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和引导。在这方面与海汉相比,官府的施政手段几乎只能用“原始”来形容了。
根据刘尚来到三亚之后的体会,海汉对于宣传的重视是自上而下的,特地设立宣传部这个由执委会直接管理的部门,就足以看出海汉统治阶层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宣传部的具体工作手段,在刘尚看来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从登上前往三亚的船开始,就有专门的人员在船上向首次去往海汉国的新移民介绍海汉国的风土人情,法规制度,移民政策等等,让新移民在途中就能对自己的目的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抵达三亚之后,更是可以感受到宣传手段的多样化,随处可见的标语、旗帜,庶民也能接触到的报纸和各种街头宣讲活动,甚至会对他这样的说书先生进行征召,各种手段不一而足,无不在宣传海汉的富足与强大。而以三亚为中心的海汉统治区物质丰富,社会安宁,身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的确很容易就会被不断洗脑的舆论宣传培养出一种身为海汉国民的优越感。而大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似乎也受此影响明显,每年都仍有大量平民选择渡海到海南岛来投靠海汉人。
尽管大明不太可能效仿海汉成立这么一个专门主抓宣传工作的衙门,但刘尚个人还是对海汉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手段很有兴趣,这也是他选择伪装成说书先生进入三亚潜伏的原因之一。刘尚认为即便海汉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优势很难被击败,但如果能找到其在国内统治手段中的漏洞,那么就可以设法制定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抑制海汉的发展。
第1270章 各寻门路()
这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才能撑起来的附加福利,大明的地方官府和大大小小的衙门自然无法全面效仿,也只有海汉这种财大气粗的作风才会采用这样的举措。刘尚虽然不是贪图小利之人,但也能感受到海汉在这些笼络人心的细节上有多用心。据说海汉任用的各级文武官员多达数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起势之后才从各国迁入的移民,这些人肯为海汉效忠卖命,大概也不仅仅只是冲着权力来的,这优厚的待遇应该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当然即便是大明官府愿意勒紧裤腰带效仿这种做法,顶多也就是对下层官吏起到一定的作用,中上层的官员肯定不在乎这套虚的,每天迎来送往的应酬都忙不过来,哪会在意这一顿午饭的事。刘尚不清楚海汉的中上层官员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形,但常德高先后两次拒绝了姜翰和他的邀请,倒也看得出海汉的基层官员还是有一定的职业操守。
吃过午饭,常德高便带着刘尚去办理培训手续。这培训中心并不在港区管委会这边,而是位于鹿回头半岛上。之前南下星岛的治安官韩正山,在三亚入职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培训中心受训。理论上海汉新招募的公务人员,都会先在这里接受时长不等的入职培训,通过基本的专业考核之后才能正式履职。
有常德高带着,手续自然顺风顺水就办好了,不过因为这里是封闭式的培训,而且时长十天以上,所以刘尚还得先回去住处收拾收拾,将自己的个人物品带过来,于是正式的报到时间就改到了次日。
办完手续出来,常德高便对他说道:“明天报到我就不过来了,后面的学习安排你就自己用功吧。”
刘尚深深一揖道:“多谢常干事提拔之恩,待培训结束之后,刘某再寻时机当面谢过。”
常德高摆摆手道:“你也不用这么客气,我做的事都是尽职而已。再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如果不站出来为国效力,着实也就埋没了才能。你在这里好好表现,若是被高层看上,直接将你要到胜利堡那边去也是有可能的。”
刘尚先前听常德高介绍过,这三亚管委会的宣传科只是宣传部在这边的下属机构,而位于胜利堡内的宣传部才是这个部门的核心。不过一般新进人员都只会被分配在外围的基层积累工作经验,极少会有培训结束后就被胜利堡那边点名把人要走的情况。当然这种可能性在理论上是存在的,常德高这么说,其实也算是对他的一种祝福了。
如果真能有进入胜利堡核心区域工作的机会,刘尚自然会尽力争取,他来到三亚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海汉统治机构的运作方式,以及这个新兴国家的政治制度,而不是流于表面地搜集一点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情报。而只有在胜利堡这个核心区域,刘尚才有可能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这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那些传说是从万里之外渡海而来的海汉人。
刘尚在抵达三亚的这段时间里,还没有真正在近距离上观察过那些海汉人。有那么两次遇到首长来三亚港区巡视,也都是大群人前呼后拥,外围还有警察值守,普通人根本就靠不到近处,顶多也就看个热闹而已。如果能在这些被国民称之为首长的海汉人身边潜伏下来,这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告别常德高,刘尚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先去了趟鑫隆茶馆。一是取回自己暂时放在茶馆里一些演出时用的个人物品,二是跟姜翰打声招呼,也算是谢过他这段时间的照顾。
刘尚接受了官府的征召,接下来就要离职了,这种消息自然是瞒不过每天都来的茶客们,消息很快就在茶馆里传开,许多人看到他便主动上来招呼恭喜他高升。刘尚一边应付一边心道还好面试顺利过了,否则要是灰溜溜地回来,只怕也少不了会遭受一番取笑了。
大概是出于对刘尚身份变化的敬意,姜翰倒是比前日又客气了不少,直接将他邀到后堂说话。刘尚也不好拿了东西就走,便随他到后面坐下来闲聊了一阵。姜翰无非也就是叮嘱他进了衙门之后,还是要多多回来走动,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也尽管开口就是,说到底就是设法维持跟刘尚的这份交情,想把之前的雇佣关系逐渐变成私人交情。
刘尚滴水不漏地应付完这番客套之后,这才告辞走人。姜翰很热情地将他送出店外,还打算又替他叫辆人力车,不过刘尚这次客气地拒绝了。他并不想欠下姜翰太多人情,还是保持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好一些。
刘尚回到住处,却见廖远在院子里坐着,正跟他手下的几个弟兄吩咐事情。刘尚也没过去凑这个热闹,打声招呼便自行回房了。
不多时廖远果然来敲门了,刘尚开门将他请入房中,主动说道:“我今天去港区管委会见了宣传科的人,面试很顺利,上午便已经将入籍手续办了,过几天便算是正式入籍了。”
廖远之前在他这里碰了钉子,原本还准备了一番说辞来跟刘尚磨一磨嘴皮子,倒是没想到对方今天的态度大变,居然这么合作。廖远叹口气道:“刘先生这入籍速度真是让人羡慕,来此不过一月,就能得到官府特批,除开那些当兵入伍的,这在移民中真可以说是千里挑一的待遇啊!”
刘尚道:“虾有虾道,蟹有蟹路,你我走的路不一样罢了。你那边状况如何?可知何时才能拿到海汉国籍?”
廖远应道:“我找东家问过了,最快要抵埠三个月才能申请,我比你早来一月,起码也还得再等一个月才行。不过他跟海汉民政部的关系不错,由他这边出面申报入籍,只需一次申请就能过关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这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才能撑起来的附加福利,大明的地方官府和大大小小的衙门自然无法全面效仿,也只有海汉这种财大气粗的作风才会采用这样的举措。刘尚虽然不是贪图小利之人,但也能感受到海汉在这些笼络人心的细节上有多用心。据说海汉任用的各级文武官员多达数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起势之后才从各国迁入的移民,这些人肯为海汉效忠卖命,大概也不仅仅只是冲着权力来的,这优厚的待遇应该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当然即便是大明官府愿意勒紧裤腰带效仿这种做法,顶多也就是对下层官吏起到一定的作用,中上层的官员肯定不在乎这套虚的,每天迎来送往的应酬都忙不过来,哪会在意这一顿午饭的事。刘尚不清楚海汉的中上层官员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形,但常德高先后两次拒绝了姜翰和他的邀请,倒也看得出海汉的基层官员还是有一定的职业操守。
吃过午饭,常德高便带着刘尚去办理培训手续。这培训中心并不在港区管委会这边,而是位于鹿回头半岛上。之前南下星岛的治安官韩正山,在三亚入职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培训中心受训。理论上海汉新招募的公务人员,都会先在这里接受时长不等的入职培训,通过基本的专业考核之后才能正式履职。
有常德高带着,手续自然顺风顺水就办好了,不过因为这里是封闭式的培训,而且时长十天以上,所以刘尚还得先回去住处收拾收拾,将自己的个人物品带过来,于是正式的报到时间就改到了次日。
办完手续出来,常德高便对他说道:“明天报到我就不过来了,后面的学习安排你就自己用功吧。”
刘尚深深一揖道:“多谢常干事提拔之恩,待培训结束之后,刘某再寻时机当面谢过。”
常德高摆摆手道:“你也不用这么客气,我做的事都是尽职而已。再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如果不站出来为国效力,着实也就埋没了才能。你在这里好好表现,若是被高层看上,直接将你要到胜利堡那边去也是有可能的。”
刘尚先前听常德高介绍过,这三亚管委会的宣传科只是宣传部在这边的下属机构,而位于胜利堡内的宣传部才是这个部门的核心。不过一般新进人员都只会被分配在外围的基层积累工作经验,极少会有培训结束后就被胜利堡那边点名把人要走的情况。当然这种可能性在理论上是存在的,常德高这么说,其实也算是对他的一种祝福了。
如果真能有进入胜利堡核心区域工作的机会,刘尚自然会尽力争取,他来到三亚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海汉统治机构的运作方式,以及这个新兴国家的政治制度,而不是流于表面地搜集一点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情报。而只有在胜利堡这个核心区域,刘尚才有可能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这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那些传说是从万里之外渡海而来的海汉人。
刘尚在抵达三亚的这段时间里,还没有真正在近距离上观察过那些海汉人。有那么两次遇到首长来三亚港区巡视,也都是大群人前呼后拥,外围还有警察值守,普通人根本就靠不到近处,顶多也就看个热闹而已。如果能在这些被国民称之为首长的海汉人身边潜伏下来,这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告别常德高,刘尚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先去了趟鑫隆茶馆。一是取回自己暂时放在茶馆里一些演出时用的个人物品,二是跟姜翰打声招呼,也算是谢过他这段时间的照顾。
刘尚接受了官府的征召,接下来就要离职了,这种消息自然是瞒不过每天都来的茶客们,消息很快就在茶馆里传开,许多人看到他便主动上来招呼恭喜他高升。刘尚一边应付一边心道还好面试顺利过了,否则要是灰溜溜地回来,只怕也少不了会遭受一番取笑了。
大概是出于对刘尚身份变化的敬意,姜翰倒是比前日又客气了不少,直接将他邀到后堂说话。刘尚也不好拿了东西就走,便随他到后面坐下来闲聊了一阵。姜翰无非也就是叮嘱他进了衙门之后,还是要多多回来走动,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也尽管开口就是,说到底就是设法维持跟刘尚的这份交情,想把之前的雇佣关系逐渐变成私人交情。
刘尚滴水不漏地应付完这番客套之后,这才告辞走人。姜翰很热情地将他送出店外,还打算又替他叫辆人力车,不过刘尚这次客气地拒绝了。他并不想欠下姜翰太多人情,还是保持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好一些。
刘尚回到住处,却见廖远在院子里坐着,正跟他手下的几个弟兄吩咐事情。刘尚也没过去凑这个热闹,打声招呼便自行回房了。
不多时廖远果然来敲门了,刘尚开门将他请入房中,主动说道:“我今天去港区管委会见了宣传科的人,面试很顺利,上午便已经将入籍手续办了,过几天便算是正式入籍了。”
廖远之前在他这里碰了钉子,原本还准备了一番说辞来跟刘尚磨一磨嘴皮子,倒是没想到对方今天的态度大变,居然这么合作。廖远叹口气道:“刘先生这入籍速度真是让人羡慕,来此不过一月,就能得到官府特批,除开那些当兵入伍的,这在移民中真可以说是千里挑一的待遇啊!”
刘尚道:“虾有虾道,蟹有蟹路,你我走的路不一样罢了。你那边状况如何?可知何时才能拿到海汉国籍?”
廖远应道:“我找东家问过了,最快要抵埠三个月才能申请,我比你早来一月,起码也还得再等一个月才行。不过他跟海汉民政部的关系不错,由他这边出面申报入籍,只需一次申请就能过关了。”
第1271章 前路不明()
廖远听了这番话之后果然眉头紧皱,对刘尚道:“既是如此,那你在此期间需要加倍小心才是,若是有什么差错,我等兄弟在外也无法对你实施援救。”
若不是廖远之前已经自曝了任务,刘尚大概还真会相信他的这种说辞,说不定还会有点感动,不过现在就另当别论了。他知道廖远担心的原因并非如此,但表面的工夫还是要做到位,当下也不动声色地应道:“多谢廖兄关心,只是去培训学习而已,想必不会有什么差错。待过了这一关,应该便能进衙门做事了。”
廖远道:“刘先生日后进了海汉人的衙门为官,也要时时警醒,切莫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日上头若有指令,也不可有任何犹豫,务必立刻执行!”
刘尚肃然道:“这是自然,刘某为何而来,自当谨记于心,不敢忘却。再说有廖兄监督,想忘也忘不了的!”
刘尚话中隐隐带刺,廖远只当是没有听懂,继续说道:“你来此之前想必应该也学过,要如何识别之前并不认识的自己人?”
刘尚点头应道:“这当然是要学的,不然若是在海汉国遇到自己人而不知你的意思是,海汉衙门里还有自己人?”他说到一半便回过神来,立刻向廖远追问道。
刘尚从大明出发时只被告知了廖远这个联系对象,这当然也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免得他这条新布下的线出了事牵连到更多的潜伏人员。他虽然自视甚高,但也知道自己并非这个潜伏计划唯一的核心人员,在自己之前和之后,都应该还会有其他人也执行着类似的任务。不过关于其他人员的潜伏状况,刘尚目前仍是一无所知,当然也不清楚是否已经有人成功打进了海汉官场之中。
但廖远的回答让他也不免有些失望:“关于这一点,我也不知,就算知道也不能告诉你。我只是想提醒刘先生,即便你察觉到有自己人的存在,但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切不可亮明自己的身份。”
刘尚脑子转得极快,立刻就领悟廖远话里的意思:“你的意思是,可能会有倒钩?”
廖远不置可否地应道:“不管有没有倒钩,小心为上总是不会错的。”
所谓倒钩,也是他们这个行当的黑话术语,意思其实就是指双面间谍,既为己方阵营效力,也会向海汉出卖己方的情报甚至是人员。这种人有可能是已经叛变投靠了海汉,也有可能是要借助这种手段来往海汉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