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孙氏异同评曰:(魏志)〔魏书〕及江表传云然以景初元年、正始二年再出为寇,所破胡质、蒲忠在景初元年。魏志承魏书,依违不说质等为然所破,而直云然退耳。吴志说赤乌五年,于魏为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战,忠不利,质等皆退。按魏少帝纪及孙权传,是岁并无事,当是陈寿误以吴嘉禾六年为赤乌五年耳。
在曹睿去世后的同年(239)春三月,孙权就派遣使者羊瞆、郑胄、将军孙怡前往辽东,袭击魏国守将张持、高虑等,俘获不少男女人口。
赤乌四年(241)孙权更是派遣卫将军全琮攻略淮南,决开芍陂,焚烧安城粮仓,收掠那里的百姓。威北将军诸葛恪进攻六安。全琮与魏国将军王凌在芍陂交战,东吴中郎将秦晃等十余人战死。车骑将军朱然围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取柤中。
据《汉晋春秋》记载,在孙权出兵之前。零陵太守殷札对吴王说:“如今上天废弃曹氏,丧事凶杀不断出现。当此猛虎争斗之际,而让一个孩子临政。陛下应当亲自统率大军,夺取乱国,征服衰世,尽出荆州、扬州的人力、物力,调查丁壮和老弱的人数,让丁壮执戟上阵,老弱转运物资;在西方让蜀汉在陇右驻屯;命诸葛瑾、朱然率领大军直指襄阳;陆逊、朱桓另外出征寿春;陛下御驾进军淮河以北,进攻青州、徐州。襄阳、寿春被我们围困,长安以西要全力防御蜀军,许昌、洛阳的军队势力要分散,我们多方牵制,同时进军,民众一定响应。到时将帅交战,只要有一处指挥失当,一军战败,则三军军心涣散。我们正好备马整车,攻陷城邑,乘胜追击,平定华夏。如果我们不出动全部大军,只是象以前一样出动少量部队,则不足以完成大事,容易屡屡败退,民众疲沓,军威消失,时间过去,力量耗竭。这不是上策。”然而吴王没有接受。
全琮时为大都督,与魏征东将军王淩战于芍陂,形势不利,魏兵乘胜陷没五营将秦晃(秦儿)军,当时顾谭的弟弟顾承与张休都北征寿春,王凌打来后,张休、顾承奋力抗击,终于制止住魏军的进攻。当时全琮的儿子们全绪、全端也同样为军中将领,他们乘敌军被制止住后就出兵攻击,王凌军队因此退却。
朱然、孙伦率领五万士兵围攻樊城,朱然用朱桓之子朱异的计策攻破樊城外围。当时荆州刺史胡质派出轻装部队救援樊城,有人说:“敌人强盛,不能靠近。”胡质说:“樊城城墙低矮,守军又少,所以应当强行进军作为外援,不然,樊城就危险了。”于是率军逼近吴国围城部队,城中军心始安。
面对孙吴的进攻,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当时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当待其自破,司马懿则说:“边城受敌人侵扰而大臣安坐庙堂,会使疆场骚动不安,众心疑惑,这是社稷的大忧患。”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司马懿知南方暑热低湿,大军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轻骑挑战,朱然不敢动。于是,便休养土卒。检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吴军惊惧,连夜撤退。在三州口(荆、豫、扬三州),为魏军追及,吴军被歼万余人,船舰物资损失甚多。而进攻其他地域的吴军亦无功而还。
历史上皖城(有些资料上记载为宛城,应该都是误写)一度为孙吴所占据,当时由诸葛恪驻守,边人深以为苦。司马懿要率兵攻之,议者以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广有粮谷,孤军远攻,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未见其便。司马懿却说:“贼所擅长的是水战,今我攻其城,以观其变化。贼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这是我们预定的目的。贼若敢固守城池,湖水冬浅,船不能行,救兵必弃船就陆相救,这就要进行他们不擅长的陆战,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率军出征。曹魏军队到达舒城,孙权想发兵接应,可望气者说不利于出兵,于是让诸葛恪移守柴桑,诸葛恪最终焚烧积聚,弃城而走,皖城也为司马懿所夺回,后司马懿又巡视淮北屯田区,提拔农家子弟邓艾主持屯田。
第003章 曹爽伐蜀()
正始五年(244),在邓飏和李胜等人的建议下曹爽大举出兵征伐蜀汉,曹爽不听劝谏,苦战无功而返,损失惨重。
在掌权后数年内,曹爽越加肆无忌惮,当时虽然朝廷大权已经逐步落入曹爽手中,但曹爽本人资历太浅,没有足够的政绩和声望服众,所以邓飏和李胜等人就劝谏曹爽出兵讨伐蜀国,当时恰好蜀国大司马蒋琬病重离开了汉中,所以曹爽为了建立战功,于是决意伐蜀,当时司马懿劝曹爽不要出兵,被曹爽无视。
相比吴国来说,那时蜀国对于曹魏的威胁并不大,蜀国当时是大司马蒋琬掌权,他本人因为病情无法做事,不过蜀国内政没有因此耽误,在董允、费祎等人的帮助下,蜀汉的保持了国力,内部还是很稳定的,虽然蒋琬因病没能打出去,但不代表蜀汉就好欺负了,在诸葛亮死去十几年内,因为其继承人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的存在,蜀国的国力都没有出现大问题,所以伐蜀的时机此时远远还没有成熟。
正始五年(244),曹爽征命李胜为征西长史,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和其率领六、七万大军从骆谷入蜀,讨伐汉中。据《三国志·王平传》记载是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
曹爽出兵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当时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大军。
知道曹爽出兵后,汉军诸将大惊,有人就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王平却说:“不行,汉中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现在应该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我为后拒,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唯有护军刘敏赞成王平的意见,于是就按王平的计策行事。
为了对抗曹爽,当时蜀汉大将军费祎便留镇南大将军马忠于cd平尚书事,自己则督诸军往兴势赴救,率众御魏。光禄大夫来敏来到费祎住所送别,请求一起下一局围棋。此时,战地文书交错送到,士兵战马都已披挂铠甲,出动命令已经下达,可是费祎与来敏对奕,仍面无厌倦。来敏说:“我是故意考验您的,您确实令人满意,一定可以退敌。”
曹爽出兵后,因为关中及羌、氐的运输不能应付行军所需,令当地和军队都缺乏物资和粮食;而且蜀汉大将军费祎又先一步领兵据守山岭,曹爽无法前进。参军杨伟和夏侯玄都劝他撤军,但邓飏力主继续进军,与参军杨伟在曹爽面前争执不休,杨伟怒道:“邓飏、李胜将会败坏国家大事,应该将他们斩首。”曹爽不悦,无奈之下只好撤军,但已经被费祎事先进兵据守住魏军后路,曹爽经过苦战方才得以撤离,死伤甚多,所带去转运的牛马也几乎耗尽,羌、胡等地对他怨声载道,关中也大为虚耗。
当时郭淮率军为前锋,因有准备,才未大败。回军后,郭淮假节。
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宣王(司马昭)谓夏侯玄曰:“春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平路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徼绝,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玄惧,言於爽,引军退。费祎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嶮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
正始五年(244)曹爽出兵伐蜀,结果被费祎堵住后路,差点全军覆没,可以说是败的挺惨的。不过这一次的失败并不出人意料之外。
首先曹魏方面是以几乎没有经历过战阵的曹爽和夏侯玄为主帅,这两位在这次出兵之前,我个人并没有找到过他们之前曾经参与任何战事的资料,可以说两人都是新手,而且从各方面来说他们俩也谈不上军事天才,在这样的主帅带领下,失利并不让人意外。
其次,从兵力上来说曹爽和夏侯玄的总兵力虽然要比驻守汉中的部队多至少一、两倍,但汉中是有援兵的,而且有着很大的地利优势,当年曹操打张鲁都差点没打下来,曹爽的父亲曹真曾经和司马懿、张郃等人数路讨伐汉中,规模要比曹爽这次大多了,也是无功而返,曹爽的兵力优势很难转化为实际上的优势。
最后,蜀汉内部虽然掌权人大司马、益州刺史蒋琬已经基本成为病秧子无法管事了,但费祎、董允等人还在,蜀国内部保持了稳定,当时马忠在南中,邓芝驻守永安,王平在汉中,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领土的平安,本身就不好打。
曹爽来袭之后,王平作为汉中统帅就表现的没有任何差错,他没有因为兵少就放弃了阳平关,而是主动备战,而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cd相继而至,曹爽越打越难打,最后只能退兵,走之前还被费祎给阴了。
所以说曹爽远不如及其父亲曹真,出动的兵力也没有曹真的那次多,规模也没有那次大,毕竟曹真那次除了本人亲自领兵之外还有司马懿和张郃,而汉中虽然诸葛亮也不在了,但费祎和王平等人加在一起总比张卫强吧,至少当时刘禅可没有像张鲁一样准备投降的。综合来看曹爽输了一点不稀奇。
因为骆谷之役的失败,事后曹爽和夏侯玄等人大失人心,为时人所嘲笑。然而曹爽并没有因此吸取教训,他在这次兵败后反而变本加厉,更加不把魏帝曹芳和其他人放在眼中,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牟利,曹魏因此损耗严重,曹爽对于曹魏的控制也更加厉害,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司马懿等人最终也为了对付曹爽开始秘密联合在一起,这一切的一切都为日后曹爽的毁灭和曹魏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ps:cd就是成111111都,不知道起点搞什么,地名都是大写拼音显示的
第004章 篡权的曹爽()
曹爽在成为大将军,掌管朝政之后并不满足,在骆谷兵败后,他不仅没有反思反而更加肆无忌惮的扩张权势,最后甚至直接将郭太后幽禁。
此时,曹爽谋反之心已经昭然若之,司马懿、蒋济等曹魏大臣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起初,曹爽因司马懿年事、德行俱高,经常向对待父亲那样敬重他,事事向他请教。及至何晏等人被皇上任用,他们都举荐、拥戴曹爽,说一些重要职位不应交给外人的话给曹爽听。很快朝廷就任命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何晏主管选举,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县令。之后,各种政事很少经司马懿之手了。
当时何晏等人滥用职权,擅自将洛阳野王属下的桑田分割,又破坏了汤沐地并据为己有,倚仗权势攫取公物,还向各州郡索要财物。各地方官慑于他们的威势,无人敢抗。何晏等人与廷尉卢毓向来不和,他们抓住卢毓的一点小过错,依苛刻的法律条文将卢毓绳之以法,他们命令主管官员先没收了卢毓的印绶,然后才上书皇帝。
他们这样滥用职权,引起朝中正直大臣的不满,尚书郎傅嘏就对曹爽之弟曹羲说道:”何晏外表恬静清淡,但是内心险恶阴暗,贪图私利,不考虑立身行事的根本。我断定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兄弟两个,那时仁人贤士将会疏远你们,而朝政也就会因此日趋衰败了。“何晏因此与傅嘏不和,不久以小事而罢免了傅嘏。
历史上孙礼本来是明帝曹睿给曹爽钦定的辅佐之人,然而曹爽嫌孙礼为人正直,结果将其直接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当初,清河、平原二君争议地界,八年也不能决断。冀州刺史孙礼请求观看天府收藏的魏明帝受封为平原王时的地图加以决断;但曹爽相信清河郡的上诉,说地图不可用,于是孙礼上疏自我申辩,言辞颇为强硬严厉。曹爽看到孙礼的奏章后,认为孙礼以退为进,攻击自己,因而大怒不已,于是劾奏孙礼怨谤重臣之罪,结果令孙礼受结刑五年,一直闲置家中。其时很多人为孙礼进言求情,很久后朝廷又任孙礼为城门校尉。
正始六年(245)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
正始七年(246年)正月,据《汉晋春秋》记载,吴兵再次入侵柤中,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应该让他们暂留北方。曹爽不同意,说:“现在不能在沔南修城守地,反而让百姓留沔北,这不是长远之计。”司马懿则说:“这话不妥。放在安稳之处所则安稳,放在危险之处所则危险,人与物都是如此。所以兵书上说‘成败在于形,安危在于势’。形势是驾驭众人的关键,不能不审慎对待。假设吴贼以二万人防守沔水,三万人与我沔南诸军对抗,一万人猛攻柤中,我们怎么去援救呢?”曹爽不从,驱令还南。吴兵果然击破柤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
曹爽之弟曹羲对此深为忧虑,屡次上谏,劝阻曹爽的行为。曹羲还写了三篇文章,力陈骄奢淫侈之祸害,措辞肯切,但不敢直言曹爽,借口告诫众位弟子,但其用心在于曹爽。曹爽知道这几篇文章是针对自己的行为而写,很不高兴。曹羲有时因谏谕不被采纳而哭着离去。
可以说曹爽在当时的权势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就算这样,曹爽依然不满足,在正始七年(247)曹爽又干了一件事情终于突破了所有朝中大臣们的底线,这件事情也使得司马懿等人下定决心除去曹爽。
曹睿死后,太子曹芳继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所居宫殿称为永宁宫。并追谥皇太后郭氏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以郭氏叔父郭立之子郭建承袭其爵位;封郭氏的母亲杜氏为郃阳君。郭氏的伯父郭芝调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叔父郭立为宣德将军,皆封列侯。郭建之兄郭德,被敕命为文昭甄皇后已死的从孙甄黄之子,并承袭魏明帝亡女平原懿公主的爵位,封为平原侯,改姓甄氏。郭德与郭建兄弟二人同为镇护将军,都封为侯,共同负责京师警卫。
可以说郭氏虽然不是曹芳的亲生母亲,但在曹魏也有着不小的势力了。
正始八年(247),大将军曹爽采纳麾下何晏、邓飏、丁谧等人的建议,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氏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曹爽因此独揽朝政大权,他广泛地提拔亲戚党羽,多次更改制度。太傅司马懿不能禁止,就与曹爽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
曹爽在此时幽禁太后,应该和当时皇帝曹芳的年龄有关系,这时曹芳已经十六岁了,再过过就能亲政了,而曹爽肆意妄为了快十年,他已经丢不下手中的权力了,但还不敢直接向曹芳下手,所以曹爽就先对最弱势的郭太后动手了。
据说当时曹爽的饮食住行,都已经开始效仿皇帝,皇宫里才有的珍玩,他们家也随意摆设,并且妻妾满房,又私自将皇帝的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共三十三人作他的奴婢,养在家**自己取乐。黄门张当就曾经私自将宫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调出,给曹爽当伎人。曹爽又伪作诏书,将五十七名才人送往邺台,以便让先帝的婕妤教习成伎工。擅自将太乐乐器、武器库中的兵器据为己有。挖造一座窟室,用漂亮的丝绸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