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藏命运-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从保证后勤的运输条件上,却比中国有利得多。其背后是南亚平原,有条件修建良好的公路网,运输几乎畅通无阻。一旦战争变成长久对峙,双方在运输条件方面的差距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何况,应印度政府的要求,美国和英国已经开始将大批军火运抵印度,为印度的后勤优势又加上了一份筹码。尼赫鲁还向英美要求提供十五个轰炸机中队,以空中打击阻止中国军队 。当时急于遏止中国及共产主义势力的西方国家正在介入,而中国那时已经与苏联吵翻,已经得不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援。世界舆论异口同声指责中国。印度国内则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爱国主义浪潮,朝野一致,发誓要把战争进行到底。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一向是“不打无把握之仗”。当时的条件和形势没有给中国长久保持胜利的把握──关键就在西藏高原对后勤的制约。从这一点上说,中国在1962年11月21日宣布的单方面停火和撤军,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确的算计。在西藏高原上进行主权之争,对实力的要求是格外高的。
  3、建立边防的代价
  1996年夏天,我在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访问时,斜对着我房间的那个门上贴着一面“雪山狮子旗”──那是西藏独立运动的象征。后来我认识了那门里的主人,她是西藏流亡政府派到中欧大学学习的研究生。她十分忠诚西藏独立的事业,一谈话就会宣讲流亡藏人的信念和观点。在听她宣讲的过程中,我曾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西藏实现独立,将怎样建立边防?我问这个问题,完全是从技术的角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边防是其基础之一。尤其当接壤国家是有威胁的,或者是领土存在着争议的时候,边防能力就更是主权的保障。西藏脱离中国,不会是中国心甘情愿的结果。即使一时是以政治解决,西藏想保持长久的独立,也不能没有强大的边防做后盾。然而,这种边防完全是实力的体现和竞赛。暂且不说西藏与中国进行战争需要多大实力,即使是在和平状态下维持基本的边防,西藏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深切地知道在那片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广阔高原上,建立和维持一个边防体系是多么艰难和昂贵。中国在西藏的驻军,是我在西藏多次旅行中打交道最多的群体之一。那不是由于我与军队有什么特殊关系,而是因为它是西藏境内最完整和有效的一个体系。很多地方,除了军队以外,你找不到任何可以得到帮助的地方,甚至除了军队,你就根本找不到别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在西藏的驻军数量是多少(那属于军事机密)。我曾做过一个推算: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进藏时,曾在一次共产党干部的内部会议中提到,当时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军队和地方加在一起,一共有三十万汉人  。而在中国政府部门对西藏自治区的人口统计(那种统计不包括军队)中,1980年西藏自治区的汉人为122400人 。如此算下来,1980年中国驻藏军队中的汉人在十八万左右。因为军队还有一定少数民族(包括藏族)成员,所以驻藏军队的总数要超过十八万人 。中国军队于八十年代初裁军四分之一。如果西藏驻军也以相同的比例裁减,裁军后的西藏驻军人数应该在十二万左右。在西藏流亡政府公布的材料中,中国的西藏驻军为如下编制:
  在西藏自治区有六个军分区。其中包括两个独立陆军师,六个边防团,五个独立边防营、三个炮兵团、三个工程兵团、一个通讯总队,二个通讯团,三个运输团,三个独立运输营、两个雷达团、二个师又一个团的地方武装,一个独立武警师,六个武警独立团,外加第二炮兵的十二个火箭部队。在大西藏地区,解放军空军有十个军用机场。
  这些数字不能证实,只做参考。其中提到的“大西藏”是与“西藏自治区”不同的概念,我将在下一节解释。按“大西藏”的范围统计,中国驻军的数量肯定还会大得多。如上述西藏驻军有3个运输团,那只是驻在拉萨的3个团。而担负青藏线一条公路的军事运输,据报道就有9个汽车运输团 。其他几个汽车运输团平时驻在青藏公路北端的青海格尔木。格尔木是五十年代在柴达木盆地的荒滩上建起的一座军城,作用就是保证对西藏的军事供应。格尔木出城向南几十公里就是西藏高原的北缘──昆仑山脉。铁路目前只修到格尔木,因此那里成为供应西藏的物资转运站。西藏所需物资的百分之八十从格尔木进藏。格尔木百分之八十的职工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西藏物资供应服务 。青藏公路上,随时可以看到长达几十辆上百辆的军车车队满载物资驶往西藏。当年中共十八军进藏,开始只有三个步兵师三万余人。随着进军深入,运输补给线不断延长,后方机构迅速膨胀,相继成立了汽车部队、工兵部队、兵站系统、航空站和地勤站等,全军总人数扩大到七万余人。实际上真正深入西藏的部队只有八千多人,其他人都是服务于后勤,相当于每进藏一个人,后方要有八个人支援 。之所以要建立如此庞大的后勤,在于西藏本地无法筹措军事物资,连基本的生活物资也相当匮乏。即便是做饭取暖的燃料,对西藏的中国驻军都是问题。士兵们经常被派出寻找可供燃烧的牛羊粪便,大概在全世界的军队中也属少见的奇特任务。西藏高原面积虽大,能够种植粮食的地区却极少。生产的粮食仅够本地人吃。如果中国军队就地购买粮食,立刻会引起粮价飞涨,市场紧张,以至扩展为社会不稳。中共解放军刚进藏时就出现过那种局面。西藏没有石油,而油料是现代战争的血液。西藏的石油制品全部要从中国内地运。在用油罐车运油的年代,由于运输距离长,每运抵西藏两车油,要消耗一辆相同油罐车运的油。后来中国人花巨资铺设了一条长1080公里的输油管线,其中900多公里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860公里通过长年冻土带,过10座大山,还有雷暴区、热溶湖塘、冰川等高原特有地形。整条管线常年由一个团的军队守卫和维护。那条输油管线只是把油从格尔木送到拉萨,其他地区和边防部队的用油还是要靠汽车运送。我在有的边防连队看到每晚只开两小时的电视,虽然看电视是士兵的主要消遣,但因为没有充足的燃油供发电机,军官只好命令有计划地使用。有的连队甚至为了分一支蜡烛也要召开共产党的支部会(党支部是连队的最高权力机构)作决定,然后再开全连军人大会把决定解释明白 。如果不是在西藏,缺什么东西可以通过社会商业系统购买,驻藏军队的所有物品却无一不得靠后勤供应。后勤系统出现的任何问题,也就无一不影响到军队的生存状态。我看到过一篇报道,1985年时驻守西藏里孜的某连队,吃的是1962年的大米。大米的年头比全连士兵平均年龄大一岁 。我的亲身经历是1996年去普兰,曾在那里的边防连吃过1982年的罐头。中国士兵应该算比较能吃苦的,需要的物资数量相对较低。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现在与过去也已不可同日而语。以营房来说,迄今已经经历了四代:五十年代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上顶;六十年代是土坯房;七十年代发展到石头和木料结构;八十年代改为钢筋水泥;现在已经开始向楼房过度了。每一步发展,物资供应量都要成倍甚至数倍地增长。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之交,每个边防士兵年需物资1。2吨 ,到1996年,每个士兵已经需要一汽车运量的物资──即四至五吨。这仅是和平时期,遇到战争还将成倍增加。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步兵单兵日耗物资29公斤,在越南战争中攀升为117公斤,到海湾战争更达到200多公斤。中国军队即使仅按美军在近半个世纪前的朝鲜战争标准,单兵年需要物资也得在十吨以上,如果达到九十年代海湾战争的标准,单兵年需要物资将达到惊人的七十多吨。且不和美国军队比,仅仅为了解决边防连队的危房改造、把煤炉取暖改成土暖气、用太阳能提供洗澡水、照明用电和吃上蔬菜这五项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西藏阿里军分区就花了二千多万元,等于他们所驻防的阿里地区1995年全年的财政收入(2190万元人民币)。导致成本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就在运输。不算物资的价值,一车物资仅运费即为4500元,相当于八个西藏农牧民年人均收入 。西藏道路状况之差使得运输损耗高得惊人。一车玻璃从格尔木拉到拉萨只有15%完好,一车水泥则有50%撒到公路上 ,更使成本大大增加。还有不通公路的地区,运输费用就更贵。西藏墨脱县驻军一个营,需要的物资全靠雇佣老百姓翻山越岭往里背,1990年的秋季运输,运进物资二百吨,仅付给民工的运费就达220多万元 。中国军队也曾考虑过用直升机运送给养。但是青藏高海拔高,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据说一架中国造的直升机飞一趟墨脱,落地后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中国军队后来选购了美国制造的“黑鹰”直升机专飞西藏高原,因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连续摔了好几架。1991年,中国七大军区之一──成都军区的好几位高级将领在西藏视察防务,也因飞机失事而殉职。现在,没有极特殊的情况,飞机基本不敢飞。不过,如果西藏边防真都改用由直升飞机保证供应的话,七百万美元一架“黑鹰”,加上油料和庞大的地勤系统,为此一项,西藏边防的代价又要增加多少?在西藏,维持和平时期的边防已属不易,而若想具有抵抗侵略或进行战争的能力,成本之高更是难以想象。举例说,维持一个边防团的日常开销和官兵工资,一年所需一千万到二千万元人民币。而一辆能在西藏使用的装甲车,价值二百万元左右,配备一个装甲团至少要一二百辆装甲车,仅在装甲车上的一项花费,即是几亿元。论及边防与道路的关系,会发现西藏若要建立自己的边防,在道路方面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因为边防离不开公路,所以边境地区需要修筑与边境线大致平行的环边境主干公路,以保证边境地区的战略调动和物资流动,同时从环边境主干公路向边境线辐射支线公路网,保证边境前线部队的后勤供应──这是保证边防的基本条件。中国进军西藏四十多年,凡是西藏与其他国家的边境,基本建起了这样格局的公路体系 。如果西藏独立,建立自己的边防,除了在与印度、尼泊尔接壤地区现在已有环边境公路,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其与中国接壤地区建立环边境公路体系,才能保证西藏对中国的边防。然而打开地图即可看出,在达赖喇嘛所认定的西藏与中国之边界,西藏方面不存在这样的环边境公路体系(倒是在中国一侧有包围西藏的公路体系)。多年来,中国人所建设的川藏、青藏、滇藏等公路,还有成都到那曲的317公路、西宁到昌都214公路,全都指向西藏腹地,使中国可以随时迅速地向西藏调兵。仅从这种道路条件,西藏所处的战略地位就已相当不利。当然,西藏一旦获得独立,理论上可以自己修造防卫中国的环边境公路。然而实际上,在西藏高原修造公路的困难和成本,是西藏自身是无法承受的。以中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几十年时间才建起西藏现有的公路体系。举川藏公路为例,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就开始修建从成都到康定一段。全路征用民工不下二十万,疾病或跌打死者一千五百人。1940年10月勉强通车,由于路基不固,秋冬积雪难以通行,春夏苦于山洪,难以维护,又不得不放弃使用而改道重修 。中共进军西藏后,再次启用十几万士兵和民工,用四年时间,挖掘2900多万立方米土石方(相当于挖一条15米宽,3米深,1300里长的运河),架起430座桥梁,修筑了3781座涵洞,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甲皮拉山、色霁拉山等14座大山,横跨大渡河、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等十多条中国著名大河,最终建成2416公里长的川藏公路。修路过程死亡三千多人,平均不到一公里就有一个死者 。中国花在西藏道路上的钱,多年累计得有几十甚至上百亿(仅1974…1985年的青藏公路整治工程就耗资八亿多元 )。可以说,在西藏高原修路,步步都是钞票和尸骨铺成的。那些钞票和尸骨摊到偌大的中国之上,也许还不那么突出,若由西藏自己承担,就是非常可怕的了。所以,我问服务于西藏流亡政府的那位女学生的问题,虽然是技术性问题,却是一个关键。西藏现在属于中国,由中国负责边防,需要防卫的只是西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边境,中国只需在西藏建立半圈边防。如果西藏独立,西藏需要的则是自己建立一整圈边防,可想而知得部署多少军队,建立多么庞大的后勤体系、交通网络以及通讯设施,即使西藏能搞到那么多钱(令人怀疑),又从那里得到那么多士兵呢?即使让所有的青壮年男性藏人都当兵,对付中国够不够呢?关于这一点,达赖喇嘛曾经提出过一个“西藏和平区”的设想。1987年9月21日,他在华盛顿对美国国会的演讲中提出解决西藏问题的五点和平计划。他对他的建议解释说:
  把西藏建立成和平地区,意味著中国在西藏的部队及军事设施的撤除;这样印度也就可以撤走驻防在喜马拉雅山靠近西藏地区的部队及军事设施。这一切都将根据国际条约进行,以满足中国在安全顾虑上的合理要求,并且促进西藏、印度、中国及其他同一地区内民族之间的信心。每一个有关国家都获得利益,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为这么一来不但强化了他们的安全感,并且减轻了为了维持喜马拉雅山沿线疆界的庞大军事开销。在过去,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从来就不紧张。一直要到中国部队侵入西藏,取得了第一次和印度接壤的地区之后,两大列强的关系才紧张起来,终于造成了一九六二年的战争。从那个时候开始,危险的意外事件层出不穷。如果他们像过去一样被一个广阔友好的缓冲国家隔离,这两大超级人口大国要重修友好关系将不是一件难事。
  达赖喇嘛没有提到中国撤军后,西藏自身是否要建立边防。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却一直把加强自身的防卫能力作为保证中立地位的基础。而且既然是作一个中立国,防务的建立就只能依靠自己,对西藏就更加困难。假如达赖喇嘛对此的设想是西藏干脆不要边防,完全靠中国、印度两大国的自觉和国际条约对它们的约束,保证它们不跨越西藏的边界,那是未免过于理想化的。固然,国际间存在着不设防边境,现代国家的主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靠国际秩序保证,而非一定要靠武力,因此大量小国才能安全生存。但是所谓国际秩序,那是一定有威慑在其背后的。小国自身可以没有实力,但它所依赖的国际秩序却不能没有实力,只不过那实力是由其他大国或联盟提供罢了(如科威特与海外战争)。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算超级大国。国际秩序对这样的大国,效力往往是有限的,原因在于它们有对抗国际秩序的相当实力。也许在好的状态下,它们可以遵守条约,自觉地维护西藏领土的完整和不受侵犯,但是如果状态不那么好,或是有了变化呢?国际政治翻云覆雨,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为了应付这样一个世界,治理国家的出发点应该从最坏的可能出发,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最好的可能上。达赖喇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