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你这战五渣要是遇到贝爷,妥妥变成他肚子里的蛋白质……”

    通信小组赶在成员们出工前把已经写好号的小灵通电话发到每个项目的负责人手上,至于成员们的私人电话何时能领到,吴卓表示以通信小组的现有人手起码还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写号工作。

    早上开工没多久,负责在港湾中执行警戒任务的“闪电号”呼叫了指挥部:“港口以西发现有两艘小渔船,看方向是朝着基地这边来的。”

    旋即又有了进一步的消息:“昨天颜总带回来的那对父子也在船上。”

    跟着于姓父子一起被带到指挥部的还有另外四个男子,当然,这时候客串翻译官周恒行也早就被叫来候命了。几个土著居民战战兢兢地向指挥部的人表示了想要用渔获换取粮食的愿望,另外如果还有昨天领到的那种精盐,他们也想换一点。这些渔民虽然也会自己煮海盐,但产出的海盐质量跟穿越众从另异时空带来的工业产品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很显然,昨天穿越众所施放出的善意已经有了效果,至少让这些渔民有了来这里以物易物的行动。不过他们脚下藤筐里装着的鱼份量却着实太少了一些,对数百名穿越众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如果这样还拿粮食跟他们作交易,那真是又费马达又费电,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很快指挥部有了更好的主意,让周恒行告诉这几个渔民,他们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少,想换粮食就得用别的办法。比如说带穿越众的船去港湾中鱼多的地方撒网捕鱼,又或是出卖劳动力去帮忙伐木也行。指挥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先想办法把这些明人纳入到自己这边的劳动队伍中来,如果这条路行得通,那么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吸引更多的明人来这边打工换粮。

    陶东来的命令则是更为直接:“让他们把船停在岸边,上我们的船就是了。”

    宁崎在旁边提醒他:“那几艘铁壳渔船可是要烧油的,真派出去打渔会不会太奢侈了点?”

    陶东来摆摆手道:“谁说让铁壳渔船去了?美国佬那两条帆船可不是真让他们用来度假的,让他们带上这几个人,装上渔网,开出去好好捞一笔。另外通知各个部门都加把劲,今天有海鲜大餐吃了!”

第15章 土著眼中的外来户() 
于小宝今年十六岁,是土生土长的榆林人,老娘在他两岁的时候就生病死了,之后便是老爹于大山靠着打渔把他慢慢拉扯大的。前些天于小宝跟着老爹去了趟崖州城,把前两个月从渔获中拣出来的七八颗珍珠卖给了行商,然后换了些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回来。虽然行商们把价钱压得极低,但于家父子也别无选择,否则他们就得自己去到琼州岛另一端的琼州府城,甚至是远在大陆的广州城才能卖掉。

    两父子回到空荡荡的村子里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几个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古怪外来者给围住了。于小宝年少冲动还想反抗一下,但他老爹注意到了这几个人腰间都挂着尺余长的刀子,赶紧死死拉住了于小宝。照于大山的看法,这帮人应该是从南海来的番盗,和以前一样也是来村子里劫掠补给品的,只要自己不反抗,应该不至于被杀掉。

    但这次似乎有些不同寻常,这些外来者似乎对他们的粮食和财物并无半点兴趣,而是急着想向他们询问什么事情。但语言不通之下,双方比手划脚了半天也仍是牛头不对马嘴,最后对方终于失去了耐心,要于家父子跟着他们走。当于小宝看到港湾中停靠的那些大船,觉得自己的心跳都快停止了——世上居然有那么大的船!而且看上去不像是木头造的,船上也没有桅杆和船帆,这些人真是坐这种怪船来的?

    就算于小宝没多少见识,当他到了指挥部的时候也能看出这帮短毛外夷是打算在这里安营扎寨,甚至连码头都修好了。虽然这些短毛声称自己并不是海盗,而是来自万里海外的汉人后裔,准备在这里定居下来,于小宝仍然并不太相信——这地方交通不便,又无城廓,真要定居干嘛不到崖城或者琼州府城去?

    只是没想到对方问完他们问题之后,居然还送了粮食和盐,放他们父子回家。两父子稀里糊涂地回到村里,最后还是老爹拍了板,让于小宝进山去把自己所见的情形告知躲匪灾的乡亲们。最后果然有几个跟于家关系不错的胆大后生跟着于小宝一起回来,说是要看看“短毛的大船”。

    于是这些人在看到停泊在岸边那些船的时候也毫无意外的被吓住了,这可不是以前来榆林打劫的那些破烂海盗船,最大的那一艘船的船舷甚至比崖州城墙还高!

    让于小宝有些失望的是,短毛的头领对他们带来的渔获似乎并没有太多兴趣,而那个会讲崖州话的短毛告诉他们,必须要带着短毛的船去打渔或者在工地上做事才能换到他们想要的粮食和精盐。

    好吧,这听起来似乎也很公平,而且于小宝真的很想看看短毛的渔船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包括于小宝在内的三个年轻人上了短毛的渔船,而于大山则带着另外两个后生去了短毛的工地上做事。

    短毛的渔船跟于小宝以前见过的船完全不一样,蓝色船身白色船顶,水面上可见的部分宽而扁平,长约七丈,宽约三丈。船的中部立一桅杆,高足有八九丈,挂着一前一后两片巨大的白色船帆。而且这船帆并非中式帆船所用的硬帆,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白色的布料。船帆上还画着一些曲来拐去的图案,于小宝等人自然看不明白那是这艘双体帆船的英文名。

    上船之后于小宝更是发现这船除了甲板是木制的,船身非金非木,光滑坚实,竟不知是何物所制。正看得入神之际,船舱里突然钻出来一个金发碧眼白肤的高大男子,于小宝身后的小伙伴一声惊呼倒退了两步,差点从船舷边直接翻下海去。于小宝倒是镇定得多,手死死抓住了船舷边的护栏,不过脸色也已经吓得苍白。

    那男子倒是手快,一把抓住快落水这小子的衣襟,将他拉了回来。同行的翻译上前同那男子交谈了几句,那男子看了看于小宝三人,点点头到桅杆下整理索具去了。于小宝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没想到这群与自己外形相似的短毛中居然还藏着这活鬼似的夷人。

    翻译禁止于小宝他们进入船舱,于是他们三人只能在甲板上和船舷边来回走动着,看那几个短毛蹲在一起整理渔网。于小宝注意到这些人头上都带着一顶奇怪的小圆帽,形状贴合头部,额前却伸出一个奇怪的拱形帽檐,不知是何道理。还有些人眼睛被两片黑得闪闪发亮的东西盖着,看起来样子十分古怪。

    于小宝的一个同伴等得无聊,便也蹲下身去帮着整理渔网,不过他迅速就拉了于小宝一把,指了指甲板上铺着的渔网。于小宝这才注意到短毛所用的渔网与他们平时用的完全不同,不但大而且坚韧,并非亚麻或者粗布所制,网眼大小一致,于小宝以前还从未见过做工这样精致的渔网。

    整理渔网期间,另一艘形状相似的单桅帆船也慢慢停到了旁边,于小宝注意到新来这艘船比自己所在这艘还要大一号,而且船上同样也有高鼻深目的夷人走动。这些人偶尔嘴里会叼着一根点燃的白色小棍,还吞云吐雾似乎颇为享受的样子。于小宝在崖州城里见过有抽旱烟的老爷似乎便是这样,不过老爷们用的是旱烟杆,可不是短毛这种直接叼在嘴上的小棍。另外短毛用来点火的火折子也颇为精巧,一个不到掌心大的小铜匣子,“叮”地一声打开就有火苗冒出,用完把盖子一按就可以放进衣兜,十分的方便。

    于小宝刚学会走路就跟着老爹上了渔船,十多年下来,对这片海湾里的渔情真是再熟悉不过了,而另外两个小伙伴也和他的情况差不多。三人很快将两条船带到了离港口不过两三里的一处海面,指指点点的让短毛下网。于小宝发现短毛的捕鱼方式也跟他们不太一样,两艘船相隔数丈,将渔网连在两船之间拖着,转了一个大圈就往回驶去,而船上的短毛们似乎根本就没打算查看一下网里的收获。

    “这样就行了?”于小宝看得眼睛都快鼓出来了,这未免也太草率了吧?要是没打上鱼来,自己会不会被这些短毛痛揍一顿?

    船到了岸边起网的时候才真是把于小宝吓到了,原来一网可以打上来这么多鱼!这少说也有两百……不,三百……不,少说也有快五百斤了!

    当然了,于小宝震惊之余也很快想到了即便自己采用同样的办法,船小网小也捞不到那么多的鱼,稍微大点的鱼甚至能直接挣破渔网脱身,哪能像这些短毛的渔网一样的牢固!

    这一网的渔获也大大出乎了船员们的预料,王汤姆立刻拿起对讲机向指挥部求援,于是原本在码头卸货的人们不得不暂时停下手上的工作,先帮着船员们和炊事班一起处理这好几百斤的渔获。

    这一网拉上来,各种鱼虾蟹玲琅满目,让一些一直生活在内陆地区的穿越众们大开眼界。炊事班甚至从“新世界号”的厨房里带来了调味料,挑了七八条个头合适的鲷鱼、鲣鱼,在港口边现场做起了生鱼片,来帮忙处理渔获的人都是见者有份。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食物自然立刻得到了穿越众的追捧,一盘鱼片切好端出来没几下就被抓完了。为了大家都能享用到新鲜的渔获,执委会不得不通知炊事班多制备一些,等下派车送到一号基地的工地上去。

    于小宝看得眼馋,也跟着挤在人群中拿了两片来吃。生鱼片这东西其实并不稀奇,于小宝从小也吃得不少,只是以前的吃法一般都是蘸一点自家的粗盐,没有这些短毛那么多的调料可用。

    陶东来不知什么时候也跑到了港口这边帮着分拣渔获来了,一边做事还在一边骂:“特么这种海里随便捞的东西,以前就愣敢开价几百上千的卖……老子以前来三亚,出来吃饭就没一顿不被奸商黑的!现在可爽了,吃一堆扔一堆特么都没人管!”

    “陶东来同志,可不要浪费粮食啊!要知道这海里的东西对我们也都是宝,就算是鱼骨头,也可以磨粉当饲料添加剂用的。”

    陶东来回头一看,居然是农业部的袁老爷子,当下赶紧招呼:“那个谁!赶紧给老爷子搬把椅子过来!”

    “不用麻烦了,陶总,我就是有个事跟你说一下。”袁若修摆摆手道。

    “叫我小陶就行,老爷子有事就请说吧!”陶东来的态度很是谦虚,毕竟袁若修是整个穿越团队中年纪最大的一员,而且又是农业部的首席专家,无论于私于公,陶东来都得对他保持足够的尊敬。

    袁若修指了指旁边舔手指的于小宝:“现在人手都在工地上,农业口暂时没事可做,我听说这孩子住的地方开垦了田地,打算去看看情况,你觉得怎么样?”

    陶东来犹豫了片刻便答应下来,不过他也提出了条件:“老爷子你要去也行,但必须让军警部的人和你一起去,好歹也有个照应。”

    于小宝从翻译那里得到了新任务,带一个短毛老头去村子里看看村民们种的地。于小宝不明白村民种的那几亩地有什么值得这些短毛专门跑去看的,难道说地里埋着什么宝贝?不过看在这个任务的报酬高达十斤大米,于小宝还是立刻就应承下来,让他另外两个小伙伴好是羡慕。

第16章 小渔村() 
对于袁若修提出的要求,陶东来答应得倒是爽快,不过要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毕竟这是1627年的三亚,只要离开基地就没人能保证绝对安全,而且陶东来也想借此机会顺便让军警部的人好好再勘察一下小渔村附近的地形。值得一提是原三亚市区和胜利港、田独河之间的这一大片山岭,也已经被执委会更名为“胜利岭”。而小渔村就正好位于胜利岭南端,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如果日后有来自崖城方向的陆上攻势,必定就会经过小渔村的所在地。上次颜楚杰带队去侦查的时候虽然抓回了于姓父子,但侦查效果却是寥寥,如果能有本地带路党的帮助,想必就不一样了。

    这次的队伍除了农业部和军警部的人之外,当然还配上了翻译人员,另外通信小组的人也要同行,以测试现有电台及小灵通系统的信号覆盖范围和盲区,海运部也打算派个人去考察一下这个渔村的造船水平,如果有造船师什么的说不定以后会派上用场。而超过一定人数的野外行动,按照执委会的规定,必须要配备随行医务人员以防不测。于是一来二去就涉及到四五个部门的人员配置安排,为了在这次野外行动中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执委会也要派出代表参与行动,最后是历史爱好者宁崎主动申请了这个任务,他实在是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时空中明末普通百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人数一多,协调起来就慢,而且军警部的一帮人分作两拨一大早就被颜楚杰派出去了,一队沿着田独河往上游行进,与工业部和能源部的人一起勘察田独河上游的水文条件,为之后的水电建设做准备工作。另一队则是颜楚杰亲自带队去了港湾外伸入南海的榆林角,他打算未来要在榆林角的山岭上找合适的地方开辟一个观察哨,以监视预警可能来自海上的威胁。

    这样一来,联合行动小组的出发时间不得不推迟到午饭以后,而于小宝和他的小伙伴也有幸品尝到了炊事班在穿越后真正施展功力的第一顿大餐——西班牙海鲜饭。这种运用了多种香料烹调出的异国料理不仅让土著渔民们平生有幸第一次开了洋荤,同时也得到了穿越众们的一致好评。当晚在论坛上就有人牵头成立了炊事班首席大厨樊伟的后援会,甚至声称要在一年后的选举中支持樊大厨进入执委会。

    午饭过后,“闪电号”去榆林角接回了颜楚杰带的一队人,考虑到环境熟悉程度,所以这次联合行动小组仍由颜楚杰负责防卫工作。下午一点,“闪电号”载着联合行动小组加上本地带路党于小宝驶向港湾西侧,这样做比他们从陆路绕一大圈过去至少能节约一半的时间。联合小组中军警部就占了十人,然后农业部三人,通信组一人,海运部一人,翻译一人,医务组一人,加上宁崎共十八人。

    送走这帮人陶东来立刻就回一号基地的工地上去了,他必须亲自去确认一下浇筑圈梁地基的快干水泥凝固程度是否已经达到了施工要求,如果赶得快的话,今天太阳下山之前至少能搭出两到三百平米的活动板房,晚上就可以把妇女儿童和年纪稍大点的人都安排进去,不用再睡帐篷了。

    另外下午会从“新世界号”上把建设部采购的一套免烧制砖机设备卸下来,工业部这边必须要尽快安装调试,争取早日投入生产。这套设备可以使用粉煤灰、煤渣、矿渣甚至天然砂等作为主要原料,不需高温煅烧而是用高压压制成型出砖,而且出砖速度也比传统制砖方法快得多,对穿越前期必然会面临的建材缺口简直就是金手指。但唯一的缺憾是这玩意儿必须要靠电力运行,而现在能提供大功率发电的只有“新世界号”上的船用发电机组,那可是个货真价实的油老虎。所以工业部的计划是尽快探明田独河上游的水情,争取能尽快在事前计划的地点开始修建小水电,然后将田独河上游地区逐步建设为未来的工业基地。

    “闪电号”从胜利港的临时码头驶到港湾西边的渔村并没有耗费太长时间,事实上如果有心观察,在“新世界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