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唐豆篡改的最后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如今日之兰亭’,更是妙到毫巅。
南阳诸葛庐即南阳卧龙岗诸葛亮的草庐,子云亭传说是西汉大辞赋家扬雄扬子云的读书台,而在唐豆的词中,此二处皆不如今日之兰亭。
为何不如今日之兰亭?
那当然是因为今日王羲之在兰亭发起了修褉之会,聚集了东晋时期会稽、建康这两座名城中的这些名人贤达齐聚于此的缘故。
而这一首陋室铭吟唱起来合辙押韵,韵律感极强,读起来犹如金石掷地一般,却又自然流畅。一曲终了,犹有余音绕梁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同时,从词中的意境中,也隐含着作词者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这也正是很多文人墨客所向往的一种生活意境。
吟罢,唐豆用眼角的余光偷看了一下旁人的反应,心中暗笑,依旧倒背着手在那儿继续装,似乎自己还沉浸在自己诗文所营造出的意境之中。
“好文采,好诗词。”那个冠服男子突然拊掌大笑了起来。
随即,围观的众人也爆发出了惊天的喝彩之声,赞誉之声不绝于口。
唐豆转过身,冲着喝彩的人们拱手道谢,微笑着望着那位冠服男子问道:“王大人,不知在下可有资格参加王大人发起的这次修褉之会?”
唐豆自然早就已经将王羲之的资料烂熟于心,他知道王羲之在发起修褉之会,做出那篇被后世视为无价珍宝的《兰亭集序》时,他的年龄不过才三十二岁。
如今他见这个冠服男子主动与自己应答,而那个管家在见到冠服男子出来时马上就躬身退到一旁,他就已经料到恐怕此人就是传说中的书圣王羲之了。
唐豆果然没有猜错,这位冠服男子正是时任会稽内史的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哈哈笑着伸手把住了唐豆的胳膊:“这位兄台,你自然有资格参加本次修褉之会,不仅有资格,兄台之文采令逸少也是自叹弗如。敢问这位兄台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唐豆知道逸少是王羲之的字,他呵呵一笑也趁势拉住了王羲之的胳膊:“在下姓唐名豆字子豆,建康人氏,无名小卒耳,如何敢当王大人谬赞。”
“唐豆?唐子豆?”几名从建康而来的达官显贵面面相觑,建康名门望族中没有一个唐家,他们也更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唐豆或者唐子豆的人,看来诚如他所说,他真的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
可是,以他的文采,又怎么会在建康籍籍无名?
虽然那几位建康显贵心有疑窦,但是也已经对唐豆生出了招徕之心。
在他们看来,唐豆若真的跟他刚才所吟的那篇文章一样并无问仕之心,那又何必撞到这兰亭来卖弄文采?
王羲之自然也没有听说过唐豆的名字,但是那并不重要,他只要知道唐豆有文采就足够了。
这年代可没有什么剽窃之说,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文一经问世,必定会被广为流传,向唐豆刚才吟的这首《陋室铭》,王羲之就断定从未有人做过如此题材、如此写意的诗文,既然从未听说过,那么必定就是面前的这位唐豆所创作的了。
王羲之哈哈笑着拉着唐豆走进兰亭之中,笑着询问道:“子豆,你方才所作意境深远,可否书写下来令我等传唱?”
擦,刚考完我作诗,现在又要考我书法了?
唐豆哈哈一笑,扫了一眼兰亭之中,径直向一侧案牍走去。
王羲之在此举办兰亭之会,就是聚集人们在此饮酒吟诗作画,自然少不了笔墨纸砚这些文房四宝。
若是放在以前,唐豆还真不敢在王羲之跟前拿起毛笔写字,那纯粹就是班门弄斧。不过唐豆自从跟随杨一眼学习羊仿以来,可是没少在书法绘画上下功夫。
要知道羊仿不仅是仿造历朝历代的瓷器,同时也擅长仿造名家的书法画作,杨一眼眼睛虽然瞎了,但是经验却依旧在,他看不到唐豆模仿的怎么样,但是他却也将自己三代摸索出来的临摹窍门传授给了唐豆,也曾经让周老和秦彦培二人帮忙验证过唐豆的临摹作品,虽然还没有达到大家的程度,但是模仿起名人字画来也已经有了那么几分神韵,如果把他临摹的赝品拿出去,估计得有很多半只脚踏进古玩行的人会看走了眼。
见到唐豆拿起毛笔,王羲之微微一笑,冲着唐豆说道:“让我来为子豆研墨。”
唐豆咧嘴一笑谢过。
书圣王羲之亲手为我研磨,这牛可吹大了,够回去跟杨灯嘚瑟半天的了(未完待续。)
第497章 真才实学
王羲之细细的研好墨,微微一笑,束手退开了两步,与旁观的人站在了一起。
今日之会本来就是风雅趣事,接受王羲之邀请前来的人虽然其中一部分是在军中谋职,不过这些人绝大多数也都是出身于名门望族,无一不是饱读诗书的博学之人。
这时,最后几个迟来之人也相携到来,听闻有人已经做出了文章,正准备挥毫泼墨,也全都围了过来。
唐豆手持狼毫,望着面前铺开的蚕茧纸,沉思了一下,在心中默算好这篇《陋室铭》在蚕茧纸上的布局,饱蘸墨汁,抬起手腕沉稳的在蚕茧纸上落下了《陋室铭》三个字。
唐豆临摹的是苏东坡的书法,北宋四大名家苏黄米蔡可不是白叫的,尤其是苏东坡的书法,更被冠为四家之首。
苏东坡书法早年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己曾说过,‘我书造意本无法’。
黄庭坚曾经评价苏东坡书法‘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
晚年时的苏东坡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书法风格更近一层,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达到了苏东坡一生的巅峰。其弟兄子侄子以及好友均向他学习,后世的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吴宽、唐伯虎等人,以及清代的张之洞,均临摹苏东坡的书法,可见苏东坡书法的影响之大。
黄庭坚曾经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轼为第一。
唐豆跟苏东坡熟稔,临摹苏东坡的书法更是形神具备,此时落笔写下《陋室铭》这三个字,已经令众人为之色动,就算是王羲之也不由得眼中露出痴迷迫切之色。
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大家,苏东坡是宋代的书法大家,王羲之被称为行书天下第一,苏东坡同样也被黄庭坚称为本朝善书者第一。
这两个人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佼佼者,但是不在一个朝代,相隔了将近千年,根本没有办法同台比较。
而现在,唐豆就把苏东坡的书法展现在了王羲之眼前,这令王羲之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没有想到唐豆看上去如此年轻,书法竟然这样苍劲老道,笔意之中似乎饱含了数不尽的世道沧桑。
王羲之断定,唐豆必定是师承于某位隐世的书法大家。
而能够传授给唐豆如此书法的人,不用想也知道必定不会是一个普通人。
既然已经落笔,唐豆也就抛开心中一切杂念,笔走龙蛇,刷刷刷在蚕茧纸上完整写下了《陋室铭》全文,只是《陋室铭》的最后一句依旧还是唐豆篡改的那句:不如今日之兰亭。
自唐以前文人墨客还没有在书画作品上落款的习惯,唐豆也深知此理,但是他有感而发,还是在陋室铭的落款处用鼠须笔提上了一行小字:永和九年三月三,于兰亭雅会有感而发。
收笔,呼气,站定。
王羲之大赞了起来:“好文章,好书法,好一个兰亭雅会有感而发,众好友,大家当为此文浮一大白。”
众人纷纷叫好,各自寻了酒具倒满美酒。
王羲之哈哈大笑着将一杯酒塞到了唐豆手中,双手举杯向唐豆邀酒。
唐豆急忙谦让:“如何敢劳王大人敬酒。”
王羲之哈哈大笑着说道:“子豆之才当值此酒,若子豆不嫌弃的话,称呼我为逸少即可,莫要再称呼王大人。”
唐豆一笑冲着王羲之双手举起酒杯:“逸少兄请,各位好友请。”
“请”,大家一哄而应,纷纷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无论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有才学的人都是尊敬的,如今唐豆不仅出口成章,而且还写出了一手丝毫不亚于王羲之的好书法,已经有不少人对唐豆生出了爱材之心。
一杯酒下肚,气氛马上变得热闹了起来,已经有不少人挤到了案牍旁欣赏唐豆写下的这篇《陋室铭》,同时也有不少人向唐豆表达了善意。
这年代是没有名片,如果有名片的话,估计此时唐豆手中已经收敛了一大堆的名片。
这还是唐豆第一次没有在古人面前显露出自己神棍的身份,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了这些历史名人的认可。
当然,没有人知道唐豆童鞋的这些真才实学其实也包含了太多的水分,《陋室铭》是剽窃的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只有最后那句‘不如今日之兰亭’才是他自己的。而书法则是临摹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
不过话说回来,抛开剽窃这篇《陋室铭》不算,唐豆临摹苏东坡的书法确实也算得上是有些真才实学,能得到王羲之的赞赏,未免脸上也露出了几分得意之色。
王羲之拉着唐豆走到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的人面前介绍说道:“子豆,这位是会稽名士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他可是一位有大才学的人,你们两个多亲近亲近。”
听到谢安的名字,唐豆肃然起敬,急忙拱手问好:“原来是谢大人,久仰大名如雷贯耳。”
这谢安可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八万之众大破前秦苻坚号称的百万大军,为东晋保住几十年的安康,在后期曾坐到了东晋的宰相,不过却因为功高盖主,引得孝武帝司马曜猜忌,最终辞官不做,没过多久就溘然病逝了。
李白曾有诗云: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苏东坡也曾经为谢安做过一首水调歌头的词,其中‘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说的就是谢安。
听到唐豆称呼自己为大人,谢安哈哈笑着把住了唐豆的胳膊说道:“贤弟切莫称呼我为大人,如今我已是闲云野鹤,正拜在逸少门下学习书法。今日得见贤弟的书法,安石本来还准备转投贤弟门下的,如今你一喊我大人,我反倒无法开口了。”
王羲之笑道:“安石若是要跟子豆学习书法,我可是求之不得。你若是走了,我府中最少可以省下几坛美酒数只羔羊。”
谢安哈哈的笑了起来,唐豆嘴里说着不敢为师这一类的客套话,却也已经知道了这谢安跟王羲之之间的私交必定是不错。
说笑之间,王羲之又给唐豆引见了孙绰、孙统、支遁僧人等名流,大家相谈甚欢,喧闹之中,趁着酒兴,王羲之提议大家赋诗为酒令,得到众人的积极响应。
唐豆心中暗笑,看来这《兰亭集》马上就要新鲜出炉了,《兰亭集》出来,这《兰亭集序》应该也就不远了。
只是不知道自己剽窃的这首《陋室铭》会不会也被收录进《兰亭集》中去,看样子多半是跑不掉的。
只是这《陋室铭》被自己侵权了,那唐朝的刘禹锡会不会告自己盗版?
想到有趣处,唐豆不禁哑然失笑。
自己的《陋室铭》可是在东晋年间的兰亭集会上就已经诞生了,那刘禹锡跟自己差着好几百年呢,自己不告他剽窃就已经算是便宜他了。(未完待续。)
第498章 喧宾夺主
前来参加兰亭之会的人都是来自会稽和建康两地的名流,说起作诗谁也不会怯场。
王羲之是这次兰亭之会的发起人,又是他提出的赋诗行酒令,人们于是起哄请王羲之先来。
王羲之哈哈一笑:“那逸少就抛砖引玉,献丑了。”
王羲之走到案牍前,伸手抓起狼毫,沉思片刻,一边咏唱着,一边落笔在蚕茧纸上写下一首四言诗:“代谢鳞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迺携齐契,散怀一丘。”
一诗落成,人们轰然叫好。
谢安在一旁呵呵笑着说道:“如此盛会,逸少单作一首四言诗,又只是聊聊数句,未免有些应付的嫌疑。”
人们跟王羲之都是熟稔的,闻言之下也跟着起哄,要王羲之再来一首。
王羲之一笑,来回踱了几步,自然已经有人伸手撤下那首四言诗。
王羲之站住脚步,冲着谢安说道:“安石兄,可愿为我研墨?”
谢安笑道:“求之不得。”
谢安挽起大袖,细细的研出了一砚好墨。
王羲之哈哈一笑,说道:“不够不够。”
你不是说我作的四言诗寥寥数句是在应付么,我就作一首长篇大作,不过却要累你亲手为我研墨了。
王羲之意气风发,手执狼毫挥毫泼墨,在蚕茧纸上落笔写下:“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
王羲之一边书写,口中一边吟咏着,越写兴致越高,转眼间已经写满了三张蚕茧纸,谢安研好的那一砚墨已经见底,王羲之依旧没有收住笔势的意思。
谢安呵呵笑着赶紧另研了一砚墨,他跟王羲之私交甚笃,熟知王羲之的脾气,他知道王羲之必定是因为刚才唐豆那一首《陋室铭》而被激起了好胜之心,想要做出一首同样能够传世的佳作来。
已经换过第四张蚕茧纸,王羲之终于吟诵着写下了最后一句:“……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王羲之掷笔于案,呼出了一口大气,脸上却并无多少的兴奋。
人们轰然叫好,王羲之这首五言长诗共二十六句二百六十字,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不过也只能说这首诗作的中规中矩。
不过王羲之的名声却并非是因为他的文采,而是因为他的书法,他这首诗刚刚作罢,就已经有人想要开口向他讨要了。
王羲之有些意兴阑珊,今天作出的这两首诗算得上是他平生的佳作了,可是这两首诗跟唐豆的那首《陋室铭》比较起来,意境上相差甚远。
唐豆那首《陋室铭》可以传世,而他这两首诗却只能传时。
传世、传时,相去甚远……
唐豆也跟着人们一起叫好,两个巴掌都拍红了。
亲眼得见王羲之挥毫泼墨,这眼福世间几人能有?
而唐豆最大的收获是从王羲之书写这两首诗的落笔手法上获得了不少的灵感,现在他就已经手痒难耐,想要动笔试一下刚才观看王羲之书法所获得的那些心得。
王羲之似乎知道唐豆的心意一般,望向唐豆笑道:“子豆,你是否再作一首佳作,让我等一起传唱?”
唐豆此刻真想抱住王羲之,在他脸上狠狠的啃上一口。
兄弟,你可真是太善解人意了,我刚才悟到的那点心得正需要马上提笔书写一番,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这一闪即逝的灵感,将这灵感巩固到自己的书法之中,以免错过此时,再也寻找不到了。
唐豆哈哈一笑冲着王羲之抱拳说道:“逸少兄既然有命,子豆焉敢不从,那我就献丑了。”
不会又是一首传世之作吧?
人们望向唐豆时,目光中已经多出了几分期待。
王羲之心中微微有些吃味,却替代了谢安的位置,挽起大袖,再次亲手为唐豆研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