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局面。当然,其实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状况,因为要不了半年,消耗如此之大的工程就足以压垮崖州府的财政了。
“那你可知道我们来这里多久了?”陶东来继续问道。
罗升东点头道:“在下曾听劳改营的任长官说过,前次与贵部发生误会之时,其实是贵部到这里第二天而已。如此算来,到现在也不过五十余日……”罗升东说到这里似乎悟到了什么,但又模模糊糊地抓不住要领。
“你也亲眼看到了,我们要做的事,可以用大明官府十倍百倍的速度做好。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必要去贪恋富贵和安逸的生活环境?只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我们就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在这地方建一座新城出来,比崖州更大更漂亮更舒适,你说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崖州?知州大人能让我们在那里划块地方出来自己建城吗?要不了几年,这里就会成为整个海南岛乃至整个南海最繁华的城市……”
陶东来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接着说道:“最重要的是,这里将会是属于我们的城市!”
罗升东被他最后这句话震得心头狂跳,结结巴巴地说道:“此乃大……大明……属地……”
“那也要大明能管得了这里才行。”施耐德一脸的坏笑道:“再过一两年,你觉得大明朝廷在这里会剩下多少存在感?”
“这个……”罗升东被施耐德这话噎得还不了口。在他回去之前,就已经见到有许多黎族山民到海汉人的工地上混饭吃,而这些在历史上极其善于反叛作乱的蛮夷跟怀有野心的海汉人搅到了一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几乎就是不言而喻了。
“我大明国土万里,披甲百万,终非一城一隅之地所能抗衡!”罗升东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一句话给自己壮胆打气。
“那又有多大用呢?你也知道崖州本地的军队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朝廷能把百万军队全运来崖州吗?不行吧!”陶东来毫不客气粉碎了罗升东的幻想:“大明朝廷能做的事,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会做得更好,你若不信,大可拭目以待。”
第73章 收买()
罗升东张了张嘴,却连一个字都没说出来,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陶东来的说法。要论嘴炮功夫,十个罗升东都未必顶得上一个陶东来,不管是眼界、学识还是成熟的世界观,两人的水平都相差得太远。但就算辩不过对方,罗升东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立场。
陶东来也没有急着要乘胜追击的意思,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罗升东,要等着看他还能如何反驳。
“但你们终究是外来者,而我大明才是这万里国土的统治者!”罗升东的每一次反击,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思考,而且内容也显得越发的苍白无力。
“你说的没错,所以我们并没有打算要武力推翻现在的朝廷。”陶东来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至少在如今的朝廷对我们采取敌对的态度之前不会那样做。”
“你们……罢了,若是贵方只求通商贸易,不犯我大明天威,想来也不会有人主动找贵方的麻烦。”罗升东在船上看到火炮试射的场景之后,基本就已经绝了武力对抗的念头,眼下能做的也就是退而求其次,指望海汉人能出于利益考虑,主动保持和平,否则双方一旦开战,自己这个水师把总恐怕就是死得最快的。
陶东来只是笑了笑,没有就这个问题再继续下去,转而问起了另一件事:“我记得你回去之前,曾经说过会送来十倍的人口作为你和你那些部下脱身的交换,我琢磨着怎么也该得有三五百人吧?不过我刚才问了一下,好像这次来的就只有五户船匠,这是怎么回事?”
罗升东闻言起身,颇为严肃地抱拳道:“陶长官,说到这件事,在下也有一事相求。”
“是你在崖州遇到什么麻烦,需要我们出力?”陶东来见他态度慎重,便也收起了笑容询问道。
“在下还有四十二名下属在贵方劳改营服役,不知何时可以释放他们?”罗升东一边问,一边注意看着陶东来的脸色。
陶东来会意地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你是希望我们这边先放人,然后你再给我们送来你先前所说的犯人苦役,我理解得对吧?”
罗升东口中连道“不敢”,却并没有否认陶东来的猜测。
陶东来沉吟一阵才应道:“放人不难,但这些人回去之后,你能担保不会有人乱说话出卖了你?”
罗升东一听便知这事有门,赶紧说道:“在下所求只是能让弟兄们重获自由,倒不需让他们全部返回崖州去。有一些嘴不严实的,便让他们在此处定居下来,其家眷也可随后迁来。在下此前自作主张,已经向参将大人和知州大人行文,建议在此地筑堡驻兵,以御南海海盗,如此便可合理合法地留下这批军士,回头还能以筑堡为由,从崖州继续调来劳役人口。”
陶东来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道:“这办法倒是不错,但如果这些士兵中还是有人不听你调遣,一心想回去崖州,那你打算怎么办?”
罗升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若是有人不遵军令,坏我边疆驻防重任,那自然是军法从事!”
陶东来闻言,心中对罗升东的观感倒是又上升了一截。罗升东这次回到胜利港,能主动开口为仍然在服苦役的属下求情,足见其人还是颇有些胆识义气,而且知道变通,也分得清事情轻重,的确是一个可以用心扶持的对象。
罗升东就坡下驴,便顺着再问是否可以将当日战死的同僚和下属骨骸带回崖州,陶东来也一并允了,并且表示可以让木工房那边准备一些薄皮棺材。这些被穿越众击毙的倒霉鬼就埋在榆林渔村外的某处,算是罗升东错误决定的牺牲品,现在既然他有心帮这些冤死者把尸骨运回故里掩埋,穿越众这边自然不会阻拦。
当天下午,陶东来带着罗升东参观了盐场公社和农场公社,这其实也是陶东来本人第一次到实地查看公社的生产组织情况。目前公社的人手已经重新补充到了征兵之前的水平,而因为征兵后再次向两个公社注入了不少新招入的青壮劳力,其比例相较于征兵之前甚至还有所上升。看着井然有序的劳动景象,罗升东也不得不再次承认,这些海汉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很有章法而且效率极高,哪怕是种粮种菜这种看似简单的事情,其精细程度也绝非本朝现有水平可比。
盐场公社这边早就已经按照执委会的安排屯集了两千斤盐,准备交给罗升东去发卖试试水。施耐德是完全将罗升东当作了代理分销商来对待,以一百两银子的打包价将这批盐赊销给罗升东,然后让他以一百五十文到两百文一斤的价格在市场上发卖,也就正好是官定盐价的一半左右。等销完这批货下次再来的时候,再进行头一次的货款结算。
罗升东一算,一斤盐至少能赚一百文钱,两千斤盐卖完之后,自己至少到手两百两银子以上,这可是相当于把总这职位四年的饷银了!就算除去途中的运输和渠道打点费用,这获利也是极为丰厚了。罗升东再一算自己的饷银,加上平日里的灰色收入,自己现在一年能不能捞到一百两银子,也还得画个大大的问号,看来这海汉人的钱还真是好赚!
罗升东并不担心这些盐运回去之后如何出货,上次行动队离开崖州之后,罗升东便已经开始布置此事。目前崖州有两家盐商,贩卖的都是从儋州运来的官盐,成本上相较于罗升东从海汉人这里拿到的私盐要高出一截,如果他们敢将价格降到同等水平上,那基本就别想赚什么钱了,要跟私盐打价格战是必输无疑。而且罗升东也并不太担心竞争对手会因此而报官,因为大明军队向来都有私下卖盐的行为。
按照大明兵部的条例,凡在军队里吃粮当兵的人,每月都有一定的食盐配额,这种配额只需用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或者更低就能从盐商那里买到,也算是当兵享受的福利之一。但这样一来,吃空饷的军头们便可以合理合法地利用这个条例来赚取市场差价,他们按花名册上的人头数买进低价食盐,将空头部分加价后再抛出。这种手段虽然不公开,但在军队、盐商和地方政府之间都是互相默认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部队的军头们能借此搞一点灰色收入,盐商们则抱着互相利用的心态,用这机会拉拢与地方军头之间的关系。至于地方政府,只要没人闹事天下太平就好,反正收盐税的是户部,管盐政的是盐课提举司,跟地方政府无干。而盐课提举司根本跟盐商就是一伙的,盐商这边不发话,盐课提举司也乐得清闲。
这办法虽好,但以往罗升东却没能利用这个套路来挣过外快,原因之一是他过去的军阶不够,在很多场合还吃不开,盐商也未必会卖他这个面子。其次是因为水寨这边的情况比较特殊,几乎是齐员满编,空额少得可怜,就算每个月都能顺利的买进卖出,靠倒卖食盐挣的那点钱也不够分的。
但现在情况已经有所不同,罗升东背后有了海汉人这个大盐商——尽管现在说“大”还稍微早了点,但罗升东毫不怀疑陶东来对他承诺的“下半年盐场日产将达两千斤以上”这种豪言壮语。
罗升东现在非常感激老爹当年把他送去读了几年私塾,还学会了识数算帐,否则他现在恐怕都算不清自己一年到底能挣多少。崖州一地居民就有两万余人,按照海汉人的说法,人均年消耗食盐五斤,那就是十万斤上下,一斤私盐只挣一钱银子,这也是每年进账万两白银的买卖!
这可不是当初在崖州城里嘴上说说的生意,而是实实在在银子已经送到了嘴边,让人根本就无法拒绝。罗升东一边心中默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边在施耐德拿出来的货单上签字画押,签收了这两千斤食盐。
眼看着终于把罗升东彻底拖下水,收买腐蚀明军高级干部的计划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陶东来也是难掩兴奋之情,当着罗升东的面就给任亮打去电话,让他尽快安排劳改营中的明军俘虏结束现在的苦役生活,在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放宽。另外罗升东指名的数人,也将在他返程时得到释放,一并返回崖州。此时还留在劳改营的四十多个明军俘虏也算时来运转,若是罗升东再迟来几天,指不定他们当中就会有人被恶人工头高桥南操练致死了。
办完了商业的事,陶东来索性带着罗升东坐船去了新兵训练营,一则他也想亲眼看看这批新兵的训练进展,二则顺便也可以借此再敲打一下罗升东,让他知道执委会手中所掌握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第74章 参观训练营()
陶东来造访新兵训练营之前并没有给军警部其他人提前打招呼,所以当古卫看到他带着罗升东从船上下来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陶总,你今天这么有空?”
“罗把总今天给我们送物资过来,我想大家都是带兵的人,干脆就过来这边一起交流交流。”陶东来笑着应道:“顺便也来看看你带的这帮新人民团练得如何了。”当初罗升东在古卫手底下也待过些时日,此时倒是不用再给二人另行介绍了。
“这些人的素质够呛,身体和思想都得慢慢改造。不过好在听话,服从性比较好。”古卫将二人带往训练场,一边走一边介绍道:“现在一共一百二十人,暂时编成了十二个班,上午主要是集中训练,以队列行进和体能训练交替进行。下午是分业训练,主要是军体拳和基本战术动作的传授和练习。晚饭后是文化课时间,现在主要是教他们练习普通话和军歌,下一步我打算弄套设备过来,让他们看看战争电影什么的。”
罗升东对于古卫和陶东来的对话只能听个一知半解,因为中间夹杂了太多他不明白的名词。在罗升东看来,他们说的这些大概都是海汉人练兵之法,只是这地方除了渔民就是蛮人,绝非收练民团的好对象。但当他看到这群新兵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明显的疑惑表情。虽然这些人身上穿的服装与海汉人几乎一样,均是花花绿绿的对襟短袍,扎口长裤,但瘦弱的身形和脑袋上的发髻表明了他们并非海汉人,而是实实在在的本地人。而且还有不少额头扎着发带的黎人,耳朵挂着银环的苗人混杂其中。这些人每十人一字横排,按照教官的哨声指示,抬头挺胸地在训练场上走来走去。
队列训练这事,罗升东并不陌生,明军操演军阵,同样也是一种队列训练,罗升东以前当小兵的时候也接受过类似的训练。可是罗升东所见过的军阵操演虽然比这复杂多了,却远远没有眼前看到的这群杂牌部队的队列显得整齐划一。最骇人的是,这些人前进之时连迈动左右脚都是同步同频,听到哨声停下之时也是齐刷刷地没有一人提前或者延迟,而且在此过程中队伍里没有任何一人开口出声。别的地方罗升东不知道,但至少在崖州没有这么训练有素的民团……不,就算是崖州驻军也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这种队列训练看起来似乎极为枯燥乏味,但罗升东作为一个受过专业军事训练,具备一定军事眼光的基层军官,却很清楚这种日常训练中形成的令行禁止在战时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如果一支队伍连平时排队走路都做不好,如何指望他们在战场上能保持战阵与敌人交手?
但眼前看到的这支队伍很明显是在自己离开之后才组建的,罗升东实在很想知道,海汉人如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一群渔民、农民和连官话都听不懂的黎苗蛮人,训练成眼前这样一支能够听从号令,行动统一的队伍。
陶东来的观感倒是跟罗升东有些不同,他也是当过兵的人,只消一看便能大概知道这些新兵的队列训练只能说刚刚入门,走得能算勉强整齐而已。不过古卫能在短短数天内就把这些人训练到这个程度,也可见他在练兵上真是有两把刷子。
又看了一阵,陶东来对已经目瞪口呆的罗升东问道:“罗把总觉得这民团练的如何?”
罗升东朝古卫一拱手道:“古长官练兵有方,在下实在佩服。只是还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
古卫哈哈一笑道:“说吧说吧,我也很想听听同行的意见。”
“在下观这队列,均是以横排为基本队列,且军士之间距离极近,这是何道理?此时赤手空拳倒是无忧,若是手持兵器,在下认为恐会有误伤之虞。”罗升东恭恭敬敬地问道。
古卫先跟陶东来交换了一下颜色,见他没有表示异议,这才答道:“你说的没错,如果按冷兵器来说,他们站的距离的确已经近到会影响兵器的发挥,不过我们也并没有打算让他们以后使用刀枪弓箭之类的武器。”
罗升东脑子也算转得快的,立刻便醒悟过来:“这些民团,贵方也打算给他们配发那种连发火铳?这……这未免……”
“太奢侈是吧?”陶东来笑着接过了话头:“如果配发我们用的那种火铳,的确是奢侈了一些。不过我们准备生产一种比较便宜的,功能上没那么强的火铳,专门用来装备未来的民团。”
罗升东心道全员配发火铳,你这还是民团?只怕将来把崖州的驻军拉出来也干不过海汉人组织的民团了。
“昨天送来了两杆试制品,有没有兴趣放两枪试试?”古卫不失时机地展开推销。
穿越众在军事科技和工业制造上的优势,让执委会将军火生意也当作了未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