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三国志-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凉州刺史自汉末由左昌、宋枭、杨雍、耿鄙、张则、种劭、韦端、韦康担任,马超攻破凉州治所冀城后自领并州牧,地盘却在凉州,之后凉州被合并入雍州。

    左昌(184?…)、宋枭()、杨雍(…186)、耿鄙()都是在董卓入京之前担任的凉州刺史,左昌在羌人北宫伯玉反叛时在位,他中饱私囊,利用这次叛乱排除异己,导致没能平息叛变,反而使得事态严重,不久去官。

    宋枭、杨雍到任后,凉州局势并没有明显好转,二人不久也去职,耿鄙接任凉州刺史后,虽然积极征调六郡士兵备战,但任人唯亲,结果逼反了部下,导致凉州沦陷,马腾等凉州官吏也纷纷叛变。

    张则在灵帝末担任凉州刺史,种劭在灵帝初继任凉州刺史,二人历史材料中记载的并不多。

    韦端(…)、韦康(…212)是父子关系,韦端是韦康的父亲,并且还是凉州牧,早先袁绍和曹操对抗时,韦端曾经派从事杨阜外出查看,最终帮助韦端站在了曹操一边。后马腾和韩遂决裂,是韦端和钟繇二人调停。最终韦端从凉州牧征为太仆,其子韦康在荀彧的推荐下代为凉州刺史,当时人荣之。

    韦康本身虽然在冀城兵败身死,但也是坚守八个月后得不到支援才无奈投降的,结果马超违约指使杨昂把他杀害。

    马超(),马超在攻破冀城后,很快又击败了姗姗来迟的夏侯渊,遂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然而不久后就因为部下下杨阜、姜叙、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李俊、王灵等人的叛乱,被赶出凉州。

    相对凉州而言,雍州的历史就比较短了,雍州在兴平元年(194)被长安朝廷复立,分凉州河西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设立雍州,治所在姑臧。雍州刺史也后由邯郸商、徐奕、张既担任。

    邯郸商(),邯郸商是东汉末年雍州第一位刺史,后来武威太守张猛叛乱,将其杀害,张猛之乱最终被韩遂所平定。

    徐奕(211),曾经短时间担任雍州刺史,很快又恢复东曹掾。

    张既(),张既担任雍州刺史时,西北一带基本为曹魏所有,很快曹操就将凉州和三辅都并入雍州,曹操死后,曹丕重置凉州,另立秦州。

    张既在担任雍州刺史时,先是随夏侯渊一起平定陇右,后随曹操讨伐张鲁,帮助曹洪对抗张飞、马超,诛西平麹光。曹丕上位后,张既还亲自领兵至凉州为护羌校尉苏则壮大声势,最终苏则成功平定张进、黄华、麹演等人的叛乱,还击破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降酒泉苏衡,击破西平麹光。

    张既在担任雍州刺史期间还邻戴众,修工事,抚民,礼辟扶风人庞延、天水人杨阜、安定人胡遵、酒泉人庞淯、敦煌人张恭、周生烈等多位卿士。

    ;

第106章 三国前期的那些州郡大佬们 六 —司隶、凉州、雍州篇下() 
在三国前期,虽然司隶、雍州、凉州一带有着刺史职务,但这些刺史、州牧们并不是这一带的主要割据势力,反而像董卓创立的西凉军势力、韩遂、马腾等反叛势力、白波军残党,以及像张杨等郡守才是割据军阀主力。

    【西凉军势力】

    西凉军势力曾经一度是三国西北最强的势力,废立君王,掌控朝廷,以天下为敌,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董卓和李傕。

    董卓(),他在十常侍之乱中乘机夺取了政权,并且作威作福了数年,当时董卓为人残暴,纵容部下肆意掠夺,还以杀人为乐,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暴君,最终为部下吕布所杀。

    董卓作为三国前期的第一个**oss,他夺取政权之后,废立君王,和关东联军对抗,并且一度击退袁绍部队,但不敌袁术麾下的孙坚,被其夺走了洛阳。然而董卓在失利之后,没有反思,而是更加肆无忌惮,最终激怒众人,被刺杀身亡。

    董卓在时,西凉军势力以其为首,麾下有吕布、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六大中郎将,之下还有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华雄、贾诩、李蒙、王方等校尉。

    李傕在担任西凉军盟主时,西凉军势力已经分散,郭汜、樊稠都是和李傕并称的西凉军巨头,此外还有张济、段煨等人驻守一方。

    郭汜(),郭汜早期和李傕一起讨伐王允,攻占长安,被封为后将军、美阳侯,与李傕、樊稠等三人一起瓜分长安,后来与樊稠以及李傕侄子李利与马腾、韩遂大战于长平观下,大获全胜,得以开府。

    在樊稠死后,郭汜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遂与李傕反目,双方在长安展开大规模内杠,后来被贾诩、张济等人调停,郭汜加入护送献帝东迁的队伍,在途中重新和李傕合流,试图夺回献帝,最终没有成功,建安二年(197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

    樊稠()则是西凉军中悍将之一,帮助李傕等人攻克长安后,樊稠则被拜为右将军,封万年侯,与李傕、郭汜共同把持朝政。击败马腾、韩遂等人后得以开府。兴平二年(195),樊稠准备率军东出函谷关,催促李傕增加他的部队,结果被李傕设宴所杀。

    张济(),张济和李傕、郭汜等人原来都是中郎将牛辅的部下,牛辅被杀后,张济遂他们一起攻破长安,后任镇东将军,封平阳侯外出屯驻弘农。

    后调停李傕和郭汜的矛盾,随献帝东迁,被拜为骠骑将军,如同三公一样可以开府辟召掾属,途中和李傕、郭汜等人复合,后因为缺粮讨伐南阳的穰城,中流矢而死。

    段煨(),段煨在董卓入长安后被派出屯兵华阴。董卓死后,依附朝廷,李傕等人破长安后,回归西凉军势力,曾经帮助献帝东迁,贾诩也曾经投靠于他,后来在刘协的命令下和裴茂等人一起讨伐李傕,将其消灭,刘协以段煨为安南将军,调镇远将军,领北地太守,封闅乡侯。

    【凉州叛党们】

    在东汉末年诸多州郡之中,以凉州的叛党的实力最为强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韩遂、马腾和宋建,其他的一些小诸侯都数不胜数。

    韩遂(),韩遂的势力范围基本在凉州一带,是凉州诸侯中的灵魂人物,早年被北宫伯玉逼反,后来直接改名,一条路走到黑。早期韩遂一度杀掉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一家独大,后来还利用王国进攻三辅。

    在董卓时期,韩遂和马腾已经是凉州最强的两大叛逆,二人结为异姓兄弟,并且曾经和刘焉联手对抗李傕等人,失败后,双方关系很快恢复,韩遂为安羌将军。韩遂和马腾一度决裂,韩遂杀死了马腾的儿子和妻子。

    曹操得势后,派钟繇管理关中,韩遂在其劝说下质子朝廷,表示臣服,并且出兵帮助曹操作战,不过并没有答应入朝,后来和马超等人一起反抗曹操,被击败,又被夏侯渊所讨伐,最终丧命。

    马腾(),马腾在耿鄙死后参与叛乱,和韩遂等人一起对抗朝廷,后来,李傕等人专权,马腾为征西将军,屯于郿,成为了关中诸侯一员,后出兵讨伐李傕,朝廷改任马腾为安狄将军。马腾在后期入朝为官,将自己的势力留给了马超,不久马超反叛,马腾亦被曹操所杀。

    宋建(),宋建是凉州早期反叛的诸侯之一,自称河首平汉王,聚集部下于枹罕,改元,置百官,长达三十年,后被夏侯渊所平定。

    【白波军势力】

    早先白波军以郭太为首,在董卓掌权时发起了大规模起义,并且一度击退牛辅,董卓在白波军和关东联军的威胁下甚至直接迁都,后来白波军被李傕等人所击败,郭太死亡,杨奉等人投降,但是李乐、韩暹、胡才等人仍然坚持作战。

    兴平二年(195),李傕郭汜混战,杨奉和以上白波帅投靠汉献帝,迎汉献帝到河东。

    由于洛阳残破,曹操一时也没有能力控制洛阳周围的张杨、韩暹、杨奉、李乐等军事势力,于是挟献帝到许,此后白波余部分别为曹操、袁术等吞并,这支与黑山军并雄于世的起义军最终覆灭。

    【州郡长官】

    在东汉末年,那些一郡之地的长官也往往自成一路诸侯,在司隶、凉州一带,河内太守张杨就是一个代表人物,当然除了张杨之外,河东太守王邑、原河内太守王匡等等其实也都算一路诸侯了。

    张杨(),张杨早先帮助袁绍,但被匈奴单于於夫罗挟持而走,后被董卓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在董昭南下时,张杨将其拦住,留为己用,董承被韩暹所讨伐,也投靠张杨,事后张杨一度曾经有机会将献帝刘协控制在手中,然而他最终却是主动外派,让出了权力。

    历史上张杨和吕布是好友,张杨多次庇佑吕布,曹操讨伐吕布时,张杨率军前往东市,遥与吕布成掎角之势,吕布被消灭后,张杨为部下杨丑所杀。

    ;

第107章 三国前期的那些州郡大佬们 七 —荆州、扬州篇() 
荆州相对扬州而言变化较小,三国前期基本由刘表所掌控,而扬州在原刺史陈温死后被多个势力入侵,内部动荡不安,最终大体为孙氏所平定,只有江北一带最终为曹操所控制。

    【荆州】

    东汉末年王睿、刘表、刘琮、刘琦、刘备、孙权等人先后担任过荆州刺史(牧),曹操方面也任命过李立、傅群等担任过荆州刺史。

    王睿(…190),早期担任荆州刺史,为政敌武陵太守曹寅诬陷,遭到长沙太守孙坚袭击,吞金自杀。

    刘表(),王睿死后被董卓任命为荆州刺史,李傕等人上台后,刘表派使者入朝奉贡,被拜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

    刘表是三国时期的主要诸侯之一,长期割据荆州一带,早期联合袁绍、曹操等人对抗袁术等人的联盟,后期面临四面皆敌的局面,曹操和孙家三代人(孙坚、孙策、孙权)都没能奈何刘表,作为守成之主刘表是相当出色的,然而进取不足。

    总体而言,刘表虽然有一定的本事,但还谈不上明主,其将南阳郡交给张绣就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刘表死后,刘琮(208)在群臣的推荐下继承其位,很快就投降曹操,刘表一系在荆州的统治就此结束。

    刘备(209?…),在赤壁、江陵等战役之后,刘备推荐刘表之子刘琦(209?)为荆州刺史,刘琦死后,刘备被部下推举为荆州牧,在鼎盛时期,刘备占据江夏郡、南郡的部分以及荆南四郡等荆州大部分领土。

    后来刘备势力向西扩张,驻守在荆州的力量逐渐消减,最终只有关羽还留在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刘备和孙权湘水划界,将江夏、长沙、桂阳等地割给了孙权,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派吕蒙等人袭取荆州,关羽被杀,荆州就此不归蜀汉所有。

    孙权(219…),孙权夺取荆州之后,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就此荆州大部分领土为孙吴所有。

    除了这些刺史、州牧之外,荆州在历史上还有着张绣和张羡父子两大割据势力,而至于荆南四郡的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等人实际上都不算什么势力。

    张绣(),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在张济死后,继承了叔父的部队,然后从刘表手中捡到了南阳郡,成为了一方诸侯,作为荆州的北方屏障,曾经数度阻碍曹操势力的进攻,后在贾诩的劝说下再次归顺曹操。

    张羡、张怿父子(200?…),在曹操和袁绍对峙时期,张羡在桓阶的游说下以长沙和邻近三郡(桂阳、零陵、武陵)反抗刘表,张羡病死后,众人复立为其子张怿为太守,后其地为刘表所攻并。

    【扬州】

    历史上扬州和青州、豫州类似,都有着外部势力插足,袁绍、袁术、陶谦、刘表、曹操等诸侯都曾经染指扬州,此地的刺史和州牧也不少。

    陈温、袁遗、陈瑀(陈祎?)、刘繇、袁术、惠衢、严象、刘馥、温恢等人都是三国时期的扬州刺史(牧)。

    陈温(…193?),早先担任扬州刺史,曾经帮助曹操募兵,一说病逝,一说被袁术所杀。陈温死后,各个势力都将手伸入扬州,袁绍以袁遗(短暂)为扬州刺史,被袁术所败,袁术以陈瑀(短暂)为扬州刺史,结果陈瑀背叛自己,袁术将其击败,陈瑀逃往下邳,后袁术(?)一度自立为扬州牧,直到朝廷重新以刘繇为扬州刺史。

    刘繇(),刘繇是长安朝廷所任命的扬州刺史,早先畏惧袁术,后坐稳刺史之后和袁术决裂,驱逐其麾下大将吴景、孙贲,结果袁术以惠衢(?)为扬州刺史,讨伐刘繇,刘繇也很快被任命为扬州牧,不过最终为孙策所击败,败退豫章,命丧于此。

    严象(…200)、刘馥()、温恢(),这三位都是曹操所任命的扬州刺史。严象为荀彧所推荐,却在官渡之战时被孙策派庐江太守李述攻杀;刘馥在关键时刻接替严象,以合肥为州治,积极备战,死于任上;温恢驻守扬州,多次和张辽等人一起抵御江东部队的入侵,曹丕上台后被召为侍中。

    除了这些刺史、州牧之外,扬州还有很多的割据势力,像一郡长官九江太守周昂,丹阳太守周昕,吴郡太守许贡、陈瑀,会稽太守王朗,庐江太守刘勋、豫章太守诸葛玄、华歆以及贼寇祖郎、严白虎等等,这其中王朗身后有着陶谦的关系,诸葛玄身后也有着袁术、刘表的影子,可谓是烦乱复杂。

    但要说扬州最强的势力还是孙家,尽管在三国前期,无论是孙策也好,孙权也罢,都未能担任过扬州刺史(州牧)一职。

    孙策(),在兴平元年(194)孙策离开袁术南下,在建安二年(197)孙策正式和袁术决裂,自成一路诸侯。

    孙策是孙家江东基业实际上的开拓者,其父亲孙坚虽然并没有在扬州担任过郡守、刺史(州牧)类的职务,但为孙策留下了不少的旧将和士卒。孙策在南下江南之后,先是击败扬州牧刘繇,将其赶到豫章,然而接连打败会稽太守王朗、贼寇严白虎、庐江太守刘勋等人,赶走丹阳太守袁胤、迫降豫章太守华歆,占据扬州会稽、丹杨、豫章、庐陵、吴郡、庐江等六郡。

    对外方面孙策为父复仇,击败黄祖,趁曹操和袁绍对峙之际准备出兵北上,然而却在此时被刺杀,年仅二十余岁就去世了。

    孙权(),孙权在孙策死后继承其位,然而孙权虽然是三国时期的明主之一,尽管他数次出兵北伐,但也没能占据九江郡,完成扬州的一统。

    孙权上台之初,局势也是相对震荡不安,庐江郡的太守李术公开叛乱,被孙权所平定;庐陵郡的太守孙辅暗中勾结曹操,被孙权发现去职发配;丹阳太守孙翊是孙权的弟弟,也为部下所杀,还连累庐江太守孙河亦被杀,最终叛逆被诛杀。扬州开始稳定下来。

    ;

第108章 三国前期的那些州郡大佬们 八 —兖州、益州篇() 
在三国时期,兖州就是曹操发迹之地,而益州则是蜀汉的根基之地。

    【兖州】

    在三国前期兖州的刺史(州牧)并不多,只有桥瑁、刘岱、单经、金尚、曹操、吕布等数位而已。

    桥瑁,桥瑁早先担任兖州刺史(…189?),后迁为东郡太守(?)。历史上桥瑁不仅是参与讨伐董卓的多路关中诸侯之一,还是这次行动的发起人,他假传三公之书号召群雄起义,并且参与了酸枣会盟。

    桥瑁的刺史职务很可能是在董卓上台之后为刘岱所代替,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