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责-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激情过后,中国政府要面对的是比战时更为严酷的现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路是坎坷与漫长的。”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情形。1945,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同时,我们的国土所呈现的,是这样一幅支离破碎的局面,此时日本在华的总兵力仍有128万人左右,。。。总共210余万人。遣送这些人出境,是战后的一次繁重的工作。”    
“由此可以证实,在当时,我们对这些战败者的照顾,远比千里跋涉胜利还乡的军民们要好得多。”    
“战后,各交战国对于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灾祸,曾经作了部分数据调查,以伤亡而言,根据统计,从民国26年7月7日开始,我国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伤亡将士的总数为340万余人,老百姓则为860万余人。但这些数据并不可靠,因为当时中国包装总公司兵籍户籍的制度未兴,取得准确的数据十分困难。”    
“但经过一场飞来横祸的中国老百姓,这个时候所能做的,只有收拾行囊重返破碎家园。在短暂的胜利激情之后,去面对另一个茫然。”    
“战后的许多国际法庭中,都将首要战犯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至于南京大屠杀的祸首谷寿夫,后来被引渡来华就地处决于雨花台。还有日军攻陷南京之前,从淞沪一带一路杀过来的野田和向井,当年他们以杀人为乐,今天也要轮到自己,经历面对被迫结束生命的恐惧了。但是这些人,就算被枪毙十次,对那么多枉死的冤魂又有何补呢?”    
“1945年8月15日,蒋委员长的'为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中,对战后日本的态度十分明确,他说:‘我中国同胞须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被我们盟邦共同打倒了,我们当然要严密责惩他忠实执行所有的投降条件,但是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侮辱,我们只有对他们为他的纳粹军阀所愚弄所压迫而表示怜悯,使他们自拔于错误与罪恶。’这几句话,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忠恕为怀的传统文化精神。”    
“后来,不知怎的,有人竟将'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改成'不念旧恶'及'以德报怨'。从此,'以德报怨'竟成了我国战后对日的'基本态度'。既然以德报怨,那就表示什么都可以不计较了。其实,这是很大的一个错误。”    
“'论语'有关'以德报怨'的记载,在宪问35章,原文为:或曰:'以德报怨,如何?'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问孔子说:你认为'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那你拿什么去报德呢?我认为我们要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和我们有仇怨的人,而以恩德去报答对我们有恩德的人。”    
“由此可见,所谓'以德报怨'事实上违反了我们中国人中庸行事的基本原则,也偏离了待人处世的正道。因此,任意将'与人为善'改成'以德报怨',等于陷一个国家元首于不义了。更何况,当时蒋中正确实是主张'以直报怨'的呢。”    
“需要大家注意的,赔偿已经开始,从1948年1月直到1945年9月,从日本运回中国22条船,招商局派去22条船运回中国3万多吨物资。。。。所以这个赔偿已经开始。后来因为我们中国国内的变动,内战的关系,因为国际间美苏的对立,冷战的开始,这样的话这赔偿才停了。”    
“1951年,开这个'旧金山和约',那个时候的苏联呢,气焰非常的嚣张。所以呢,美国为着防止苏联,同时要利用日本的过去工业的潜力,所以他要全力扶持日本。因此在'旧金山和约'里面,美国就放弃了对日本赔偿的要求。'旧金山和约'呢,我们中国并没有参加,因此到1952年,中华民国给日本签定和约的时候,那我们也放弃了对日本的赔偿。甚至到1972年,田中角荣这个日本首相到大陆去访问,他跟周恩来总理联合发表声明的时候,中国也。。。大陆也放弃了对日本的赔偿要求。这个可以说,当时对日赔偿要求的放弃,完全是在美国这方面,他为着整个世界分裂成两个集团,为对付苏联而引起来的。这个是主要的一个基本原因。”    
黎东方说:“蒋介石也冤枉的,他派的代表在日本,跟日本人拍桌子大闹要赔偿。是美国人后来通知蒋介石,美国政府叫蒋介石,不许要日本赔偿!以为我们需要把日本重新建设起来,抵抗苏联。你中国需要钱,将来我们美国给你。美国给了没有啊?后来直到韩战以后,美国才有美援。那些美援不是送给我们的,借的,照加利钱还的。总而言之,我们政府交到了美国政府,总算领教了不少。”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大战中另一个轴心国家——德国,战后是如何对待犹太人的。”    
游芳悯说:“现在德国人战后,付给犹太人,大概据估计要超过600亿美金。就是残余的这些遗属,或者是德国过去登记有案的犹太家庭,被残害的,到目前为止,还要领德国政府每个月发给的津贴,大概是950块美金。每个犹太家庭的每个人,大概人数有17万人之多。所以这个钱呢,预计到了公元2000年的时候,大概要超过将近1000亿美金。所以德国人他晓得自己有错误,应该付出这些战争的代价。而日本人呢?他不但是不承认他侵略的罪行,反而一再篡改这个历史。”    
“所以我们现在要求啊,我们有责任,我们也应该要求回复那个赔偿嘛。”    
“。。。至少也有1000亿美元,因此,有人算过,假如中国坚持要日本人赔,那么当时日本全国就算倾其岁入所有,100年也赔不完。这么一来,他们可真的是永无翻身之日了。但是,又有谁还记得这码往事呢?今天,他们篡改教科书,否认侵略事实,他们有钱买下洛克菲勒广场,却不愿意偿还台籍军伕那么一点点小钱。除了摇头叹息,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中华这个民族是蛮可爱的,是可引以为荣的。。。。一千多年来,中国人深受儒家的影响。在儒家思想中,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尊严。所以传统中国人是不轻易向人借钱的,万不得已借了,也必定会还,所谓言而有信。在战时,我们确实是在十万火急之下,才向盟国伸手的,但这些钱,不但每一分毫都还清了,而且还给过了头。”    
“有人认为中国人是靠老美的两颗原子弹赢得全局胜利的。我们不否认西太平洋战事逆转,对日本形成的压力和原子弹的致命一击,提前结束了对日战争。但是1945,民国34年春,事实上,我们第一梯次30个师的新军已经训练完毕。只要美国公公道道把'租借法案'该给我们的物资,及早拨给我们,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仍然有望收复失土。只是日本在往后战役中的伤亡,可能要比丧生于原子弹之下的人数高出数倍。照这么说,大和民族应该感激促使战争提前结束的原子弹才是。因为这一切,本来是他们自己惹出来的祸。”    
“抗战八年,中国人因为贫穷,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多少凌辱,但我们却未曾沦落到人穷志短、穷斯滥矣的地步。。。。有人说中日之战,'日本惨败,中国惨胜!' 其实不然,中国的胜利应是光荣的。因为,从表象上看,中国之'惨',打战争一开始便已存在了,而最后,我们赢得的是尊严。这正是当代人可以流传给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珍贵资产。”    
“为了取得此一胜利,中国人和他的强敌在八年中进行了22次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以及像'卢沟桥'那种规模的战斗达38931次。这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真刀真枪要命的厮杀,在这些战役中,后人很难想像先人那种慷慨悲歌视死如归的情怀。甚至连他们的故事,都随着岁月的流失而远去了。今天留下来的,大概只剩下几柱碑记,在荒僻的野地里孤独的矗立着。好奇的观光客,就算很仔细唸完铭文,恐怕也无法想象,当年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惊天动地的事迹。”      
作品相关 《一寸》中篡改的历史(十完)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篡改的历史'转帖来自铁血论坛'    
Hcxy2000关于转贴前的话:    
很遗憾,因为小说的原因,在书评里已经有了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贡献的争论。作者的观点很明确,在抗战的人群里,只有中国人,只有华夏儿女,没有政党之分!    
要抗战,必然需要自身的壮大,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抓住了机遇,也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人!    
请时刻记住,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人!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铁血论坛上看到的。里面绝大部分观点我是赞同的。这些观点,可以全面回答目前为国民党鸣冤的问题。    
基于以上理由,请准备再发关于这个争论内容的读者注意,如果你的观点已经在这个帖子里被反驳了,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删除你的书评。    
再次说一遍,我是赞同的是这篇文章里面的绝大部分观点,而不是全部观点。    
本文来自铁血论坛,感谢转贴者安倚天    
第四十二集《 永恒的祷念 》    
“我们深知这一套影像记录片,对整个历史而言是相当寙陋的。但即使如此,它已是唯一比较完整的保存了,至少这里面也记录了我们'把历史还給历史,让真相长白千秋'的客观与诚意。”    
当不知历史真相的人们,听到这番话时,仿佛看到了一个诚实如斯的谦谦君子,对其所言深信不疑。    
但在了解当时历史真相的人而言,则如同看见了一幅厚颜无耻的骗子嘴脸。    
《一寸》做到了“不能无视、扭曲、甚至篡改过去。要真诚面对历史。把历史还給历史,让真相长白千秋”吗?    
没有!《一寸》打着“真诚面对历史”的旗号,做着篡改历史的勾当!    
《一寸》说:他们走遍了大陆、台湾,也到过日本、美国、俄罗斯。却偏偏有意篡改了许多历史事实。    
1、明明抗日战争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军队在对日作战,却偏偏抹去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一寸》秉承新四军是“叛军”的说法,剿灭即不存在。然而,历史事实是,新四军在敌后对日作战中壮大起来,以至抗战胜利时,国府还都南京都害怕。淮海战役吃掉国军50万大军就是新四军干的。    
2、以不实之词污蔑史迪威将军。不是公平地反映国民党、美国两方面的说法,执国民党一面之词,而伪称‘'太平洋学会'为共产国际所渗透’,虚构‘马歇尔、史汀生、罗斯福都深受第三国际的影响’。    
3、毫无根据地指责苏联支持中共攻击国军。实际上有许多历史文献(国民党的、中共的)都能证实国共摩擦是国民党首先挑起的。我将在下一贴在列出证据。    
4、有意掩盖了蒋委员长的一项伟大的历史功绩——曲线救国论。从日军的枪炮下保存了50多万国军,56名将军,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蒋委员长派这些人替日军抵挡了八路军的进攻,让日军能腾出手来,有力地帮助日本人完成了‘一号作战’计划。    
至于《一寸》中囿于错误的历史观和思维方法,所作出的非客观叙述,也还情有可愿。况且,我在前面已一一指正,不必再说。    
影片的后续部分是对当年各大战场的巡礼。    
“然而我们仍要强调,对日抗战,确实是我华胄亘古以来,最庞大、最惨烈,也是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民族战争。尔今尔后,无论中国人将要走向何方,都不影响此一关键之战的贡献与价值。”    
“我们当不忍心去扭曲已成事实的历史,更应让所有在此一役中流血流汗、忧心劳力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得的尊敬,与永恒的怀念。”    
补正一:    
从双方当时的文献来看,首先是国民党确立了反共的战略方针。因为,国民党发现:在1937、1938年,一年多的合作抗战中,虽然双方相互配合很好,但有一个隐忧。那就是共产党不肯如国民党所期望的那样打硬碰硬的阵地战,一直强调独立自主,敌后配合打运动战。这样打起来,国民党明显吃亏。    
国民党军装备不如日军,士兵的军事素质也差了一大截,各路军阀又不能同心同德,各打小算盘。这样打起来伤亡惨重,只得节节后退。    
而共军则不然,无固守一地的包袱,实施机动作战。常常趁日军无备之时,猛杀一刀,抽身就走。    
这样一来,蒋先生欲借日军之手削弱共军之力量的算盘也就落空了,相反,沦陷区愈大,共产党的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共军的军事力量在得到沦陷区民众的支持下也愈来愈强。    
蒋先生自然不能“坐看共产党赤化中国”。于是只好自己动手了。    
对比双方当时的文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国民党基于一贯的防共、反共立场,鼓动地方军阀首先向共产党打了第一枪。    
如鹿钟麟(原西北军)制造磨擦吃了亏以后,被老长官冯玉祥狠狠骂了一通,冯说:我让你打日本,要与共产党合作,你管那些反共的屁事干什么!鹿迫于蒋介石和冯玉祥两方的压力,左右都不是,只好辞去河北省主席一职了事。    
有关国共摩擦的历史文献摘录:    
=============================================================================================    
国民党部分:    
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决定了三件事:    
1、蒋介石在五中全会上,对于抗战到底的“底”作了规定。他说,抗战到底的“底”就是“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蒋介石的讲话和日本政府的第三次《近卫声明》很相近,《近卫声明》中说:只要国民党政府承认满洲国,实行日满华三国经济合作。中日双方便可停战议和。蒋介石在这个时候,这个场合亮出他的“底牌”,无异于以官方的身价、公开的名义回答日本的诱降。    
2、确定了依靠国际调停“和平”解决中日战争的方针。    
3、确立了反共的方针。国民党五中全会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反共。蒋介石在会上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的报告,根据这个报告.会议确立了“溶共”、“限共”、“防共”的反共方针,通过了《整理党务决议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    
会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国民党政府内政部、中央军委办公厅党政军机关。在蒋介石亲自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反共文件。主要的有《共党问题处置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草案》、《第八路军在华北陕北之自由行动应如何处置》、《异党问题处理办法》、《运用保甲组织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等。    
《共党问题处置办法》是国民党反共活动的总纲,该件共四节、三十一款、六十项。其中 :    
在“目前极待解决之问题”中,讲到陕甘宁边区,“绝对不能令其存在”;讲到晋察冀边区 “应遵令撤消”。    
在“一般取缔办法”中规定,军事方面“其军令、军政,应统一于中央”。    
在“党政方面”,“共党外围组织,如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工人救国会、农人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全国学生联合会,应即严令取消,由中央指导机关接受训练”。    
在行政方面,“‘陕北公学’与‘抗大’应令停办”。    
在军事方面,“加派有力部队,或忠实精干之游击干部前往冀、鲁,俾加强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