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案子?李参军能否详细说说。”
“当然可以,今天一早我们听说太原府有兵器黑市交易,我派一支军队去扫荡,军队赶到时,黑市交易的人已经闻讯跑掉了,但在河边一处废弃的民房内我们却无意中发现了五百支簇新的军弩,还用油纸包裹好,装在弩鞘里,根据军弩上的编,我下午去仓库详查,却发现这批军弩应该是来自秦凤军,我觉得事关重大,所以来向大帅汇报,但大帅已经去边境巡视去了。”
“这件事还有谁知道?”
“当然是该知道的人都知道,情报司、参军司、种帅。。。。。。”
“不!不!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你们有没有。。。。。把这件事上报朝廷?”
“当然没有,还没有向种帅汇报,怎么能仓促汇报朝廷?不过按照常规,这件事一定要向军器监备案,我们在等种帅的消息。”
戴云逸跟随童贯多年,他当然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五年前已经出一次类似的事情,八百副铠甲神秘失踪,消息被太尉强行压制住,最后不了了之,这次又出了军弩的事情,戴云逸凭着直觉,五百支军弩很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
戴云逸心急如焚,他现在也顾不上催要银两,他要立刻赶回京兆府向太尉禀报。
李延庆把一张清单递给他,“这是军弩上的编,希望能帮助戴参军查到原因!“
“多谢了!”
戴云逸将清单揣进怀中,又对李延庆和宗泽道:“大战即将到来,希望不要因为这件事影响军心,大家要谨慎行事,最好种帅能和太尉好好沟通一下,查到事情的真相。”
他言外之意就是提醒李延庆,这件事可不能擅自上报,李延庆会心地点点头笑道:“请参军放心,大帅一定会和太尉沟通此事。”
戴云逸匆匆走了,宗泽注视着李延庆道:“这件事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应该是从京兆府军用仓库里失窃,这件事如果说没有内鬼,谁会相信?”
宗泽意味深长笑道:“这件事来得很及时啊!这样一来,童贯恐怕就不好意思再提白银之事了。”
“正是如此,相信大帅会充分利用这件事堵住童贯的口。”
事情正如李延庆和宗泽的预料,戴云逸回京兆府就便再也没有来太原府讨要银子,童贯也绝口不再提银子之事,十天后,秦凤军主事参军刘涌和一名指挥使被斩首,十二名参军从事被革职,但在童贯的报告中始终不提军械失踪一案。
不久,童贯和种师道达成的一致,河东军再押送五万两白银去京兆,另外,将太原府内两座各占地百顷的庄园送给了童贯,至此,一直困扰双方多时的金银分割终于落下了尘埃。
时间转眼到了八月中旬,二十五万宋军开始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宋夏边境推进,与此同时,十五万西夏军队也战备完毕,分布在西夏边境的各个险关要隘之上。
但对宋军而言,最大的问题依旧是情报不足,虽然在西夏内地的一些大城中依旧有汉人开的店铺,但边境一带已经看不见汉人的身影,宋军只能靠经验来判断西夏军的虚实。
宋军进攻西夏的东线是由种师道的十万河东军负责,但并不止河东一线,还包括陕西路东部的绥德军和延安府,战线长达六百余里,而童贯率领十五万大军负责陕西路西部以及秦凤军路和河湟一带,战线长八百余里。
这天上午,种师道开始在中军大帐内举行动员仪式,种师道将天子尚方宝剑请到帅案上,对众将缓缓道:“西夏军是我们多年的老对手,彼此知根知底,他了解我们,我们也了解他们,彼此各有优势,宋军优势在于装备精良、后勤足备,而西夏军的优势在于士兵骁勇善战,盔甲齐备,弱点在于国力不济,这就注定这场战争不会很快结束,将是一次长达数月甚至半年的拉锯战,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众将肃然,李延庆也坐在大帐内,他的情报营是人数最少的一支独立军队,但也有资格位居中流。
宋军虽然平时的官职是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等等,这是他们的朝廷官职,但到了战时,又变成了另一套战时编制,分为主帅、副将、偏将、部将、都头、队头等等,象李延庆的小指挥使就属于部将,不过没人会把他当将领看待,大家依旧把他视为情报司主事参军。
种师道又道:“这次我们出兵二十五万,但这只是二十万禁军和五万番兵的数量,另外还有三十万厢军和乡兵为后勤支援,还动员了十几万民夫和数万辆大车,朝廷调用的钱粮达数百万计,兵器军资更是不计其数,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对西夏战争,希望我们能一洗前辈战而不胜的屈辱。”
种师道振臂大吼:“我军必胜!”
众将也一起大吼:“必胜!”
大帐内气氛热烈,李延庆也被强烈的求战气氛感染,他心中热血沸腾,也跟着振臂大吼起来。
浩浩荡荡的军队随即开始出发,李延庆的情报司位于中军,这次他们情报司一分为二,内司留在太原预防后方奸细,而外司则跟随北征,包括武贤良在内的十名文职官员以及王贵率领的三百名情报营骑兵,在李延庆的率领下跟随主帅北上。
种师道的十万主力大军包括八万禁军和两万番兵,另外还有十五万厢军和乡兵以及八万民夫,情报司成立时间还短,还没有收集到西夏军部署情报,不过宋夏边境是一条长达千里的山脉为界,山脉叫做横山,宽达百余里,群山莽莽,几乎都是高山峡谷。
而根据上百年的经验,大军从东线杀入西夏腹地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沿着无定河谷穿过数百里的山区,但并是说军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杀入西夏,别的翻山越岭小道也有不少,但能走后勤运输的道路却只有这一条,这是双方惨烈争夺的咽喉之道,目前被西夏数万大军控制。
穿过了数百里的横山,便了方圆数千里的戈壁沙漠地区,再穿过长达一千余里的戈壁滩,便可直扑西夏的都城兴庆府。
事实上,进攻西夏的主力应该是西路军,出清平关西夏境内,距离都城兴庆府只有四百余里,比东路军近了一倍不止,童贯率领的十五万西北军才是宋军主力,东线军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侧应。
五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西进,这天下午,大军抵达了黄河东岸的石州定胡县,黄河对岸就是陕西路的绥德军了。
种师道下令全军驻营休息,准备次日渡黄河西进。
app安卓,,,请 zuopingshuji
第三百三十二章 横山小道()
李延庆立马在黄河岸边,默默注视着滔滔黄河,和上一次渡河相比,秋天的黄河水势稍缓,却更加深沉厚重,裹夹着人类难以抗拒的大自然力量,向南方逶迤而去。
一支数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正停泊在定胡县码头上,运载宋军过河,几只苍鹰在黄河上空盘旋,迅速掠过黄河,向东南方向飞去。
“李参军很担忧这次战役吗?”身后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李延庆回头,却是杨再兴站在自己身后,虽然在汴京时,杨再兴和自己关系十分密切,但到了河东路,李延庆却明显感到了杨再兴和自己疏远了。
当然,李延庆能理解杨再兴的抱负,他肩负着杨家复兴的责任,必须牢牢跟随种师道,他也担心和自己关系太深,影响到种师道对他的信任。
“当然会有点担心,我是情报司主管,对西夏却一无所知,心中有愧啊!”
“李参军做得非常好,大帅都赞不绝口,对西夏情报不足是因为情报司成立太晚,并非李参军之过,李参军不必自责。”
李延庆淡淡一笑,笑问道:“杨兄找我有事吗?”
杨再兴点点头,“大帅有事找参军随我来!”
两人调转马头,一前一后向定胡城外大营奔去,不多时,两人进了大营,来到中军大帐前。
“启禀大帅,李参军到了!”杨再兴在帐前禀报道。
“请他进来!”
杨再兴转身对李延庆一摆手,“李参军请吧!”
李延庆快步走进大帐,只见种师道站在地图前负手沉思不语,在思考着什么,李延庆不敢打断主帅的沉思,便安静地站在一旁,良久,种师道从沉思中醒来,他回头看了一眼李延庆,歉然笑道:“人年纪大了就是这样,很容易走神,我要先恭喜李参军了。”
种师道过一份文书,递给李延庆,“这是刚刚从太原送来的朝廷吏部牒文,升赏了一批官员,你抓捕河东路细作有功,升一级为宣奉郎。”
宣奉郎是从七品,原来的给事郎是正八品,这着实出乎李延庆的意料,自己入仕才半年就升了一级,一般的地方官至少要三年才有升迁机会。
种师道笑眯眯道:“我早就说过,在军队中容易升职,一般是一年后能升一级,象你半年就升迁,确实比较少见,一般是天子特批才有这个机会,看来天子对你情报司的成效非常满意。”
“没有大帅为卑职表功,天子也不会知道这些小事,卑职要感谢大帅的厚爱。”
李延庆心里明白,军中功劳并不是每样都向天子汇报,一般都是记功,最后一并升赏,种师道是提拔自己才特地给自己表功,他心中着实感激种师道的厚爱。
种师道微微笑道:“如果你没有缴获那么多财富,我也找不到借口上书天子,还是你自己立功的结果。”
李延庆点点头,又问道:“大帅现在有难处吗?”
种师道走到地图前,指着无定河道:“你昨天送的一份情报,说无定河水量和往年相比严重不足,我怀疑西夏人在无定河上游筑坝了,我担心大军山区峡谷后,西夏军开坝放水,宋军恐怕要全军覆灭啊!”
“大帅说得不错,确实有这个可能。”
“我很了解西夏军,他们一向阴狠毒辣,宋军喜欢以势取胜,西夏军却相反,擅长以术取胜,各种阴狠计谋层出不穷,稍有不慎宋军就会死伤惨重。”
“卑职也深有体会!”
“是啊!和西夏军作战须格外警惕,你注意一下最近的情报,或许前面探子会有消息传来。”
。。。。。。。。
李延庆回到自己大帐,虽然官升一级,但实际意义并不大,最多俸禄增加一点点,但手中权力却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这就是军队文官和地方文官的一个区别,军队文官容易在短期内升官,升官也比较容易,但很可能十年八年都不会改变职务,宗泽就给他说过,有官员当了二十年的录事参军,官阶早已从九品升到五品,但实际职官却始终不变,这就叫升而不迁。
而地方文官就不同,他们很难升官,可一旦升了官,官职就会跟着变动,从县丞到知县,从小县到大县等等,这才叫升迁。
只能说各有利弊,不过无论如何,李延庆还是很感激种师道对自己的厚爱。
因为是临时扎营,情报司只有一座大帐,大帐内十名参军从事正忙碌地整理着各路探子送来的情报,李延庆在自己的小桌前坐下,参军武贤良便送几份整理好的情报,“这是前军刚刚送来,几队探子从不同的角度说一件事,我们把它合并起来,发现了西夏军一个重大企图。”
“是不是西夏军在拦河筑坝?”
武贤良愕然,“正是!主管怎么知道?”
“是大帅凭经验推断的,不过他不知道筑坝的具体地点。”
“在虎啸峡北入口!”
李延庆快步走到地图旁,很快在地图上找到了虎啸峡,在横山中段,宋军必须要沿着峡谷河床深入七十余里才能抵达那里,一旦西夏军放水,数万宋军必然会面临灭顶之灾。
这时,李延庆若有所思,虎啸峡这个名字让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李延庆随即对情报做了批示,还给武贤良道:“立刻抄誉一份给大帅送去。”
武贤良匆匆走了,李延庆立刻从随身携带的小箱子取出一幅宋夏边境地图,这份地图是赵源最后吐露的秘密之一,是赵源亲手制作,李延庆从赵源妻子手中得到,他还没有仔细研究,但已经大致看了看,他发现这幅地图上有很多地方和现在用的地图不一样。
地图很大,他只能将一部分摊在小桌上,很快便在地图上找到了虎啸峡,赵源在虎啸峡的位置上画了一对交叉的双剑,表示此处的战略位置极其,不过在旁边山上,赵源又画了一条细细的红线,红线的终点正是虎啸峡,标注了一个小小的箭头。
李延庆就依稀记得在哪里见过虎啸峡这个名字,果然是在赵源的地图里,可这条小小的红线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一条小路,从山上绕过虎啸峡,或者是抵达虎啸峡的上方。
李延庆沉思片刻,随即令道:“让王贵速来见我!”
。。。。。。。。。
次日上午,宋军开始大规模渡过黄河,五万大军加上各种后勤辎重以及后勤支援军队、民夫等等,至少要三天三夜才能完成渡河。
但在第一批渡河士兵中,一支十人组成的骑兵队过了黄河后,便疾速向绥德军北部奔去。
这支十人骑兵队由五名情报营士兵和五名斥候士兵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去确认地图上的那条小道,情报司本身也有斥候的,只是它的作用更广泛,几乎涉及到军队的方方面面,李延庆之所以派情报营士兵和斥候一同前往,是因为这条小路是情报司提出的方案,他必须要自己的手下一同前去确认。
宋军在绥德军最北面的一座军寨叫做嗣武寨,已经位于莽莽横山之中,是一座修建在半山腰的险峻军寨,驻扎军队约两千人。
这是前一次宋夏战争留下来的为数不多战争成果之一,虽然以西夏的军力拔掉这座军寨是易如反掌,但西夏受国力所困,不想再和宋朝发生战争,这座深入横山的军寨便保留了下来。
十名宋军士兵在嗣武寨存了马匹,他们便离开了河谷大道,而是寻路上了山,沿着山路向数十里外的虎啸峡方向艰难而去。
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务()
五天后,五万宋军河东军主力抵达了永乐城,并开始修筑版墙式大营。
永乐城位于无定河西岸,大小如一座中型县城,拥有军队三千人,是绥德地区最大的军城,这里距离横山无定河谷口约十五里,位于高处,即使无定河水暴涨,对于城池也没有影响,军营也修建在高处,防止西夏军忽然放水导致大营被淹。
入夜,众将聚集帅帐商议军情,种师道对众人道:“西夏军拒险而守,我们进攻横山河谷本来就很困难,现在西夏人又筑坝拦水,这一战不好打啊!诸君有什么见解,都发表一下意见。”
副将姚平仲起身道:“启禀大帅,无定河谷被阻也是只是后勤辎重以及骑兵难行,但轻步兵却可以翻山越岭过去,绕到敌军背后,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夺取虎啸峡,泄水清路,大军可行也!”
偏将杨可世摇摇头道:“五年前这一计我们已经用过了,西夏人焉能不防,如果说迂回,倒不如派支骑兵走晋宁军绕过去,可直接杀到敌军后背!”
“不妥!”
另一名偏将曲克起身反对道:“我们骑兵最多只有五千人,而西夏擒生就部署在晋宁军一线,有骑兵上万,我们五千骑兵过去很容易被敌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军队只可聚不可散大帅明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这时,种师道见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