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夫,等一等。即使要去也要让她们换换衣裳。”孙百刚看没有方法拒绝了,只好这样说。
“好的好的,反正时间还早,请孙太太王小姐慢慢地收拾起来。”
孙太太和王映霞同时对孙百刚说:“我们不去,还是请郁先生在此地吃便饭算了。”
“我们要是一定不去,他要不开心的。大家是老朋友。没有关系的。你们赶快打扮起来吧。”
“有什么打扮呢,就这样去好了。”孙太太随便地说。
“孙先生,我想不去了。你和孙太太两人去吧,我觉得不好意思的。”王映霞从来没有这种局促的样子。
“有什么不好意思呢?莫非还怕难为情吗?不要耽搁时间了,快些换衣裳吧!”王映霞被孙百刚一催,预备化妆。
不久,她们衣裳换好了。王映霞看起来特别出色,一件鲜艳的大花纹旗袍,衬托出发育丰满的匀称身材,像是夏天阳光中一朵绽开的荷花,在娇艳之中,具有清新之气。
“你们等一等,让我去喊车!”郁达夫的神情特别兴奋。
“何必如此?为什么一定要喊汽车?孙百刚追出去,在扶梯口朝下对郁达夫边笑边说。同时,招呼王映霞、孙太太一同下楼。四个人先去吃饭,再去看电影,然后又去吃夜饭。那天,四人至夜才尽欢而散。
郁达夫回到寓所,还是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被爱搅乱了心绪。
当天晚上,郁达夫无心睡眠,漫步在马路上,心中满是欢喜和亢奋。王映霞的出现给郁达夫孤寂寥落的一生注入了希望和新鲜。郁达夫不停地回味王映霞的一笑一颦,品着举手投足间的韵味,情不自禁地边走边笑起来。他一面猜测王映霞对自己的情义,一面又因自己设下的种种假设而苦恼。他的爱情一开始就在这种矛盾中度过。
自从那一天起,郁达夫就两天三天地往尚贤坊跑,不管有事还是没事。郁达夫在日记里忠实而细腻地记下了自己的感情历程:
1月15日
晚上至杭州同乡孙君处,还以《出家及其弟子》译本一册,复得见王映霞女士。因即邀伊至天韵楼游,人多不得畅玩,遂出至四马路豫丰泰酒馆痛饮。王女士已了解我的意思,席间颇殷勤,以后当每日去看她。王女士生日为旧历之十二月二十二……今天是十二月十二,此后只有十天了,我希望二十二这一天,早一点到来……殊不知我又在为王女士颠倒。
1月27日
昨晚上醉了回来,做了许多梦。在酒席上,也曾听到了一些双关的隐语,并且王女士待我特别的殷勤,我想这一回,若再把机会放过,那我半生就永远不再能尝到这一种滋味了,干下去,拿出勇气来干下去吧。……若能得到王女士的爱,恐怕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啊,一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
第五部分当代著名作家 郁达夫(3)
午后五点多钟和蒋去看电影。晚饭后又去王女士那里,请她们坐了汽车,再往北京大戏院去看影片。十一时前后看完影片出来到一家小酒馆内请她们喝酒。回家来已经是午前一点多钟了。写了一封给王女士的短信,打算明天去交给她。
……今晚上月亮很大,我一个人在客楼上,终究睡不着。看看千里的月华,想想人生不得意的琐事,又想到王女士离去的那几眼回盼,……啊,这一回的恋爱,又从此告终了,可怜我孤冷的半生,可怜我不得志的一世。
……茫茫来日,大难正多,我老了,但我还不愿意就此而死。要活,要活,要活着奋斗,我且把我的爱情放大,变作了对世界、对人类的博爱吧。
——摘自《达夫日记》
他终日徘徊在王映霞楼下,一向生活拮据的他突然变得挥金如土,他与王映霞的恋爱方式不是花前月下的清幽境界,而是上高级饭馆,看好莱坞电影,尽情地追赶着摩登都市的时尚。但是年轻美丽而又受过新式教育的王映霞面对这位比自己大十几岁家有妻儿的著名作家始终处于矛盾彷徨之中。
郁达夫第二天找借口又来到尚贤坊时,她已经猜到郁达夫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出于少女的矜持,在和郁达夫交往中,她刻意地保持着若远若近的距离。
对于郁达夫有妻有儿这个事实,始终是王映霞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并且王映霞自己已订婚,一方罗敷有夫,一方使君有妇,两人交往困难重重。
郁达夫为了赢得王映霞的欢心,写了无数的情书给她,这些情书也和其日记一样,对其情感有直接的流露,虽面临挫折与困境,他仍然毫不间断地写了一封又一封情书给王映霞。
1927年1月28日,郁达夫为了阻止王映霞嫁为人妇,给王映霞写了一封情书,信中说:“我也不愿意打散这件喜事。可是王女士,人生只有一次的婚姻,结婚与情爱,有微妙的关系,但你须想想当你结婚年余之后,就不得不日日作家庭的主妇,或拖了小孩、或袒胸哺乳等情形,我想你必能决定你现在所考虑的路。”为了说服王映霞,郁达夫还极尽劝服的能事:“你情愿做一个家庭的奴隶吗?你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尽可以独立,你的自由,绝不应该就这样的轻轻抛弃……”
尽管王映霞心中为他打动,却看不到两人感情的出路,毕竟郁达夫割舍不了他的妻儿,给不了她名分;对王映霞来说,名誉是第一位,婚姻是第二位,然后才是爱情。为了躲避郁达夫如火如荼的追求,她决定回杭州,给郁达夫一个清净,也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考虑两人的前景。
郁达夫得知王映霞是第二天的火车,于是也买了车票上了车,没找着,在松江下了车。等下一班火车开来,又买票上车,寻遍了车厢,又没见到。郁达夫索性坐到杭州,痴心地想见王映霞一面。他在车站一直等到半夜,甚至被站岗的士兵疑为罪犯嫌疑加以严厉盘问。
郁达夫在旅店里度过一夜,又到车站去等。中间到她读过书的学校打听住址也未果。他等了一整天,也没等到,只好坐夜车去上海了。
在孤寂无味的日子里,王映霞是他生命的支柱,她一走,那根支柱轰然倒塌!他的心情暗淡到了极点,开始毁灭自己。
郁达夫一边想念王映霞,一边又在想着妻儿。实际上,自从日本留学以来,郁达夫一直在家庭亲情和恋爱感情之间徘徊。在遇到王映霞之前,郁达夫也曾为几个女子痴迷过,但是从未如此炽热。
郁达夫在等待,在无聊中等待。他想要的只是一个结果,想不到到了中年,自己还能经验到这一种爱的痛楚。
伤感笼罩在郁达夫的心头。郁达夫需要的是一个女人,一个在他身边,听他倾诉,给他安慰的女人。失去了王映霞,郁达夫失落地回到北京的家中,乞求孙荃的原谅,抱着她痛哭一阵。他决心拼命做事,在工作中冷却自己的激情,用肉体的劳累来替代心的疲惫。
郁达夫甚至开始放纵自己。他半夜出去,找一个老妓女,一起去吸鸦片。因为从朋友那里,他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以安慰他的心了。
郁达夫真的绝望、颓废了。
郁达夫一时一刻也忘不了王映霞,也忘不了北京的儿女。他既迷恋于“映霞的丰肥体态和澄美的眼神”,又不忍“荃君的那种孤独怀旧的悲哀”。对郁达夫而言,他与王映霞只是“结合”,而不是“结婚”。
王映霞对于郁达夫的感情攻势,已是无法抵挡了,新年刚过,就返回到上海。她的条件只有一个:“做名正言顺的妻子。”而且同意与郁达夫保持来往。
郁达夫自以为已经关闭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王映霞的出现再一次唤醒了他有关于爱的美丽记忆……
有一次他们两人从早上一直谈到晚上。郁达夫抓住机会,向王映霞敞开了心扉。王映霞心中的坚冰在爱情的热力下一滴一滴融化为了一滩春水。
他们经常一起看书写稿,逛街看电影,有着最简单的快乐,忘记了所有尘世间的忧愁和烦恼。这一段时间是郁达夫最幸福的日子。两个人之间偶尔也会产生一些争吵,不过这都是爱的插曲。
一天中午,王映霞来到创造社,无意间翻看了郁达夫的日记,里面记载了他很多真实想法,两人相恋过程中每一件事、每一种感受,包括他对妻子的愧疚。王映霞看后大发脾气,当即写信痛责了郁达夫。郁达夫怕她一去不回,于是接连提笔写了几封信,连夜冒雨出去,却始终寻不到王映霞的身影。
第五部分当代著名作家 郁达夫(4)
那个夜晚,郁达夫独自一个人走在风雨交加的马路,心中的苦痛难以抑制,真想一死了之。
第二天,郁达夫又收到一封王映霞责骂他的信,他立即又写了一封信,本打算去投,又嫌寄平信太慢,只好硬了头皮,亲自送去。
王映霞见郁达夫冒雨前来,心软了,约好第二天到创造社会面。郁达夫如释重负。
见面之后,郁达夫知道了自己的婚姻是王映霞郁闷的原因,他答应三年内解决。
郁达夫为了求得王映霞回心转意,很多次都想到了死。这固然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但是也把王映霞逼上了一条绝路。如果导致郁达夫因她而死,那她一辈子都没有办法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
在郁达夫反复表白下,两人又和好了。郁达夫的信誓旦旦和对爱情的表白,已经再次俘虏了王映霞。
王映霞活泼,喜爱游玩,喜欢时尚服饰。这远非北京的郁达夫的妻子可比。而且王映霞有主见,比柔顺的孙荃更能牵动郁达夫寻求刺激的心。而此时,孙荃正在北京为他生下第二个孩子。
王映霞已经认真开始这段感情了,便考虑如何说服自己的家庭接受这个“大女婿”了。王映霞的外祖父王二南,是江南名士,早年的杭州报纸上经常发表他作的诗。郁达夫在杭州上中学时非常仰慕王老先生。郁达夫做诗的功夫也不低俗,在当时文坛上也小有名气。王二南对郁达夫的人和诗,都有很深的印象,也有好感。王二南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思想并不保守。对于自己外孙女的恋爱,他是很支持的。王母是旧式女子,对于三妻四妾见怪不怪,对王映霞的事情也就默认了。
1928年2月郁达夫和王映霞在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轰动杭州全城。当时柳亚子并赠诗郁达夫,其中“富春江上神仙侣”一句传诵一时。孙百刚的《郁达夫外传》中,这次酒宴是“喜酒”。究竟是订婚还是结婚,郁达夫和王映霞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在郁达夫看来,既然事情公布了,关系就名正言顺了,结婚与否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况且当时中国的婚姻登记制度尚未决定。按照旧习俗,须明媒正娶方可入洞房。按新式婚礼,旁边要有结婚纪念品、主婚人。可是当时一切皆无。郁达夫在日记中记载:“九点前就各自吃了……”
对于郁达夫和王映霞的事情,郁达夫家里人多数是不同意的。北京的大哥郁华(曼陀)还为此写信把他大骂了一顿。
郁达夫沉浸在喜悦中,根本无法顾忌别人的指责。
郁达夫和王映霞春天结婚,秋天一过,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这是一个男孩,取名郁飞,小名阳春。他的出生给家里带了不少生机。
郁达夫与王映霞婚后有过一段甜蜜丰裕的日子。王映霞在自传中说:“当时,我们家庭每月的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的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看似幸福的生活,不安的暗流在渐渐涌动。郁达夫是个性格懦弱的文人,勇于自我暴露,很多问题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很少顾忌别人的想法。一对男女在一起,可以生出三样东西:婚姻、孩子和烦恼。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婚姻是不完整的也不服气的二妻并行,虽有不少的孩子,无尽烦恼却是避免不了的,尤其是性格如郁达夫的人。
郁达夫结婚前曾对王映霞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的日记不会在有生之年发表,然而北新书局还是把日记刊登了,名为《日记九种》,公布了他和王映霞的恋爱经过,也是郁达夫追求、王映霞接受的过程。
据王映霞自己猜测,当时郁达夫追求王映霞已是尽人皆知的事了。郁达夫这么做的目的,不过是要把王映霞“搞定”,形成既成事实。
婚后,郁达夫总是要求王映霞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不如意就发脾气,使性子,弄得王映霞很难堪。郁达夫爱喝酒,爱抽烟。有一次半夜喝醉了,醉倒在弄口,害得王映霞等了一夜。天明时分,王映霞放心不下,出门去找,看见了倒在雪地里的郁达夫,急忙把他扶进屋。郁达夫好半天才缓过来。以后朋友请郁达夫喝酒,王映霞一定要他们把郁达夫送回来。
有时,郁达夫会无缘无故失踪,总是让王映霞担心,而他回来之后,却丝毫不以为意,深深伤害了王映霞。更让王映霞容忍不了的是,嘴里口口声声说爱王映霞的郁达夫,总在言语中流露出把王映霞当作小妾的潜意识。试想,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自己所爱的男人,而那个男人竟然把自己当作下等的人看待,谁也受不了。
八·一三事变后,郁达夫与王映霞从上海迁到杭州,并建起一座风雨茅庐。王映霞还为郁达夫生下两个儿子,但双方的性格矛盾日益激化,家庭争吵越来越多。1936年郁达夫为参加抗战活动南下福州,留下王映霞独自带着孩子和老母在漫天烽火中逃难。兵荒马乱的战争岁月,正是妻子最需要丈夫在身边共渡难关的时刻,而郁达夫的远走,使王映霞感到郁达夫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而郁达夫在福州做官,曾风闻自己的好友许绍棣“新借得一夫人”,但也没有成为心事,直到传来具体消息后,才一再发信请王映霞来闽,却了无回音。
第五部分当代著名作家 郁达夫(5)
1938年,郁达夫携着许绍棣不愿与之结婚的王映霞赶赴武汉。此时的王映霞不断与许绍棣联络,以期还个“说法”给腹中的孩子。而此时的许绍棣,却真的与当初的借口——王映霞所号称的为许绍棣介绍的用来续弦的小姐开始了火热的交往。此时的郁达夫发现了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三封情书。
他将这些信批量影印,声称是“打官司的凭证”。王映霞则匆忙卷带细软躲到一个律师朋友家中。郁达夫请了郭沫若来查看“现场”,并在报上大登侮辱性的启事,且致电致信浙江军政府,吁请查找王映霞。一时间,舆论哗然,满城风雨。事情的结果是:聪明的许绍棣以快速定亲结婚洗刷了自己;郁达夫与王映霞则在朋友们的调解下各作让步。王映霞写下了不公布的“悔过书”,而郁达夫却再次登报声明这次事件是自己“精神失常”所致的误会,以保全她的声名。
不可外扬的家丑,就这样被清教徒性格的郁达夫张扬成了所有人的焦点。任何一个女人都不可能完全原谅这种就算自己错的尊严伤害。从此,两人貌合神离。
1938年12月,一家三口从福州上船,抵达新加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