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望族-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全是初次见杨慎;倒是并不觉得生疏。

    一顿饭吃完;他看了看杨慎;又看了看沈瑞道:“杨世兄与瑞哥倒像是双生兄弟……虽长相不相似;谈吐却仿佛……”

    毛迟看了看二人;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当初见了沈二弟就觉得亲近不生疏;确实是这个缘故……”

    何泰之轻哼道:“都做大人态倒是真的”

    沈瑞只是浅笑;他是壳子里的魂是大人;是“伪”少年老成;杨慎可不是;他的确比十几岁的少年老成持重。

    杨慎看着面带浅笑也矜持难开怀的沈瑞一眼;却是心有戚戚然。

    他也曾如毛迟、沈全等人似的;活的开心自在;可丧母之后;天却榻了一半。

    如今那个家里;有父亲、有继母、有庶母;有庶出弟弟们;他要是不长大;如何能护住自己与胞妹。

    想到这里;他看了沈瑞一眼;又看了一眼何泰之。

    杨家与旁人家不同;他父母就是定的娃娃亲;他也是周岁就有婚约在身。如今他胞妹虽才九岁;可在他进京前;已经同祖父商议过妹妹的亲事。是将妹妹嫁到京城;还是嫁回四川;祖孙两个都拿不定主意。

    嫁到京中的话;杨家父子总有致仕回乡的时候;嫁回四川的话;要是父兄一直做京官;两下里离的又太远。

    大家吃吃喝喝;年岁又相仿;在书院里赶上大讲时便也凑到一处;彼此倒是越来越熟稔。

    沈瑞是有心交好;杨慎因是少年才子;博览群书;难得碰的一个对脾气的;倒是感情真挚;两人相交倒是有“后来居上”之意;过了杨慎与毛迟之间的交情。

    毛迟虽在背后与沈瑞抱怨了两句;可到底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不会计较这些。只是读书越勤奋;沈瑞读书的勤勉;都在他眼中;可想而知;等到明年童子试;沈瑞定会一路县试、府试、院试地考下去。

    杨慎有才;沈瑞也不俗;要是自己落后太多;只会被好友落下。

    这边沈瑞与杨慎相交;那边大老爷已经是不动神色地留心着杨廷和其人。

    随着李东阳收杨慎为学生;使得大老爷拿下了主意;请何学士为媒人;打算为沈瑞聘杨廷和嫡长女杨恬为妻。

    在此之前;徐氏在出门交际时;已经见过杨恬。

    蜀地出美女;杨恬虽只有九岁;可已经是个小美人坯子;不亚于江南闺秀

    别说徐氏受大老爷所托;对杨家长女多有留心;就是小徐氏;也颇喜欢杨恬。只是因杨恬已经失了生母;怕其少了教导;何泰之年纪有小;才没有想到亲事上。

    听到姐姐为沈瑞挑中了杨恬;小徐氏心中也有些泛酸。

    大老爷之所以这么快就有了决断;除了沈瑞之前的话之外;还因李东阳。

    在三位阁老中;李东阳行事最圆滑;连他都不动神色地拉拢杨廷和;可见沈瑞的目光没错。另外;样李东阳才收了杨慎做学生;这个时候与杨家结亲;在外人眼中;也算是有亲近李派的意思;淡化谢派痕迹;一举双得。

    杨廷和对于沈家的提亲;颇为意外与不解。

    京中官宦人家并不流行娃娃亲;小儿难养;礼法森严;要是对方有了闪失;岂不是耽搁儿女?

    而像沈家这样子嗣艰难;选了嗣子承祧香火的;多半会早婚。沈瑞与杨恬差了四岁;等到杨恬及笄时;沈瑞已经十九岁。

    何学士道:“内大兄最关心的不过是瑞哥的学业;瑞哥虽拜在伯安名下;可伯安身体不好;明年开春就要回乡……瑞哥不好另拜他人;内大兄只能为他寻一个岳父以作教导;到底是慈父心肠……”

    杨廷和并不曾见过沈瑞;不过却晓得沈家是沈度学士之后;沈大老爷与已故太爷都是九卿;论起门第来;比杨家高了几头去;能使人向杨家提亲;有些受宠若惊。

    要知道;杨廷和的祖上是赘婿;高祖父、曾祖父都是白身;祖父是贡士;家族才成了读书人家。他自己先与其父中了进士;而后其父中进士;父子出仕;才晋身仕宦人家。

    不过即便受宠若惊;杨廷和也没有一口答应。

    不管沈大老爷官声清正;徐氏如何有贤名;沈瑞到底是嗣子;不是两人亲生子。对于沈瑞的人品;杨廷和还想要“眼见为实”。

    两家做亲;这“相看”也是应有之意。

    何学士传话回沈家;大老爷与徐氏自然无异议。

    等到沈瑞下学回来;被叫到正房;就得了这个消息。

    沈瑞对于沈杨两家结亲并不意外;官场之上最后的结盟手段;就是联姻。只是没想到自己身上;原本以为会是玉姐对杨慎的庶弟。

    毕竟他是承嗣子;多半要早婚;而他的年纪与杨家嫡女的年纪相差又大了

    听说过两日就要随大太太往杨家赴宴;沈瑞心里直抽抽。

    他是想要借杨家的光;让沈家在正德年间不翻船;可没有打算彻底上杨家的船。

    杨廷和固然做了两朝辅;可下场并不好;晚景凄凉。

    可是这门亲事;既已经托人传了话;到了“相看”的时候;就轮不到沈瑞再说什么……

    南京;乔宅。

    沈洲一行到了南京;因乔三老爷在南京任上多年;姊弟之年数年未见;少不得也暂留几日;骨肉团聚。

    乔三老爷因惦记庶长女亲事;就对姐夫提了沈琰之事。

    沈洲这里;因有宗房大老爷曾经说了好话;对于沈琰并无恶感:“祖上的事情都过去数十年了;倒是无人会与之计较。不过因祖父早年有遗命在;不许这一支归宗;我们身为晚辈也不好忤逆……小舅子要是不挑家世;只看人品;定就定下吧……”

    乔三老爷自己品级不高;长女又是庶出;不管是在江南;还是在京城;庶女都不好寻人家。犹豫了一下;到底看重沈琰人品;加上沈洲话中并无反对之意;还是决定定下这门亲事。

    乔三太太看了便宜外甥沈珏;觉得他性子爽朗;相貌也好;比沈珞当年还强一些;就私下与乔三老爷商量;想要亲上加亲。

    乔三老爷道:“还是莫要自取其辱;当年老太太开口;都被姐姐拒了;何必讨这没意思……”

    乔三太太想想大姑子的脾气秉性;叹了叹气;就也死了这条心……

第二百三十二章 金风玉露(一)() 
两辈子头一回相亲;对方是个九岁的小妹妹?怎么破?

    沈瑞面上做镇定;心中却是哭笑不得;这叫什么?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不指望两情相悦;可的这同预期的婚姻也差太多了。

    可是;对比他现下的岁数;说个小四岁的未婚妻;虽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倒是也并不算什么稀奇事。

    等再次在春山书院;见到杨慎时;沈瑞就觉得他眼睛里能射刀子。

    好友相交没什么;对方的人品这些日子的往来也是看在眼中的。可两家真要论起亲事来;最挑剔的就是杨慎。

    他盯着沈瑞;只觉得处处不顺眼;恨不得在沈瑞身上挑出十个八个毛病来

    沈瑞之前的长处;如今都成了短处。安静少语成了木讷无趣;博览群书成了读书不专心;待人宽和、喜怒不形于色成了城府深。

    要是将胞妹嫁到寻常人家;杨家父子总能为其后盾。

    沈家门第高于杨家;沈瑞在读书上又勤勉;科举仕途可期;杨慎便觉得心里没底。

    对于这门亲事;杨慎听父亲提过后;就满心纠结;一边觉得沈瑞在同龄人中算是翘楚;比那些黄口小儿要强上许多;一边又觉得朋友变妹婿不对味;之前他心中虽有过小小念头;可也只是想想罢了。

    他这样七情上面;对沈瑞一下子冷淡下来;毛迟见状;不由疑惑;私下问沈瑞道:“你们这是吵架了;昨日大讲上不还好好的?”

    沈杨两家亲事还没定下;沈瑞不好多说;便道:“谁晓得;许我无意得罪了他……”

    毛迟性子宽厚;少不得还安慰沈瑞道:“或许是有旁人的事情翻新;并非因你之缘故……”

    不管沈瑞心里作何想;终于到了十一月初十;杨廷和休沐之日。

    徐氏收到的帖子;也正是这一日。

    这一日;大老爷也是休沐。只是他如今是堂官身份;不好轻动;杨家才邀请的是徐氏;而不是大老爷。

    不过显然对于嫡长女的亲事;杨廷和并不打算交给继室俞氏;而是要亲自相看;才定在他休沐这一日让沈瑞过去。

    为了这次“相看”;徐氏提前使人去春山书院请了假。

    沈瑞是长房长子;未来的当家人;他的亲事当然不是小事。

    三老爷、三太太都已经听闻;知晓对方是杨家女儿;三老爷倒是觉得还算门当户对;不过听说对方比沈瑞小四岁;则有些不太乐意。

    徐氏年过五十;近年来体力不支;他还盼着侄媳早日进门;为长嫂分忧。

    只是见徐氏张罗;三老爷不好当面泼冷水;只对妻子抱怨道:“定是大哥那边拿的主意;真是太不体恤大嫂……毛丫头一个;等到能进门;还有那些年;到时候受累的还是大嫂……”

    三太太道:“瞧着二哥的劲头;埋头读书的;或许大伯与嫂子不想让二哥早分心;才定了个年岁小的……”

    三老爷摇头道:“那也小太多;依照我说;小个一两岁正好……谢三郎的独生女比二哥小一岁;要是从谢阁老论起;也算匹配……”

    三太太道:“听说是何学士做媒人;老爷就莫要再开口;省的大嫂为难…

    三老爷看着襁褓中的儿子;两个月的孩子;已经大了一圈。

    白白嫩嫩的;看着结实许多。

    三老爷并不记得自己襁褓时的情景;不过见儿子落地时虽细弱;可两个月来并没有生病;就安心许多。他神色柔和;轻声道:“如今二哥要说亲;还不知我家四哥以后的娘子落地了没有……”

    九如居中;冬喜已经得了吩咐;为沈瑞提前预备了出去见客的衣裳。

    不像平素上学那样穿的素淡;可也并不是簇新簇新的;八成新的素缎夹丝袍;外头是潞绸面的毛皮大氅;还有一块编了红色络子的墨玉平安无事牌、一只用银线提花的荷包做配饰。

    沈瑞穿戴上;不显奢华;可也透着几分不俗;趁着他唇红齿白好相貌。

    服侍他收拾完;冬喜赞道:“谁家的小郎君这么俊?别说是学士家的小娘子;就是公侯家的小娘子;这般模样;也匹配得上了。”

    柳芽道:“太太一年四季地给二哥添新衣裳;二哥只捡素淡颜色的;如今这好颜色的也衬二哥哩。往后到底当穿一穿……”

    沈瑞看了看冬喜与柳芽;柳芽还罢;只有十六岁;冬喜却已经十九岁。

    虽说在他看来;十九岁还小;可在大明朝这已经是老姑娘。这般一个温温柔柔的妙龄少女在身边服侍;要说心中没有绮念那是假话;不过也只是想一想罢了。

    他不是真正的毛头小子;冬喜也不是那种轻浮之人;倒是成不了宝玉与袭

    他低头紧了紧腰带;对冬喜道:“今年就剩下一个半月;到底是外聘;还想要留在家里;或是回五房婶子那里去;你心里也要拿个主意。要是这里府里有看上眼的;你也与我说;我为你做主。”

    冬喜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满脸通红;素来大方爽朗的性子;倒是露出几分手足无措来。

    柳芽在旁;捂了嘴巴;吃吃地笑。

    沈瑞心中莫名地有些酸;生出几分舍不得。

    他要是个姑娘;冬喜出嫁后已经可以以媳妇子的身份服侍他;可他是少爷;男女有别;冬喜要是嫁人为新妇;就没有继续在他身边服侍的道理。

    冬喜、柳芽两个虽都服侍他;可因年岁的缘故;多半还是冬喜照顾他的时候多。

    不过一个女子的年华有限;冬喜既对他忠心服侍;他也要为冬喜安排给出身。

    他本以为这等婚姻大事;不管是走是留;冬喜总要考虑些日子;没想到她寻思了没一会儿;就红着脸道:“婢子当年是从牙行卖进五房;并不知晓外头父母亲人;同孤魂野鬼似的没两样。婢子不想外聘;也不想回五房;还想要留在这边服侍二哥……”

    听到这里;沈瑞的心莫名地提了起来。

    不过想想自己的年岁;还有徐氏的心情;自己想要“红袖添香”是做梦。

    就听冬喜接着说道:“旁人婢子也见的少;往常见的不过长寿与柳成两个……柳家小弟不必说;只不知长寿小哥那里……”

    冬喜涨红着脸磕磕绊绊地说完;沈瑞的心里就跟做了过山车似的。

    方才还夸他长得好?怎么就有眼无珠?

    竟然看上了长寿;都没有看上他这个少爷?

    沈瑞不知该松了一口气;还是该恼了;瞥了冬喜一眼道:“要是旁人;我能直接成全了你。长寿到底是老师身边的旧仆;我不好直接为他拿主意;总要他点头……”

    冬喜点头道:“那是自然……”

    她的神色之间有羞涩;却也忐忑。

    沈瑞莫名地有些意兴阑珊;倒不是真的看上冬喜;而是隐隐地有些失望。原以为冬喜全部心思都放在他这个小主人身上;可眼见她神色;对于长寿并非一厢情愿地事。

    先去书房见了大老爷;随后沈瑞才去了正房;随着徐氏一起出门。

    虽说是寒冬腊月;可他到底年长了一岁;并没有与徐氏坐车;而是骑马;长寿与长福两人也是骑马随行。

    平素看着长寿;觉得他机灵有眼色;今日沈瑞却瞧他有些不顺眼。

    原想着长寿与柳芽年岁相仿;平素相处见他也没有嫌弃柳芽坡脚的意思;以后就成全这两人;没想到长寿这猴崽子盯上了冬喜。

    长寿跟在沈瑞身边三年半了;自然一眼就瞧出他脸色难看;带了几分担忧;就勒马近前小声道:“二哥可是担心杨家小娘子长得丑;且放心;都说蜀中出美女呢……”

    看他满脸关切不作伪;沈瑞倒是不好意思自己的小心眼。

    他斥了一声道:“嚼什么舌头?叫太太知晓;小心板子……”

    长寿讪笑两声;侧身望了眼马车。

    徐氏重规矩;连带着沈瑞都循规蹈矩;他身边的人对于徐氏更是多了敬畏

    见长寿嬉皮笑脸的模样;沈瑞就替冬喜委屈。

    就算这两人看对眼;要是长寿是个有担当的;也当由他来开口;而不是冬

    “等到十五我要去给鸿大婶子请安;到时会问问婶子冬喜的终身怎么安置……”沈瑞道。

    长寿闻言;神色立时僵住;忙道:“冬喜姐姐的身契鸿大太太不是早给了二哥?怎么还是那边安置冬喜姐姐?”

    沈瑞漫不经心道:“鸿大婶子是旧主;本就是借了人与使;我怎么好越过那边去……”

    长寿面上露出几分急切;沈瑞却无心再说;回头对长福道:“大管家这些日子好些了没有?”

    沈宅大管家是长福之祖父;是沈大老爷的乳兄弟;上个月的中风卧床;如今正在养病中。如今沈家外院琐事;已经交由二管家暂时代理。

    长福面带忧色道:“倒是能起身了;不过却没好利索;如今半拉身子都是麻的;说话也不利索……”

    沈瑞听了;心中也多了几分沉重。大管家是大老爷的乳兄;比大老爷大五、六岁;还不到六十岁。

    徐氏与大老爷年过五十;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暮年……

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风玉露(二)() 
杨廷和;十二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今年四十二岁;正值盛年;现为左春坊大学士。

    早在沈瑞随徐氏出门前;沈瑞在心里就将杨廷和的履历记了一遍;却是不能不佩服。虽说如今他还没有下场应童子试;可身边族兄弟多有应试者。沈瑾十四岁过院试;都被族人称赞;被对方学官认为前途可期;杨廷和可是十二岁过的乡试;往前推一年;那就是十一岁过的院试。

    所谓神童;这就这样了。

    成名需趁早;这话就是有道理。

    等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