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陈平幽幽一叹:“而目下之大秦帝国,五无其一。”
“地广民少,田业凋敝;国库空虚,无积年之粮;民治松散,朝廷控缰乏力;秦法根基已失,民畏法而不守法;举国之兵,不到二十万,大多为乌合之众!”
“若陈平预料不差,中原大地之上,战火将要降临。若是大秦帝国准备不充分,将会是灭顶之灾,陛下以为然否?”
胡亥眼底的凝重,尽数收敛。他微微一笑:“先生所言,与朕所虑大同小异。我大秦帝国如此一无是处,先生可有方法应对?”
这一刻,陈平神色肃然道:“治国之道,强国为本。大秦帝国有商君法制基础,更有陛下与天下约法,巩固秦法根基。”
“如此一来,陛下只要坚守秦法。养民生息,练兵十万,以应对天下大变。”
“只要中原生变,陛下可下令通武候兵出河东郡。臣窃以为,大秦帝国想要强大,彻底复兴,唯有一途。”
“那便是坚守商君法制,行以战养战之策。唯有如此,大秦帝国才能摆脱当下困境。”
一会儿,还有一更。
本章完
第143章 强秦三策带来的集体抵制!()
胡亥眼底有光闪过,沉吟了良久,道:“先生高才深谋,胸中定有强秦奇计。今日乍闻之下,朕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朕多日来的不解与疑惑,尽在今日恍然大悟!”
说罢,胡亥一摆手:“今日朝会,只为一试先生高才。方才高谈阔论,足见先生之才。”
“左相拟旨!”胡亥大笑一声:“陈平先生入秦,以客卿身份,兼任治栗内史——!”
“是!”这本就是商议好的决定,子婴并不感到意外。
一举便是九卿之一,这一刻,那怕是陈平的沉稳坚毅,也不由得心头一震。随及慨然,道:“国有明君如陛下者,大秦帝国何愁不强!”
胡亥装模作样叹息一声:“君无良相,孤掌难鸣。常盼商君复生,能与朕不期而遇。”
“茫茫中国,代有良才,强国何需借代而兴!”这一刻,陈平慷慨傲岸。
看到这一刻的陈平,胡亥也为之感叹,刚才他提到了商君卫鞅。紧接着陈平就以商君对孝公的回答,给于回敬。
这份胆气,这一份自信,让胡亥为之刮目相看。
心下大喜,胡亥大笑:“说得好!朕相信大秦帝国必因先生而强,先生也必因大秦帝国而名传天下。”
随及胡亥一摆手:“今日朝会就此作罢,三公九卿留下,其余人退去,各司其职。”
“是!”举殿大呼一声,白发、后生陆陆续续退去。
……
其余群臣退去,陈平慨然,道:“治秦之策,平已谋划在胸。这是我一路西来观遍渭水一带写出的《强秦三策》,请陛下评点。”
“具体谋划,待陛下翻阅结束,再行叙述!”陈平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恭敬递上。
黑六双手接过,恭敬的捧给胡亥。胡亥翻开,仔细浏览了一遍:“孝公有商君强秦九论,为大秦帝国兼并打下基础。”
“今有先生强秦三策,朕相信假以时日,大秦帝国必将大出于天下!”
……
这不是胡亥在高捧陈平,而是陈平的强秦八策,确实登峰造极,让他有一种疑难杂症,豁然开朗之感。
……
“强秦之策,首在陛下!”陈平淡淡一笑,强行压制着心头的波澜壮阔。
……
闪念之间,陈平从这个远比自己小的皇帝身上,看到了一种远远超越于年龄和阅历之上的成熟与博大。
他仿佛生来就有一种惊世的能力,短短半年时间,就让天下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胡亥。
处变不惊,于皇城之侧,胡杨林畔诛杀赵高,一举荡平咸阳朝廷,掌控大秦帝国。临危不乱,他面对岌岌可危的大秦帝国,一面令通武候率军南下驻守函谷关。
另一方面亲率乌合之众南下,与辽东王刘季争锋与峣关武关一带。
慧眼辨才,对于应求贤令入秦的士子才能,了如指掌。甚至于对于大秦帝国内部的功勋大才,更是敬重万分。
沉静深远,面对天下盗贼四起。作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果断放弃山东之地,与楚霸王项羽立约。
如此种种,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对于寻常人等而言,拥有其中任何一种品质都是极为难得的了。
而胡亥却如此出色地融这些过人品质于一身,让人为之惊叹。与这个年轻的皇帝在一起,就像与天地为伍,令人胆气顿生。
……
须臾,胡亥道:“《强秦三策》,字字千钧!只是朕才疏学浅,大有不懂之处,请治栗内史详为拆解。”
闻言,陈平精神为之一振。他清楚属于自己的时间到了,是否赐爵封君,与之分土,就看接下来的表现了。
一念至此,陈平高声,道:“《强秦三策》乃陈平在商君九论之上,谋划而出的强秦大纲。”
“其一《田策》,以商君田论为基础,规定大秦帝国不论是世族还是庶民,凡拥有土地者,皆以土地大小纳税。”
“其二《官策》,凡大秦帝国大小官员,俸禄一律以秦法为准。凡举家收入无法证明者,皆以贪污受贿论处,以肃清大秦朝野,还天下一个清白。”
“其三《士农工商爵位策》,一如商君九论之中,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此举将真正激发农人勤奋耕耘,为根本的聚粮之道。”
“与此同时,士农工商并行。士子治理地方,若兴盛地方者,可获国家爵位。工匠若有大成者,利国利民器械出现,可可获得国家爵位。商贾之徒,若能交赋税多者,可获国家爵位。”
“如此一来,大秦帝国将会彻底解决粮草与赋税危机。在第一时间,复兴起来,让关中大地进一步复苏。”
……
“不可!”子婴猛然站起,直视陈平:“商君之法,以耕战为本。以农为本,以商为末。”
“大秦帝国之所以东出天下,皆因重本抑末之策。”
说到这里,子婴对胡亥深深一躬:“陛下,陈平此策乃乱国之道,绝不可取,请陛下明鉴!”
……
胡亥看着慷慨激昂的左相子婴,幽幽一叹:“左相此话怎讲?”
……
“禀陛下,大秦帝国想要复兴,当以战。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来源于耕种。”
“商贾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逐利。其具有强烈流动性,财富的易于转移,使朝廷对其难于控制,造成财富的严重流失。”
子婴肃然,道:“游商蓄贾之所道,财物之所遵。故苟入吾国,食吾国粟,因吾国之币,然后载黄金而出。”
“《管子·轻重》有云: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
……
“左相所言甚是,重本抑末,方才是大秦帝国立国根本。商贾之流,重利而无信,一旦放任自流,必将会对大秦帝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甚至于一举动荡大秦帝国根基,让陛下良久筹谋,毁于一旦!”
……
这一刻,三公九卿皆开口反对。一时间,让娓娓道来的陈平,孤立于朝臣之外。
下午有点事,来了个朋友,陪吃了饭,第三更有点迟了。
本章完
第144章 乾纲独断!()
胡亥清楚子婴的想法,在这个时代,实质上不管是君臣也好,父子也罢,本质上都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只有赏罚权柄在手,他才能保证皇帝的绝对的至高无上。
可以说是,陈平之策。若是没有强大的法制监管,商贾之流必将会趁机做大,到时候别说是地方官吏,那怕是胡亥都会受到影响。
正因为如此,左相子婴才会拼命反对。他绝不能眼睁睁看着,皇权受到商贾威胁的念头滋生。
……
就在此刻,尉缭幽幽一叹:“民,夺之则怒;予之则喜,民情固然。”
……
胡亥愣怔之余,心头念头闪烁。他清楚尉缭这是在隐晦的告诉他,好利是人固有的本性。
因此,控制经济和利益分配就成为治国的基础。只有牢牢扼住人们的经济命脉和财富的得失予夺,才能真正控制社会政治局面。
尉缭这一番话,意在反对陈平的士农工商策。
……
“《国蓄》有云: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才能使“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
“同样《揆度》也言:夫富能夺,贫能予,乃可以为天下。”
……
这一刻,咸阳宫大殿之上,气氛骤然紧张。且引火烧身,彻底烧在了陈平身上。
顿弱肃然沉默,张苍则忍不住一丝苦笑。子婴乃皇室之后,又是大秦帝国的左相,位高权重。
同样国尉尉缭,更是大秦帝国的功勋大臣,在大秦帝国之中,声名显赫。两人齐出发难,非比寻常。
这一刻,胡亥却是不动声色,丝毫没有对国尉与左相的突然发难表露出喜怒。不管是任何人,那怕是内心如何愤愤不平。
却也知道这一刻,并不是自己说话的时候。大秦帝国文武百官皆目不转睛的盯着陈平,想要让陈平放弃强秦三策。
最紧张的反而是张苍,陈平应求贤令而来,出自招贤馆。可以说,陈平与张苍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特别是他见国尉与左相联手,第一次见到这种激烈尖锐的朝堂较量,而自己身涉其中,额头不禁渗出了冷汗。
就在满朝的目光都落在陈平身上时,陈平突然一阵仰天大笑:“商人逐利,无可厚非。”
“商人追逐利益而动,随刃而行,但是一旦大秦帝国统一天下。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除非商贾之辈,远离大秦帝国。否则他便是我大秦的国人,一切皆在森严秦法壁垒之下,又有何惧之!”
说到这里,陈平话锋一转:“左相铮铮大才,国尉盖世之名,因何只顾重本抑末之策?”
一席话义正言辞,坦率直白。咸阳宫大殿之上,一片肃然,左相子婴与尉缭隐隐有些脸红。
胡亥心下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开始。不管是国尉还是左相,都不是简单之辈。争锋相对起来,陈平并不占优势。
“大秦帝国旧制,虽有聚民之力,更有东出之能。然而当下乱世,大秦帝国无六世余烈,更是粮仓空虚,庶民疲乏。”
“山东尽失,大军损失殆尽。如今的大秦故地,一片贫瘠,就算是陛下想要征收重税收,也无能为力。”
陈平仿佛没有发生过方才的激烈争辩,慷慨激昂,道:“若无士农工商,天下各行与农同齐。大秦帝国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能崛起。”
“如今中原列国并存,诸王争霸的战国乱世,将会再一次上演。”
“有道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秦人厚重坚韧,若能元气养成,必将在短时间内崛起,进而再一次扫平中原。”
……
“好!”
胡亥拍案而起:“先生之言,大涨我秦人志气。假以经年,我嬴氏一族,必能大出于天下!”
这一刻,胡亥并不想赤膊上阵。只是他也清楚,若是没有他的鼎力支持,恐怕陈平的强秦三策,将会夭折。
思付良久,胡亥又微笑,道:“然,嬴氏一族大出于天下,还的一步一步来。治栗内史所述强秦三策,诸位爱卿尚须仔细计议才是!”
说到这里,胡亥看着尉缭笑,道:“今日朝会,在于强秦之论。为的就是一体同商,国尉以为治栗内史的强秦三策如何?”
尉缭是国尉,手握重兵。更是两朝元老,名望甲于天下。胡亥这一次开口,直接逼其表态。
尉缭见秦帝胡亥的态度,心中有了一定的计较。整个人显得很沉重:“陛下,治栗内史一番话,直入当下大秦帝国重心。”
“然,商贾之流,逐利无义。一旦开此先河,恐怕多有利害冲突,只怕有亡国之危!”
“非也!”陈平淡淡地说:“国尉之意,乃一旦推行强秦三策。必然会使朝野动荡,削弱国家战力,若有战事必有亡国之险。”
说到这里,陈平不假思索,道:“其一,有商君法制深入老秦人心,强秦三策一旦颁布,纵有利害冲突。只要处置得当,可迅速轻易冲突,稳定国人。”
“其二,如今山东列国刚建,正是天下诸王论功行赏,大肆渲染之际。此乃聚拢关中粮草,为战争做准备的机会。”
“此际国困民弱的大秦帝国,唯有推行强秦三策,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聚拢关中之力,应对接下来的变数。”
“嗯。”
点了点头,胡亥肃然从座中起身,环视大殿一周,道:“既然如此,朕决定在大秦帝国之中,推行强秦三策。”
“同时颁布法令:大秦帝国土地国有,以百年为期,租于庶民耕种,每一年岁首,需向朝廷上交地税。其地税高低,皆以土地大小为凭。”
“另外收盐铁铸币为朝廷所有,大秦朝野之中,敢有私用者,一律罪同谋逆!”
……
“轰——!”
这一刻,听到胡亥之言。大秦帝国朝野文武百官心头大震,他们清楚这下子胡亥要玩真的了。
大臣们第一次看到胡亥如此深沉激烈,咸阳宫大殿之上一片沉寂,唯有喘息之声,不断响起。
本章完
第145章 关中平川大丰收()
这一刻,乍然之间的安静。咸阳宫大殿之上所有大臣同声呼应:“臣等拥护强秦三策,愿为大秦效死!”
秦帝胡亥有了表态,不管是国尉还是左相,都不得不放下偏见。他们清楚,当下大秦帝国必须要君臣同体一心。
唯有如此,才能渡过劫难!
……
胡亥走下台阶,穿过朝臣列座的甬道,来到咸阳宫大殿门口站定,指着咸阳宫广场之上的国耻刻石。
“诸位,国耻昭昭。是老秦人与大秦帝国的耻辱标记,为再造大秦帝国,朕与诸位在咸阳宫中,对国耻石立誓:同心强秦,洗刷国耻,若有异心,天地不容!”
胡亥的这一手,彻底打了其他人一个措手不及。一时间,也没有人再反对。
大秦朝野上下,白发、后生,三公九卿奋然同声:“同心强秦,洗刷国耻,若有异心,天地不容。”
……
陈平心头大喜,慨然高声,道:“陈平受陛下之命,当舍生忘死,推行强秦三策。大秦不强,誓不罢休!”
就在这一刻,大臣们仿佛惊醒过来,齐声呼应:“大秦不强,誓不罢休!”
……
六月来临,大秦帝国境内风和日丽,关中大地之上,比往日热闹了许多。
由于强秦三策的推行,秦法根基逐渐稳固,关中大地之上,百姓受到的波及并不大。
今年关中平川,渭水两岸的麦子长势特别好,家家农田都是一片金黄。北风浩荡,吹起茫茫麦浪,此起彼伏。
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粮食入仓的最要紧时刻。连续数日晴朗,关中大地上,每一个村庄都陷入打麦入仓的忙碌中。
关中老秦人,自胡亥登基称帝以来,第一次充满了丰收的喜庆。
这个时候,咸阳仓,蜀仓,汉中仓,灞上仓等地也忙碌了起来。官吏士卒不断清扫粮仓,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