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渡河之后,从此变被动为主动,牢牢控制住了战事的主动权。
【大获全胜】
在曹操率军渡河之后,关中联军失去了防御上的优势,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曹操倾斜。之后,曹操更是采取了贾诩的离间之计,分化马超和韩遂之间的关系,又表明上答应关中诸侯的求和,暗中却调集军队,整合备战,最终一举将关中联军击溃,从而平定关中。
曹操率大军渡河后,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马超等人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一听就表示自己明白了。
韩遂请求与曹操相见。曹操与韩遂父亲在同一年被推荐为孝廉,又与韩遂是同辈,曾有交情。当二人会面时,他们马靠马在阵前谈了很长时间,不谈军事,只说当年在京都的旧事,说到高兴处,二人拍手大笑。会面结束,马超等人问韩遂:“曹公说了什么?”韩遂却回答:“没有什么。”马超等对韩遂的态度十分怀疑,担心他与曹操私下联系。过了几天,曹操给韩遂书信,信中却故意在多个言词上涂涂抹抹,改来改去,就像是韩遂改动一样;马超等疑心愈来愈大,曹操便趁此时与联军约定决战。
据《魏书》记载,曹操准备日后再与韩遂等人会谈,诸将说到:“主公和敌人交谈,不宜放松警惕,可以设置木架子,防范敌人的袭击。”曹操以为然。会面时,关中联军将领和士兵们纷纷前来看曹操是什么人,曹操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都想看曹某吧!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巴,只是较多智谋罢了!”又在一次会晤之中,曹操一反原先一贯示弱于敌的作法,突然列出五千铁甲骑兵,阵列森严,“精光耀日”,关中各军,无不为之震慑惊恐。
当时曹操与韩遂、马超等单独谈话,左右皆不随行,仅带许褚一人。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想要暗中偷袭曹操,但平日经常听闻许褚的大名,怀疑随从的即是此人。于是问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之,马超遂不敢动。
据《江表传》记载,期间马超韩遂在与曹操当面谈判时,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在马前放置六斛米囊,骑马来回奔走,用斛米测量曹操的体重,想要暗中偷袭擒捉曹操,但听说曹操的护卫许褚,勇猛过人,所以放弃了这个想法。曹操不久后知道,心有余悸,说:“差点被狡猾的贼人所欺凌。
曹操在马超和韩遂相疑之时与他们约定日期会战,先用轻装部队挑逗敌军,打了很长时间后,派出精锐骑兵夹攻,大败敌军,成宜、李堪等都被斩首。韩遂、马超等人逃到凉州,杨秋逃到安定郡,关中就此平定了。
第012章 出色的胜利;精彩的一役()
总体而言在渭南之战关中联军并没有对于曹操造成多大的威胁,他们在军力以及谋略上都彻底处于下风。
【事后曹公之答】
在渭南之战结束后,将领就很多不解的问题咨询曹操,从其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超和韩遂输得一点不冤。
事后,曹操麾下有将领问曹操:“开始时,贼兵守卫潼关,渭水以北没有防守之兵,我们不从河东出去攻打冯翊,反而在潼关与敌兵对峙,拖延许久才北渡黄河,这是为何?”
当时,贼兵每到一支部队,曹操就面露喜色。众将不能理解敌军兵力增强了,曹操为什么反而高兴,后来就有人问曹操他高兴的原因。
曹操就回答:“关中地域辽阔,如果贼兵各自依险阻抵抗,征伐他们,没有一二年的时间不能平定。如今都聚集于此,虽然人数众多,但都彼此不和,没有统一的主帅。这样,消灭敌人容易成功,我所以高兴。”
【出色的胜利,精彩的一役】
历史上关中之所以难打,并不是因为关中军队兵强马壮,而是关中易守难攻,防御方在地利上具有极大的优势,甚至有着“百二秦关”的说法,所以想进攻关中,首先要消除关中联军的地利。
当时曹操就是通过假意集中兵力压迫潼关,从而调集敌军注意力,让徐晃等人得以轻松渡河,建立了前沿基地,为曹操军的后续行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山阳公载记》记载,马超得知曹操准备渡河之后,准备在渭河北岸据守,不让曹军渡河,而韩遂则提议“半渡击之”,最后马超听从了韩遂的意见,但结果曹操有惊无险,成功渡河,使得马韩联军彻底处于了劣势。
曹操事后评价:马兒不死,吾无葬地也”,可见曹操对于马超评价之高。不过我个人认为韩遂的建议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马超的提议虽然稳妥,但对于关中军队未必有利。
首先,曹操虽然是在七月份亲自带领大军出征关中,在八月逼近潼关,但马超、韩遂在三月份就已经决定叛乱,并且在之后在潼关一带就已经开始与曹仁对峙,从三月一直到九月份,这对于关中联军的粮草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长时间的对峙已经消耗了关中诸侯的不少的兵粮,其中包括韩遂在内不少人还是从凉州来支援,这补给线更是漫长,在九月份又开始入冬,关中诸侯们的后勤情况可以预见并不是太好,尤其关中一带在经过董卓之乱和李郭之乱后,流失了大量的人口,战前百姓们又逃了一批,经济环境绝对谈不上好,为了对抗曹操,援军还是不断到来,这对于本身就已经陷入困难的后勤补给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关中诸侯们并没有和曹操持久战的本钱。
这个时候,韩遂提议“半渡击之”其实就是毕其功于一役,争取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从战斗过程来看,马超的袭击对于曹操部队还是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打击,但并没能趁这个机会彻底击败曹操,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而关中联军失去地利之后,其实对于曹操军的威胁就已经大幅降低了。关中联军虽然兵力不少,但其中战力比较强也就只有马超和韩遂两部,其他诸侯则兵力弱小,多为乌合之众,关中联军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军力实际上是没有曹操军强的。
马超、韩遂等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再加上补给的压力,所以他们再次向求和请降,并且承诺了让出了更多的利益,曹操不想就此放过他们,但为了迷惑关中诸侯们,却假意答应这使得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大大放松了警惕,甚至不少人没有建造营垒。
之后曹操更是在贾诩的提议下使出了“离间之计”,成功的离间了联军中两大统帅马超和韩遂之间的关系,使得马超等人对于韩遂充满了猜疑,两者在短时间内无法在齐心合力,就在这个时间点上曹操下了战书,给了联军致命一击。
在决战中,曹操一开始并没有倾尽全力,而是先用部分普通部队对敌,然后在突然派出自己的精锐骑兵(应该是虎豹骑)一举制胜。而关中联军内部诸侯还在因为韩遂和曹操之间的关系而各怀心思,无法团结一致,自然抵挡不了曹操的猛烈袭击,就此惨败。
可以说关中诸侯们在军力上、谋略上、发挥上都远不如曹操,还失去了地利,中了对方的离间之计而无法团结,这一仗输那是必然的了。
渭南之战是曹操在北方亲自指挥的最后一战,这一战胜利之后,曹操彻底控制了原来大汉的中央司隶,将三辅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并且还重创了马超和韩遂等西部诸侯,为后来夏侯渊平定凉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渭南之战也是曹操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功作战之一,被后世所推崇备至,这是一场非常经典精彩的战役,将当时曹操的军事和谋略水平发挥的淋漓尽致。
注: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前保持了这个水准,刘备、孙权、周瑜等人估计能死八百次。
第013章 意义有限的胜利()
渭南之战从军事上讲无疑是一次非常经典的战役,但从政治上来这场战役胜利的意义并没有大多数人所想像的那么大。
【意义有限的胜利】
在渭南之战前,曹操外部还存在着大概六路势力,其中比较弱的是偏安一方的公孙康,但人家天高皇帝远,又对曹操威胁不大,公孙康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野心,对于朝廷基本顺服,所以并不被重视。
。
而曹操南面就是分别占据了西南益州的刘璋、南中荆州一带的刘备和东南占据江东和交州的强敌孙权。
占据益州的刘璋因为荆州和汉中、关中之隔,领地和曹操的势力范围并没有接触,所以很长时间内刘璋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很淡泊,直到曹操南下夺取荆州后,刘璋为曹操军力所迫,开始向朝廷进贡并且表示屈服。但刘璋随着三次派出使者,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而曹操军又先后在赤壁和江陵失利,不再强势,刘璋遂在张松等人的建议下转而开始拉拢刘备,和曹操之间再次渐行渐远。
刘备在江陵之战后夺取了大半个荆州,成为了荆州的新一任的主人,刘备和曹操之间完全是一对宿敌,二者的关系并没有调和的余地,当时刘备和孙权共享长江天险结盟以对抗曹操。
至于孙权,则是当时曹操所面对的最强的对手,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曹操军均是败给孙权麾下统帅周瑜,而当时孙权在所有诸侯中实力也仅次于曹操,二者在长江下游一线展开了长久的对持。
至于最后一路,就是以马超和韩遂为代表的关中、凉州诸侯。而这一系诸侯,和大多数人所想象的不一样,他们长久以来都是曹操的准盟友,并没有站在曹操的敌对面。
早在建安二年(197),曹操派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西诸将段煨等人讨伐李傕,最终张横、梁兴等人将其击败斩首,夷灭三族。然而这只不过曹操和这些关西、关中诸侯们合作的一个开始。
建安四年(199),曹操为了对抗袁绍,加大了对关中、凉州诸侯们的联络力度,让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察关中各路人马。钟繇到任后,致信马腾、韩遂等人,为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马腾、韩遂都送一子到朝廷为人质。后在官渡之战时,钟繇不但稳定了曹操西面的局势,更是送了两千匹马供给军用。
建安七年(202),在张既的劝说下,马腾派出自己的长子马超联合韩遂的部队一起去支援钟繇讨伐南下的郭援,最终马超麾下大将庞德将郭援斩杀。
建安十年(205),张既征集马腾、韩遂等人击败了高干、张晟军,还斩杀了反叛的卫固等人。
建安十四年(209),韩遂派自己的女婿阎行前往拜谒曹操,曹操厚待阎行,上表朝廷授阎行为犍为太守。阎行趁机请让他的父亲入朝任职,阎行西还见韩遂,把曹操劝韩遂入朝的话告诉他。并趁机劝韩遂归附曹操,劝他先派一个儿子入朝作为人质。韩遂说:“暂且再观望几年!”后来就派自己的儿子与阎行的父母一起入朝。同年,马腾入朝,只留长子马超一人在三辅掌控部队。
建安十五年(210),在渭南之战前夕,韩遂亲自率军讨伐之前杀死雍州刺史邯郸商而反叛的武威太守张猛,并且将其消灭。
从中我们看出,在渭南之战前,关中和凉州的诸侯们对于朝廷已经基本服从,那时马腾已经入朝,韩遂甚至也快了,关中和凉州的诸侯们对于曹操而言并不是一个潜在的敌人,相反是一个明显的助力。
这点从渭南之战中也可以看出来,关中诸侯联军明显以防御为主,他们的目的是阻止曹操军的进犯,而不是杀出关中。关中诸侯们对于曹操的威胁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是很难以主动出兵讨伐曹操的。其中就以马超为例,当时马超的势力主要在三辅,和曹操势力接壤,马超要打曹操必须顾及自己父亲马腾和其他的兄弟们,就算他自己丧心病狂不管马腾,但马超的那些部下只要问马超一句:“您不顾及老主公的性命了吗”,马超就歇菜了。
历史上马超之所以能组织关中诸侯们对抗曹操,并不是因为他们入侵曹操的地盘,而是曹操军杀到了他们的地盘,后来马腾几乎被曹操灭族,是因为马超不仅反抗了,而且还输了,输了之后还在凉州掀起叛乱,如果马超赢了,马腾后来很可能就不会死了。
说到底,当时的关中、关西诸侯们在朝廷长期的安抚下已经失去了主动对抗的决心,而他们也没有迹象会和其他诸侯,例如孙权、刘备等人联合对付曹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放弃自保。据《魏书》记载,后来曹操就后悔不听卫觊的话,逼反了关中诸将。
相对马超、韩遂等人而言,刘备、孙权才是当时曹操的首要大敌,那时曹操派出夏侯渊、钟繇等人准备讨伐汉中,反而刺激了刘璋,使得其最终做出了迎刘备入蜀的决定,间接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后来刘备在抽掉诸葛亮等人讨伐益州之时曹操更是南下讨伐孙权,而那时荆州已经被两次抽掉部队,剩下的主要将领也只有关羽一个人而已。
并不是说曹操拿下关中没有意义,但从当时的情况上来说,曹操还有着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ps:刘备、孙权和曹操对着干,曹操不打他们,马超、韩遂等人奉曹操做老大,曹操反而把他们灭了,关中诸侯们也够倒霉的。
第014章 马超入西凉()
马超在关中失利后,退入西凉,包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凉州治所冀城,并且将其击败,后马超割据陇上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夏侯扫关中】
建安十六年(211)十月,在渭南之战曹操乘胜追击,派夏侯渊都督徐晃、朱灵等将领平隃糜、汧氐,与曹操会于安定,包围杨秋,当时杨秋势单力薄无力抵抗,于是投降曹操,曹操恢复其爵位,让他留下安抚安定人民。十二月,曹操自安定回军,留夏侯渊驻守长安。
据《魏略》记载,刘雄鸣,蓝田人。年轻时以采药打猎为生,常居覆车山下,每天出入云雾之中,从不迷路,人们说他能兴云吐雾。李傕、郭汜为乱时,不少人前去归附他。马超反叛时,他不肯随从,被马超打败,后去投曹操。曹操拉着他的手说道:“我进关中时,梦得一神人,这神人就是你吧?”于是以礼相待,任他为将军,让他回去招揽部属。可是刘雄鸣回去后,非但没有把部属说动,相反,部属反倒逼着他一起反了曹。于是他聚众数千人,扼守武关道口。曹操派夏侯渊前去讨伐,大获全胜,刘雄鸣南奔汉中。
曹操本来可能是准备彻底平定凉州后再回去,但后来因为苏伯又在河间反叛,曹操要率军东还,这个时候杨阜正作为凉州使节在曹营,对曹操说:“马超有韩信、黥布的勇猛,极得羌、胡等民族的拥戴,西部边境的人都敬畏他。如果您的大军回师后,不作周密准备,陇上诸郡恐怕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曹操深表赞同,但军队撤离得仓猝,没有来得及作周密的布置。
后来果然如杨阜所料,凉州几乎被马超所得。
【马超入凉州】
建安十七年(212),正月,马超潼关之战失败不久,就迅速兼并陇上诸郡县(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地),当时阎温以凉州别驾的职衔担任上邽令。马超逃亡来到上邽,郡中任养等人率众迎接,阎温想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