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枭士- 第4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傅说到三万京兆军时,赵桓忍不住迅速瞥了一眼李延庆,只见李延庆脸色平静,似乎丝毫和他没有关系。

    孙傅只是简单说了一下他的思路,目光又转向了李延庆。

    “李少保补充一下吧!”

    李延庆笑了笑道:“孙相公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我只是略略补充两条,一个钱粮准备,我不知道现在太仓还有多少粮食,左藏库还有多少银钱,但我知道,上一次金兵围城就准备长期作战,只是被王贵将军烧毁了黎阳仓,马料断绝,他们才被迫撤军,这一次应该也是一样,京城内至少要准备一年的粮食。”

    孙傅心里有点紧张,连忙问道:“一年的粮食大概是多少?”

    “可以简单算了一算,十万军队一个月耗粮五万石,一年就是六百万石,加上民夫和百姓,一年的存粮应该在一千万石左右,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存银也应该在两百万两以上。”

    孙傅的脸色刷地变白了,赵桓心揪了一下,急问道:“孙相公,现在太仓存粮还有多少?”

    “大概。。。。。三百五十万石左右。”

    李延庆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两个月前他守城时还有一千万石粮食,怎么一下子少了这么多?

    孙傅半晌才吞吞吐吐道:“主要是招募新兵用了两百万石粮食,还有淮北和徐州一带大旱,也用了百万石,另外为了筹钱,敞开粮食供应,被民众买走了两百万石,还有平时消耗,所以存粮锐减得厉害。

    赵桓却没有吭声,这些粮食支出是白时中和李邦彦的建议,存粮太多容易霉烂,不如及时处理掉,减少霉烂损失,他也赞成了这个削粮方案,现在却变成了一枚苦果,他们压根就没有考虑到金兵还会第二次攻打京城。

    李延庆铁青着脸道:“我再说第二个补充,要让金兵感受到大宋抗金的意志,请陛下下旨,诏令天下各州厢军火速进京勤王!”

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报() 
    李延庆却以不能给金人落下撕毁协议的把柄为理由,一口回绝了孙傅提出任命他为京城防御副使的建议,虽然赵桓也有让李延庆辅助孙傅的想法,但最终拉不下这个颜面,只能作罢。

    不过李延庆还是给了赵桓面子,答应写信劝说驻扎洛阳的京兆军立刻赶赴东京勤王,想到京城将有足够的军队,赵桓一颗心也稍稍放下了。

    李延庆从宫里回到曹府已是晚上,他刚下马车,张虎就从府中急奔出来,“都统总算回来了!”

    “出什么大事了?”李延庆很少看见张虎这样焦急慌张,他便知道肯定出大事了。

    “确实出了大事,今天上午。。。。。。”

    “进府再说,不急这一时。”

    李延庆止住了张虎,他下了马车,快步向府内走去。

    进了书房,莫俊也闻讯赶来,李延庆坐在自己书房的宽椅上,静静地听着张虎的紧急汇报。

    “今天一早贺楠找到我,他在昨天下午收到一份奇怪的鸽信,这份鸽信是从徐州送出,应该是飞去大名府,但徐州那边的金国细作似乎出了差错,用错了信鸽,结果鸽子飞到了东京汴梁。。。。。。。”

    “别讲这些废话,快说信中的内容!”莫俊有点不耐烦了。

    李延庆看了一眼莫俊,怎么连莫俊也沉不住气了?

    张虎又放慢语速,生怕李延庆听不明白一样,一个字一个字道:“军队和车驾已过淮水!这就是鸽信中的内容,只有一句话。”

    李延庆眨了几下眼,猛地站起身,快步来到东墙前,刷地拉开了一道布帘,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大宋州县地图,莫俊端着烛台走了过来,“都统也看出来了,金兵声西击东,所谋甚远啊!”

    李延庆当然也明白了,金兵看似在准备大举进攻东京汴梁,但实际他们的目标却是太上皇赵佶。

    这就和历史完全不同了,赵佶是在金兵攻破汴京后被俘,现在金兵竟准备在赵佶返回汴京的途中伏击,好厉害的计谋,若不是金国在徐州的情报点忙中出错,自己怎么也想不到金国的图谋,说到底,还是得益于自己收买贺楠为双面间谍的成果。

    不过。。。。。李延庆看完地图,便知道这个消息还是有点晚了,从赵佶车驾过淮河到他现在得到消息,这中间至少已经过去了三天,三天时间,赵佶已经到哪里去?

    赵佶是单身从东京汴梁逃走,没有携带子女嫔妃,但并不代表他就能毫无负担地急急匆匆赶回来,他也很忌惮儿子赵桓,回来必然是十分谨慎小心,速度绝不会快。

    就算他走得再慢,他现在应该已经到符离县了。

    “都统,要不要进宫去告诉官家?”莫俊小声问道。

    李延庆踌躇半响,摇了摇头,“现在告诉他已经没有意义了,何况还无法解释我们的情报来源,让他自己知道吧!”

    “那我们能做点什么?”

    李延庆沉思片刻道:“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在京城内寻找另一处安全之地。”

    这是李延庆早就想通的一件事,危机时刻,恐怕朝廷不是倚重自己,而是会出卖自己。

    就在这时,外面院子传来一阵奔跑声,一名亲兵在门口急声禀报道:“启禀都统,城头上的报警烽火点燃了!”

    .......

    种师中在李延庆离去后便下令军队进行紧急状态,同时派亲兵赶去郑州官渡警告那边的守军,同时,种师中又派人直接拆除了码头上的几处栈桥,将数百枚铁火雷运到码头,并强化防御墙的建设,忙碌了整整一天一夜,种师中着实有点疲惫了。

    从中午开始,种师中便好好睡了一觉,一直到夜幕降临,他才让士兵们把自己叫醒。

    夜色渐渐浓厚,种师中身着盔甲,提着宝剑在帐门前,他心情有点紧张,如果李延庆的判断没有错误,那金兵很可能就在昨天和今天发动进攻,但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天一夜,只剩下最后一夜了,金兵会不会来?除非李延庆判断失误,但李延庆的判断一向准确。

    种师中发自内心希望李延庆这次判断失误,但他却不敢有半点大意。

    就在这时,大营门口的哨塔上敲响了警钟,‘当!当!当!’种师中的心一下子揪紧了,金兵真的来了?

    军队士兵纷纷集结,除了两千士兵部署在码头外,其余三千士兵都在大营内。

    种师中翻身上马,催马奔到营门口,厉声问道:“什么敌情?”

    “启禀大帅,西面有火光。”

    种师中顿时吃了一惊,西面有火光肯定不是官渡,官渡是在西面四百里外,就算又火光他们也看不到,应该是西面五十里外的小王庄,那边也能渡河,不过河岸边水很浅,但无法停靠千石以上的大船,最多五百石船只,种师中认为金军在那边渡河可能性不大,最多是探子渡河,所以只部署了三百名士兵。

    种师中犹豫了一下,虽然他下令只要有任何敌情,都要敲响警钟,但小王庄那边出现火光,会不会是小规模的金兵试探进攻,把自己的军队吸引过去,然后他们趁机大举进攻白马渡?数十年的经验告诉种师中,这很可能是金兵的声东击西之策。

    就在这时,隐隐传来一连几声闷响,这是震天雷的爆炸,种师中顿时脸色大变,他告诉过那边的守将,如果是敌军大举进攻,就点燃震天雷报警,这一连三声的爆炸,分明是敌军大规模来袭的信号。

    种师中立刻喝令道:“速去码头传令,赶回军营集结!”

    他话音刚落,一名骑兵浑身血地奔来,赶到营门前落下战马,种师中催马上前,下马扶起士兵,“怎么回事?”

    士兵气息微弱道:“码头遇袭!速去救。。。。。”

    话没有说完,士兵便断了气,种师中狠狠一拳砸在地上,起身大喊道:“去码头!”

    他翻身上马,率领三千士兵向一里外的码头奔去,还没有奔到一半,四周火光大作,只见无数金人骑兵从四面八方将他们包围了,足有一两万人。

    种师中知道今天已经无法脱身,他悲壮地大喊道:“弟兄们,为国尽忠的时刻到了,跟我杀!”

    “杀啊——”

    三千士兵怒喊着,跟随着种师中向南面冲去,这时,完颜宗翰冷冷下达了全歼的命令。

    这一夜,名将种师中在白马渡口阵亡,五千宋军全军覆灭。

    。。。。。。。。。

    赵佶在和金国达成了合作协议后,便启程返回东京汴梁,赵佶虽然借口上香逃出汴京时只有蔡攸和二十几名侍卫保护,但随后高俅率领三万天龙禁军出城追赶,最终在蔡州追上了赵佶。

    现在赵佶返回汴京除了高俅的三万天龙禁军外,还有都统范琼率领一万江南厢军跟随,这是包括江宁府、常州、苏州三地的一万厢军。

    另外赵佶身边还有几名心腹宦官以及两名在江宁新立的妃子。

    赵佶是乘船返回,江宁府有一艘五千石的大船,已经被修葺一新,成为赵佶的坐船,另外还有三百多艘满载粮食的小船跟随在后面,由数百名纤夫在岸边拉拽,船队沿着汴河缓慢地向西北方向前行。

    三万天龙禁军由五千骑兵和两万五千步兵组成,兵甲最为精良,待遇也最好,是由高俅从八十万禁军中挑选出的青壮士兵组成,个个体格健壮魁梧,穿上朱漆山字甲便显得格外的威风凛凛。

    不过和其他禁军一样,这支禁军从未经历过战争,甚至连平定宋江、方腊的战争也没有参加,汤怀从武学出来后,曾经在天龙禁军中待过一年,对这支军队了解比较深,用汤怀的话说,这支军队比大户人家的嫡子还要娇气精贵,是这一只不折不扣的绣花枕头,看起来很光鲜,在京城打架争风吃醋可以,但要他们上战场,他们的战斗力还不如乡兵。

    五千骑兵在汴河两岸护卫着赵佶的五千石大船,旌旗铺天盖地,十分壮观。

    此时赵佶负手站在船头,他凝视着如羽毛一般的片片红云,通红的夕阳快要落山了,温暖的河风迎面吹拂,带着浓郁的春天气息,令赵佶一时间有些心旷神怡。

    这时远处渐渐出现一座城池,赵佶笑着问两名新妃子,“两位爱妃,你们猜猜前面的城池是哪里?”

    两个新妃子都是江宁府的世家嫡女,赵佶为笼络江南世家而立她们为妃,年纪都只有十七八岁,十分美貌艳丽。

    一名稍高的妃子拍手娇笑道:“我知道了,一定是符离县!”

    “你说呢?”赵佶又问另一个妃子。

    “嗯!我猜应该是应天府。”

    赵佶仰头哈哈大笑,“符离县今天上午就过了,应天府要明天中午才能到,这里是永城县。”

    “陛下坏死了,故意骗我们。”两名妃子依偎在他身上撒娇。

    这时,后面的蔡攸陪笑道:“陛下,天色已经不早,要不我们今晚就在永城县过夜吧!”

    赵佶兴致极好,便捋须欣然点头,“好!今晚就在永城县过夜。”

    。。。。。。。。

    就在赵佶同意在永城县过夜的同一时刻,一支两万人的女真骑兵已经出现在百里外,正向永城县风驰电掣般杀来。

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袭永城() 
    策划这次袭击赵佶的始作俑者正是完颜斜也的幕僚梁方平,这个方案十分大胆,而且一旦成功,会产生奇效,为了这个方案,完颜斜也专门返回燕山府向金国狼主完颜晟汇报,完颜晟最终批准了这个方案。

    完颜斜也返回大名府,又继续完善了这个方案,最终决定利用宋朝内斗的机会,用支持赵佶复位为诱饵,诱引赵佶返回东京,他们在半路上实施突袭。

    温文尔雅的萧仲恭不辱使命,成功地骗取了赵佶的信任,又重金收买蔡攸,最终使赵佶同意与金国合作,在四月中旬在东京汴梁进行政变。

    突袭赵佶的两万骑兵是由完颜宗望率领,他们是从小王庄秘密渡过黄河,全歼了那里的三百驻军,只是后来点火为号时烧毁了三百士兵驻扎的军营,却无意中引发了藏在军营中的三颗震天雷,惊动了种师中。

    完颜宗望率领两万骑兵一路疾奔,终于在第二天晚上赶到了汴河,正好遇到在永城县过夜的太上皇赵佶。

    赵佶是住在永城县一户巨富人家,一更时分,他和两名妃子相拥而眠,睡得正香甜,一阵剧烈的敲门声顿时将赵佶从梦中惊醒。

    “什么事情?”

    他极为恼火地吼了一声,他作皇帝几十年,还从未遇到半夜敲门这种情况,惊扰了他的睡眠。

    只片刻,一名宦官连滚带爬奔外间,万分惊恐道:“陛下,大事不好,金兵杀来了!”

    赵佶吓得大叫一声,翻滚下床,两名妃子也吓得尖叫,四下寻找自己的衣裙。

    赵佶顾不得两名妃子,光着脚跑到门口,颤抖着声音问道:“金兵。。。。。金兵到哪里了?”

    “金兵已杀到西面十里外,高太尉率军迎战去了,陛下赶快走!”

    这时,两名妃子已经穿上衣裙,拿着赵佶的官服跑过来,几名宦官也进来,七手八脚替赵佶穿上了衣服,两名贴身侍卫几乎是一左一右架着赵佶向门外奔去,大门口已经准备了几匹战马。

    赵佶刚出大门,蔡攸奔来禀报,“陛下,高太尉的军队已经全军溃败,金兵已经杀到汴河西岸了。”

    赵佶被惊得魂飞魄散,他被侍卫扶上战马,催马便没命地向北城奔去,两名妃子目瞪口呆地望太上皇一行人奔远,根本就没有人管她们,她们居然被太上皇抛弃了,两人又慌又怕,只好跑回宅子向房主乞求避难。

    赵佶此时莫说是两个新妃子,就算是亲生子女他顾不上了,他和蔡攸奔出北城,正好遇到范琼率五千军队赶来,接到了赵佶。

    “陛下,南面也有金兵,微臣建议去应天府避难!”

    应天府府治宋城县是距离永城县最近的一座城池,相距大约一百五十里左右,那里的城墙高大坚固,城内还有几千厢军,是最理想的避难之地。

    赵佶早已吓得没有了主意,连声道:“那就去应天府!”

    范琼率五千士兵护卫着赵佶,趁着黑夜向北方应天府宋城县方向奔去。

    。。。。。。

    天渐渐亮了,汴河西岸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三万天龙禁军几乎被两万凶悍的女真骑兵屠戮殆尽,这里面包括战场上被杀的八千人以及投降后被屠杀的两万余人,主将高俅父子也死在乱军之中,高俅的人头被悬挂在完颜宗望的马颈下。

    金兵将禁军士兵的随身财物洗劫一空,又将上万具尸体扔进汴河,搭成了一座‘尸桥’,两万金兵踏过尸桥,又风驰电掣般向北面追去。

    完颜宗望已得知赵佶已被士兵护卫北上,估计是逃去应天府,宋城城池高大坚固,自己没有带任何攻城武器,根本无法攻城,他心中也焦急起来,顾不得洗劫县城,立刻挥师北上,躲在城内的数千江南厢军竟侥幸地躲过了金兵屠杀,待金兵北去,数千被吓得魂不附体的士兵纷纷逃出城,没命地向南方逃去。

    永城县的数万居民也被城外的屠杀惨象吓坏了,他们害怕金兵再度杀回,开始收拾细软,扶老携幼逃离县城,开始大规模向南逃难,赵佶的两名新妃子也躲在一辆牛车中逃回江宁府娘家,她们同时也将太上皇出事的消息带回了江南。

    奔逃了一夜,士兵们都已精疲力尽,赵佶也累得快晕厥过去,中午时分,他们抵达一座小镇,小镇叫做会亭镇,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已经进入应天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