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楚王这么说,鄂君脸色略有一些不自然,但是终究还是什么也没有说。
毕竟天下这么多国家,严格清查人口的,只有秦国一个,其他国家都差不多,最出名的还数现在齐国的田文(孟尝君),招揽各国的宾客和逃犯,号称门客三千。
所以说,统计清点人口,编制户口这种事情,除了对国家和国君有利,对其他的所有人都不利,百姓想着少交税,贵族不仅想着少交税,而且还想着如何驱使更多的人为自己服务,隐匿人口就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熊槐嘴上虽然说编制户口如何如何不好,但是心中已经下定决心,未来一定要编制户口,彻底清查人口,想偷逃寡人的税,没门!
当然,现在还是先解决秦国的探子问题。
熊槐问道:“贤卿,既然商人和农夫都不行,那么如何在秦国安排探子。”
陈轸道:“大王,要想在秦国各个地方安排探子很难,若是只要在秦国的咸阳安排一些探子,就容易一些。”
熊槐问道:“贤卿的意思是宾客?”
这年头的情报人员,除了商人和外交使者,剩下的也就只有各国的宾客了。
而且秦国自秦孝公发布招贤令开始,各国宾客云集,是各国之中除齐国以外,宾客最多的国家。
但是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宾客大都集中在各国都城。
陈轸点点头:“大王,不仅是宾客,还有秦国大臣的门客。”
“那就先如此吧。”熊槐对鄂君道:“贤卿目前以三晋齐燕再加上中山义渠以及越国七个国家为主,寡人会安排探子进入商队,到时卿只需提供援助即可。”
鄂君行礼道:“唯。”
数日后,景鲤和景翠陆续归来,对于这两个重臣,面粉计划自然不能瞒着,也只有这一个庞大的计划,才能将这两人安抚住。
景翠率军归来后,熊槐一边解散军队,一边从军中招募精锐,着手组建自己亲卫营。
依照魏武卒的标准,经过三天的选拔,才从数十万军队中,挑选出三千精英。
对于这一支亲卫军,熊槐自己毫无练兵经验,自然不会打算亲自训练、。
虽然现在郢都的将领同样不少,无论景翠还是昭雎都是宿将,但是熊槐不打算将这支赋予重望的军队交给他们,或者说交给公室,毕竟,现在楚国的军队,大部分都掌握在公室手中。
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太危险了。
至于军队的主将,熊槐已经有人选了。
离太子大婚只剩下半月时,公孙衍终于从三晋归来。
“拜见大王。”
“免礼。”熊槐在公孙衍直起身体后,问道:“贤卿,不知我楚国与联盟各国会盟一事,如何了?”
公孙衍请罪拜道:“大王,微臣无能,五国之中只有三晋答应国君亲自前去会盟,燕国以新君即位燕国残破为由拒绝燕王亲往,至于越国,因为齐越正在大战,越王同样拒绝亲自前去会盟,越燕两国届时只会派出大臣参与会盟。”
“看来燕国已经有异心了。”熊槐笑道。
公孙衍点头道:“回大王,正是如此。”
对于燕国,熊槐早就有所预料,毕竟与燕国相连的两个大国,赵国是燕国的盟友,齐国已经被削弱,燕国被齐国统治的这两年,就是一段血泪史,燕王不来也正常。
而且燕国在北,楚国在南,两个国家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熊槐对燕王不来一事,也毫不在乎。
至于越国,熊槐表示,现在越国还能顶得住,各国会盟时,可以对齐越两国进行调停,到时可以让齐越两国先缓一缓。
公孙衍继续道:“经过多次奔走,三晋同意四月中旬在函谷关外会盟,到时各国各出兵五万,共二十万精兵汇聚函谷关,向秦国表示各国结为一体,守望相助。”
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
熊槐笑道:“好,虽然越燕两国之君不来,但是只要三晋答应前来就足以。”
公孙衍应道:“大王英明,越国偏远,除了能对抗齐国,就难以提供助力,燕国即将即位的燕王职,和秦国之间不清不楚,同样难以依靠,大王意欲维护霸业,只需拉拢魏韩两国即可。”
熊槐闻言笑而不语。
公孙衍果然还是对秦国耿耿于怀,拉拢魏韩,这就是针对秦国,拉拢魏越,这是针对齐国。
不过若是想要争霸天下,公孙衍的策略也没有错,只是可惜了···
熊槐想到这,突然面色肃然道:“贤卿,不知依你之见,我楚国之兵如何?”
公孙衍一怔,随后歌功颂德道:“回大王,楚国自大王极为以来,东败齐北破魏西胜秦,楚国之兵天下无敌,臣为大王贺。”
见公孙衍回避了自己的问题,熊槐笑道:“寡人知道贤卿曾统帅秦魏韩三国之兵作战,不知卿以为,此三国之兵如何?”
公孙衍见楚王再次询问,知道不能再回避,便道:“大王,韩国土地狭小,并且地处四战之地,被楚魏秦三个强国包围,没有向外发展的余地,故而韩国的军队,更加擅长守城,韩国弓弩之强,列为天下之冠,据城而守,哪怕魏武之强,依旧望城而叹。”
“至于秦国之兵,依据秦国之法,秦人只有战争才有出路,故而秦人乐于作战且如狼似虎人人争先,但若是一万秦兵正面对阵一万魏武卒,则魏武卒必胜。”
说到这,公孙衍一叹道:“但是武卒难得,现在魏国只剩下不到i一万魏武卒,魏国和秦国正面作战,往往以战败告终。”
熊槐郑重问道:“贤卿可知魏武卒的训练之法。”
公孙衍点点头,暗自猜疑,难道楚王打算恢复吴起在楚国练兵之法?
停顿了一下,答道:“回大王,臣在魏国多年为将,对武卒之法,知之甚详。”
“吴起练兵之法,首先在于挑选强兵,而后聘请天下闻名的勇士,对武卒进行训练,近战教之以剑技,中则教之以戈戟,远则教之以弓箭。”
“但是士卒仅仅只是学会这些,依然还有所不足,还需要教之以战阵之法。五人成伍设伍长,两伍为什设什长,五什为屯设屯长,二屯为百设百将,五百人设五百主,一千人设二五百主。”
“小阵,则五人成阵,大阵则有千人阵万人阵。战技、战阵之法,非三年不能成功。但是战阵练成,武卒依旧还有所欠缺,还需教之以军规,大战之际,无人后退无人争先,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则武卒练成。”
“故而魏武之强,天下莫挡,昔日秦魏大战,吴起仅凭五万武卒,就能大破五十万秦军,并非侥幸。”
熊槐咽了咽口水,一时间想入非非,但是数万武卒实在是太费钱粮,昔日吴起在楚国时楚国就养不起,现在太府被自己挥霍一空的楚国,更加养不起。
饭要一口一口吃,练兵也得慢慢来。
熊槐长叹道:“寡人久慕吴起威名,欲在楚国重练武卒,不知贤卿可否助寡人一臂之力!”
公孙衍了然,拜道:“敢不受命,愿为大王驱驰。”
于此同时,鄂君安排商人前往各国收购麦米后,自己一路快赶,终于赶到燕国都城蓟城。
听说明日就是公子职正式即位为燕王的时间后,鄂君洗漱一番后,立即赶往公子安的府邸。
得知鄂君前来拜会,眉清目秀仪表堂堂的公子安立即亲自在大门外相迎。
鄂君见公子安相迎,还没有说话,就见公子安快步走出,拉着鄂君的手就往府中走去,一边走一边笑着责备道:“鄂君前来蓟城,怎么也不提前知会一声,否则我必定会出城十里相迎。”
鄂君笑道:“怎敢劳烦公子相迎,我远远的在燕国之外,就听说燕王贤明,还没有即位就到处安抚燕国经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和贵族,并且四处拜访燕国的贤人,并且为自己寻找了一位老师。”
“昔我先王庄王曾言:能够自己选择老师的国君,大概能一统天下吧。如今燕王还未即位,就替自己找了一位老师,还为其修建宫殿,大概燕王就是能一统天下的人吧。”
说着有心,听者有意。
这话要是被齐赵两国听到,肯定会对燕国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公子安闻言心一惊手一抖,摇头四顾,见自己已经拉着鄂君走进府中,才松了一口气。
于是笑骂道:“鄂启你这是想离间我与燕王的关系吗?若是这一句话从我的府中传出去,传到燕王的耳中,燕王岂能轻饶我。”
鄂君反驳道:“一年不见,公子误会我也误会的太深了。你我相交多年,我鄂启是什么样的人,其他人不知道,难道公子你也不知道吗?”
“这次我从赵国星夜赶到燕国,赶在燕王正式即位之前就到达蓟城,就是专门向你送礼来了。”
“送礼?”公子安露出惊喜之色,两人走到正厅,分宾主坐下后,公子安问道:“你鄂启除了有钱之外,还有什么,难不成这次你是特意送钱来了!”
鄂君得意洋洋道:“不仅是送钱,而且还能让公子你能在燕国裂土封君。”
公子安大惊,满脸不信道:“鄂启你又在欺骗我,我燕国不比楚国,封君之事何其困难,此事不可能。”
鄂君笑道:“如果你能在明天送一份重礼向燕王祝贺呢?”
公子安摇头道:“燕王归国后,夷灭了数家投靠齐国的大臣,收聚财物后,自己分毫不取,全都用来慰问国人,燕王不是贪恋财物的人。明天,我若是送上一份重礼给燕王,只不过是让燕王更加亲近我罢了,封君之事断无可能。”
鄂君继续笑道:“若是公子能获得秦国的支持呢?”
公子安迟疑了好一会儿,才道:“即便获得秦国的支持,恐怕也不成,燕王本身就和秦国有联系。”
鄂君哈哈笑道:“若是再获得我楚国的支持呢!”
公子安惊喜交加,目光炽热,拜道:“请赐教!只要不是让我出卖燕国,我愿意听从楚王的吩咐。”
鄂君呵呵一笑,眯着眼睛道:“我这次赶到燕国,除了参加燕王的即位大典外,还有一个目的···”
当日,鄂君与公子一直密谈至深夜,最后抵足而眠。
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
第二日,祭天告祖之后,燕昭王向群臣道:“昔日秦国遭到魏国摧残,几近亡国,秦孝公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各国贤士纷纷涌入秦国,如今秦国在西面雄起,成为天下强国。”
“寡人不才,愿意效仿秦王,向天下求贤。群臣百姓但有富国强兵之策献于寡人,寡人不吝厚赏。”
“故,为了向天下贤士表达心意,寡人决定在沂水修建一座高台,置千金黄金于其上,凡是有人能献策于寡人者,寡人富贵之,若有能让燕国富强者,寡人愿与其共治燕国,裂土称寡,也并非难事。”
公子安闻言出列道:“大王,微臣不肖,苦思多日,然并未想出一策能让燕国富强起来。但是国家富强,无非钱粮而且。”
“但是如今燕国经过多年战乱,加上齐国残暴,将我燕国洗劫一空,导致我国钱粮不足。臣不才,请为使者替大王向他国借粮?”
燕昭王诧异的看着公子安道:“不知卿打算向哪国借粮?”
公子安张口就道:“回大王,韩国乃是我燕国的盟友,赵国与我燕国相善并且也是盟友,而秦国乃是燕国的姻亲,故,臣打算向这三个国家借粮。”
燕昭王沉思了一会儿,心中直接将赵国排除在借粮之外,自己从赵国归来之时,曾与赵王相约,一同出兵南北夹击中山国,如今赵国国内正在积极备战中山,只等自己收拢军队,出兵攻打中山,收回燕国的失土。
现在向赵国借粮,只是同时令燕赵两国失礼罢了。
至于秦韩两国,倒是可以一试。
尤其是秦国,如今三晋和楚国已经将秦国赶回河西之地,并且即将在函谷关外会盟,准备封锁秦国。
在秦国被孤立的情况下,在秦国急需盟友的情况的下,这个时候燕国主动亲近秦国,必定事半功倍。
想到这,燕昭王叹气道:“寡人之母来到燕国已经二十多年了,日夜思念秦王,以至以泪洗面。寡人愿以卿为使,带上太后的书信,前往秦国拜会秦王,并表达寡人对秦王的敬意。”
“微臣领命。”公子安行礼道。
公子安府中,鄂君见公子安归来,立即询问道:“公子,如何?”
公子安笑道:“幸不辱命,大王已经答应向秦国借粮,我明日就会以燕王使者的身份,前往秦国借粮。”
接着,就将朝堂上的事情一说。
鄂君大喜道:“好,如此大功告成,公子离封君之日不远矣。”
公子安笑道:“同喜同喜,大家一起发财!”
鄂君点头道:“好,这次前去秦国收粮,我还需准备一些礼物,送给秦国的大臣,明日我们在蓟城外相会,告辞!”
公子安点头道:“好,明日再会!”
离来公子安的府第,鄂君脸色的笑容瞬间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沉重。
虽然知道燕国迟早会和秦国勾搭在一起的,但是燕王丝毫没有迟疑,满口答应向秦国借粮,这不仅说明燕国不打算和秦国交恶,同时也表示,送燕王回国的赵王,同样也不打算和秦国交恶。
否则燕王就算不考虑楚国的态度,那么也要考虑赵国的态度。
一回到自己的住所,鄂君立即对侍从吩咐道:“让令尹前来见我。”
进入房间,鄂君拿出一份帛书,将自己这两天听到的关于燕国和燕王的消息记下。
在鄂君书写情报时,宋清走进来,见此,就在一旁等候。
不久,鄂君将情报写完,然后将帛书交给宋清道:“这是一些燕国最近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你立即着人快马传回郢都,上呈大王过目。”
宋清接过帛书后,应道:“诺!”
鄂君接着道:“本君明日就会启程秦国,燕国的生意以及情报,接下来就由你全权负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记录燕王的一举一动,然后让人传回郢都。”
“是君上。”宋清行了一礼,而后迟疑道:“君上,自我等离开楚国后,商队中就陆陆续续有其他商人的手下失踪,而且就在今天,又有十余人消失···”
鄂君摇头道:“此时我已知之,对于其他商队的事情,你也无需理会,只要管好我们自己的人即可。”
“诺。”宋清应道。
第二日,鄂君带着不少人混在燕国的使者队伍中,朝秦国而去。
一路无话。
秦国咸阳。
公子安站在秦宫之中,向秦王行礼道:“外臣姬安拜见秦王。”
“免礼。”秦惠文王一脸笑意,问道:“不知燕王遣使来秦国,所谓何事?”
公子安答道:“回大王,敝国太后因多年不曾回秦国,终日长吁短叹,寡君一片孝心,故特遣微臣前来拜会秦王,奉上白璧一双,希望能求取大王宫中之物,以宽太后思念之心。”
秦惠文王嘴角微微一抽,还记得上次燕王传来消息,说太后终日以泪洗面,目的是为了催促寡人出兵齐国,结果寡人一着不慎···
只是这一次,燕王想要什么?
秦惠文王看着公子安道:“唉,细细一想,寡人也有二十多年未见燕后了,不想燕后以至于此,这事寡人答应了,不知使者可还有要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