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曹魏大权才落入其手,虽然司马懿两年多后就去世了,这段时间对于司马家却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是对于曹氏皇族的打压,在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懿就在朝廷中展开了一次大清洗,受牵连的多达数千人,其中很多都是曹氏、夏侯氏等皇氏亲族。在司马懿平定王凌之乱后,再次借由楚王谋逆的名义对曹氏进行了一次打压,他当时不仅将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还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所作所为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司马懿有了这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足够为他的儿子们铺好路了。所以在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能够轻易的从司马懿手中继承地位和权力,继续掌控曹魏。
第010章 山阳满伯宁()
满宠是曹魏四代元老级人物,先参与政务后转为将帅,最终掌管曹魏东线兵马大权,驻守扬州,最高官拜太尉。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早先曾经因为考问犯人致死而弃官归家。曹操在兖州时,征召满宠为从事。曹操任大将军时,又召任满宠为西曹属,任许县令。当时曹操从弟曹洪以曹氏宗室自居,身份很高贵。他有个朋友在许县多次犯法,满宠依法惩办了此人。
曹洪给满宠写信求情,满宠置之不理。曹洪又上告到曹操,曹操将许县主事官召来。满宠知道曹操有放掉之意,便迅速将此人处决。曹操高兴地说:“身担重任负责处理公务的人,难道不应当像这样做吗?”之后满宠处理了太尉杨彪的案件,他先没有听从荀彧、孔融等人的意思对杨彪照旧依法严审考训,后却认为杨彪无罪应该释放,因此得到了荀彧等人的赞赏。
在满宠追随曹操的前期,多是作为官吏,并没有领兵经历,直到曹袁对立之后,因为袁绍的家乡在汝南,很多袁氏门徒宾客都在那里各县拥兵自守。为此,曹操忧心忡忡,委派满宠为汝南太守。满宠招募了五百人左右,攻下二十多个营垒。又用计引诱那些没有投降的首领,在席间杀死十余人,一时叛乱都被平定。收民二万余户,获兵二千余人,命令他们归田耕作。这也是资料上记载的满宠第一次领兵经历。
建安十三年(208),满宠随曹操征讨荆州。大军回师后,曹操命令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兵当阳,曾经和徐晃一起对抗关羽。后孙权不断侵扰东部边境,曹操又召满宠为汝南太守,并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包围襄阳时,满宠协助征南将军曹仁屯兵樊城,迎击关羽。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满宠劝曹仁力战不退,甚至将自己的白马淹死表示决心,最终在徐晃等人的支援下将关羽击退。战后,满宠因功被封为安昌亭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上台后,任满宠为扬武将军。后来满宠在江陵打败江东军队,他因功又被封伏波将军,屯兵新野。
黄初三年(222),满宠随曹丕南征东吴,到达精湖,满宠率诸军在前,与敌兵一水之隔。满宠命令手下将领:“今夜风很急,敌人定会来烧军营,应做好准备。”各路军队都提高了警惕。到半夜,果然有十来股军队来烧军营。满宠率兵乘其不备击溃敌兵,因功进封南乡侯,假节钺。黄初五年(224),满宠被任命为前将军。
曹叡继位后,又晋封满宠为昌邑侯。太和二年(228年),满宠任豫州刺史。太和三年(229)春天,投降的人说,东吴进入战备状态,扬言要到江北来狩猎,孙权要亲自出马。满宠估计敌人一定会袭击酉阳,于是也加紧战备。孙权闻讯,只得退还。
这一年的秋天,孙吴使用诈降之计诱曹休出兵,曹休亲自带兵去合肥,满宠被派往夏口,当时满宠就上书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再行动,结果满宠的上疏还没有到,曹休就已经大败。曹休不久就因为此事大受打击而去世,满宠于是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当时汝南士兵和民众慕恋满宠,扶老携幼,要随满宠一起走,无法阻止。护军上表要求剿杀首领。魏明帝就让满宠带走亲信部下的一千人,其余的不再管了。
太和四年(230),满宠为征东将军。这年冬,孙权再次出兵讨伐合肥,看到合肥兵力云集之后伪退,被满宠识破,于是孙权再次失利。次年(231),孙权再次使用诈降诱敌之计,王凌要求出兵接应诈降的东吴将领孙布,满宠不给兵权,因此被王凌诬陷年老力衰,召还回朝,但满宠走之前嘱咐部下不让王凌调兵,最终孙权没能得逞。满宠也很快被曹睿送了回来。
太和六年(232),东吴大将陆逊移兵庐江,不少人认为应赶快救援,满宠整肃军队开往杨宜口。敌兵听说大兵东下,当夜逃走了。当时,孙权每年都有进攻之计。青龙元年(233),孙权再次出兵讨伐合肥,满宠上疏提议转移,被曹睿拒绝,满宠又上表诱敌上岸讨伐,被明帝认可。这一年,孙权亲自率兵,欲包围新城,上岸耀武扬威,结果被满宠布署的伏兵突然冲过来猛袭,损失数百人。
青龙二年(234),孙权响应诸葛亮亲自统率十万大军来到合肥新城。满宠招募勇猛之士数十人,折松枝作成火炬,又灌上麻油,顺风放火,烧掉敌兵的作战器械,又射死孙权的侄子孙泰。敌兵只好撤退。次年(235)春天,孙权派兵数千家到江北屯田。这年八月,满宠认为,正值庄稼收割季节,男女老少,布满田野。而屯兵的士兵离城有数百里远,可乘其不备,突然袭击。于是派遣长吏率兵沿江东下,摧毁各个屯兵营,焚烧许多谷物后撤回。皇帝下诏嘉奖满宠,同时将所获的东西全部赏赐给将士。
景初二年(238),朝廷因为满宠年老而召回京城,授以太尉官职。满宠不好积蓄,所以家无余财。皇帝下诏说:“阁下领兵在外,一心向公,有季孙行父和祭遵的风范。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表彰你清忠俭约的高风亮节。”满宠前后增加的封邑共有九千六百户,子孙二人封为亭侯。
正始三年(242)满宠去世,谥号景侯。儿子满伟继承爵位。满伟以风格度量知名于世,官至卫尉。
满宠追随曹操是比较早的,他先在曹操麾下从政,后转而从军,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有涉及;在曹丕时期,满宠已经当上了前将军,毫无疑问已经是曹魏集团中的高级将领了;在曹睿时期,曹休死后,满宠代替他成为了曹魏东线实际统帅,官至征东将军。
满宠和司马懿、蒋济、王凌等人一样都是曹魏为数不多的四代老臣,先后辅佐过曹操、曹丕、曹睿和曹芳。满宠年龄大了之后被调回洛阳担任太尉,不过这个时间具体有争议。
满宠虽然在政务方面也有所表现,但在军事方面还是更为突出,早先就已经和徐晃、曹仁等人一起对抗过关羽,后来讨伐江东时也颇有战功。在他都督扬州时,更是成功抵御了孙权三次来袭(),还一度赶跑了陆逊。
满宠之前,东线都是由曹仁、曹休等曹氏亲族统帅带领,满宠之后,淮南则是王凌等人坐镇,三叛相继发生,淮南再无宁日。
综合来看满宠就算谈不上顶级统帅,但也不是泛泛之辈了。
姓名:满宠
属性:统率(b)满宠时曹睿时期的主要统帅之一,三度在合肥击退孙权
谋略(b)满宠在谋略方面能力也很强,曾经准确判断
断过很多事情
政治(b)满宠虽然好用酷刑,但为人公正,政治方面也有一手
总评(a…)满宠时曹睿时期的核心大臣之一,曹魏少数四代老臣之一
别名(称号):满伯宁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将帅、官吏
家庭出身:未知
官职:太尉,征东将军
封爵:昌邑侯
谥号:景侯
生卒:……242
出生地:山阳昌邑
主要社会关系:儿子(满伟、满炳)
主要经历:
年追随曹操,先政后军,为曹操所赏识
年随曹操南下,帮助徐晃、曹仁对抗关羽,随曹丕讨伐孙权
年曹休死后代其管理东线,对抗孙吴,三度在合肥击退孙权
总结:满宠作为曹魏四代元老,不仅资历深,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ps:前文谈过满宠军事评价为“a…”,这里正式修改为“b”。
第011章 谋略重臣蒋济()
蒋济是曹魏核心谋士之一,曹魏重臣。他和司马懿、满宠、王凌等人一样也是曹魏的四代元老大臣,官至太尉,但在帮助司马懿铲除了曹爽后,蒋济很快就病逝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县人。曾任九江郡计吏、扬州别驾。他是曹操后期的主要谋士之一,并且后来也经常为曹丕和曹睿出谋划策。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兵败,孙权趁机攻打合肥,曹操只派了将军张喜率领少数士卒去解围。蒋济得知后,却秘密假装告诉刺史得到了张喜的信,说步兵骑兵四万人已经到达雩娄,派遣主簿迎接张喜。城中得知消息后士气大振,孙权知道后则直接退兵,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次年,曹操想迁徙淮南一带的百姓,蒋济劝谏曹操不听,结果百姓们都惊慌逃向吴国,曹操因此对于蒋济另眼相看,后来有人诬告蒋济,曹操丝毫没有没有理会。后曹操任命蒋济为丞相主簿兼西曹属,与时任丞相主簿兼东曹属的司马懿共为丞相府的属官。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声势甚大,曹操甚至因此准备迁都,蒋济和司马懿知道后力劝曹操不要迁都,认为可以利用孙权对付关羽,后来孙权果然背盟,袭取荆州,樊城之围也就此解除。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继任魏王,蒋济任相国长史。同年曹丕称帝,蒋济出任东中郎将。蒋济请求留于朝中,上表《万机论》,曹丕称善,改任蒋济为散骑常侍。
当时征南将军夏侯尚作为皇室近亲,深得魏文帝曹丕信任,曹丕曾下诏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慧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夏侯尚得到诏命有生杀予夺之权,十分得意,就把诏书给蒋济看。后来蒋济入宫觐见,曹丕问:“卿所见天下的风俗教化如何?”蒋济答:“没有什么好的风俗,只是听到亡国之语罢了。”曹丕听了很生气,问蒋济原因。蒋济说:“‘作威作福’是《尚书》中明确告诫身为臣子不应该做的,‘天子无戏言’,古时的天子下诏都十分谨慎,希望陛下明察!”于是曹丕怒意全消,急忙遣人到夏侯尚那里取回之前的诏书。
黄初三年(222),曹丕分兵三路大举伐吴,曹仁当时作为大司马,率领大军讨伐濡须口,蒋济跟随,先期进展比较顺利,后来曹仁准备派兵深入攻打孙吴士卒家属所在的沙州岛,蒋济认为风险太高,劝曹仁不要轻易出兵,但曹仁不听,后来果然惨败。
黄初六年(225),曹丕最后一次南下伐吴,当时蒋济认为水道会有阻塞,不利行军,更作《三州论》劝谏。但曹丕不听,最终战船数千都因河道结冰而停滞不能前进,有人劝谏干脆让这些在当地屯田算了,蒋济认为不妥,曹丕将事情全权委托给了蒋济,蒋济利用湖水冲刷,将船只导入淮河之中。
黄初七年(226),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蒋济被赐爵关内侯。次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休领兵出发接应,蒋济建议不要出兵;但曹休还是继续前进,后来果然被陆逊伏击惨败,事后,蒋济被升迁为中护军。
曹睿执政期间,蒋济就曾经上疏说过中书省近臣的弊端,曹睿虽然因此下诏嘉奖蒋济,迁他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却没有作出改变,曹睿临死时,长期职掌中枢机密的刘放和孙资就找机会攻奸曹睿原本钦定的辅佐大臣之首、大将军曹宇,并且推荐曹爽和司马懿辅政,为日后魏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太和六年(232),曹睿第一次派兵讨伐辽东,蒋济等人劝阻,曹睿不听,事后果然半途停止。据《司马彪战略》记载:太和六年,明帝遣平州刺史田豫乘海渡,幽州刺史王雄陆道,并攻辽东。蒋济谏曰:“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考,不乏职贡。议者先之,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傥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帝不听,豫行竟无成而还。
曹睿掌权后期,颇为昏晕,蒋济等人纷纷劝谏,曹睿也只是略有收敛。当时曹魏外战频繁,内修宫室,百姓抱怨的甚多,且粮食连年歉收。蒋济于是上疏:“陛下应该光大基业,还没到高枕无忧之时。现在虽然有十二州,但百姓的数量,也就是汉朝时的一个州郡而已。现今吴、蜀未除,士兵在边疆,且耕且战,积怨多年。今应停止空耗民力,让他们不必那么疲惫。想要成为大有作为的君主,必体恤下边的百姓。勾践鼓励妇女多生胎儿以备国用,燕昭王体恤百姓的疾病才得以复仇,所以能以弱燕让强齐臣服,羸弱的越国最终灭到强大的吴国。今二敌不灭,他们却总来侵略我们,若不陛下不能除去吴、蜀,日后定会受到后人所指责。不过以陛下的雄略,放下其他的事,专心讨贼,臣以为这必不是什么难事。”
又说:“沉浸于房事,对陛下的身体有害,那些还没有册封身份的宫女还是都分给大臣吧。”曹叡降诏:“若不是护军,我听不到这么好的意见。”
据《汉晋春秋》记载:景初二年(238),曹叡命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征讨辽东,公孙渊听说魏军来袭,又对孙权称臣,求兵救援。曹叡问蒋济:“孙权会出兵救辽东么?”蒋济说:“孙权知道此战他得不到什么好处,且深入救援是他力所不及的,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援助则无济于事。就算孙权的子侄在危急时刻,他都犹然不动,更何况是往日给过他耻辱的异域之人了!现在他往外声张此事,乃其诡计。杳渚之间,距离公孙渊还远,若前方大军相持,不能迅速解决,以孙权程度不深的谋略,或许会以轻兵掩袭也说不定。”
第012章 平阿蒋子通()
蒋济和刘晔一样都是三曹时期主要的谋士,虽然他们二者不少意见都没有被采纳,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无能。毫无疑问,蒋济也是那个时代里的顶级谋士之一。
蒋济在曹操、曹丕以及曹睿时代都有着很出色的表现,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蒋济的建议被采纳的概率并不是很高,否则的话曹魏的发展可能就是另一番面貌了。
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时,曹操因为赤壁的惨败无法派出太多援兵,蒋济得知后不仅没有慌张,反而利用了此事,夸大援兵的规模,报给城内,误导孙权,孙权看到曹魏援兵已至,遂退兵。这也是蒋济第一次使用谋略退敌。之后蒋济在迁徙百姓上的看法更令曹操刮目相看,因此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关羽攻打襄樊时,蒋济和司马懿还成功劝阻了曹操迁都。
在文帝曹丕时期,蒋济先是指出了文帝曹丕过于信任夏侯尚,给其任意杀生之权诏令的不妥,后在曹丕南下讨伐孙权时,也都多有表现,先是成功预料到了曹仁贸然发兵攻打沙州岛的失利,并提出过劝谏,后算到了曹丕南下战船可能会被水道阻碍,后来还解决这个问题。
在明帝曹睿时期,蒋济在石亭之战前已经劝谏曹休不要轻易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