似乎每天练骑射对他的学业影响很大。
岳飞在周侗锐利目光的注视下有点心慌,他低下头道:“用不着两天一次,每天去练习也不影响。”
“可这样你们怎么去学堂读书呢?”
周侗又笑道:“或者我去和你们家人谈一谈你们改去相州武学,将来进京参加武举,以我在军中的人脉可以给你们很好的,这也是一条很不错的出路,你们意下如何?”
李延庆当然不会去考武举,不过他只能代表自己,代表不了岳飞,更无法替王贵和汤怀做决定,他见三名同伴都犹豫不决,便道:“启禀周师傅,这件事事关重大让我们好好地考虑一段时间,以后再给周师傅一个答复,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每天都可以练习骑射,我们准备晚上读书。”
周侗听说他们可以每天练习骑射,便不再追问,起身道:“我当然要给你们时间考虑,时间不早了,我先走一步,庆哥儿,你来送送我,我还有话要单独对你说。”
李延庆将周侗送出大门,周侗停住脚步,凝视着远处一棵大树沉声道:“我去过大名府了,也找到了虞诚,把宋江的信给了他。”
“扈大叔一家还好吗?”李延庆问道。
“我不知该怎么说,他们一家三口佃租了五十亩地,种田为生。”
“怎么是一家三口?应该是一家四口才对啊!”李延庆困惑不解地问道。
“他的浑家四年前就回娘家了。”
李延庆四年来第一次得到胡大叔的消息,却不料听到这么一个结果,他心中不由暗暗叹息一声。,。请:
第八十四章 岳飞抉择()
李延庆回到饭堂,只见王贵和汤怀吵成一团,王贵见李延庆回来,便怒气冲冲上前道:“我已决定去考武举了,希望你不要像汤某人那样阻拦我!”
李延庆哑然失笑,这就是王贵的风格,快人快语,连做个人生决定也是那么果断霸气。.%M
“我为什么要阻拦你,你当然考不上科举,也肯定考不上州学,难道等我儿子上县学后再和你成为同窗好友吗?”
王贵呆了一下,给了李延庆一拳,“那有你这样说话的,我王贵再不济也不会赖在县学,走武学不就是一条好路子吗?”
“所以我为什么要阻拦你?”李延庆笑眯眯道。
王贵这才明白老李原来是自己,他激动得捏紧一下拳头,“我决定年底去安阳县考武学,谁也休想劝我!”
汤怀摇摇描金折扇,撇了撇嘴道:“谁管你去考什么,但把我一个人丢在县学,算什么兄弟?”
“说得好听,等你年底成了亲,还会记得我王贵是谁?”
李延庆和岳飞大为惊讶,一起向汤怀望去,“老汤,你真要成亲了?”
汤怀胀红了脸,恼羞成怒瞪了王贵一眼道:“我叫你不要乱说,只是订了亲,对方才九岁,成个屁亲啊!”
王贵自知失言,嘟囔道:“我以为你不肯跟我去考武学,就是想成亲嘛!”
汤怀哭笑不得,指着桌上周侗的茶杯道:“这种人生大事,至少要等这杯茶冷掉以后再做决定吧!”
“好吧!好吧!”
王贵连忙掩饰自己的性急,“我当然不着急,我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考虑,明天早上给我一个答复。”
........
天不亮,李延庆便和岳飞起来跑步了,王贵和汤怀借口下午还要跑步,便死活不肯早起再跑,李延庆和岳飞便一前一后跑出了大门。
相比在乡下旷野里跑步,李延庆更喜欢在县城跑步的感觉他仿佛回到了过去。
此时县城里十分安静,大部分民众都没有起来,但已经有不少屋舍点亮了灯,街上有人在开始忙碌一天营生了。
李延庆跑过了毛记包子铺,却见店门已开,毛氏夫妇正在忙碌地蒸包子,“毛婶早!”李延庆向店外正在上屉蒸包子的毛婶挥了挥手。
“庆哥儿又开始跑步了,等会儿你们回来包子就蒸好了。”
“谢谢毛婶,我们回头再买!”
李延庆已经跑远了,跑到大街尽头,士林源书坊也亮了灯,一名新来的伙计正在门口扫地,他不认识李延庆,却也站起身,友善地向他们笑了笑。
这时,又迎面走来一队巡哨的厢兵,他们头戴范阳帽,手执红缨枪,穿着布衣军服,或许是巡哨一夜的缘故,他们一个个哈欠连天,疲惫懒散,队伍也参差不齐。
李延庆和岳飞从他们身旁跑过,他们也懒得过问,这两个县学的少年天天清晨跑步,他们都认识了。
岳飞加快脚步,追上李延庆道:“老李,我昨晚也在想,或许去州里读武学也是一条明路,至少可以投军报国。”
这才是岳飞应该有的想法,李延庆笑了笑,“你昨晚一夜未睡吧!”
“是啊!周师傅的一番话我想了很久,我上了州学又能怎么样,难道我还能上太学吗?虽说太学有补助,但一个月最少也要花三贯钱,我家里可负担不起,读完州学就得回家务农了,但进武学却不一样,不仅不用花一文钱,连食宿衣甲都是,我觉得很适合我。”
“你觉得呢?”岳飞又望着李延庆征询意见。
“我觉得选读武学也好,州学也好,都是一种人生选择,既要有自己的态度,也要考虑家人的意见。”
岳飞默默点头,他当然明白李延庆的意思,关键是外祖父的态度,他想读武学,可外祖父未必答应啊!
。。。。。。。。。。
周侗的药非常有效果,次日一早,他们的浑身酸痛便消除了,又重新精神抖擞地投入训练。
今天的骑射课又增加了新的,就是走平衡木,周侗昨天请工匠在校场边上搭建了一条长约五百步单足木桥,用碗口粗细的松木搭成,高五尺,生员们必须每天走十遍平衡木,掉下一次则惩罚围着县学跑一圈。
大家当然明白走平衡木的好处,这能增强他们在马上的平衡能力,他们不像游牧民族从小生活在马背上,他们必须用辅助的训练手段增强他们的控马能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骑射的课程,可最短的时间也至少要一年,每天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走稳了,不准掉下来!”
周侗骑在马上,拎着一根木棍对生员们厉声大吼,“王贵,你今天是第四次落木了,罚你不准休息,去跑步!”
王贵无奈,只得嘟囔着向县学外奔去,迎面两名生员也气喘吁吁跑步回来了,他们又跳上平衡木,摇摇晃晃向前走。
这种平衡木不难,但实际上它是圆木,落脚点只有一寸,一般人勉强能走十几步,但要走五百步不落下来,难度极大,连李延庆和岳飞也各掉下了三次。
但出人意料,汤怀却走得最好,他来回走了十六趟,居然一次也没有掉下来,而且度飞快,他走完了五趟,别人一趟还没有走完。
连周侗也大为惊讶,中午休息时,他对汤怀笑道:“你有练轻功的天赋,将来进军队,你会成为一个绝顶的斥候,我可以单独教你轻功,你就不用练骑射了,如何?”
汤怀得到周侗的夸奖,脸上容光焕,踌躇片刻道:“学生觉得骑射是基本功,学生可以白天练骑射,晚上自己练轻功。”
“那你晚上不读书了吗?”
“学生昨晚考虑了一夜,我决定和王贵去考州武学。”
周侗捋须笑道:“你们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着实令老夫深感欣慰,不过你们只要能坚持跟随老夫刻苦训练一年,你们就不用去读州武学了,直接去京城读武学绝伦科,我可以你们。”
众学员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问道:“周师傅,也可以我们吗?”
连岳飞也怦然心动了,他知道从京城武学出来一般都能封九品武官,而且基本上都能考上武举,外祖父就不一定反对了,他也悄悄走上前,坐在一旁倾听。
周侗见大家都有想法,便给众人笑着解释道:“武学是当年王荆公变法时设立,一般是军队中低层将领进去深造,但也允许平民官员子弟以及有武官资格而未做官者报考武学,但这三种资格的人均需两名中高层官员做保,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入学,最低年龄是十五岁,你们中除了李延庆外,其他人到明年都应该满足年龄要求了。”
众人都一起笑了起来,王贵夸张地拍了拍李延庆的后背,“老李啊!赶紧长大吧,我们一起去考武学。”
李延庆推了他一把,“师傅还没有说完了,老实听着。”
周侗又笑着道:“考武学也需要考文,不过非常简单,你们能考上县学基本都没有问题,再有一个条件就是两名中高层官员作保,我有保荐权,我另外再找一人就行了,关键是考武,分别考步射骑射举重和兵器四场,但只要你们跟我苦学一年,考过这四场也没有问题。”
众人大为兴奋,岳飞也显然有点下定决心了,去京城上武学显然要比安阳上州武学层次更高,而且以他才学完全可以上绝伦科,那就是文韬武略,文武双全了。
岳飞悠悠望着天空的白云,他的心已经飞到京城去了。,,。请:
第八十五章 马匹风波 上()
不知不觉,李延庆已经在县学读书一个月了,每天的生活紧张而忙碌,白天要跟随周侗练习骑射,晚上则要攻读经文,有时间下午结束得早一点,他还能赶去学堂听一听教授的讲课。.M
这天下午,李延庆和往常一样结束了骑射训练,正往学堂里赶去,今天有诗讲座,这是他最期待的一堂课。
王安石变法后,科举已经不再考诗,这几十年包括地方的解试也不再涉及诗考,导致五年来李延庆在诗上面基本上没有下过功夫,成了他最薄弱的一环。
所以一旦学堂里有诗词讲座,李延庆都不会放过,尽量赶去听课。
他穿过一片林***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李延庆一回头,只见远处站着一个男子,正向自己招手。
李延庆又惊又喜,竟然是他的父亲,李延庆连忙跑了过去,“爹爹,你怎么来了?”
李大器还是和从前一样瘦小,皮肤更加黝黑,但精神抖擞,从前脸上那种悲戚之气也一扫而空,多年的经商生涯使他眼神里更多了几分精明。
他微微笑道:“爹爹回趟家都不行吗?”
“上次爹爹信中还说,要晚几个月才能回来。”
“临时有点事,就回来”
李大器见儿子手上还拿着书,便笑问道:“庆儿还要听学吗?”
“没有了,正准备回住处呢!”李延庆随口道。
“那就好,我们先去吃晚饭,一边吃一边说,你觉得如何?”
或许是儿子长大的缘故,也或许是做生意常和人打交道,李大器和儿子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