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望族-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厂卫是皇帝手中的刀;就算暂时不用;也不可寒了臣子的心;这点恩赏给了就给了。

    萧敬禀最后两件事时;弘治皇帝的脸色就又转为难看。他看着两份折子;皱眉道:“同样是有疾;沈沧不恋权柄;请辞尚书一职;刘大夏却是只肯交出兵部大印;告假治疾”

第四百一十五章 百年归寿(四)250加更() 
这是先看了沈沧的折子次看刘大夏的折子;有前者对比;自是显得后者恋权不放。毕竟后者今年将七十;比沈沧大了十几岁。连沈沧都因担心自己有疾之身耽搁刑部公务;要让贤后人;这刘大夏怎么就舍不得致仕?

    可是;要是刘大夏的折子在头里;先看刘大夏的折子次看沈沧的折子;会不会认为沈沧懈怠公务?只因小疾就要挂冠而去;缺少忠君爱国、鞠躬尽瘁之

    这会儿功夫;年轻内官已经在心里打了个转儿。

    内阁都有票拟;这两份折子都是不允。对于沈沧折子的意见是给假养病、免朝;公务由左侍郎暂代;刘大夏折子的票拟;也是差不多。

    弘治皇帝虽对刘大夏有所不满;不过却无意驳回内阁拟好的折子。不过想到沈沧年纪;他不由皱眉道:“沈沧身体这样不支了么?”

    沈沧虽比他年长二十来岁;不过在京堂中实不算大。就算一时生病;也没有就此辞官的道理;除非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弘治皇帝联想到己身;心情就格外复杂。

    萧敬躬身道:“这个老奴倒是知晓些;沈尚书本就有些病弱;三月里又病了一场”

    “到底是朝廷重臣;即是告疾;岂可不闻不问?传话到太医院;命院判安排太医往沈家、刘家;为两位爱卿问疾”弘治皇帝将折子撂下;吩咐旁边内官道。

    “奴婢遵旨。”那内官应声去了。

    弘治皇帝这才留意萧敬身后跟在的年轻内官;看着他面善;对萧敬道:“这两个月倒是常见他跟着你;是你新收的徒弟不成?看着倒是个于净齐整的孩子。”

    萧敬一脸与有荣焉;道:“陛下真是目光如炬;这正是奴婢新收的弟子;如今是司礼监几品内官不过倒不是奴婢徇私;实是这孩子好学争气;凭着自己的能耐当上中官”

    弘治皇帝听了;倒是有些讶然;又打量了那年轻内官几眼。不过弱冠年纪;可身上服侍;是带了品级的中官:“倒是难得见你这老货这样夸人;可见真是好的;只是朕怎觉得有些面善?”

    萧敬笑道:“可不是面善么?当年这孩子小时;奴婢还在陛下身边服侍;他常跟在何穆后头”

    赵忠是前任司礼监太监;早些年病故。

    听萧敬这样说;弘治皇帝对于年轻内官就生了几分好奇。能得司礼监前后两任太监看重;可见眼前这人确实是个能于的。

    “都有什么长处?”弘治皇帝接着问道。

    萧敬道:“勤学;这孩子早年在御马监当差;也是内学堂出来的;功课卓越;曾被几位学士赞过就是现下;公事之余;也见他手不释卷内学堂里出来的中官多了;像这孩子一样将功课规矩都学到骨子里的还真没有几个

    弘治皇帝点点头道:“这周身就带了书香气儿;确实与旁人看着不同。”

    年轻内官躬身低头;额头已经渗出汗来。

    弘治皇帝这边却没有了后续;与萧敬两个又说起别的来。

    过了一刻钟;年轻内官才随着萧敬两个从乾清宫退出来。

    刚出门;就与坤宁宫的内官碰个正着。

    那内官见是萧敬;忙推到一边;毕恭毕敬道:“萧爷爷”

    萧敬眼皮一抬;瞥了眼那内官手中的提盒;淡笑道:“皇后娘娘又给皇爷送汤了?”

    那内官躬身道:“是;南京秋贡到了;娘娘亲手做了羹汤”

    萧敬摆摆手;道:“那快送去;莫要凉了”说罢;踏步而去。

    他身后的年轻中官;对那提盒内宫躬了躬身;随着萧敬去了。

    司礼监在皇城里;宫城外东北角。

    回到司礼监后;萧敬对那年轻中官道:“栖岩;这些日子去了乾清宫几次;都看出些什么了?”

    这年轻中官不是旁人;正是曾私下与王守仁“师兄弟”相称的司礼监主薄刘忠。

    刘忠想了想;压低了音量道:“皇爷越发清减皇后娘娘如今的日子怕是不大顺心”

    皇帝面容清减;一眼都能看出来。皇后娘娘宠爱最盛时;曾常驻乾清宫后殿;与皇爷同起同卧;如今却是只能打发中官往御前送羹汤;这待遇可是天差地别。

    萧敬点了点头;眉头拧成一团。

    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就是几位阁老见他;都要客客气气;可谓是风光无两。然;萧敬心里也明白;自家一身荣辱都系在皇帝一身。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仅适用于外朝;对于内廷也同样适用。

    对于内臣来说;想要善始善终;也不是容易事。

    像今上皇爷这样性子宽和的皇帝百年一见;萧敬因是帝王心腹;比旁人更清楚皇帝身体状况;不免忧心;想要将刘忠送到东宫的心思;也就越来越切。不过他素来谨慎;才不会私下去动什么手脚。

    皇爷还在;就去巴结东宫;想要谋个从龙之功的不是一个两个;可这个人不能是萧敬。

    否则的话;引得皇爷着恼;不用等皇爷殡天;现下一句话就能发作得了他

    “不能让东宫那些人起来”萧敬阴沉着脸道。

    皇爷宽和;鲜少处置内官;可御前内官之间的倾轧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便是断了子孙根的阉人;不能算是真男人;可对于权势金钱的渴求却从不曾减少

    萧敬作为有资历的御前近侍;是内官倾轧之中的获胜者;也执掌了内廷权柄;至于东宫那些内官;多是落败者;即便在二十四衙门挂着少监之名;也是虚职。

    作为大权在握的红衣太监;萧敬本没有将那些人放在眼中;不过在刘忠“不经意”的提醒下;想起了自己与东宫系内官早年的龌蹉;不免担心起以后来;这才生了往东宫送人的心思。

    想到这里;萧敬又看了看刘忠;依旧是十分满意;吃了一口茶;笃定道:“过了今日;皇爷应会叫人打听你的底细给太子选伴当;去年就提过一遭;就是东宫那帮混账搞鬼;才不了了之如今皇爷对东宫关注尤甚往日;说不得过几日就要主动开口叫你过去”

    刘忠听了;带了犹豫道:“师父;徒儿真要去侍奉太子么?”

    萧敬笑道:“这还有假不成?若不是要送你过;杂家筹划了一个来月;所为何来?”

    “可是徒儿听闻;殿下念旧情;东宫近侍;只重老人;新人都凑不上前去”刘忠迟疑道。

    萧敬轻哼一声:“哪个老人不是从新人熬不上去?就是现下东宫那几个得了头脸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服侍太子东宫真正称得上老人的;早被刘瑾他们几个挤得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要是南京六部尚书病休或致仕;对于京官来说;不过是一句笑谈;可京城六部尚书请辞;那就是引得四方震动的大事。

    京中九卿之缺;本就是可遇不可求。今年又是“京察”之年;有资格升任的不是一个两个。不过是之前大九卿瞒着;即便下边的年资到了;上面不腾地方;也无力可使。

    兵部尚书刘大夏不必说;年老疲软;等着他告老的京官不是一个两个;刑部尚书沈沧这里;则是让人拿不准;这是真心致仕;还是虚晃一枪想谋其他?

    得了消息的官员各有思量与怀疑;可是与尚书府亲近的族亲与姻亲便只有震惊。

    今天不是寻常日子;今天是秋闱第一日;沈瑞今日下场。

    不管今日沈瑞应答的如何;有了沈沧的病养;接下来沈瑞身为嗣子就要侍疾;下两场考试就不能再进场了;否则就有不孝之嫌。

    以沈沧为人;但凡身体能坚持;也不会舍得耽搁沈瑞乡试。如今坚持不住;那定是身体真的不好了。

    众人心急火燎;顾不得等到衙门落衙;就各自请假出来;前往尚书府。

    最先到的是大理寺卿杨镇;他既是沈沧妹婿;也是沈沧师弟;在沈家也是登堂入室。他也不在前院客厅候着;直接叫管家引他到正院来。

    沈沧吃了药;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徐氏得了消息;迎了出来。

    “大嫂;大哥他”杨镇满脸担忧问道。

    徐氏往东屋望了一眼;低声道:“老爷睡了;姑老爷请随我到西屋吃茶

    杨镇虽是书香门第出身;可家道中落;要不是岳家扶持;也就没有今日。如今虽已经居九卿高位;可杨镇对沈沧这位师兄兼大舅哥的感激始终不减。

    杨镇得了消息;匆匆赶来;额头上都是汗;却是顾不得擦;直接开口道:“大嫂;大哥他到底怎么样了?”

    徐氏苦笑道:“就算今日姑老爷不来;老爷明日也要打发人去请姑老爷说话自打三月国丧后;老爷身子就不大好;端午节前犯了宿疾到了七月;就不大好;这旬月来;都在勉强支撑”

    杨镇听得脸色乏白;两家除了是姻亲;还是盟友。

    如今正是“京察”的要紧时候;谁晓得沈沧倒了;会不会有人盯着他的大理寺卿之位。除了沈家;杨镇在官场上虽也有几门关系;却都是面子情。

    杨镇的担心;一半是真心为了沈沧;一半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他踌躇了一下;道:“大嫂;大哥那边;对我可否有什么提点?”

第四百一十六章 百年归寿(五)() 
沈沧确实与妻子提过杨镇的事;只是徐氏知晓自己到底是内宅妇人;有些话从自己口中说出来;就少了分量;便道:“瞧着老爷的意思;是要明日请姑老爷过来详谈来相关内情;我倒是不知”

    沈沧沉睡未醒;徐氏已经先一步打发人去请三老爷与沈瑞过来陪客。

    不过等三老爷与沈瑞过来;奉命来沈家问疾的内官与太医也到了。

    宫里来的天使;沈家自是上下都来前院接旨;已经睡着的沈沧也被叫来。

    天使传的是天子口谕;命沈沧勿要以公务为念、好生休养;云云。

    沈沧病情;早先瞒着是为了不耽搁沈瑞乡试;如今沈瑞知晓了;沈沧病也没有什么要隐瞒的。太医望闻问切一番后;又看了沈沧之前用的方子。之前在沈家看病的大夫;也是出自太医院一脉;并不是上不得台面的乡村野医。太医只说方子开的极妥当;并未为了昭显自己能耐就去改方子。

    不过如此一来;也说明这太医对沈沧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默认了前面大夫的结论。

    沈沧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知肚明;便也不予太医啰嗦;只再次叩谢皇恩。

    杨镇眼见皇恩浩荡;遣了太医过来;本还心里存一丝侥幸;见了太医反应;只觉得当头一盆冷水泼直泼下来。

    看着即便知晓命不久矣却依旧从容自如的沈沧;杨镇真是自愧不如。

    天使与太医还没离开;沈理与沈瑛双双到了。

    沈瑛年轻资历浅;沈理却是翰林学士;常到御前行走。那天使认识沈理;眼见他脸上带了焦急;满眼关切;心中对于尚书府的分量就又掂量掂量。

    之前看着这边除了沈尚书;只剩下老弱;已呈日薄西山之势。不过有大理寺卿为姻亲;有翰林学士这样的族亲晚辈;沈尚书还有个兄弟为从四品官;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起来了。

    这天使态度就客气三分;收了茶封后谢意也真挚;领了太医回宫复命去了

    看到沈瑞在家;杨镇与沈理等人先是吃惊;随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要不是沈瑞已经弃考;说不得沈沧也不会这样于脆地上折子。

    众人都到了;沈沧就没有再回内院;直接带了众人到前厅。

    沈沧这些日子;连咳带喘;气短的厉害。要不是靠延寿丸压着;就是咳嗽不断;平躺都不能。今早他去衙门前用了一丸药;如今到了下午药效差不多;需要再来一丸。

    徐氏知晓人参性烈;固然将病情压住;也是催命的东西;不肯让丈夫再服那个;只叫人上了预备好的冰tang荸荠。

    沈沧无奈叹了一口气;喝了半碗糖水;虽有些效用;可依旧是不住地咳。

    眼见这清瘦老人每咳一声;胸口就跟风箱似的;沈理与沈瑛都看不下去;移开了眼。

    虽是满心关切与疑问;不过当着沈沧的面;沈理与沈瑛两人都没开口。

    还是杨镇先开口道:“太医回御前复命;以皇上仁厚;依会恳留大哥、不许致仕;只是外头怕是就要不安生大哥可有什么安排?二哥那里以后如何

    沈沧真病了的消息传出去;那些等着谋缺的官员就要闻风而动。到时候就不是一个缺出来的问题;尚书空缺;侍郎升尚书、侍郎空缺;其他四品京官升侍郎;四品京缺空缺;一连串下来;可是一窜空缺出来。

    要知道沈洲可还在外任上;要是沈沧上一封遗折;提及家中老妻幼子无人相托;今上待下仁厚;说不得就会将沈洲调回京城。就算沈洲三年前才升了官;如今再上一步;年资不够;不过小九卿衙门中也有品级不高的辅官之位。

    事情已经安排的差不多;沈沧没有什么可隐瞒的;道:“南京国子监出缺;沈洲那边;我已经在托人在吏部打了招呼”

    杨镇虽觉得南京的缺比不得京缺;不过也明白沈沧既这样安排;自用用意;倒是沈理露出吃惊来;犹豫道:“叔父;听说何学士那边近日也在谋此缺

    何学士年资早熬到了;不过在翰林院往上的余地不多;就算大学士告老;还有状元出身的沈理与年资更老的蒋学士在等着;还轮不到何学士。

    何学士想要升迁;最好的法子就是往外任走一圈;将品级熬上来。南京国子监祭酒;谁都晓得此缺清贵;可遇不可求。何学士要是不动心;才是傻子。

    沈沧点点头道:“我也听闻此事;人有远近亲疏;只能对不住何学士

    沈瑞敬陪末座;还是初次听闻何学士也谋南京国子监之缺;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人情关系多了;要是因人情就将眼前的官缺相让;那岂不是儿戏

    沈瑛是沈氏子弟;年纪轻且眼界有限;并未觉得沈沧此举有什么不妥;“远近亲疏”这四字说的再贴切不过。

    倒是杨镇;认识沈沧大半辈子;察觉出不对劲来。

    就算何家是隐形的刘党;与沈沧在政见上有所不同;不过因徐氏与小徐氏是亲姊妹的缘故;两家私交甚好。即便有沈珞之殇;两家“亲上加亲”的打算落空;也没有影响两家的往来交情。

    沈沧明知大限将至;不想着为家人留余泽;却要得罪姻亲不成?

    南京国子监祭酒之缺虽是难得;可那是同外缺相比;同京缺相比;就算不得什么。何学士在官场上底气不足;年资有限;未必能夺个京缺;可以沈家底蕴;加上沈沧告退;想要为沈洲谋个小九卿衙门的京缺并不算太难事。作甚捷径不走;要走弯路;还是在得罪一门姻亲的情况下?

    要知道;沈洲不回京的话;沈沧一病故;沈家就要沉寂了

    沉寂?

    杨镇心下一动;隐隐察觉到沈沧的用意。

    杨镇能想到此处;沈理自然也能想到;两人面上都带了沉思之色。

    杨镇虽有心向沈沧请教日后之事;不过眼下人多;也不是说话的时候。加上眼见沈沧面带乏力;说话费力气;便起身道:“大哥且休息;今日临时出来;衙门里还离不开;我就先回去;明日再来探望”

    沈沧点头道:“去吧;勿要耽搁公务许久没有与你手谈;等明日好好下两盘”

    杨镇自是应了;却没有立时就走;反而走到沈瑞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赞道:“是个好孩子;我几个儿子;都没有恒云这样孝顺贴心的要是小二是闺女;说甚我也要抢了恒云做女婿”

    沈瑞早已起身;即便被赞了;可并不觉荣耀;只苦笑道:“若非侄儿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至于使得家父拖延至今才得休养长辈们不责怪;侄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