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三国志-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叵展匾⑶壹咏粽蕹抢荩缓笞约捍祷兀酝妥ぴ谏线灐

    姜维大破王经后,魏朝廷召集大臣们商议军情,大家认为王经如果被打败,狄道城很难自保。倘若姜维切断通往凉州的道路,兼并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占据关中和陇西以西的险要之处,就肯定能够消灭王经的部队而夺取陇右。因此应该立即征召四方兵马,集合大军前去攻讨。大将军司马昭却说:“当年诸葛亮就常有这种志向,但是最终也没有实现。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要有深谋远虑,这可不是姜维的才智所能办到的。而且狄道城也不会那么快被他攻破,只是城内粮食短缺,甚为急迫,因此,只有像征西将军陈

    泰那样迅速救援,才是上策。”

    陈泰击退姜维后,司马昭据此对荀顗说:“玄伯一向沉着勇敢,多谋善断,这次肩负一方的重任,解救将被攻陷的城池,又不请求朝廷增兵,而且在表章里把情况讲得很轻淡,看来肯定有办法平定敌寇。做为都督大将,都应该像他这样啊!”

    蜀汉方面,姜维也因为大破王经的功劳得以担任大将军,就此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军事第一人,然而这也是姜维军略方面由盛转衰的起点。

    ps:这是昨天的,晚上忘了发,不好意思

第024章 连战连败() 
在当上大将军之后,姜维继续发动了三次北伐,三次不仅都无功而返,其中还有两次是惨败而归。

    延熙十八年(255)姜维退兵后,曹魏朝廷任命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此时,魏军多数人认为姜维已经力竭,不可能再出兵北向。邓艾却不这样认为。他指出:“洮西的失败,可谓不小,军心溃败,仓库空虚,老百姓流离失所,几乎一败涂地。现在来看,敌人有乘胜追击的势头。而我方虚弱不堪,这是第一原因。敌人上下官兵级级相通,兵器锐利。而我方将领换了,士兵大多是新补充的,武装器械也都陈旧,这是第二个原因。敌人乘船行进,而我们靠步行,敌逸我劳,这是第三个原因。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自都需要守备的兵力,他们专心进攻一城,而我方则一分为四。这是第四个原因。从南安、陇西,要征用羌人的粮食,如果向祁山进军,麦浪千里,很容易搞到粮食,这是第五个原因。敌人也有狡诈的计谋,他们一定会来进攻的。”分析了以上情况后,他断言姜维还会伺机进犯,加紧备战。

    延熙十九年(256)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后,他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攻南安。邓艾则率军抢占武城山据险拒守,与之相持。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不克,乃于当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路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胡济失期未至。邓艾大败蜀军,蜀军士卒溃散,死伤甚众。蜀汉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姜维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延熙二十年(257),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蜀大将姜维乘机攻魏秦川。当时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那时经过长期的屯田,魏在长城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安西将军邓艾和征西将军司马望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邓艾、司马望率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邓艾、司马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

    次年(258),姜维听闻诸葛诞兵败身死后,于是引兵回成(g)都,刘禅恢复姜维大将军的职位。

    景耀五年(262),姜维起兵再度准备攻魏,右车骑将军廖化说:“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伯约(姜维字)啊。智谋并未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要弱,但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诗经》说‘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赶上这个时候’,讲的就是现在的事。”,然而姜维不听,率兵攻入洮阳境。

    曹魏邓艾率兵迎战。邓艾分析认为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于是,他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败逃,姜维退往沓中。

    据《异同记》记载,董厥和诸葛瞻等人认为姜维连年战争,并无成效,国内的百姓困苦穷乏,应当上表后主,命令姜维归还,并任命他为益州刺史,收回他的兵权。

    因为姜维本就是托身异国羁旅他乡,连年攻战未立功绩,而宦官黄皓在朝廷玩弄权术,右大将军阎宇与黄皓狼狈一气,黄皓阴谋废除姜维代之以阎宇。姜维也怀疑黄皓,故自己颇感危惧,不再返还成(g)都。

    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厌恶黄皓擅自专权,就对汉后主说:“黄皓奸诈巧伪专权任意,将会败坏国家,请杀了他!”汉后主刘禅说:“黄皓不过是在前面往来奔走的小臣,以前董允也常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为此遗憾,你何必介意他!”姜维见黄皓的党羽象树木的枝叶那样相互依附勾结,害怕自己失言,说了几句谦恭的话就出来了。汉后主后来还让黄皓到姜维那里解释、谢罪。姜维从此就更加疑虑恐惧,从洮阳返回后,就要求到沓中去种麦,不敢返回成(g)都,以避免内斗。

    蜀汉后期,内有黄皓乱政,外有姜维败兵,二人还矛盾重重,可以说是一片亡国之景。

    魏景元三年(262),司马昭忧虑姜维屡次进犯,要求当刺客入蜀去杀姜维,从事中郎荀勖对司马昭说:“明公是天下的主宰,应该依仗正义去讨伐不归服者,而用刺客去除掉敌人,这不是被四海之人作为表率的做法。”司马昭很赞成他的话。于是司马昭准备大举讨伐蜀汉,朝臣们大都认为不可,只有司隶校尉钟会赞成。

    司马昭决心已定,他对众人说到:“自在寿春平定叛乱以来,士兵已经六年没有战事,制造兵器,修缮盔甲,准备对付吴蜀二虏。如果灭吴,大略计算一下,造战船,开水道,得用千余万个工日,这就要十万人一百几十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必然会发生疾疫。当今应先取蜀,灭蜀三年之后,借巴蜀可以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这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秦吞韩并魏那样容易了。蜀战士据统计有九万,驻守成(g)都及守备后方诸郡的不下四万,余下的不过五万。如今将姜维拖在沓中,使他不能东顾,然后大军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击汉中。蜀军若各自据城守险,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绝。我们可以调集大军破其城池,派遣散兵占据村野,剑阁无暇守其险,关头无自保之力。以刘禅之昏庸,外面边城陷落,内部士女震惊,其灭亡是可以预料的。”

    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尚无祸乱之机可乘,屡次提出不同意见。司马昭感到忧虑,派主簿师纂到邓艾军作司马,寻找机会劝说,邓艾这才奉命。

    于是魏国最终征发四方之兵十八万,使邓艾从狄道到沓中进攻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发驻军武街,断绝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从骆谷进攻汉中。

    ps:前文成(g)都发布后经常就是cd,中间加符号少了还不行,这里我就直接加拼音了,大家见谅。

第025章 三军伐蜀() 
蜀汉景耀六年(263),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以及诸葛绪率兵将近二十万,大举伐蜀。这次姜维早在魏军出兵之前就已经有所警示,然而后主刘禅却丝毫没有在意,加上姜维对魏策略对改变,因此蜀汉自开战后就显得非常被动。

    当初,先主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都是重兵坚守各营寨以抵御外敌,敌人如果来攻,使他们越不过防御设置。至兴势战役,王平抵拒曹爽,都袭用此种办法。等到姜维掌控军事之后,因为他屡次北伐无果,于是准备打防守反击,他就认为,以交错防守各营寨,虽合于《周易》“重门”的道理,但只可防御敌人,却不能获得更大的好处。不如探听敌军来到,各营寨即都收兵积粮,退守汉、乐二城,使敌军进不了平川,并且以镇守层层关隘来抵御敌人。有敌来犯时,让游击部队并进伺机攻击敌人。敌军攻关不得破,四野又无粮,从千里之外搬运粮草,自然疲乏不堪。待其退却之时,各城一齐出兵,与游击部队并力进击,这是歼灭敌人的好办法。

    于是姜维命令督守汉中的胡济退守汉寿,将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处都建置防御工事。但这样一来蜀汉也是门户大开。

    景耀六年(263),姜维发现了钟会等人的军事行动,于是上表给后主刘禅说:“听说钟会在关中整军练兵,企图进取我国,应该同时派遣张翼和廖化督率各军,分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黄皓崇信鬼神巫术,说敌人打不过来,而朝中其他大臣竟然全不知道此事。

    结果就是姜维虽然在北方已经有所防备,但实力不足,而成(g)都内刘禅听信黄皓之言没有告知他人,整个朝廷对此一无所知,直到魏军真的打来之后才匆忙准备,反应迟钝,导致先期作战蜀汉节节不利。

    魏景元四年(263)丘,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g)都。以廷尉卫权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

    魏军来袭后后主刘禅派遣辅国大将军董厥和左车骑将军张翼率军前往阳安关口,以此为前线各围守的外援,右车骑将军廖化则率领蜀军前往沓中支援姜维。张翼、董厥行军到阴平郡,听说魏将诸葛绪将要进攻建威,所以停留在阴平一个多月,观察形势。

    当时钟会为主帅统兵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钟会命牙门将许仪为在前修路,自己率领大军在其后。过桥时,战马蹄陷入坑中,钟会不顾及许仪先父许褚立下过汗马功劳,将许仪斩首。诸军闻之,无不惊恐畏惧。

    由于蜀军未对咽喉险道斜谷、骆谷、子午谷严加防守,被魏军占领。钟会遂几路并进,直入汉中,钟会让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领万人,分别包围汉城和乐城,自率主力直下阳安关口,斩蜀将傅佥,收降蒋舒,继克关城,长驱南下。钟会西出阳安口后,派遣人祭拜诸葛亮之墓,下令军士不得在其墓附近牧马砍柴。而董厥与张翼才刚刚率军抵达汉寿,无可奈何下只能与姜维合兵一处。

    据《汉晋春秋》记载,时傅佥和蒋舒防守阳安关,蒋舒打算投降,于是欺骗傅佥说:“现在魏军到达,不出击反而闭城自守,不是好的办法。”傅佥答道:“我们奉命保住关城,只要守住关城就是功劳,今违反命令出战,如果丧师军败,辜负国家,徒然死而无益。”蒋舒说:“你以保住关城为功劳,我以出战破敌为功劳,请我们各行其志。”于是率领军队出城。傅佥以为蒋舒出战,蒋舒却投降了魏将胡烈,胡烈趁防守空虚攻袭阳安关,傅佥格斗而死。魏国人对他就义的行为很佩服。

    另一方面,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闻钟会等部已入汉中,知汉中难保,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姜维从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

    钟会又派护军胡烈等走在前面,攻破关城,得到那里的储藏的粮食。姜维从沓中撤回后想杀回关城,未到便听说关城陷落,于是退向白水,与张翼、廖化一起防守剑阁抵御钟会。钟会发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

    就这样虽然曹魏准备一举歼灭姜维的意图未能实现,但已经攻入汉中,打通了不少关口,为进一步南下讨伐蜀汉奠定了基础。

    邓艾追剿姜维直至阴平,挑选精锐的士兵,想从汉德阳进入江由、左儋道,到达绵竹,趋近成(g)都,准备与诸葛绪一起前行。诸葛绪本来受命拦截姜维,朝廷并没有让他向西进发,于是进军白水,与钟会会师。钟会派遣田章等人从剑阁西南直出江由。行军不到百里,田章首先攻破西蜀伏兵三个营垒,邓艾让田章为前锋,长驱直入。钟会与诸葛绪的部队直奔剑阁。钟会想独揽军权,向朝廷告密,说诸葛绪畏缩不敢前进,就将诸葛绪押进囚车运回京城,军队于是都由钟会统领,进攻剑阁。

    历史上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利用这种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另外汇合了张翼、廖化等人后兵力也足够,于是他在此列营守险。

    钟会先致书劝降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然而姜维不听,在姜维凭险据守的情况下,钟会攻剑阁不下,无计可施。时魏军因军粮不继,钟会于是准备退兵。

    然而就在此时邓艾偷渡阴平,一举杀入蜀中,扭转了局势!

    ps:本周蜀汉亡国,本书已经开始倒计时,我个人先将前文修改一下,修改好后,你们再看看,有什么地方不对我再修改一下。

    注:

    会移檄蜀将吏士民曰: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

    ,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诸葛孔明仍规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乂清,方内无事,畜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陈。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蜀相壮见禽於秦,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晏安酖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