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太阳有些西斜,高腾云担心夜长梦多,命令发出最后通牒:〃不投降,就将被击沉!〃此时西京丸上也发生了内讧,老板岩崎弥太郎为了保命,命令挂出白旗投降,但无论船长、大副、二副,还是普通船员,都不愿意投降,也拒绝执行命令挂出白旗。
因为他们心里明白,这艘船不但装载有大量的物质,而且还有从欧洲进口的2吨重的贵重西药,16门法国造重型榴弹炮,以及从苏格兰格拉斯哥运来的八台重型船用发动机。这些货物都是相当宝贵的战略物质,船员们出于爱国心,难以忍受这些物质落入中国人之手,最后竟把岩崎弥太郎也捆绑了起来。
眼看对方没有回应,高腾云下令:〃击沉敌船!〃
于是三艘军舰围着西京丸猛轰,而且直取其吃水线附近,就像在茫茫草原上,三头饿狼围咬一头水牛,很快就只剩一片血肉模糊了。
等到黄昏来临时,西京丸的吃水线上下,已经挨了7发炮弹,尤其一发重炮将船尾轰出了一米宽的大洞,海水汹涌而入,不到两分钟,西京丸就船头翘起,直插入海了。船上将近两百人,连同那岩崎弥太郎,一同被送入了海底。
随后中**舰就押送着千岁丸号,返航马尾港方向。
当晚,丁云桐接到了马尾的电话报告,非常高兴,这下总算恶心到日本人了!他立刻让曾纪泽紧急约见日本公使槺疚溲铮苯哟碇泄⒈硇轿氖椋平袢眨1883年9月18日,在中国南海公海海域,日本军舰伪装成商船,向中方船只发起了突然袭击,造成中方重大人员伤亡。为此,自即日起,中国与日本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曾纪泽说道:〃日本的天皇,以及他的匪徒走狗党羽们必将受到正义的审判!〃说完,就把文书往对方身上一甩,不管对方惊诧的眼神,自顾自走了。
同时,丁云桐还找来了宣传部长陈夔龙,指导他明天如何加强宣传工作,因为今天是9月18号,所以把事件定性为〃九一八事变〃。
19日清晨,中国帝国通讯社发表了丁云桐的宣战诏>,这是明治维新,中日建交以来,中国官方文件第一次将日本称为倭寇。在诏书里,丁云桐列举日本对琉球、台湾、朝鲜的一系列侵略,宣称中国为了亚洲和平,为了世界和平,不得不对倭寇宣战。但对海上冲突一字不提,只以〃倭寇海陆骚扰,强逞刀兵于平民,徒施凶暴往邻邦〃等字句笼统概括。他知道〃九一八事变〃漏洞很多,迟早会调查清楚,因此在正式文件里不能提。
但是在<寰球时报>上可以大提特提,反正<寰球时报>作为官方舆论工具,一向是只为宣传,不问是非,不必担心任何历史责任的。
在19日的特刊里,<寰球时报>全版刊登社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野心狼!>在社论里,〃九一八事变〃被描绘成日本处心积虑的阴谋和挑衅,而中国是不得不反击。
社论最后仍然是丁云桐那句名言〃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这句名言前世的中国估计有二十亿人次说过。
就在这一天上午,丁云桐突然在瀛台亲自约见了英国驻华公使巴夏礼爵士,这一举动饱含深意。巴夏礼本人对这次约见极为震惊,他已经收到了中日之间的相关消息,确实也有心想谈谈中国的底。但中国在宣战的当天就约见他,动作如此迅速,政治上如此敏感,那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心有灵犀,让巴夏礼十分震撼。
巴夏礼开门见山地问,在南海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看这口气明显是不相信中国的官方口径。丁云桐笑了起来:〃公使先生,你是大英帝国的代表,你真的关心南海上的事吗?中日已经发生了战争,知道这个难道还不够吗?〃
巴夏礼也笑了起来,对于这个帝国主义的时代,一切靠的都是拳头和实力,谁对谁错其实没有意义的,他也意识到自己问得很幼稚。
巴夏礼随即严肃地问道:〃尊贵的皇帝陛下,您觉得自己的国家,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痛击您的对手呢?〃
巴夏礼的问题,让丁云桐有些恍惚,仿佛时光一下子倒流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在甲午战争开始时,挂着英国国旗的的高升号运输船,被日本海军击沉。随后,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与清朝总理衙门大臣奕劻等进行了紧急会谈。在发给伦敦的报告里,欧格讷说道:“我告诉亲王,如果他允许我以个人名义坦率直言,我要问一下,一旦真的爆发战争,假使中国决定迅速出击,他认为是否有对敌手(指日本)施行沉重打击的力量。亲王犹豫了数分钟,在环视同僚一周之后,咕哝了一声,对他们目前是否能同日本进行成功竞争,表示怀疑。虽然那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场面……”
这份报告极为重要,英国因此明白,中国对自己在军事上获胜完全缺乏信心,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外交情报,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之前英国对于中日两国之间,扶植哪一个去牵制俄国,一直不能下定决心。日本朝气蓬勃,发展迅速,但中国体积庞大,虽然问题重重,但看上去还不错。因此英国一向在中日之间搞平衡。
但经过这次测试,英国经过内部分歧和争论,最终做出了抉择,彻底靠向了日本,并在高升号事件公然支持日本,反而要中国赔偿损失,经过将近十年的争吵,中国最后向英国赔偿三万三千多英镑,日本居然成了无关的局外人。
时光流转,丁云桐现在面临一个类似的问题,他谨慎,缓慢,以一种低沉的,宗教般庄严肃穆的语气回答道:“公使先生,朕不会像一个巫师一样,告诉你胜利是多么的不容置疑。朕只想坦诚的向你和你的国家显示决心,假如战场上失败了,朕会亲自去前线,率领宫廷的警卫向敌人冲锋。假如胜利了,除非日本皇帝屈膝投降,否则即便打到东京湾,朕也绝不收手。这不是博弈,不是对抗,甚至不仅仅是战争,而是两个民族的生死决斗。战争的结果不会有失败者,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我们赢了,日本死了;要么我们死了,日本也死了。朕重复一遍,没有失败者,只有死者。失败者可以东山再起,死者却是万劫不复。这是朕的决心和意志,也请公使先生转告贵国政府,如果想要撤出投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就是现在了。”
巴夏礼沉默了半响后,又问道:“假如有第三国干涉呢?陛下将如何应对?”
丁云桐不假思索,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即便朕的皇宫被烧成一片灰烬,朕也要将日本的皇宫变成一片废墟!”
巴夏礼说道:“陛下,您的态度非常重要。”
丁云桐说道:“还有更重要的,如果贵国在东亚的局势上,能做出适当的抉择,那么中国也会做出友善的承诺,比如使印度避免遭受俄国的威胁。”
巴夏礼彻底服了:“陛下的坦诚让我钦佩,我将努力向国内做充分的转达。”
中国的宣战诏书,通过电报和电话迅速传遍了整个世界,同时也震惊了日本政府。虽然大家心照不宣的准备战争,但日本人一直以为,只有他们拉得下脸皮先发制人,没想到中国政府这样坚决和果断。一心想要搞偷袭,结果被中国抢先了。就像一个小偷,钻到人群里,溜了一圈出来后,不但什么都没捞着,自己的兜反被人掏了。不是损失不起货物,而是贼喊捉贼的把戏让人占了,该占便宜的反而吃亏了。尤其是中国袭击民用船只,还到处哭天抢地喊冤,如此无耻卓绝让人惊叹。真是小偷碰上了贼祖宗,无耻碰上了无耻他爹。
出于气势,日本也在19日发表了天皇宣战诏中日方提出三大原因,
第一,中国阻挠朝鲜的改革进步;
第二,中国对日本持续性的羞辱;
第三,中国无礼攻击日方民用船只。
诏书发表之后,日本大街小巷是一片欢腾,早已压抑了很久的日本人民,此刻被民族主义情绪刺激得发狂。在20日一天,各大城市都出现了规模空前的集会和游行,在东京的第一个公园,上野公园内,聚集了十几万民众,大家欢呼雀跃,载歌载舞,不断高喊着:“大日本帝国,讨伐支那野蛮国!”
思想家福泽渝吉,更是喜极而泣,在《时事新报》上刊文呼吁,让日本人民完成三百年前丰臣秀吉,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人未完成的宏愿,“尽取中原四百余州,奉天皇于燕京”。
德富苏峰则在《国民新闻》上发表了《日本膨胀论》,鼓吹中日战争的开战是“膨胀的日本,进行膨胀的活动之良机”,通过战争“可获得很多战利品”,“在东洋建立国民膨胀的根据地,打通膨胀的沟渠,排除膨胀的障碍,让世界认识膨胀的日本。”他所谓的膨胀,正是扩张的代名词。
在这些名人的鼓动下,国内再次掀起了为〃征韩英雄〃捐纳的活动,贫苦的市民将自己仅有的钱财、首饰、粮食、衣物等捐献出来,人民仿佛宗教般虔诚,把未来的希望都寄托于战争的胜利,每个人都渴望从〃战利品〃中分一杯羹。在这一天的时间里,前往靖国神社的人更是达到了二十万,期望神社的〃英灵〃能够护佑朝鲜半岛上的英雄们。
这些英雄也确实遇到麻烦了,在19日上午,闵泳翊指挥的新军左营已经进了平泽,并迅速发起了进攻。本来说蚁多咬死象,凭借人数上十比一的优势,再加上有一点重武器,应该稳占上风才对,但朝鲜士兵的战斗素质和勇气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三浦梧楼、头山满等数十人,挥舞着武士刀,旋风般的冲了过来,马上就把朝鲜士兵们打得手忙脚乱,丢下两门格鲁森炮就跑。
这三十来个浪人左冲右杀,居然打得数百朝鲜官兵溃不成军,就在此时,一阵爆豆般的响声,新军里唯一的一架哈乞开司机关炮发威了,子弹雨像一阵狂风,刮得浪人们东倒西歪,冲在前面的三浦梧楼,就像一片风中的落叶,被子弹打得腾空飞起,摔出了好几米远,马上就一命呜呼。人的**在机械的物理力量面前,显得如此的脆弱和渺小。
本来已经四散的朝鲜官兵士气大振,重新围拢上来,将那些受伤躺在地上的浪人们全部砍成了肉酱。残余的浪人和开化党人,只得退入县衙,闵泳翊带着部下将县衙团团围住,还让人架起格鲁森炮,眼看用不了多久,就能全歼对方了。
就在此时,后方突然响起了马蹄声,由远及近,转瞬之间响声就已经变得如同雷鸣一般。正当众人疑惑不解时,前方立刻出现了大批的日本骑兵,前面的手持短管型的斯宾塞m1865卡宾枪,后面的全部挥舞着军刀,闪电般呼啸而来,很快就把朝鲜部队冲得七零八落,作鸟兽散了。
指挥这股骑兵的,正是秋山好古大佐,他指挥一个骑兵大队疾驰行军,仅用一天时间就赶到了平泽,正好救了竹添和金玉均等人。秋山好古是日本军中有名的骑兵专家,曾有学生问到底什么是骑兵,他当场运拳打碎教室的玻璃,然后举起流血的拳头,告诉学生,这就是骑兵(表示速度、力量和伤亡),在军中被公认为未来的骑兵名将。
在向竹添等人了解了情况后,秋山好古命令部下把城里最好的建筑物全都霸占了,作为后续大部队的军营,当地人在刺刀的威胁下,不敢有丝毫的抱怨。同时,他还派出多个批次的骑兵哨,对北面情况进行侦察,为下一步的进军收集情报。
9月19日晚,在暹罗曼谷的大皇宫里,国王朱拉隆功正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薄毯,旁边坐着一个英国医生。
这几个月里来,朱拉隆功一直觉得胸口发闷,食欲不振,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吃了很多药都没有好转。殊不知这病是个心病,药石自然无效。
这时,朱拉隆功第二子,尖竹汶亲王吉滴耶功,进来耳语几句,朱拉隆功竟然立刻精神大振,掀开毯子蹦了起来,刚才还一脸病容的他,现在却已经是满面红光了。原来中日已经宣战了,他终于有机会洗刷耻辱了。
朱拉隆功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否决了立刻发起进攻的提议,认为应该等到中国遭受重大杀伤,没有余力兼顾南方的时候。会议决定进行秘密动员,储备粮食、军火等各种物质,同时还在湄公河南岸集结渡船,做好随时强渡的准备。
在北京的皇宫里,丁云桐也在进行准备,他知道暹罗必然会发起进攻。他命令澜沧江方向的水陆军做好准备,上寮地区的左宝贵部进入一级战备。至于万象地区的防御,丁云桐交给了潘鼎新指挥的巡防军。
潘鼎新在军队改制前,就是一方大员,军中的重臣,威权甚隆。但丁云桐对他前世的表现印象不好,将他排除出了新军的指挥团队。本来是统兵的大帅,结果成了二流部队的将领,军衔更是区区一个上校,而原来与他平级的,现在很多人都成了中将,想必潘鼎新的心中非常郁闷。此番由他指挥23个营,一万两千人兵力的巡防军守御万象。这也是给他一个机会,如果有好的表现,未必不能再重新考虑他。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1883年9月22日,汉城,景福宫后园,庆农斋,此地背靠北岳山,青山绿水,景色优美宛若仙境,袁世凯正在此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根据逃回的朝鲜士兵报告,平泽已经出现了大批日本骑兵,也就是说这两天日军的大部队就会赶到平泽,这个速度要快于预期。让袁世凯郁闷的是,朝鲜新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甫一接触,四分之一的兵力就完蛋了,指挥官闵泳翊更是彻底失踪,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这样的部队完全是凑数的,袁世凯顿时有了很大的危机感,他有些担心单凭仅有的一个团只怕守不住汉城。
皇帝已经下了命令,让他坚守汉城,直到后方的援军赶到,但援军此刻还在平壤,平壤和汉城之间又没有铁路,不是几天功夫就能赶到的,而日军却已经近在咫尺了。
怎么办呢?
这时马建忠提出,放弃仁川,把张光前的一个团也调来汉城。陈树棠表示反对,放弃仁川的话,日军后续部队有可能会从仁川直接登陆。
但袁世凯权衡利弊,日军新的部队应该不会这么快,而汉城的危机却已经迫在眉睫了,如果丢了汉城,即便仁川守得再好,也没什么意义了。最后他拍板决定暂时放弃仁川,把张光前团立刻调来。
在平泽,日军高岛部队已经抵达。秋山好古通过骑兵的侦察,发现有大批朝鲜人在汉江北岸修建防御工事,他向高岛鞆之助强烈建议,部队必须立刻发起进攻,否则时间拖得越久,汉江的工事就会越坚固完善,进攻的难度也会更大。
高岛觉得有理,立即下令全军不在平泽停留,继续向北前进,准备对汉城发动突击!
在双方的军事准备之外,外交上的斗争也不含糊。
9月23日,英国内阁就中日战争召开会议,主持者是首相,自由党党魁威廉?格莱斯顿,在他面前放着两份文件,一份是驻华公使巴夏礼发回的长电,一份是日本特使青木周藏的信。
会议就英国在战争中的政策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但最后巴夏礼的电报,以及中国工业化的订单发挥了作用,中国政府的决心、善意和市场份额,让英国人认为如果中国胜利了,对英国相对有利。因为以中国皇帝的坚决态度来看,即便中国输了,日本也一定会元气大伤,这样亚洲就没有人有力量牵制俄国了。
因此会议决定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