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9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商品,总体的感觉就是海汉总是能将一两银子的货设法卖出两倍三倍甚至更高的价钱,而且还能让买家趋之若鹜,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下。从商业运作和销售技巧方面来说,海汉真是远胜大明的商界同行。

    停靠码头之后,水手便来舱房通知众人可下船歇息。刘尚沿着跳板走到岸上之后,便正好看到旁边停泊的一艘货船正在装运一坛坛的酒,一眼看去码头上堆放的数量怕是有千坛之多。整个码头的空气似乎都弥漫着一股酒香,这不免让众人肚子里的酒虫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有好酒之徒已经在商量,今晚能不能得到解禁喝上几杯。

    与刘尚的预计有所差异的是,这队人下船之后并没有前往县城住宿,而是打算就在码头附近的客栈暂住一晚,等明天再前往县城。于小宝下船后对这个安排作出了解释:“今天天色已晚,我们去县城已经错过了饭点,到时候那边又要张罗着招待,估计要到睡觉的时候才能吃上晚饭,倒不如在这边歇一晚,明天早点出发过去也是一样。”

    刘尚小声对旁边的人问道:“难道这边管委会就不来接一下于主任?”

    旁边那人像看傻子一样看了一眼刘尚道:“你怕是不知道崖城县管委会的当家是首长,到这里来接不但乱了上下级的礼数,于主任也不敢接受啊!明天一早入城,这才是上下有别,礼数周全。”

    刘尚这才明白,原来于小宝不安排连夜入城,其实也是怕打扰了首长的休息时间。他虽然已经贵为高官,但地位在所谓的正宗海汉首长面前也是依然是无条件地低一等,即便像这种如同钦差大臣一般的巡视,也不敢让地方上执政的首长出迎。

    不过刘尚观察于小宝和张千智的表情,似乎对此都觉得理所应当,丝毫没有委屈不忿的表现,看来海汉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极高,这种服从早已经成为了理所当然的行事规则。

    赶巧的是码头旁边的两间客栈因为最近来运酒的客商太多,都没有足够的空房了,于是又协调了好一阵才安排众人住下来,为此于小宝和张千智也放弃了单人间,同住一间房。不过这两人对此倒是毫不介意,他们当初去广州当差的那段时间里,两人便是住在一起的室友,早就习惯了对方的存在。

    众人安排好住宿,在其中一间客栈拼了两张桌子准备吃饭,于小宝坐下来点了菜之后,对众人说道:“除了新来的刘先生,各位大概也不是第一次出来办事了,应该知道规矩,这餐饮费里饭能报菜能报,酒可是报销不了的。”

    众人一听便明白于小宝的意思,公务期间不能随意饮酒,这本来也是当差的规矩,虽说可松可紧,但于小宝这么要求也没什么毛病,当下便没人吭声再提喝酒的事。

    不过于小宝停顿一下又接着说道:“虽然公费不能报销,但我私人请大家喝两杯还是可以的!”

    众人皆是喜笑颜开,都不住口地称赞于小宝大方爽快。刘尚当然也能看懂这是于小宝收买人心的小伎俩,不过以于小宝的年纪就能有这样的心思手段,也足见其官场经验之丰富了。

    于小宝收入不低,自然不会在意这点买酒的小钱,不过他本来就不是贪杯之人,更不会纵容下属狂饮烂醉,所以也只是象征性地点了两瓶酒,分下来在座众人平均也就每人一两多,不至会喝多误事。而张千智更是沾唇即止,根本就没怎么喝。

    刘尚倒是没有这么多的顾忌,他知道自己越是表现得自然,就越不容易引起别人怀疑,加上这一天下来用脑频繁,正需要喝两杯解解乏,当下便与这帮人推杯换盏喝了个舒服。

    吃过晚饭,于小宝便让众人各自回房休息,晚间不得私自外出,明天早起前往崖城办理公事。

    刘尚这一夜睡得死沉,一觉睡至早上才被同伴叫醒,起来一看,果然天色才蒙蒙亮。洗漱完毕吃了早点,于小宝点过人数,便下令上路了。来时所乘的帆船便停在码头,而他们将在这里换乘另一种交通工具前往宁远河上游的崖城。

    这是一种客货两用的小型内河机帆船,使用蒸汽机带动的明轮推进,航速可达八节左右。船身正中就是黑乎乎的蒸汽机,高达三米的烟囱取代了原本主桅杆的位置,两侧船舷外侧各有一个直径两米多的明轮,而船身前后则各有一根桅杆,可以在行进期间借助风力来增加航速。

    刘尚上了船之后看到有水手往锅炉里铲煤还有些不明所以,直到船上的蒸汽机突突突地发动起来,然后通过机械连杆带动明轮旋转,将船向前推动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这东西的运作原理。

    “若是将这搬到陆上,将击水明轮换作车轮,岂不是就是那火车了?”刘尚不禁叹道:“原来此物不但能在陆上派用场,还可在航运中使用!”

    (本章完)

第1277章 差距巨大() 
“刘先生倒是好见识,还知道举一反三的道理。”

    身后突然传来了于小宝的声音,让刘尚也是一惊,连忙躬身应道:“小人只是信口一说,无知妄言,还望于主任莫怪。”

    于小宝摆摆手道:“无妨,新到海汉的移民中,能有你这般见识的人着实太少了。你刚才说得不错,这船上所用的蒸汽机,其原理便与火车车头的大家伙是一样的,均是用燃煤烧水来产生动力。此物可用之处甚多,并不止于车船。比如本地甘蔗榨汁炼糖,便已放弃了人力和畜力的传统生产方式,而是改为了使用蒸汽机驱动,效率比过往有了成倍提升,这生产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刘尚见于小宝似乎谈兴不错,便试探着问道:“此物的确力大无比,但所需消耗的煤炭也不是小数目吧?而且小人看此物似乎俱为精铁所制,想必造价也是不菲,若是要收回本钱,只怕所需时日也颇长。”

    于小宝点点头道:“你倒是说到点子上了,这蒸汽机造价确实不菲,而且日常使用需要大量燃煤,还得有受过培训的专人操作维护,论便利性的确不如人力、畜力、水力、风力,但事情要分两个方向来看,这一台蒸汽机能做多少事,你可曾想过?火车一次便能运走数万斤重物,若是换作马匹需要养多少马花费多少时间?还有这船,同等大小的帆船,至少船上需要十几名水手才行,如今只需不到一半的人手便够了,而且载重更大,航速更快。这些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算下来也都是不小的开支。这笔账,首长们可是早就算清楚了。”

    刘尚被于小宝这么一点拨,顿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思维死角,他光是看到了这蒸汽机的制造和使用成本颇高,倒是忽略了由此所省下的人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价值。以海汉人的精明程度,怎么可能花大钱去做赔本买卖,这玩意儿要是赔钱货,海汉大概早就停止建造了,哪还会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海汉对于人力的渴求程度,刘尚是很清楚的,虽然目前海汉已经收紧了加入国籍的标准,但并不会在外国人入境和居留方面设置过多障碍。时至今日,东南沿海几乎每个城市乡镇都会有海汉招募移民的宣传,每年仍有多达五位数的大明国民从各地慕名渡海而来,其中绝大多数人最后都留在了海汉国生活。而蒸汽机的出现,似乎正好能够弥补海汉在这方面的短板,哪怕其造价和使用成本都非常高,但正如于小宝所说的那样,一台蒸汽机能干几十人几百人才能完成的事情,这对于海汉来说意义就已经远远超过了金钱上的得失了。

    想到此处,刘尚忍不住又问道:“就算是相比传统方式略有亏损,但海汉一向缺人,就冲着能够节省下来的人力,想必首长们也一定会坚持推行使用蒸汽机吧?”

    于小宝脸上不禁显出了一丝惊讶之色:“刘先生,你倒是对我国的社会问题看得很透彻啊!”

    刘尚暗叫不妙,自己作为一个初到三亚不久的明人,这知道得也太多了一些,寻常民众哪会意识到这么深层的缘由,当即赶紧补救道:“小人惭愧,这也是前些天为了编书的事,跟着老板去市立图书馆查阅资料,看了不少文章之后,才会有此等不成熟的想法,让于主任见笑了。”

    于小宝却似乎并不在意他为何能说出这番观点,而是更看重他能想到这其中的联系。海汉在人力方面的缺口几乎人尽皆知,但能将蒸汽机的运用与此联系起来,却并非人人都能有这样的眼光。而当初于小宝在执委会旁听会议时,陶东来等人对推广使用蒸汽机的讲话,其大意便是如此蒸汽机的运用能够大量取代人力畜力,弥补海汉在这方面的短板,就算推广前期需要财政上进行补贴,也必须要将这个方案坚持下去。

    于小宝还清楚地记得,陶东来将此称作“工业时代降临的标志”,而其他首长似乎对此也十分欢欣鼓舞,将其视作了海汉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虽然那时候于小宝还并不太理解首长们的想法,但随着这几年蒸汽机的逐步推广使用,他才慢慢感受到了首长们的高瞻远瞩。而“工业时代”这个概念,也在他脑海中与各种各样的蒸汽动力机械装置挂上了钩。

    从个人履历上看,这刘尚到三亚不过月余,也不是从事什么高端行业,就在港区茶馆说书而已。寻常人可能还在为吃穿住行、申请国籍之类的事情发愁,而刘尚居然能够有这样的眼光关注到社会问题,这在于小宝所接触到的新移民当中可是极其少见的个例。如果这不是一个巧合的话,那么刘尚这个人的资质可算是相当不错,值得重点关注一下了。

    于小宝道:“你不用紧张,我也没觉得你有什么说错的地方。蒸汽机可用派上用场的地方甚多,而举国上下也都对此寄予厚望。假以时日,蒸汽机能起到作用的地方还会越来越多,届时我海汉国独步天下的,可就不仅仅只是海贸和军事了!”

    刘尚听于小宝说到后面语气激昂,他自己的心中却是越来越凉。这蒸汽机用到货船客船上也就罢了,但如果在战船上也广为采用,那以后还有谁能降服海汉海军?

    事实上第一艘蒸汽战舰威严号早在1629年年底就已经加入到海军战斗序列中,到现在装备了蒸汽动力系统的大小战船已经多达二十余艘,并且还在以每年三到五艘的速度增加。而这种内河蒸汽船的技术含量还远不及军方,仅仅只是军事科技民用化的一个例子而已。于小宝强调蒸汽机的作用,也并不是为了吹嘘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但在见识有限的刘尚看来,军事领域大概就是蒸汽机威胁最大的用途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刘先生倒是好见识,还知道举一反三的道理。”

    身后突然传来了于小宝的声音,让刘尚也是一惊,连忙躬身应道:“小人只是信口一说,无知妄言,还望于主任莫怪。”

    于小宝摆摆手道:“无妨,新到海汉的移民中,能有你这般见识的人着实太少了。你刚才说得不错,这船上所用的蒸汽机,其原理便与火车车头的大家伙是一样的,均是用燃煤烧水来产生动力。此物可用之处甚多,并不止于车船。比如本地甘蔗榨汁炼糖,便已放弃了人力和畜力的传统生产方式,而是改为了使用蒸汽机驱动,效率比过往有了成倍提升,这生产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刘尚见于小宝似乎谈兴不错,便试探着问道:“此物的确力大无比,但所需消耗的煤炭也不是小数目吧?而且小人看此物似乎俱为精铁所制,想必造价也是不菲,若是要收回本钱,只怕所需时日也颇长。”

    于小宝点点头道:“你倒是说到点子上了,这蒸汽机造价确实不菲,而且日常使用需要大量燃煤,还得有受过培训的专人操作维护,论便利性的确不如人力、畜力、水力、风力,但事情要分两个方向来看,这一台蒸汽机能做多少事,你可曾想过?火车一次便能运走数万斤重物,若是换作马匹需要养多少马花费多少时间?还有这船,同等大小的帆船,至少船上需要十几名水手才行,如今只需不到一半的人手便够了,而且载重更大,航速更快。这些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算下来也都是不小的开支。这笔账,首长们可是早就算清楚了。”

    刘尚被于小宝这么一点拨,顿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思维死角,他光是看到了这蒸汽机的制造和使用成本颇高,倒是忽略了由此所省下的人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价值。以海汉人的精明程度,怎么可能花大钱去做赔本买卖,这玩意儿要是赔钱货,海汉大概早就停止建造了,哪还会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海汉对于人力的渴求程度,刘尚是很清楚的,虽然目前海汉已经收紧了加入国籍的标准,但并不会在外国人入境和居留方面设置过多障碍。时至今日,东南沿海几乎每个城市乡镇都会有海汉招募移民的宣传,每年仍有多达五位数的大明国民从各地慕名渡海而来,其中绝大多数人最后都留在了海汉国生活。而蒸汽机的出现,似乎正好能够弥补海汉在这方面的短板,哪怕其造价和使用成本都非常高,但正如于小宝所说的那样,一台蒸汽机能干几十人几百人才能完成的事情,这对于海汉来说意义就已经远远超过了金钱上的得失了。

    想到此处,刘尚忍不住又问道:“就算是相比传统方式略有亏损,但海汉一向缺人,就冲着能够节省下来的人力,想必首长们也一定会坚持推行使用蒸汽机吧?”

    于小宝脸上不禁显出了一丝惊讶之色:“刘先生,你倒是对我国的社会问题看得很透彻啊!”

    刘尚暗叫不妙,自己作为一个初到三亚不久的明人,这知道得也太多了一些,寻常民众哪会意识到这么深层的缘由,当即赶紧补救道:“小人惭愧,这也是前些天为了编书的事,跟着老板去市立图书馆查阅资料,看了不少文章之后,才会有此等不成熟的想法,让于主任见笑了。”

    于小宝却似乎并不在意他为何能说出这番观点,而是更看重他能想到这其中的联系。海汉在人力方面的缺口几乎人尽皆知,但能将蒸汽机的运用与此联系起来,却并非人人都能有这样的眼光。而当初于小宝在执委会旁听会议时,陶东来等人对推广使用蒸汽机的讲话,其大意便是如此蒸汽机的运用能够大量取代人力畜力,弥补海汉在这方面的短板,就算推广前期需要财政上进行补贴,也必须要将这个方案坚持下去。

    于小宝还清楚地记得,陶东来将此称作“工业时代降临的标志”,而其他首长似乎对此也十分欢欣鼓舞,将其视作了海汉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虽然那时候于小宝还并不太理解首长们的想法,但随着这几年蒸汽机的逐步推广使用,他才慢慢感受到了首长们的高瞻远瞩。而“工业时代”这个概念,也在他脑海中与各种各样的蒸汽动力机械装置挂上了钩。

    从个人履历上看,这刘尚到三亚不过月余,也不是从事什么高端行业,就在港区茶馆说书而已。寻常人可能还在为吃穿住行、申请国籍之类的事情发愁,而刘尚居然能够有这样的眼光关注到社会问题,这在于小宝所接触到的新移民当中可是极其少见的个例。如果这不是一个巧合的话,那么刘尚这个人的资质可算是相当不错,值得重点关注一下了。

    于小宝道:“你不用紧张,我也没觉得你有什么说错的地方。蒸汽机可用派上用场的地方甚多,而举国上下也都对此寄予厚望。假以时日,蒸汽机能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