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8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按照大明的官僚体制,知县之下有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分掌粮马、巡捕、税征、户籍等事务,典史一人,掌管文书收发,若是无县丞或主簿的小县,其职能则由典史代管。再往下就是三班衙役和民壮,乱七八糟加起来有百十来号人。但海汉的基层官僚编制要大得多,按照谭举任的说法,他们这批接受培训的干部都是基层官员,再往下才是如三班衙役一样的勤杂人员。这当官的都十几个人了,整体的人员编制自然是要比大明的县衙编制多出不少人头。

    加之在海汉官府机构里做事的饷钱都不低,维持这么大的机构编制所需投入的资金自然是要远远大过了大明的县衙一级官府,考虑到经费开支,这样的模式在大明显然是行不通的。但人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韩正山这一级的基层官员责权更为明确,而他们的主管领导谭举任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殖民地的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的指挥工作上,而不是为了处理大大小小的民间事务忙得焦头烂额。

    以韩正山的眼光见识,其实也说不出海汉这种用大投入来换高效率的做法,与大明官府相比到底孰优孰劣,但海汉能在来到大明边界的短短数年内立国并向外不断扩张,可见这套运行模式的作用还是相当显著。海汉这套官僚体系能留给外界质疑的问题,无非是国民几乎全是来自以大明为主的他国投效,在海汉的统治下这些国民的忠诚度到底有多高,或许将会是海汉的一个软肋。

    当然以韩正山抵达海汉之后的见闻来看,海汉国民对于他们的统治者敬畏感十足,很多人都将“首长”视作天神下凡一般的存在,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贰心。

第1210章 出发南行() 
此次南下移民计划的规模颇大,谭举任和他的这帮手下,以及挑选出来的数百移民,也只不过是其中将被派往南海某地的小分队之一。除了数量众多的移民和派遣人员之外,还有几支南下执行换防任务的部队一同出发,整个船队的人数将超过四千人,运输的各种补给物资也有数千吨之多。这也是自1633年海汉与安南、占城等国组成联合舰队下南洋军演之后,时隔一年再次由官方组织的一支超大规模南下船队。而这还仅仅只是首批南下的人员,后续至少还会有两三批人员被派往南方殖民。

    而对于这支船队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并参与如此规模的远洋船队出行。特别是那些刚到三亚不久,连移民营地都还没出过的新人,在码头上集结时大多都看傻了眼。不管他们接下来的目的地是哪里,看到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心中多少也能安定一些。

    韩正山看着码头上排着长队登船的人流,心中也是感慨不已,海汉这个国家的动员能力之强大,远远超乎他的想象。这么几千人要运去几千里之外定居,所需的可不止是短期内糊口的粮食和一些生活物资而已,也难怪海汉能够组织海军远征浙江,甚至还派出了舰队前往更北方的山东建立殖民地。一个建国不久的小国能有这样的国力,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自己眼前,想想以前一心觉得大明天下无敌,如今看来目光着实有点短浅了。

    在鹿回头半岛装载移民的帆船,绝大多数是跟韩正山当初从浙江南下途中换乘的移民船同一型号,不过数量可比澎湖出发的移民船队大多了,数十艘移民船在码头上一字排开,上千人分作若干队伍沿着栈桥登船,光是这个场面就让人不禁心潮澎湃。

    韩正山远远看到谭举任正在接受海汉高官的接见,据说来人便是执委会里几名位高权重的大首长,平时可是很难有机会看到他们在外边抛头露面。不过像他这种级别的基层干部,根本连凑上去靠边蹭点仙气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也只能在划定的等候区伸长脖子望几眼了事。

    但凡有大规模的船队离港远征,执委会的头面人物都会到码头相送,这已经成为了海汉的惯例之一,这次也不例外。不过这种象征性的仪式都不会持续太久,几句勉励叮嘱的场面话讲完,外派官员们就得登船准备出发了。

    韩正山上船之后,发现这趟差事的居住条件要比当初来三亚的时候好了很多,不用在跟移民们挤在甲板下的船舱里,而是可以与其他干部一同享受甲板上的高级隔舱。当然了,这种高级隔舱也只是相对于甲板下的通舱吊床而言,实际上仍然是八人一间狭窄的舱室,靠着两侧舱壁放下四张双人床之后,就只剩下中间大约两尺宽的狭窄过道了。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此次南下移民计划的规模颇大,谭举任和他的这帮手下,以及挑选出来的数百移民,也只不过是其中将被派往南海某地的小分队之一。除了数量众多的移民和派遣人员之外,还有几支南下执行换防任务的部队一同出发,整个船队的人数将超过四千人,运输的各种补给物资也有数千吨之多。这也是自1633年海汉与安南、占城等国组成联合舰队下南洋军演之后,时隔一年再次由官方组织的一支超大规模南下船队。而这还仅仅只是首批南下的人员,后续至少还会有两三批人员被派往南方殖民。

    而对于这支船队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并参与如此规模的远洋船队出行。特别是那些刚到三亚不久,连移民营地都还没出过的新人,在码头上集结时大多都看傻了眼。不管他们接下来的目的地是哪里,看到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心中多少也能安定一些。

    韩正山看着码头上排着长队登船的人流,心中也是感慨不已,海汉这个国家的动员能力之强大,远远超乎他的想象。这么几千人要运去几千里之外定居,所需的可不止是短期内糊口的粮食和一些生活物资而已,也难怪海汉能够组织海军远征浙江,甚至还派出了舰队前往更北方的山东建立殖民地。一个建国不久的小国能有这样的国力,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自己眼前,想想以前一心觉得大明天下无敌,如今看来目光着实有点短浅了。

    在鹿回头半岛装载移民的帆船,绝大多数是跟韩正山当初从浙江南下途中换乘的移民船同一型号,不过数量可比澎湖出发的移民船队大多了,数十艘移民船在码头上一字排开,上千人分作若干队伍沿着栈桥登船,光是这个场面就让人不禁心潮澎湃。

    韩正山远远看到谭举任正在接受海汉高官的接见,据说来人便是执委会里几名位高权重的大首长,平时可是很难有机会看到他们在外边抛头露面。不过像他这种级别的基层干部,根本连凑上去靠边蹭点仙气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也只能在划定的等候区伸长脖子望几眼了事。

    但凡有大规模的船队离港远征,执委会的头面人物都会到码头相送,这已经成为了海汉的惯例之一,这次也不例外。不过这种象征性的仪式都不会持续太久,几句勉励叮嘱的场面话讲完,外派官员们就得登船准备出发了。

    韩正山上船之后,发现这趟差事的居住条件要比当初来三亚的时候好了很多,不用在跟移民们挤在甲板下的船舱里,而是可以与其他干部一同享受甲板上的高级隔舱。当然了,这种高级隔舱也只是相对于甲板下的通舱吊床而言,实际上仍然是八人一间狭窄的舱室,靠着两侧舱壁放下四张双人床之后,就只剩下中间大约两尺宽的狭窄过道了。

    此次南下移民计划的规模颇大,谭举任和他的这帮手下,以及挑选出来的数百移民,也只不过是其中将被派往南海某地的小分队之一。除了数量众多的移民和派遣人员之外,还有几支南下执行换防任务的部队一同出发,整个船队的人数将超过四千人,运输的各种补给物资也有数千吨之多。这也是自1633年海汉与安南、占城等国组成联合舰队下南洋军演之后,时隔一年再次由官方组织的一支超大规模南下船队。而这还仅仅只是首批南下的人员,后续至少还会有两三批人员被派往南方殖民。

    而对于这支船队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并参与如此规模的远洋船队出行。特别是那些刚到三亚不久,连移民营地都还没出过的新人,在码头上集结时大多都看傻了眼。不管他们接下来的目的地是哪里,看到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心中多少也能安定一些。

    韩正山看着码头上排着长队登船的人流,心中也是感慨不已,海汉这个国家的动员能力之强大,远远超乎他的想象。这么几千人要运去几千里之外定居,所需的可不止是短期内糊口的粮食和一些生活物资而已,也难怪海汉能够组织海军远征浙江,甚至还派出了舰队前往更北方的山东建立殖民地。一个建国不久的小国能有这样的国力,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自己眼前,想想以前一心觉得大明天下无敌,如今看来目光着实有点短浅了。

    在鹿回头半岛装载移民的帆船,绝大多数是跟韩正山当初从浙江南下途中换乘的移民船同一型号,不过数量可比澎湖出发的移民船队大多了,数十艘移民船在码头上一字排开,上千人分作若干队伍沿着栈桥登船,光是这个场面就让人不禁心潮澎湃。

    韩正山远远看到谭举任正在接受海汉高官的接见,据说来人便是执委会里几名位高权重的大首长,平时可是很难有机会看到他们在外边抛头露面。不过像他这种级别的基层干部,根本连凑上去靠边蹭点仙气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也只能在划定的等候区伸长脖子望几眼了事。

    但凡有大规模的船队离港远征,执委会的头面人物都会到码头相送,这已经成为了海汉的惯例之一,这次也不例外。不过这种象征性的仪式都不会持续太久,几句勉励叮嘱的场面话讲完,外派官员们就得登船准备出发了。

    韩正山上船之后,发现这趟差事的居住条件要比当初来三亚的时候好了很多,不用在跟移民们挤在甲板下的船舱里,而是可以与其他干部一同享受甲板上的高级隔舱。当然了,这种高级隔舱也只是相对于甲板下的通舱吊床而言,实际上仍然是八人一间狭窄的舱室,靠着两侧舱壁放下四张双人床之后,就只剩下中间大约两尺宽的狭窄过道了。

    此次南下移民计划的规模颇大,谭举任和他的这帮手下,以及挑选出来的数百移民,也只不过是其中将被派往南海某地的小分队之一。除了数量众多的移民和派遣人员之外,还有几支南下执行换防任务的部队一同出发,整个船队的人数将超过四千人,运输的各种补给物资也有数千吨之多。这也是自1633年海汉与安南、占城等国组成联合舰队下南洋军演之后,时隔一年再次由官方组织的一支超大规模南下船队。而这还仅仅只是首批南下的人员,后续至少还会有两三批人员被派往南方殖民。

    而对于这支船队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并参与如此规模的远洋船队出行。特别是那些刚到三亚不久,连移民营地都还没出过的新人,在码头上集结时大多都看傻了眼。不管他们接下来的目的地是哪里,看到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心中多少也能安定一些。

    韩正山看着码头上排着长队登船的人流,心中也是感慨不已,海汉这个国家的动员能力之强大,远远超乎他的想象。这么几千人要运去几千里之外定居,所需的可不止是短期内糊口的粮食和一些生活物资而已,也难怪海汉能够组织海军远征浙江,甚至还派出了舰队前往更北方的山东建立殖民地。一个建国不久的小国能有这样的国力,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自己眼前,想想以前一心觉得大明天下无敌,如今看来目光着实有点短浅了。

    在鹿回头半岛装载移民的帆船,绝大多数是跟韩正山当初从浙江南下途中换乘的移民船同一型号,不过数量可比澎湖出发的移民船队大多了,数十艘移民船在码头上一字排开,上千人分作若干队伍沿着栈桥登船,光是这个场面就让人不禁心潮澎湃。

    韩正山远远看到谭举任正在接受海汉高官的接见,据说来人便是执委会里几名位高权重的大首长,平时可是很难有机会看到他们在外边抛头露面。不过像他这种级别的基层干部,根本连凑上去靠边蹭点仙气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也只能在划定的等候区伸长脖子望几眼了事。

    但凡有大规模的船队离港远征,执委会的头面人物都会到码头相送,这已经成为了海汉的惯例之一,这次也不例外。不过这种象征性的仪式都不会持续太久,几句勉励叮嘱的场面话讲完,外派官员们就得登船准备出发了。

    韩正山上船之后,发现这趟差事的居住条件要比当初来三亚的时候好了很多,不用在跟移民们挤在甲板下的船舱里,而是可以与其他干部一同享受甲板上的高级隔舱。当然了,这种高级隔舱也只是相对于甲板下的通舱吊床而言,实际上仍然是八人一间狭窄的舱室,靠着两侧舱壁放下四张双人床之后,就只剩下中间大约两尺宽的狭窄过道了。

第1211章 中南半岛() 
作为海汉最主要的政治盟友和军事合作伙伴,安南每年向海汉提交的军购订单总价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目,同时也是海汉在军事装备出口方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安南国内逐渐太平,朝廷也在学着海汉的执政思路,加强海上贸易与农林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国内的经验状况已有了明显好转,在下订单的时候也不再需要使用大量的移民配额来抵销货款了,不过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倒是一直保留下来。

    海汉对于安南的市场也一向非常重视,安南人口较为密集的中部和北部区域离三亚的航程,要比福建和广东珠三角地区近了不少,而且与大明一样是属于农耕国家,用来销售海汉的初级工业品再合适不过。尽管这些铁制器具是跨海运来,但价格却要比安南本土同类产品的成本价还低,而根据两国早年达成的官方协议,安南对于从海汉进口的货物没有任何门槛,这就为海汉用工业品在安南赚取剪刀差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这些工业品虽然利润没有军品那么高,但对以农业人口为社会主体的安南来说却是非常实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韩正山以前认为海汉人只是卖卖玻璃制品、高级酒、军火之类的贵重商品,倒是没想到在安南这边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卖到民间的货物竟然是以廉价日用品为主。

    当然这也只是韩正山比较片面的看法,事实上在较为富庶的安南北部地区,海汉出售到市面上的商品中便不乏各种更为贵重的商品。其京城升龙府每年从海汉进口的玻璃制品,甚至比广州这种大城市也不会差太多。而利润最为丰厚的军事装备,都是送到北方的涂山半岛军港,直接与安南军方当面交割,再由其内部分发列装到各地驻军,并不会在岘港这样的民用港口公开交易。

    韩正山也留意了安南本地出售给海汉的货物,基本都是以稻米、畜禽为主的初级农产品。事实上海汉国内的粮食生产已经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富余,可以向海南岛以北的各处海外殖民地进行输送。而南海地区的部分殖民地因为开发程度有限,当地的粮食产量还不足以支撑自身的消耗,便会就近从安南、占城等粮食出产大国购买,而运往目的地的运费也基本可以抵销从海汉国内组织粮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