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 第5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39章 强击海参崴 下

    1942年的8月8日,在中国人的传统日历上,这天是立秋之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将由暑转凉。

    就在这天清晨,日本海的北部,彼得大帝湾以南,以纪伊级战列舰“骏河”号为旗舰的日本联合舰队杀气腾腾地来到了俄国人的大门口。

    二战时期,发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规模海战奠定了航空母舰的海军核心地位,所以自1936年之后,列强国家再未服役过排水量超四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德国的“日耳曼尼亚”、“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日本的“骏河”、“土佐”,美国的“俄亥俄”号,这些巨舰大炮时代的巅峰之作,无疑成了那个时代最后的遗响和见证。年间,日本海军耗费巨资对“骏河”号和“土佐”号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这虽然不能让它们超脱舰种的先天制约成为无敌的存在,但能够让它们成为海军精神象征的同时,足以胜任海军移动指挥部的新角色,其威力巨大、射程超远的16英寸主炮,亦是极强的对岸压制火力,可以在登陆作战或封锁行动中发挥效用。

    1937年的美日停战协定虽被日本各界视为外交上的耻辱性失利,但从战略的眼光来看,此后五年成了日本历史上工业、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一段时光,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损失巨大的军事实力也得到了快速的恢复。至1942年日苏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已经重新回到了世界前三的行列,其总吨位仅次于称雄世界的德国和自称地中海主人的意大利若是硬碰硬的单挑,考虑到官兵的军事素养,意大利海军未必是日本人的对手!

    抵近至距离海参崴港口大约200公里的位置,日本联合舰队的庞大编队放缓了北行的速度。伴随着一阵阵沉闷的轰鸣声,数以百计的舰载机在舰队上空盘旋编队,继而浩浩荡荡朝着俄罗斯岛和海参崴港的方向飞去……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航空兵有过辉煌也有过沉沦,到了战争结束时,整个日本海军能够出动的战斗航母仅剩2艘,可用的舰载机不足三百,老练的精英飞行员更是少得可怜。正因为在航空兵的对抗中吃了大亏,战后日本海军将发展重心放在了航母和舰载机上,不到五年便建成服役了赤龙和云鹤两个级别共计10艘战斗航母,此外还有多艘航母处于建造或舾装阶段,性能优越的九七舰攻、九九舰爆以及零式舰战正全面取代那些战场上落败于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老机型,大批经过严格选拔并经受了严苛训练的飞行员也已经加入到了生机勃勃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行伍当中。

    相较于历史战绩相当显赫的日本联合舰队,苏俄海军自诞生以来一直默默无闻,而且它的规模和实力也始终落后于陆空军。“基洛夫”号这样一艘作为袭击舰设计建造的万吨级大型巡洋舰,放在任何一个列强国家都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在苏俄海军却是一个耀眼的明星,所以在损失了“基洛夫”号之后,苏俄太平洋舰队立即采取了收缩防守策略,此后只有潜艇部队离开彼得大帝湾活动。

    作为沙俄时代为数不多的遗产,原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也即甘古特级)“巴黎公社”号和“十月革命”号于1941年秋天分别从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调至太平洋舰队。两艘战列舰的到来虽然大幅度提升了苏俄太平洋舰队的实力,但在日本海军面前,红色舰队的力量还是太过单薄这些以12英寸舰炮为主要武器,舰龄超过30年的老式战列舰,怎能跟日本海军那些装备16英寸舰炮、舰龄仅在10年左右的超级战列舰或超级战列巡洋舰相抗衡?当“基洛夫”号与强敌激战之时,两艘接受过现代化改装的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就在海参崴待命,但它们终究没能举起手中的剑,用视死如归的出击捍卫它们的荣誉。

    日军的舰载机群刚一起飞,苏俄方面的陆基雷达就发出了战斗预警。在防空指挥部的指引下,从海参崴周边各处机场起飞的苏俄战斗及时而准确地朝着日军舰载机群扑去。

    很快的,率先升空迎敌的苏俄战机在俄罗斯岛东南空域对上了汹汹来袭的日军战机。第一场空战随即在架零战之间展开。从前一阶段的空战记录来看,正式服役还不满两年的零式战斗机无论单打独斗还是编队作战都明显胜出i…16一筹,对付苏俄军队装备的福克g…51也是相当轻松,但这是在双方战机均为常规配置为前提。不久之前,国联理事会做出了继续制裁日本的决定,而德国、美国、爱尔兰更是分别与苏俄政府进行了秘密交易,包括无线电制导炸弹、线控鱼雷、空射火箭弹在内的一批先进武器开始交付给苏俄军队。

    在海参崴外围空域迎战日军舰载机的苏俄战斗机当中,有一些新近装备了德制x…3a型空射火箭弹,这些可不是单纯使用火箭动力的炸弹,而是装载了无线电遥控/感应引信的新式武器,它们发射后可以改变飞行轨迹,并通过无线电感应的近炸引信发挥效用,可说是空空导弹的雏形。尽管还存在有效射程较短、可靠性偏低等等缺点,但足以让没见识过这种技术兵器的日军飞行员吃到苦头。

    近几年来,日本的航空工业受益于充裕的人力物力,又得到了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技术方面的倾力支持,得以奋起直追,军用和民用航空器的性能蹦着台阶往上窜,航空武器及辅助装备的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航空科技终究只是准一流水平,与真正的一流还差了不少,无线电遥控和火箭技术便是他们共同的短板。强袭海参崴的日本海军飞行员正以他们擅长的战斗编队扑向苏俄战斗机,那些拖着尾焰而来的空射火箭弹顿时让他们不知所措。一阵砰砰乓乓,数架零战未发一弹便呜咽着坠向海面,另有七八架不同程度受损……

    旧日本帝**队不愧是以武士道精神为脊梁的武装力量,作战人员的韧劲远非一般的军队能够比拟,纵然遭遇了意外打击,零战飞行员们依然气势不减。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他们试图以自己最擅长的空中格斗来掌控局面。一旦进入近距格斗阶段,零战的机动性优势便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i…16虽然也算是一代名机,速度快,结构坚固,强劲的火力能让机身轻薄的零式战斗机皮开肉绽,但空中缠斗绝非它们所长。苏俄飞行员们坚决执行一击即走的战术策略,但在有着出色飞行技艺的零战飞行员面前,他们很难如愿。双方各有所长,激烈的空战顿时打得难解难分!

    不多时,拥有近百架零战和百多架九九舰爆的庞大机群出现在4000多米的空域,暗度陈仓的战术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战果,然而在苏俄军队的陆基雷达面前却无所遁形。接到作战指挥部的指令,早已在高空待命的i…16和福克g…51立即迎了上去。

    为了掩护己方的舰载轰炸机,六个中队的零式战斗机毫不犹豫地迎着苏俄机群冲了上去。在面对苏俄战斗机的火箭弹攻击时,约有三分之一的零式战斗机不幸“中招”。经过了一瞬间的迎头怒射,交错而过的双方战斗机随即在发动机的强劲嗡鸣声中各自盘旋,验老道的日本飞行员施展浑身解数,死死拖住了对手,使得它们无法前去拦截己方的九九舰爆,而苏俄飞行员眼里的目标正是这些机身上涂着膏药、肚皮下挂着炸弹的日军舰载轰炸机!

    随着战斗的白热化,航空机关炮和机枪顺畅的嘶吼声充斥在中高空,努力争夺战场制高点的两群战斗机进行着激烈的近身格斗。和二十多年前骑士对决般的空战模式所不同,在三四十年代的战场上,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取得胜利,过分庞大的战斗机编队则因灵活性差而遭到实战的摈弃,空战已经逐渐演进成为小型战术编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些编队往往由两到四架战斗机组成,区分主机和僚机,在战斗中相互策应、交替攻击,其中尤以双机和四机战术最富盛名,它们不仅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改进,直至形成书面化、体系化的战术模式。苏俄空军虽然直到1942年才正式卷入战争,但在整个三十年代,他们在高加索和大波斯地区的作战行动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飞行经验,一大批老资历的飞行员战勤次数过百、飞行时间超千,这笔宝贵的财富在对日作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值。

    深知海参崴基地的重要军事价值,苏俄战斗机飞行员们竭尽所能地阻击日军机群,怎奈对方对这一战蓄谋已久,志在必得,而且在实力上占据了上风。为免己方战机被白白摧毁在地面,在战斗机陆续升空后,苏俄航空部队又将待命的轰炸机全部派出,它们分成几个编队,绕开双方激烈交锋的空域,从侧翼杀奔日本联合舰队。

    在太平洋战争中吃了雷达装备落伍的亏,日本军方近几年为恶补功课而不惜成本,巨大的投入也确实换来了不小的收获。在低空飞来的苏俄轰炸机靠近之前,游弋在彼得大帝湾以南的日本联合舰队拉响了空袭警报声。一艘艘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莫不加快了航速,舰上的轻重高射炮亦翘首以待。

    。。。

第40章 不起眼的“暗箭”

    编号为m…6、m…7、m…8、m…9、m…10的苏俄海军潜艇在彼得大帝湾南部海域一字排开,它们属于“婴儿”级小型潜艇,其水下排水量仅为200吨,因采用单轴推进,航速较慢,且作战半径较小,通常被用于近海防御作战。这一次,它们面对的不再是前来进行探察和袭扰的日军轻舰艇,而是战斗力位列世界前三的日本联合舰队。

    虽然俄国海军的实力从未真正进入过一流行列,可他们建造和使用潜艇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834年5月,俄国彼得堡的亚历山大洛夫斯基造船厂就建成全世界第一艘由金属制造的潜艇,它由俄国皇室侍从武官亚历山大…安德烈维奇…希尔德设计,该艇的水面排水量16吨,安全潜航深度12米,通过艇员用双手摇动轮翼获得前进动力,水下航速仅为半节,利用安放在艏艉凹槽中的铅压载和两个压水舱实现上浮和下潜,艇内人员通过一根铜管从海面获得空气,而该艇装备的唯一武器是一枚水雷。以20世纪的眼光来看,这艘“希尔德”型潜艇既简陋又低能,但以19世纪上半叶的科技水平和认知程度衡量,这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杰作了。

    19世纪下半叶,俄国人继续在潜艇领域保持领先地位。1866年,具有现代潜艇大多数基本要素的“亚历山大洛夫斯基”型潜艇被建造出来。十多年后,杰维茨基1号和2号相继面世,后者不但装备了稍具雏形的光学潜望镜,还成为世界上最早批量建造的潜艇俄国政府订造了50艘,而且全部建成。

    革命胜利后,俄国苏维埃政府不但从沙皇俄国那里接收了潜艇,也继承了对这种海战武器的重视态度。二三十年代,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远洋舰队,苏俄海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潜艇、鱼雷艇以及航空兵身上,性能较为优良的“十二月党人”级、“列宁主义者”级、“梭鱼”级、“真理”级相继服役。到了三十年代中期,随着来自美英阵营的援助力度骤然加大,苏俄迅速定型建造了大批“婴儿”级小型潜艇和“s”级中型潜艇,极大地加强了苏俄海军的作战能力……

    1942年的苏俄海军固然不可小觑,他们的对手也同样发生了蜕变。因在太平洋战争中饱受反潜力量不足的困扰,日本海军自1936年以来设计建造了上百艘新式驱逐舰,自行研发出了高性能的声纳设备,仿制了德式深弹发射系统。日苏战争伊始,这些驱逐舰迅速发挥了作用,短短两个月便在日本列岛周边海域击沉苏俄潜艇十数艘,俘获两艘,迫使苏俄海军接连派遣“基洛夫”号大型巡洋舰出战。“基洛夫”号战沉后,苏俄太平洋舰队只能依靠潜艇实施破交,对日军海上航运线的威胁日益减弱。正因如此,当日本联合舰队倾巢而来,如乌云压境般杀到了彼得大帝湾南部,并以强大的舰载机群压制住了驻守海参崴的苏俄空军时,没多少人指望这些不起眼的小型潜艇能够扭转战局。

    一艘“婴儿”级潜艇的造价只有区区40万金卢布,还不到日军一艘驱逐舰的半价,它们最主要的武器是两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而且全艇仅搭载鱼雷2枚,对日本舰队的威胁看起来确实微不足道,然而苏俄政府以高昂代价引入的技术兵器却改变了它们的命运,甚至影响到了这场海上战役的进程!

    编号m…6的苏俄潜艇上,除了常规配备的17名艇员,还额外搭载了一名特殊的外援。此人来自德国海军,且是现役士官,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远东,并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苏俄海军的战斗,只因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履行德国跟苏俄的机密交易。

    这项机密交易的主角之一,g…11型线导鱼雷,此时正静静躺在m…6的一号鱼雷发射管中。这种鱼雷最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们采用了先进的线导技术,而当今世界也只有德国和爱尔兰两个国家掌握了该项技术。g…11鱼雷的标准型号拥有6公里的最大射程,为了匹配苏俄潜艇的鱼雷发射管规格,德国人迅速制造出了供俄国舰艇使用的533毫米鱼雷管击发装置以及长度截短了20英寸的俄版g…11鱼雷它们在30节航速下的有效射程相应降低至5公里,即便如此,以30年代中期大西洋和太平洋战争的经验来看,这些海中的暗箭也足以对敌方舰艇构成致命威胁!

    线导鱼雷的控制技术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发射装置和鱼雷各有一个放线装置,放线机构就是一个线轴,平时将导线缠绕在线轴上面。由于导线的长度以千米计算,即使外径很小,缠在一起后体积也不小,如果都布置在鱼雷上,无疑会影响到鱼雷的航速航程以及机动性,所以鱼雷自带三分之一的导线,发射机构上的外部放线器加载其余导线。外部放线器平时固定在鱼雷尾部,发射时和鱼雷一起装填进入发射管,并通过发射管后盖上的专用插座与发射平台的控制装置相连。鱼雷发射后,外部放线器留在发射管内,鱼雷发射管的前盖不关闭,两个放线器同时放线,这样可以加快放线速率保证导线受力最小,不至于因为发射速率和放线速率的差值过大而导致导线断裂。操控者通过潜望镜观察目标舰艇的运动轨迹,以此调整线导鱼雷的航行方向,使之击中目标出于观察鱼雷航迹的需要,g…11采用了传统的热动力装置,而不是悄无声息的电动马达,这就相应增加了鱼雷在攻击过程中被敌舰发现并进行规避和阻击的几率。

    在日军驱逐舰和猎潜舰的严密防备下,苏俄海军的这支潜艇特攻小队不但难以找到靠近日军主力舰艇的机会,反而屡屡遭到对手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m…6指挥官果断放弃了强袭日军大型舰艇的原定计划,转而将攻击目标锁定为巡洋舰这一级别的日军舰艇上。没过多久,一艘轮廓简洁、线条流畅的日本战舰飞快的从前方海域驶过,随着它中途调整航向,长长的舷侧便呈现在了苏俄艇长眼前,他迅速认了出来,那是日本海军战后批量建造的阿贺野级轻巡洋舰,虽然战术价值比不得那些重巡洋舰,但好歹也是日本海军耗费千万日元建造的新战舰。

    机不可失,苏俄艇长在敌舰距离大约4000米时下令攻击。按照事先商定的策略,m…6先发射二号鱼雷管里的普通鱼雷,数秒之后再发射一号鱼雷管里的g…11,而这枚线导鱼雷自然是由实操经验丰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