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匡章见暴鸢不表态,便直接向司马错问道:“司马将军如何?”
司马错见状,不禁沉默了许久。
强攻陈城,就算能攻下来,并且尽取楚国淮北之地,那又能如何,这对秦国有什么好处?
韩国那小小的地盘,根本不够补偿,除非韩国愿意将宜阳拿出来,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现在齐魏宋三国保持一致,而韩国又在三国的逼迫下不敢开口,他独木难支···
而且,这次攻打楚国,本来就是先前约定好的事情。
想到这,他心中纵有不甘,也只能认了。
于是,司马错脸色一冷,冷冷的道:“既然诸位将军坚持,那么我们就攻打陈城吧。”
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
另一边,昭雎在城头接连观察了联军数日,却见城外的联军一直都没有任何异常行为,不是在打造攻城器械,就是通过鸿沟将各种器械运过来。
十天后,就在昭雎在城头上巡视的时候,阴君快步走了过来:“令尹,探子来报,联军出营了,而且他们出营之后,一分为五,其中三支大军向我陈城而来,另有两支军队分别向南向北而去。”
联军要攻城了?
昭雎目光一凝,应道:“好,随本将去城北一观。”
“诺。”
来到城北没多久,昭雎就见一支打着魏国旗号,约五万人的大军正向陈城杀过来。
“令尹,东面的昭应将军与西面的黄君来报,东西两面全都出现一只五万人左右的魏军。”
“令尹,刚刚探子来报,不久前出营的另外两支联军,正向我护城河的河口而去。似乎他们的目的是要截断水流。”
昭雎点了点头,然后目不转睛的看着前面的魏军,待魏军摆开阵势之后,见到魏军中的器械全都是用来运土填沟的大盾与轒辒车,以及大量的土袋。
见此,昭雎淡淡的道:“联军这是要攻城了。”
说着,昭雎又皱了皱眉,然后转头向身侧的阴君问道:“阴君,这几天城外的联军可曾分兵南下。”
阴君想了想,摇头道:“自从联军到了城外后,我们的探子一直都盯着他们,未见联军有分兵迹象。”
“那颖水的水师,还有颖南的城池,可曾有发现联军渡河的迹象?”
“没有。”阴君依旧摇头道:“在下这几天都没有接到类似的消息。”
昭雎闻言点了点头,然后有些疑惑以及遗憾的向城外的联军看去,暗暗叹道:“可惜,联军以七十万之众,实力远超我陈地,而陈城以南的地区,大都空虚异常,这种情况下,联军竟然能忍住诱惑,没有南下攻打我空虚之地。”
想着,昭雎露出沉重之色道:“看来这场战争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结束的了,有的打了。”
阴君闻言附和道:“令尹所言极是,这次各国伐我,最少也要维持一年以上,若是战事不顺,游说秦韩宋三国失败,恐怕这场守城战,将会持续两三年。”
昭雎闻言,长长一叹。
当日,魏军在城外填河一日。
接着,次日齐军接替魏军展开填河,其后秦韩宋三国依次轮换。
第十三日,又轮到秦国攻城的时候,昭雎站在城北的城楼上,看着城外不断向护城河填土,以及不断朝城中射箭的秦军,眉心紧锁道:“阴君,五国依次攻城,虽然他们的进攻方式都一样,但是本将怎么老感觉秦韩两国的进攻不如齐魏两国强烈呢。”
阴君一听,恍然大悟道:“我说之前我怎么感觉怪怪的,原本还没有发现,现在听令尹这么一说,才发现秦韩两国的攻势不如齐魏两国强烈,甚至连宋国也比不上。”
说着,阴君立即拱手道:“令尹,末将请求查看这十几天的攻城记录。”
“去吧。”昭雎点头道。
不多时,阴君拿着三卷竹简,带着一丝喜色来到昭雎身侧,然后拱手将一卷竹简递给昭雎道:“令尹请看,根据城北记录官的记录,以联军轒辒车一个来回做为一波攻击,秦国一天的攻击频率比齐魏两国少了接近七波左右,而韩国比秦国强点,但也则比齐魏两国少了三四波。
这仅仅还是北面的情况,情况最夸张的还是黄君负责防守西面,秦韩两国在那边的攻势比我们这边弱多了。”
此时,昭雎将北部的大概情况看完,发现的确阴君所说。
看罢,昭雎又将竹简交还给阴君,失笑道:“本将早就知道五国各怀鬼胎,攻打陈城之时,肯定会有一些人偷奸耍滑,现在看来,五国这才刚刚开始攻城,就显露端倪。
若是等五国填平护城河,还是如这样一般攻城,那本将有信心,可以一直坚守到五国军粮耗尽,直到他们自己退却。”
说着,昭雎情不自禁的笑了出来。
昭雎身侧的众人见状,全都跟着他大笑不止,一时间,城楼弥漫着楚将爽朗的笑声。
五国攻城两月后,护城河全部被填平,联军正式对陈城城墙展开攻击。
这一次,五国依旧是轮换着攻打陈城。
很快,十天时间一晃而过。
第十天夜里,三面城墙的楚军战损结果汇总到一起。
此时,阴君一见结果,一边将结果交给主位上的昭雎,一边笑道:“令尹,不出所料,秦韩两国依旧像以前一样消极怠战,不仅是秦韩两国,连宋国在强攻陈城时,都刻意保存实力,没有全力攻城。”
昭雎闻言,立即从阴君手中接过战报,然后迅速的浏览起来。
果然,齐魏两国对陈城的攻势最为强烈,每次齐魏两国攻城时,楚军的伤亡都是最大的,几乎达到了两千余人每天。
当然,这两千余人中,大部分都是受伤,战死约为十分之一二。
而每当其他三国攻城时,楚军的伤亡全都大为减少。甚至,前日秦军攻城时,黄君镇守的西面城墙,战死者竟然不足十人。当然,黄君所部的收获也很少,大部分的秦军士卒爬上城墙后,一见情况不对,就迅速撤退,守城将士往往追之不及。
昭雎看到这,顿时感叹不已,若是秦魏两国也是这样攻城,那他可以坚守陈城两百年。
···
一个月后。
这一日,又轮到秦军攻城。
此时,匡章与公孙喜默默的站在战场后阵,观看秦军攻城。
虽然战场上的厮杀声不比他们齐魏两国攻城时小,甚至犹有过之,但是,他们俩一看秦军使者兴冲冲的爬上城墙,然后大多数人没有爬上城墙,就莫名其妙的掉了下来,就算有人能爬上城墙,也全都没几个呼吸又从城墙上跳了下来。
而楚军似乎也和秦军形成默契,砍了第一刀,就绝不砍第二刀,更加不会追击那些后退的人,俨然有古之君子之风。
二人观战两个时辰后,见秦军如此反复循环,基本上没有那个秦军士卒能在城墙上坚持十个呼吸。
见此,二人心都凉了。
尤其是公孙喜,他见到秦军攻城的这一幕,不禁想起他二十年前参加的五国攻打函谷关的战事。
那一次,也是只有三晋真的攻打了函谷关,而楚燕则是在战场上充人数,五国攻打函谷关近一年,却没有撼动函谷关分毫。
而这一次,似乎悲剧又在重演。
不,这次更惨,这次只有两个国家出力,却有三个国家在混。
想着,公孙喜脸色难看的对匡章道:“章子,不能这样下去了,若是我们五国依旧像这样攻城,往往我们齐魏两国刚刚将楚人的士气打压下去,然后经过秦韩宋三国攻城,楚人的士气又再度高涨。
如此反复,在下担心楚人还没有伤筋动骨,而我们齐魏两国就先顶不住了。”
“不错,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匡章闻言,同样脸色不好看的点了点。
他现在算是知道为什么之前的函谷关之战,五国攻打秦国近一年,不仅没将秦国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反而让秦国的气焰更加嚣张,以至于后来秦军竟敢出城而战,向人数远超自己一方的联军发起反攻,然后五国百万联军一触即溃。
若是像这样打下去,匡章很怀疑,一年后楚人会不会出城向齐魏两国发起反攻,然后两国大败,接着五国退兵。
而后,匡章又想起十几年前的各国伐齐,以及上一次的六国伐楚。
这两场战事,各国可都是全力以赴了。
同样是各国联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匡章思绪一转,便想通了。
虽然一国的强大,能将其他国家整合在一起组成联军,但是,只有利益才能驱动各国一往无前。
无论是之前伐齐还是伐楚,各国只要获胜,就都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好处。
而这次五国攻打陈地,秦齐两国可是没有任何直接好处,而且宋韩两国的好处也少,只有魏国的好处是最大的
如此···
想着,匡章迟疑了一下,转头看向公孙喜道:“犀武将军,如今五国伐楚,秦韩宋三国行动滞缓,攻城乏力,此时此刻,不知将军有何高见?”
公孙喜闻言,顿时沉默了。
他自然是知道三国为什么在进攻陈城是如此乏力,但是,要想让他拿出办法来,他却拿不出来。
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不愿开口。
就比如说,现在将联军一分为二,让秦韩联军去攻打颖南,那秦韩联军一定会像打了鸡血一般,冲动而狂爆。
但这么做对魏国来说很不利,甚至好处还没有害处多。
如此···
公孙喜沉默许久,然后才无奈的开口道:“章子将军,为了给楚人不断的施加压力,防止楚人恢复士气,在下以为可以让五国一同攻城,我齐魏宋三国攻打东北两面,让秦韩两国去攻打西面。”
匡章闻言,想了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公孙喜不愿意说的事情,他也不愿说。
他虽然是联军主将,但是,其他国家可不会全都听他的。
三国攻城时混日子,他能怎么办,好言相劝,三国未必会听,严厉斥责,三国会心生不满,杀人立威,则三国立即倒戈。
想着,匡章无可奈何的道:“善,将军言之有理。”
。
第九百三十八章 机会来了()
郢都。
熊槐看着昭雎送回来的战报,轻声囔囔道:“五国改变攻城策略,齐魏宋三国主攻东北两面,而秦韩两国主攻西面。”
说着,熊槐皱了皱眉头,然后看向陈轸问道:“陈卿,这五国既然改变了攻城方式,难道他们就没想过改变策略,不再强攻陈城,转而避实击虚,突袭我空虚之地吗?”
陈轸摇头道:“大王,不是他们没想过,而是没有采用。据内应传来的消息,秦韩两国本有意沿着颖水汝水南下伐我楚国,但是,这一提议却被齐魏宋三国否决了。”
熊槐一听,不由遗憾的叹了口气。
楚国在五国来势汹汹的情况下,不仅在陈城北部施行了坚壁清野,而且将颖南很多地区的士卒都抽调一空,并全部集中在陈城。
如此做为就是为了给韩国,不,应该是给秦韩两国以可乘之机。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分裂五国联盟。
一般来说,要想瓦解敌方的联盟,最容易的方式就是重礼收买其中一个或两个,只要收买成功,那联盟就很容易破裂。
同样,联盟自我分裂的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分赃不均。历数以往的所有联盟,其中大部分分裂反目的原因,不是因为目标不一,就是因为分赃不均。而且,其中大部分反目成仇的,都是因为分赃不均的缘故。
当年三晋刚刚从晋国独立,三国依旧好的跟一个国家一样,但仅仅只是一代人,短短二三十年间,到了三晋的第二代,三晋就开始反目了。
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赵国分的好处太少。
所以,这次楚国分化五国联盟,就是同时从这两处着手。
收买联盟的国家,这是楚国早就开始干了,甚至五国还没有调兵的时候,楚国就开始收买五国中的大臣了。
战争开始后,楚国刻意留下颖南,并让昭雎率重兵拦住齐魏宋三国,这就是为五国联盟制造矛盾,促使他们更快的分化。
只要秦韩两国一去颖南,并获得大片颖南土地,以韩国的实力,根本就没办法拿出自己的土地来答谢其他四国。如此,只要联军长时间无法攻破陈城,必然心怀怨气,眼红韩国。
这就是楚国破坏联盟的机会。
至于颖南的土地,就凭韩国的实力,不是楚国看不起韩国,只要楚国不是遭到天下各国针对,即便韩国有秦国或者魏国的援军,那楚国要想从韩国手上夺回颖南,还是很容易的。
这就是楚国快速瓦解联盟的办法。
可惜的是,计划没成功。
想着,熊槐甩了甩脑袋,好像一瞬间就将遗憾甩了出去。接着,熊槐又开口问道:“陈卿,收买五国大臣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陈轸点了点头道:“收买五国大臣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无论是齐相田文季子,还是秦相甘茂,亦或者是韩相张开地,他们对我楚国送上的礼物全都笑纳了。”
“只是···”陈轸遗憾的摇头道:“只是他们虽然收了礼物,但是却没有为我楚国说话。”
熊槐笑了笑道:“不急,如今五国伐楚才没多长时间,各国之君全都在期待伐楚的战果,此时还不到时候。”
说着,熊槐笑着看向北方:“不过,寡人想来用不了多久,游说各国的事情,就会迎来一个有利的时机。”
陈轸闻言,笑着点了点头道:“大王英明。”
五国伐楚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
六月,韩相张开地病死,亲秦派大臣韩辰接替韩相。
七月初,魏太子政病死,魏国亲齐派公子,公子遫继任太子。
七月中旬,韩国因旧粮即将耗尽新粮还未收获,而陷入青黄不接。
于是,韩国一面派人向秦魏两国借粮,一面派人向两周征粮。
数日后,楚国收到韩国内应传来的韩国缺粮的消息。
“机会来了。”
熊槐一听到韩国的消息,顿时大喜过望,接着立即将在朝的重臣招了过来。
楚宫。
熊槐将韩国缺粮的事情公布后,喜道:“诸卿,之前我们一直都在收买以及游说五国,但是却收效甚微,其原因所在想来大家都清楚。现在,韩国出现缺粮,这正是我楚国离间五国的绝好机会。”
“已经等这个消息等了很久了。”
群臣一听这个消息,全都露出兴奋之色。
早在各国伐楚之前,楚国就已经开始针对韩国进行布局,如今韩国遭逢危机,这就是他们苦等良久的机会。
此时,熊槐顿了顿之后,看向屈原道:“左徒,寡人要你立即发动我楚国所有的齐魏两国力量,务必要借这次韩国缺粮的机会,让齐魏两国同时向韩国施加压力,逼迫韩国全力伐楚,以离间齐魏两国同秦韩两国的关系。”
“唯。”屈原立即应道。
而后,熊槐看向昭常吩咐道:“左尹,之前游说秦国的事情一直都是卿在负责,这次瓦解五国联盟最重要的事情,让秦国退兵的事情,还是交给卿来处理。”
说着,熊槐沉吟了一下,面色沉重的道:“此次游说秦国,若是秦国同意以汉中十座的代价,从陈地退兵,这是最好不过了。若是秦国不愿,那寡人的底线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