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枭士-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惊人。

    李良辅一声令下,士兵用火把点燃了火球,巨大的火球熊熊燃烧起来,被长杆抛出,一只只火球腾空而起,向山谷内飞腾而去,火球落点是三百步外,然后高高弹起,向宋军的大营疾飞。

    一只巨大的火球迎面向营墙砸来,站在城墙的士兵发一声喊,同时举起盾牌,‘轰!’巨大冲击力将十几名士兵砸翻落地,熊熊燃烧的火球随即飞进了宋军大营,但宋军早有准备,岂能让这些烈火大球冲进营帐之中?

    在距离营数十丈,宋军在半空中拉起了一张大网,火球砸在大网上,随即弹落下地,下面的士兵十几人一起行动,迅速用溪水浇灭了火球。

    西夏军的火球来势凶猛,砸入大营中的火球都无声无息的湮灭了,不过大部分火球却被营墙阻挡,在空旷的泥地上燃烧,浓烟滚滚,火光熊熊,虽然没有消息,却也渲染出几分悲壮的战争气氛。

    种师道眯着眼睛观察火球在空中的轨迹和落点,心中迅速推算城头投石机的数量和力度,怎么应对西夏人的投石机,他心中略略有数了。

    你还在用网页版追吗?使用的,,、、

第三百四十一章 初战银川() 
一秒★小△说§网。。】,无弹窗!

    次日天刚亮,对峙银川城的种师道大军发动了第一次攻城,由副将姚仲平率部进行试探性进攻,尽管银川城前摆不开战场,但宋军还是投入了最大极限的两万大军,一百多台攻城器械。

    两万大军排列成五个方阵,每个方阵间相隔数十步,并列排在三里宽的空地上,就俨如五幅巨大的黑色地毯,每支队伍前竖起了一杆大旗,正中是一杆旄旆黄旗,这是主帅之旗,其余三杆大旗分为别为青、赤、白、黑旗,代表着四方之将。

    宋军将士士气高昂,杀气冲天,他们由长矛步兵、刀盾步兵和弓弩军组成,身披重甲,宋军步兵的铠甲重达六十二斤,在五十步外可抵御敌军弓箭。

    ‘咚!咚!咚!’

    战鼓声如雷,角连天,旌旗遮天蔽日,长矛如林,盾牌如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死亡的黑色。

    副将姚仲平身披铁甲,头戴鹰盔,他骑在战马之上,用战刀一指城池,“进攻!”

    “呜~~”

    低沉的角声响彻天地,在每支队伍的中间竖起了十几座木制冲斗,这是抵御城上飞石所用,伴随着木制蒙皮冲斗的巨大轱辘声,以及数十辆云梯,两个方阵的八千军队开始缓缓向城墙杀去。

    各种攻城武器发展到宋朝,虽然大致外形不变,但和隋唐相比已经完全不同,很多的结构,诸如主轴、轴圈等等都是使用钢材,尤其大规模推广炒铁后,生铁的硬度大大增加,接近于钢,用熟铁各种器械也更加得心应手,宋军的攻城器械更加轻便,更加坚固耐用。

    城头上也鼓声大作,李良辅连声冷笑,两万人就想攻下银川城,宋军简直是痴心妄想,他要狠狠教训一番这支狂妄的宋军,要让古原道成为白骨之峡。

    “传我的命令,投石机准备!”

    南城头上的二十架大型投石机吱嘎嘎的拉开了,高两丈,臂长八丈,可将百斤巨石投至三百步外,只须五十人就能挽动,黑黝黝的二十架投石机矗立在城头,就俨如二十尊吞天怪兽,百斤重的巨石放进了弹兜,发射杆卡住绞盘齿轮,着发射的命令。

    在城垛中间,一万西夏士兵手执长弓大箭,一支支四尺长的粗杆箭已经搭上弓弦,防御所用的弓箭和平地交战用的弓箭不同,不需要箭能射多远,但必须要沉重,使箭能依靠本身的重力射穿敌军的盔甲,因此一般都是用大箭,手指粗的箭杆,锋利的箭尖呈流线型,四边有放血槽,这曾是中原军队的优势,但已经传到辽夏。

    宋军在科技上领先辽夏已经不多,唯独人口众多,国力强大,能够冶炼生铁、制造兵器,这却是辽夏两国难以比拟。

    宋军已渐渐地了投石机射程,李良辅下达了射击的命令,他扯开嗓子大吼道:“射击!”

    鼓声大作,二十架大型投石机同时发射,二十块巨石凌空飞腾,呼啸着向城下砸去。

    十架长二十丈、宽八丈的巨型蒙皮冲斗正缓缓而行,这是用巨木搭建而成,上面蒙了双层牛皮,表面上涂了厚厚油脂,同时轴转十分灵活,能有效卸消巨石的冲击力,每架蒙皮冲斗躲着数百名士兵。

    这时,头顶上传来怪异的呼啸声,从城下向上看,只见天空出现了二十颗小黑点,仿佛掠过天空的一队雁群,但小黑点却越来越大,瞬间变成了在天空翻滚的巨石,向他们头顶砸下,队伍一声呐喊,士兵纷纷向冲斗下躲去。

    但还是有的士兵无处藏身,他们叫喊着四处躲闪,巨石砸下,‘嘭!’的一声巨响,尘土飞扬,几名士兵躲闪不及,被巨石砸成肉酱,巨石余劲未消,向前翻滚,一连撞翻十余人,才停了下来。

    一块巨石砸中的中间的一架蒙皮冲斗‘嘭’一声巨响,牛皮冲斗翻转,卸掉巨石猛烈冲击力,巨石飞了出去,冲斗却完好无损。

    石块却被冲斗反弹,又向前弹出了二十余步,冲向了人群,士兵们一片大叫,纷纷躲闪。

    .........

    第二轮投石机再次射出,这时一辆云梯被击中,云梯上部顿时支离破碎,碎片四飞,木头夹杂着支撑柱坍塌了,巨大的冲击力使云梯失去重心,向后轰然倒下,云梯下面的百余名士兵死伤惨重......

    一块块巨石砸向人群,在地上翻滚冲击,宋军士兵不断躲闪,十架巨型蒙皮冲斗就停在三百步处,给宋军士兵建立一片临时躲藏之处,使士兵们能迅速通过最危险的地带,也极大的减轻了士兵的伤亡。

    尽管宋军积极防御,但西夏军的大型投石机还是给宋军带来了近七百人的伤亡,但这点伤亡无法阻挡两万大军的进攻,随宋军大营中催战的鼓声加快,七千余士兵奔跑起来,铺天盖地地向城池冲去……。

    银川城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三里,是一座周长十六里的中等城池,葫芦水从城池西南角流出,迂回一圈后沿着峡谷边缘流进了古原道。

    西夏军同时利用葫芦水挖掘了一条简易的护城河,宽达三丈,但在宋军极其发达的舟桥面前,这条护城河没有意义。

    已经冲过巨石阵封锁线的七千余名宋军弓弩手迅速集结在西段,一齐向城头放箭,箭矢如暴风骤雨般射向城头,压制住了西夏军城头射击。

    虽然无法瞄准射箭,但三千守城的西夏士兵依旧用抛射的办法向城下射箭,双方箭矢密如疾雨,不断有士兵被流矢射中,惨叫着倒下。

    数百名工事军士兵冒着箭雨迅速搭建浮桥,他们用铁链将数十口大木箱扣在一起,两头铁楔深深打进泥土中,又在大木箱上覆盖了宽大的木板,用铁钉钉牢,这样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搭建起了三座浮桥。

    七千弓弩军兵分两路,四千人依旧在城下放箭,而三千士兵则收起弓弩,取下背上的盾牌,拔出战刀,变身为刀盾军。

    他们扛着三十余架攻城梯冲过了浮桥,一架架攻城梯越过护城河,轰地搭在城墙之上,三千宋军士兵如蚁群般攀梯而上,一手攀梯子,一手执盾牌,口中咬着战刀,奋力向上攀爬,城头上西夏士兵骤然出击,他们箭如雨下,石块滚木如冰雹般砸下,一片片士兵被砸中射中,惨叫着跌下城去......

    姚仲平一直在后方注视着城头上的动静,他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他感觉西夏军并没有尽全力守城,至少李良辅最擅长的用火没有使出来,他们完全可以用大火球投掷,对宋军的杀伤力会更大。

    ‘他为什么要保留余地?’姚仲平暗暗思忖。

    这时,一名骑兵飞奔而至,大喊道:“姚将军,主帅令你立刻进攻!”

    姚仲平暗暗叹了口气,现在箭已上弦,不容他不发了。

    他随即挥刀大喊:“第三和第四方阵出击!”

    ‘呜——’数十支鹿角劲吹,低沉的称再次响彻大地。

    又是八千士兵向城头发动了进攻,第三方阵是刀盾军,第四方阵是长矛军,他们都披着重甲,五十步外不畏箭矢,士兵们如波涛汹涌,迎着接二连三砸来的巨石向城头冲去。

    李良辅就在着宋军攻城主力,他见敌军两个方阵发动,便冷冷令道:“放火油!”

    巨石变成大坛火油,一只坛子如水缸般大小,装了八十斤火油,加上坛子重量,也是重达百斤。

    一只只大坛火油飞抛出去,落地便砸得粉碎,棕黑色的火油流满一地,有士兵急忙向姚仲平禀报。

    姚仲平也发现了敌军的企图,但军队已经发动,他无法再下令退回,他只得硬着头皮令道:“冲锋!”

    八千士兵呐喊着向城池冲锋,这时,李良辅高声喝令道:“放火球!”

    一只只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象一朵朵绽放的烟火,烟柱掠过长空,翻腾着向宋军头顶上砸去………

    混血直播后忘关摄像头私_生活遭曝光!请:222

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 
一秒★小△说§网。。】,无弹窗!

    李延庆站在大营墙头观战,他一直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一时说不清楚,直到西夏军投射出火油,他终于发现了问题出在哪里?

    “大帅,敌军的火油很有问题!”

    种师道眉头一皱,“问题出在哪里?”

    “大帅发现没有,火油的投射距离在二百五十步左右,而不是三百步,更是投射的量并不多,只投射了两轮,火油之间有很大的空隙,虽然声势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杀伤力,大帅想过没有,他们为什么要投掷火油?”

    种师道暗吃一惊,他隐隐想到了什么,“你的意思是……。”

    “卑职怀疑地下有问题!”

    李延庆话音刚落,士兵大喊起来,“敌军投掷火球了!”

    只见十几只大火球腾空而起,向奔跑的宋军头顶上砸来,火球砸在火油中,立刻引燃了熊熊烈火。

    种师道也意识到不妙,立刻喝令道:“收兵!”

    “当!当!当!”

    急促的收兵钟声敲响,姚仲平一怔,为什么要收兵?

    但军令如山,他只得喝令道:“收兵!”

    就在这时,只听见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起,西夏军队埋在地上的火砲被熊熊烈火点燃,一连串的炸响,只见硝烟弥漫,土石乱飞,无数宋军士兵被巨量火药炸得肢体破碎,血肉横飞,惨叫声凄厉无比,俨如坠入了杀戮地狱。

    这时,头顶上的火油坛一坛坛砸来,落地碎裂,立刻燃起大火,宋军士兵在烈火和爆炸中没命狂奔,到处是被大火点燃的士兵,他们哀嚎奔跑,很快便一头栽倒在地,被烧得蜷缩起来。

    李延庆心如滴血,狠狠一拳砸在墙上,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令他心中仿佛被狠狠插进了一把刀。

    “大帅!大帅!”

    李延庆听旁边大喊,他一回头,只见主帅种师道已晕厥过去,面如金纸,几名士兵正在急救。

    “让我来!”

    李延庆将种师道放在地上,重重推压他的胸腔,片刻,种师道慢慢睁开眼睛,长叹一声道:“收兵回营,挂免战牌!”

    第一场惨烈的攻城战以宋军大败结束,在这场大战中,宋军前后阵亡了四千七百余人,伤两千余人,伤亡总计近七千人,损失极其惨重,连副将姚仲平也受了重伤。

    时间到了黄昏,血红的夕阳照在银川城前的旷野上,只见土地变得漆黑一片,到处是士兵和攻城器械的残肢断体,被烧成了炭,扭曲着堆积在一起,血红的夕阳照在残肢上,格外地凄凉。

    数百名士兵正在清理尸体,尸体已经很难辨认身份,只能装在布袋里运回,城头西夏军倒也并不阻拦,这是宋夏百年战争达成的默契,允许对方收拾战场尸体,否则尸体腐烂易产生疫病,对双方都是一大威胁。

    宋军驻扎在峡谷之内,虽然峡谷口宽达三里,纵深处更是宽达五到六里,但宋军依旧在三里宽的范围内扎下营帐,这也是防止敌军从头顶向下抛射火箭,宋营大帐一顶接着一顶,延绵十几里,一旦被敌军纵火,后果不堪设想。

    这也是宋军最大的一处薄弱点,而且无法避免,宋军只能加大巡逻力度,防止敌军斥候的偷袭。

    不过两边山体都是数百丈高的悬崖峭壁,上山无路,下山更没有路径,宋军曾五次驻扎古原道峡谷口,但从来没有遇到过敌军翻山过来,这也是种师道心中有把握之处。

    李延庆和他的情报司营地位于核心大营内,占用了三十余顶大帐,受伤的士兵得到及时救治,一百余名阵亡士兵已经火化,骨灰装入瓮中,准备带回他们的家乡。

    其余一百六十余名士兵暂时没有作战任务,只能一天天地耐心着战争结束,但由于三天前的第一次攻城宋军遭遇惨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士气,连情报营士兵也受到了影响,大家都保持着沉默,气氛比较压抑。

    但李延庆这几天却大营内,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后勤工事营内。

    后勤工事营大约有三千余人,除了两千工事兵外,还有近千名各种工匠,木匠、石匠、冶铁、甲匠、弓匠、刀箭匠、盾矛匠等等,一共分成了三十余队。

    在后勤工事营西南角有五六顶大帐,这里是火器队的驻地,火器队一共有三十三名火器工匠组成,他们主要负责用火药制造各种武器,包括火药箭、火弩箭、火蒺藜、火球、霹雳炮等等,之前宋军射出的火鸦也是由他们制作而成。

    在一顶十分破旧的大帐内,李延庆正和两名四十余岁的老匠人小心翼翼地称量火药,这两名老匠人是兄弟二人,一个叫郝大,一个叫郝二,巴蜀人氏,世代都是火药工匠,他们两人目前都没有成家,隶属于军器监太原火器局。

    目前宋朝的火药及火器制作方法都记载在《武经总要》中,这是官方的兵器制作标准大全,但实践中的火药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并完善之中,从北宋最初以火攻为主的纵火火药,渐渐演变成了产生很大反推力的推进火药,在《武经总要》至少已有三种火药的记录。

    有一种新式火药在《武经总要》中刚刚才有记录,那就是制作霹雳炮的火药,这是一种初步具有爆炸性能的火药,十几年前才研制成功。

    由于辽国夺取了幽燕等中原地区,拥有先进的汉人工匠,它们的科技几乎和宋朝,当宋朝研制出爆轰火药短短三年后,辽国也研制出了制造‘霹雳炮’的火药,三天前宋军伤亡惨重,就是被辽国制作的霹雳炮配合火油所伤。

    火药就是李延庆所说的‘奇兵’,他亲眼目睹西夏人利用霹雳炮和火油给宋军带来的伤害,但他同时也发现霹雳炮的威力其实并不大,绝大部分士兵还是被火油烧死,这说明霹雳炮火药的配方还不够完善,爆炸的威力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连续三天,李延庆就在和郝氏兄弟商量配制一种新的火药,他依稀还记得军用黑火药的配方。

    一架小铜秤上,郝大读着刻度说:“硝七分五厘。”

    “再加一点点,不到七分六厘,大概七分五厘八的样子。”

    郝二用小厘勺加一小勺硝粉,李延庆连忙道:“差不多了!”

    宋军霹雳砲的火药是硝六硫二炭二,硝的含量太少,爆炸力度不够,李延庆要求的是:硝75。8%,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