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接过张可的土豆,用手掂一下觉得怎么也有个五六斤的模样,不由得又有些发晕,要是一亩种上一千株,这可就是五十担,现在的糜子一亩能有三四担就算是好收成了,五十担可以够一家五口吃上一年有余了。
孙思邈再也没有办法保持神仙一般的模样,将手中的土豆放下后便开始动手挖土豆,也不怕土将手磨破了,等到孙思邈捧着五六个一斤大小的土豆呵呵傻笑的时候,一群小辈在也忍不住了,纷纷动手开挖。
一群人对着土豆打着摆子,再也没有人怀疑张可的说法了,是时候表现。。。是时候考虑一下土豆的推广问题了,张可在想怎么分分配合理一点。
第四十二章 叫你好好读书()
按照吴老的意思,白沙寨长出来的东西都应该是他的才对,即使大山是所有人的大山,但是这白沙寨的宝贝却是他的宝贝,谁都动不得,孙神仙也不成,孙思邈已经全说了半天了,却是毫无作用,张可虽然想用这土豆谋个前程,可是确实不想反驳吴老的意见。
即使说了也没用,孙思邈早就说过了,这土豆是要献给皇帝,给张可谋个前程的,换来的却是吴老的嗤笑,“张小子你不清楚还是我不清楚,就凭那一身的本事,如何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怎么就差这土豆一项了。”孙思邈一时气结。
吴迪看看孙思邈,又看看吴老,见两个老头吵得厉害,正要开口劝上一劝,嘴还没张开,吵得正欢实的两个老头齐齐的把目光瞪向吴迪“滚一边去。”吴迪便缩着脑袋跑出来了。
刚刚被说了一顿,正郁闷着呢,一出门却发现竹鼠正在地上一起一伏的,做着什么俯卧撑,这个词还是昨天才知道的,丝毫不关心屋里的战况。至于张可更加清闲,抱着阿黄,是不是的说上两句,什么变胖了啊,反应慢了啊,开始挑食了啊,而阿黄似乎不甘示弱,每当张可说上一句,阿黄就会叫上两声,倒也是一唱一和相得益彰。
吴迪就不乐意了,到底是谁的事啊,弄得自己这么着急,快步走过去对着阿黄的胖头抽上一下赶走,然后就对着张可开始抱怨“可哥儿,老师和爷爷都快打起来了,你怎么就不着急?”
“安心安心,即使咱俩打起来,那俩老头也不会打起来的。”
“可是他们吵得很凶啊。”
“没有,他们是在商量。”
“可是他们已经在摔杯子了。”
“刚刚我不是叫你吧值钱的杯子都收起来了吗。”
对呀,刚刚可哥儿叫自己进去收拾东西,结果刚进去就想插话,然后被赶出来了,好像还真忘了收拾东西了,不对,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俩老头还在吵架好不好。
“没事的,吴老肯定明白这土豆是一定要带出去的,老头只不过是在要求多留下一点种粮罢了,你也看到了,这土豆拢共就这么些,多留下一点来年就能多收成一些,也好早点食用,要是留下的少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土豆。”
“你是说俩老头吵成这样就是为了多要几个土豆?”吴迪觉得很委屈,什么事情不能坐下来好好商量,非要吵架不成?
“要不还能怎样,安心等着,再过一会儿应该就吵完了,刚刚叫你收拾茶杯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喝水,吵一会儿,口干舌燥了自然就停下来了,不过刚刚杯子好像摔了,也算是达到目的了,对了之前让你炖的肉炖好了没有。”
“早就炖好了,”听到张可说俩人吵不起来就放心了,马上把话题转移到吃上面了,“这土豆炖肉真的这么好吃?”
“那是,土豆炖牛肉的香味做出来整个村子都能闻得见,只是咱们这不弄不到牛肉吗,炖猪肉味道虽然差了一点,但是也绝对是一道美味,一会哥哥骗出两个土豆来咱也尝尝。”张可说玩,自己都忍不住吞了口口水,也是好长时间没吃过了。
“可哥儿,县令不许杀牛的,牛这一辈子很辛苦,每天帮人种田,已经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了,要是老了在被人杀了,就太可怜了。”吴迪苦口婆心的劝到,生怕张可忍不住又要吃牛肉。
张可也就是想想,唐人不吃牛肉张可早就知道,就连后来物质文化发达的宋朝都有杀牛者惩罚都颇为严重,单看看举报杀牛的人赏银三百贯,就知道对于耕牛的保护多严密了,至于说梁山好汉动不动就“二斤好酒,三斤熟牛肉。”张可是这样理解的,上梁山本就犯法了,虱子多了不痒吗,帐多了不愁。
就在张可和吴迪讨论炖肉要不要放茱萸的时候,屋里的吵架声已经停了下来,不一会儿,孙思邈首先气呼呼的从屋里出来,看到张可和吴迪兴高采烈的说着什么,不由大怒,过去一人一巴掌“老道在屋里费尽心思与你争取,为你谋个前程,你倒躲得个清闲。”看到吴迪委屈的望着自己,又说道“老道拿老的没办法,还拿你没办法不成,刁难我,我就为难他孙子。”
张可摸摸头说道“孙道长您可误会了我们了,我们刚刚是在讨论一件很重要的事,您看啊,这土豆毕竟是一件新粮食,到底食用效果怎样还有待验证,您是药材的行家,想必也知道但凡有新药出现,都要经过药理验证才行吧。”
孙思邈想想,觉得张可说的在理,“那要如何验证?”
“这个简单,只要让几个人吃上一顿观看一下有没有什么反应不就成了吗。”
“去,要土豆找吴老头要去,现在我就要出来了五个,可没有多余的分给你做试吃试验。”
吴老正好出来,听到张可这样说,倒也不反对“本来土豆就是你种出来的,给你倒也无妨,一共就二十个,原本给你一半也行,只是孙神仙要去了五个,你看试吃的话多少合适,这些都是来年的种粮,还需节省着点。”
“无妨,吴老您就给我五个就行,试吃的话,两个就够了,剩下的我留作种粮,孙道长的那些是要献给陛下的,想必是到不了小子手中了,就留着这三枚再种就是。”
吴老点点头表示同意张可所说的,回到屋中拿出两个土豆给张可,说道“这里也就你知道这东西怎么吃,试吃的事就交给你了,一个人不够就将黑炭,小迪都叫上,早看到你们炖肉了。”虽然把手伸了出来,可是还是攥着两个土豆不撒手,张可正要接过去,吴老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叫你好好读书,考个状元多好,你非要东奔西跑的弄这些没用的,你要是好好读书,哪里需要这些宝贝为你谋前程。”
第四十三章 行路难()
竹鼠拿着碗叼着筷子等着,吴迪在一旁背着书,眼神已经落在锅上再也离不开,等到张可再次掀开锅盖,拿出一小块尝了尝,对自己的手艺很满意,示意那两个馋货可以吃了,两个人便再也忍不住,一股脑的冲向锅边。
先夹了一小块给吴迪,然后打发他去洗手,至于竹鼠,张可造就警告过他,不许他把叼过的筷子放进锅里,好在竹鼠早有准备,拿出另一双筷子一个劲儿的往自己的碗里夹东西,等到吴迪洗手回来,看到竹鼠碗里已经放了好多,端起竹鼠的碗就跑,竹鼠骂上两声,见抢不回来,只好另找一个碗,重新夹菜。
正吃得欢实,头上一人挨了一下,张可大怒,一回头发现身后站了好多人,吴老一边挤开吴迪一边骂骂咧咧道:“都是没良心的,有好吃的也不想着点老人。”不尊敬老人可不行,张可赶紧站起来让站着的孙思邈也坐下,竹鼠反应慢点,正准备让座,突然间反应过来了,这抢他座位的黑炭算什么老人家。
一小锅肉怎么也不够这几个人吃的,等到竹鼠贪婪的喝光最后一口汤之后,吴老摇头晃脑的说道“确实是好东西,味道又好,产量有高,当饭吃也够了,这土豆确实是祥瑞。”孙思邈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
土豆的问题解决了,几人自然是打算去长安了,孙思邈将自己的田七检查过后小心的放在马车上,老道士有个习惯,对于比较重要的东西,一般是要贴身放着的,药材没有办法随身带着,所以要经常检查,每天要看上几遍才放心。
竹鼠从吃过土豆之后就再也没过来了,在家里呆着不出去,这会不知道要去多久,想到这儿一个十几岁的大小伙子就有些感伤,几个小伙伴仿佛一天时间就变成了乖孩子,吴迪整天守着他爷爷,吴老喜欢听孙子读书,吴迪就念给她听,以往读不下去的书竟再也不觉得烦。
黑炭倒是跑得很勤,他已经决定不出去了,所以珍惜时间多和小伙伴们玩一会儿才是重点,不过玩是不可能了,几个人都不出去,每次都被张可指使着帮忙收拾东西,两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是乐此不疲。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即使由早上推到中午,再到黄昏不适合走路,可是行程终归是要来的,第二天再出发的时候,几个人都变的很坚强,张可想象中看到的亲人痛哭送别的场面没有看到,只是黑炭不顾几人的呼喊,一个劲的追着马车跑,直到马车的身影最终消失。
先到小镇上一趟,这次没有惊动县令,因为孙思邈早就等不及回去试验一下田七,在将土豆种上,现在最等不得时间的反倒是应该最为淡定的老道士了,进小镇的时候是一辆马车,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两辆马车还有一百名士兵,陈明玉送过来了八十名亲兵再加上之前的二十一人,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孙思邈和吴迪师徒二人在一辆马车上,张可和竹鼠分到了另一辆马车,至于剩下的一百多人就只好跑步跟着了,反正因为有孙思邈这个老头在车上,给车夫十个胆子也不该跑的太快了,有时候张可还把竹鼠赶下去和士兵一起跑步,权当是一种锻炼。
第一天还有士兵不满意张可的做法,不过当张可指挥着特种兵小队将其他的八十个人放翻之后,再也没有人表示不满了,军队的人尊敬的是强者,连强者都默默的接受着训练,他们自然是没有什么话要说。
张可对于陈明玉送过来的这八十个人还是很满意的,身体素质没的说,至于功夫,张可认为要是手底下的这些特种兵要是没有经过训练的话,一对一都不一定赢,看来老陈是对张可的这支部队下了很大的心思了,虽然只是给了张可一个九品的官职,但是人员方面还是很给力的。
除了人给的很让张可满意之外,最令张可满意的地方无疑是钱粮这方面了,老刘大度的包揽了这一路上所有的开支,过来的军需官递给了张可足足两个月的钱粮才离开,两个月的标准是按照张可在新兵营的时候的花销算的,路上可用不了这么多,至于张可留下的酒,老刘也将酒钱给张可送过来了,算起来这倒算得上是张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桶金。
张可知道自己的时间不是很多,武德六年就要过去了,时间上离玄武门之变,长乐王幼良的叛乱,这些大事越来越近,张可知道一支精锐部队对于那时候的长安意味着什么,早一点形成战斗力,就早一点有说话的本钱,不过遥远的路途正好是一种训练方式。
等到太阳洒下最后一丝余辉,小路上的鸟儿啾啾的叫着准备回巢,晚间的夜风将树上的一缕黄叶带掉,疲惫的路人终于可以得到休息了赶了一整天的路,行人的心态早就由一开始的感伤离别变成了后来的离家兴奋,再到后来的麻木,尽管张可并不是很满意今天的行军速度,可是不得不停下来休整一下。
特种兵经历过野外训练,熟练地搭帐篷,生活烧水,剩下的八十个人反应慢一点,但是笨的人不会被老陈看重,这不愣了一会儿之后就开始有摸有样的学了下来,尽管相互之间还没有学会配合,但是好歹也是做出了一定的应对。
张可对于这八十个人的表现很满意,一个人要是想特训一百个人无疑非常的困难,张可并不打算自己到了长安之后将大把的时间泡在军营中,好在有二十一个人早点接受到了训练,将来可以帮他特训。
当张可将将训练交给着二十一个人的消息透露出来的时候,这二十一人脸上的笑容让八十个士兵心里面一颤,也不知道怎样的残酷在等着他们,他们不清楚,在张可训练他们的时候,不但有自己的训练方式,还有闲谈的时候张可说出来的训练,无一不是惨无人道的。
第四十四章 扬州的商业()
张可站在船头看着这个沿河而建的城市,不由得万分感慨,昔日的繁盛似乎依然在重现,所以眼前的破旧更加难以让张可释怀。
都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眼前的扬州城的落魄让张可微微有些失望,扬州城的开发已经有些年的历史了,最为兴盛的时候,大概要算上隋炀帝的大运河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本来算得上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被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开发的话,也就造就了王朝的更迭。
在历史上人们对于这条运河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在初唐时期,还没有人有那种远见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即使他现在已经逐渐承担起了南北运输的重任,不过一个鼎盛的大隋,由此由盛转衰,也算得上是一种悲哀。
张可只不过是对着大运河叹息一声,便得到了孙思邈的怒视,老头固执地认为这是一条祸国殃民的运河,中原战乱之起,有看到张可一副惊叹惋惜的样子忍不住训斥两句,张可倒是没有反驳什么,不管有多大的功绩,造成民不聊生的事实就算得上是一种罪恶,更何况隋炀帝并没有多大的功绩,对大唐来说隋炀帝最大的功绩大概是把大好的江山弄坏,便宜了李唐吧。
张可忽然发现隋炀帝和后来的千古一帝李二很是相似,都是天资聪颖之辈,都有过对高丽的作战,隋炀帝失败了三次,李二也不遑多让,也是三次才打下来,两个人都有对于sd大族的削弱,不同的是一个被sd大族奋起反击,另外一个用各种手段避免了江山的动摇,效果虽然有,但绝对说不上是成功。
为了赶时间,张可贺岁寺庙商量过后决定从扬州坐船一直到hb然后再经水路赶往长安,虽然短时间内赶路走陆路可能快一点,可是如果是长途跋涉,这个时代的苦况绝对不满足一日千里的要求,走水路日夜兼程反而快上不少。
张可并没有祥和孙思邈讨论关于这条运河的事情,尽管孙思邈很想知道张可的政治态度,对于一个后来人来说,天下谁爱做说做去吧,只要让自己生活的很好,对于自己来水水的江山都是一样的。
一百多人的队伍在大运河上是如此的显眼,地方官员的查探询问就没有停过,张可的官职自然不会被放在眼里,不过永州营的信笺还有孙思邈的名声使得地方官员们大开方面之门,一路上算得上是畅通无阻,至于说张可想象的走着走着跳出两个大汉劫道,算是张可低估了这个时代劫匪的智商,没有那个劫匪敢劫一百名士兵。
张可感受到最为方便的便是眼前的大船,在江边上看不到更大一点的了,虽然看起来像是青楼的楼船,不过没有人在意这些,张可来的时候还为找不到足够乘坐一百人的船发愁呢。
扬州城的刺史就坐在船上设宴,这个时代的官员实干类型的好是很多,就比如眼前这位,张可来到扬州已经有小半天了,直到晚上才出现,只是和孙思邈吃顿饭就离开,似乎很忙的样子。
尽管刺史早就说过自己的安排,不过宴席上哪有那么肯定的事,张可只不过随口说了几句关于扬州城发展的定位,便被此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