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些担忧地问道。虽然越南人的武力水平不会比明朝卫所军高到哪里去,但要远隔重洋在那里建设海外基地,并且开矿设埠,驻留人手,那就不得不先要考虑到安全上的问题。而越南此时的国内形势,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也只有宁琦这个历史爱好者了,他清了清嗓子,对陶东来所问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

    在15世纪初越南曾经被明朝军队有过近二十年的占领期,当时的越南被称为“安南国”,后来明朝政府在当地设立了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三司官署,就将越南改名为“交趾”。1427年越南重新独立,明朝政府册封了当时的傀儡君主为“安南国王”,在这之后安南便陷入了连绵两百年的内乱之中。

    16世纪中叶,因为连年的战乱,安南甚至陷入了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直到16世纪末,后黎朝大将郑松才击败了盘踞北方的莫朝,让黎氏王朝统一了安南。但多灾多难的安南并未因此而迎来和平,很快黎氏王朝便沦为政治傀儡,而新的权臣郑氏和阮氏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崛起,再次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这就是说现在的越南……不对,应该是安南,正处在内战爆发的边缘?那敢情好,或许我们的第一笔军火交易可以着落在这帮猴子身上了!”颜楚杰听到这里立刻便兴奋起来。战乱的国家可怕吗?对当地的百姓来说或许是的,但对别有用心的人来说,一个战乱的国家却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事实上就在1627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南北双方已经开战了。从今年开始,直到45年之后,对峙的两方一共进行了七次大规模战争,而且到最后的结果还是打和。”宁琦对颜楚杰的看法显然非常认同,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能合理利用好安南目前的国内形势,那么能带给我们的利益不仅仅只是军火输出而已,还有大量逃离战区的难民,也是我们可以充分加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如果我们能收容到足够多的人力,那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在当地割据一方,像三亚一样形成一个独立于当地政权之外的地区。”

    一想到可能会有数以万计的战争难民,在场的执委们立刻眼睛都红了,而且这场战争将会在安南国内持续数十年,那也就是说在此期间还会有海量的难民不断产生。这大量的人口别说开发鸿基煤矿了,只要利用得当,真的可以如宁琦所说的那样,在北部湾地区扶持起一个新兴的傀儡政权。

    陶东来重重一掌拍在桌子上:“不管是人口还是煤炭,我们都要拿下!”

第103章 中西对比() 
如果只是靠嘴巴喊一喊口号就能实现目标的话,那拥有大量嘴炮资源的穿越集团恐怕早就该称霸全球了。不管是人力还是煤炭,都不是拍桌子摔板凳就能到手的东西,就算现在大家都知道安南的国内形势有可趁之机,也没办法立刻就能把手伸过去。

    “船呢?我们能动的船就这么几艘,难道全派出去运煤?”宁崎给情绪激动的陶东来泼了一盆冷水:“从鸿基港到三亚,就算是海上的直线距离也有两百多海里,如果是我们缴获的福船广船,单面航程最快也得四到五天,算上两头装卸货物的时间,大概半个月能跑一个来回就已经是很顺畅了。那两艘船的排水量都不到百吨,就算全派出去又能装多少煤炭?如果半个月跑一趟才装几十吨煤,我们这么使劲折腾的代价会不会太大了?”

    “海运部的造船工程现在进展得怎么样了?”情绪重新平静下来的陶东来对颜楚杰问道。目前与海运部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军警部,事实上由海运部所培训的帆船水手,其中一多半都是隶属于军警部名下,而且海运部的职能本身也有战时划归军警部指挥这一条。这也就是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海运部与海军之间的界限不会很清晰,平时作为货运或者巡逻任务的海运部帆船,在战时可能就会化身为运兵船甚至是炮舰。

    “还算顺利。我前天去造船厂看过,现在造的这艘船基本上是按照缴获的那艘海沧船的放大版复制品,设计排水量是两百吨,目前龙骨已经铺装完毕,船料也已经备够了,越之云说如果人力资源能得到充分的保证,那么年底前这艘船肯定能下水。”颜楚杰见众人都没说话,只好继续道:“我知道你们都觉得这造船速度太慢,可问题是我们现在就只有十来个专业船匠,而且他们所造过的最大的船也就只有四百料,排水量两百多吨而已。我也想要几千吨的火炮战列舰,可现在的船厂规模根本没办法实现,甚至连同时开工造两艘船都还做不到。”

    “两百吨的船,那我们现在造出来的那几门炮可以上船了?”陶东来倒是很敏锐地抓住了颜楚杰话中的信息。

    “上船是没什么问题了,炮架也已经做出来了。不过火炮只能布置在甲板上,数量也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船帆的操作,而且会让船的稳定性变差。海运部的意见是四到六门,具体数目到时候要下水之后经过测试才能确定。如果是更大口径的火炮,这个数字还得再降低。”颜楚杰颇有些遗憾地说道。

    拥有一支由炮舰组成的海军是军警部一直以来的期望,虽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之后,总算攻克了大炮上船这一课题,但仅仅几门小口径火炮的点缀显然没法让颜楚杰这个巨舰大炮主义者感到满意。就算这样,都还得等上几个月之后才能实现,也就难怪颜楚杰会感到遗憾了。

    “就不能像西式帆船那样造几层甲板来布置火炮?”宁崎问完这话突然有些后悔,这样问法不是直接就表明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小白?

    果然颜楚杰立刻就投来了鄙视的目光:“宁崎啊,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中式帆船在结构上跟西式帆船有很大的不同,根本就没办法设置全通式炮甲板。”

    中式帆船在船体形状上跟西式帆船有极大的差异,比如福船船型底尖上阔,船体截面跟现代舰船的V字船型很相似,越到顶部甲板越宽,所以火炮一般都是直接布置在顶甲板上。而船体下部因为设置了一间接一间的水密舱室,加之本来就面积狭小,就没法布置更多的火炮。郑成功收服台湾时的主力战船大青头长约十丈,宽两丈有余,吃水八尺,这样的大福船也就只在船头船尾配备了两门大口径火炮而已。而他所使用最大的三桅炮船,船长二十丈,装备的红夷大炮八门,千斤佛郎机四十门,这种火力仍然没办法跟西方的战船相提并论,只能从战船数量上去压制对手。

    而西式帆船并没有水密舱室的设计,论抗沉性能远远比不了中式帆船,西方设计师的解决办法是用大量的肋材,并且加厚船体,由此来使得整个船身变得更为坚固。西式帆船的船体截面成U型,而且下大上小,底部宽敞的炮甲板用来布置炮身最重,口径最大的火炮,逐层往上依次减小火炮的重量和口径,这样船体的重心也能得到稳固,而且狭小的顶部甲板也能在两船靠拢发生肉搏战的时候减少接触面积。这样的船体结构也就决定了西式帆船所能装载的火炮重量和数量都大大超过中式帆船。

    以这个时期的海上武装力量而言,西式帆船的战斗力的确超过了中式帆船不少。但如果单就设计理念来说,中式帆船却是大大领先了这个时代。几百年之后的近现代战舰,最终还是采用了中式帆船的船体设计,靠着水密舱技术来增加抗沉性,并且火炮的布置也类似于这个时代的中式帆船,只在甲板上布置少量大口径火炮作为主要火力。而西方的风帆战列舰从战舰进化史的角度来看,更像是一种走错路的滑稽设计。可惜的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终归受限于当时的造船和造炮水平,否则东西方的海上力量对比未必会那么悬殊。

    当然,带着天顶星科技来到这个时代的穿越众肯定将会改变历史的进程,先进的造船理念和武器制造技术必然能大大增强中式帆船的战斗力,不过这种改变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慢慢实现,至少在目前而言,穿越众暂时还只能指望造船厂能早日造出自己的武装商船。至于建造战舰,那还不是现在所能实现的事情。

    宁崎听完颜楚杰的介绍之后愤愤然道:“那这么说我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得在海上避着白皮的风帆战舰了?不造出蒸汽铁甲舰,难道就没办法在海上打败他们?”

    “那倒也不见得。”颜楚杰摇头道:“西式帆船在这个时代的确是有它设计上的天然优势,但劣势也同样明显……”

    西式帆船需要大量地使用优质木材来作为肋材,而这就直接导致了同吨位的西式帆船造价要远远高于中式帆船。而西式帆船所采用的软式船帆需要更高的桅杆,更多的水手,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帆船的使用成本。最要命的是西方列强能在远东投入的力量非常有限,而西式帆船在火力上的优势还不足以弥补其数量上的劣势,特别是要面对善于水上跳帮作战的东亚对手,因为船只和水手数量上的差距所造成的劣势就将更加凸显出来。

    “等等!”宁崎打断了颜楚杰的介绍道:“这个时代的舰载火炮好歹也能打个几百米了,怎么会面对跳帮束手无策?”

    “能打几百米是没错,但并不是说打到几百米之外还能有准头可言,这个时代的舰载火炮可没有什么观瞄和火控系统,全凭炮手的直觉和经验。”颜楚杰耐心地解释道:“再说双拳难敌四手,真被几百艘船给围住了,就算有炮又能打沉几艘?这可不是迈克尔贝的电影,打到什么玩意儿都直接炸,很多时候就算命中也只不过把船身砸个洞而已,要打沉一艘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更多的还得凭运气。”

    这个时代的海上交战的确是如颜楚杰所说的那样,火炮射出的实心弹威力很难彻底击沉一艘大型的战舰,多数的海上交战仍然如《加勒比海盗》当中的场景一样,双方船只贴近后用火炮对轰,打得船板与鲜血横飞,看起来热闹无比,但最后还是得靠跳帮作战来解决对手。

    虽然在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中英国海军就靠着火炮作战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由此开始改变了海上霸权的归属,但跳帮作战这种效率低下的作战方式仍然在海上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19世纪初特拉法尔加海战,纳尔逊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海军大胜拿破仑元帅麾下的法国海军,接舷战仍然在这场伟大的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再厉害,也抵不过一个‘多’字。现在来到东亚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他们的舰队能有多大规模?还不是一样在大明的海岸吃了亏。而且我们手头上有那么多的先进科技,造出作战性能更加高效的战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颜楚杰对己方的技术储备是信心满满,并没有太担心西方列强的舰队。当然,他能这么自信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三亚所处的位置并不在目前东南亚主要的贸易航线上,几乎就没有可能碰到来自西方的商船或是战舰,自然也谈不上发生什么海上冲突了。

第104章 买买买() 
“吹了半天牛,船的问题还是没解决啊。”顾凯敲了敲桌子提醒了一下说得唾沫横飞的颜楚杰:“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风帆战列舰,而是能装货、跑得快的商船。”

    颜楚杰干咳了两声赶紧转移了话题:“那冶金车间这边有没有计算一下,需要多大的煤焦炭输入量才能保证生产?”

    白克思应道:“考虑到要在维持现有生铁产量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还要上马炼钢的平炉,以及之后会在生产中使用到的蒸汽机,我们认为每个月的煤炭输入量至少要保持在三百吨以上才行,而且我必须强调一点,这个底线数字将会随着产能的扩大持续上升。”

    “三百吨……那么运煤船的总吨位至少要保持在五百吨以上,考虑到路途上的补给消耗和船只的轮休维护时间,船只总吨位可能在七八百吨才够用。”颜楚杰迅速在心中估算了一下,然后得出了一个答案。

    “等等,刚才不是说了按照现有帆船的航速,在三亚和鸿基港之间可以每个月跑两趟吗?那我们需要的总吨位应该减半才对。”顾凯发现了颜楚杰的话中似乎有漏洞。

    “那只是字面数据而已,实际上很难达到。”颜楚杰摇摇头道:“首先帆船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就不太可能走长距离的直线,根据风向、洋流的变化往往会偏离事前预订的航线,有时候甚至不得不采用之字形前进,这样在海上航行的实际时间就会大大超出纸面上的计算。鸿基港到胜利港虽然从地图上看只有两百多海里,但真正走一趟,你就会发现航程肯定会大大超过这个数字。我们之前预估的一个月两趟,是假设全程顺风顺水,毫无耽搁的理想情况之下,才能完成这样的航行。”

    “其次,海上的天气千变万化,在台风季来临的时候,这种排水量一两百吨的帆船根本就没办法出海,而且可能一耽搁就是好多天,所以我们必须要准备超额的运力,这样可以在大本营保有一定量的煤炭储备。在这条运输线因为天气或者其他客观原因而不得不停航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因为无煤可用而停下生产。”

    “那么我们现有可用的帆船只有不到两百吨的吨位,照这样计算至少还有五六百吨的差额。”宁崎很是遗憾地摇了摇头:“造船厂的速度终究有限,我们的船队要凑齐这个吨位,估计得到明年第二季度了吧?”

    “造肯定是赶不上了,我看还是买吧!”陶东来咬着牙道:“驻崖办前些天才做了近万两银子的买卖,扣掉这段时间的费用和支出,加上我们本来的白银储备,还有三万多两银子可用。我建议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紧急项目支出,先买一批船来作为货船使用。”

    “我前几天跟船厂的几个本地船匠聊过,他们打造过四百料的船,售价约在千两银子左右,具体要看造船使用的木材材质如何。二手旧船肯定比这个价格要便宜一些,买个几艘对我们来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颜楚杰补充道。

    “光有船还是不行,我们现在有这么多水手可用吗?”宁崎继续追问道。

    “我们穿越过来之后,自己培训了三十多个水手。前两次打仗,俘虏的水手船工一共有三十多人,加在一起差不多够配置四五艘船使用,不够的数目就只能再想法雇佣了。”关于人力上的缺口,颜楚杰也显得很是无奈。毕竟穿越过来时日尚短,根基还不够扎实,就算是想凑一支货船船队的水手都还有困难,至于什么战舰、海军,还是暂时不要做梦比较好。

    “拿银子砸,给安家费,不信招不到水手!要不就买船的时候连着水手船工一起买下,我们现在也不差那点钱!”陶东来忿忿地说道,土豪作风显露无遗。

    一直没说话的施耐德这时候也开了口:“我觉得陶总说得对,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我们出得起价,船和人应该都能弄到。虽然开发鸿基港的花销肯定会很大,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迟早都要在那地方投资,那么就干脆早点开始,这样我们的收益时间还能更长一点。”

    “如果我们在海南岛大肆买船,会不会引起地方官府的注意?”谨小慎微的宁崎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产生威胁的地方。

    “这的确是你多虑了。”陶东来摇头道:“我们现在在地方官府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