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昭雎与二人约定好具体的信号之后,便立即让二人返回上庸。
二人走后,昭雎便吩咐道“传令下去,三日后开始强攻郧关,对秦军施加压力。”
“诺。”
“另,让襄阳守陈相将之前准备好的船只,在五日后的夜晚,全部运到武当县来。还有,告诉武当县尹,让他将征召的壮丁分成三批,从五日后开始,每日向我军大营输送一批壮丁。”
“诺!”
“传令给滞留在邓县的水师将军潘献,让他准备好,七日后强攻在汉水设防的秦军。”
“诺。”
“传令给汉中刺史,如今汉中秦军已去巴地,汉中无人把守,正是起事之时,让他们立即发动汉中的楚人,重新夺回汉中。事成之后,让他将汉中各地的丁壮全都聚集在郇邑,一则在郇邑阻拦即将到来的秦军,二则摆出大军攻击上庸的迹象,为本将牵制上庸的秦军。”
“诺。”
军令一下,楚军立即忙活开来,军中的斥候信使开始频频出入大营。
第四日一大早,准备多时的楚军,正式向郧关发起攻击。
血战一日,直到日落时分,楚军才收兵回营。
上庸。
上庸郡守宋墨冷笑着将郧关的战报放在一边,然后对身侧的都尉赵平道
“如今郧关外的楚军依然只有三万人,就凭这一点人,想要攻克我重兵防守的郧关,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若是本将所料不差,那昭雎攻打郧关,一定是在隐瞒自己的真正目的,真正的楚国主力,必然将在数日内偷袭其他地方。
只是,楚军的真正目的究竟在哪里?是汉水?还是仞山小道?”
赵平拱手道“将军,依在下看,汉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越国灭亡之后,楚国水师已经没有哪国比得上了,而我秦国在上庸却没有水师。”
宋墨点了点头,他同样也认为汉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只是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没有轻易开口确定。
正在二人商议间,一个信使快步走进来“报将军,探子来报,昨日汉中各地的楚人纷纷反叛,一日功夫,郇邑等地皆叛秦归楚。”
“知道了。”宋墨面无表情的将信使挥退,然后看着赵平道“果然不出所料,汉中的楚人反了。”
赵平应道“从李将军率军南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料到了。汉中之地加在上庸与南郑之间,只要上庸不失,汉中的楚人不过是癣疥之疾,根本不足为虑。”
宋墨微微颔首“汉中的楚人虽然成不了大事,但是,汉中的动静,无疑也是在告诉我们,楚军的大行动就在眼前。”
“将军英明!”
接着,又一人走了进来“报将军,长利房县两地的县令来报,他们查到消息,两地的山贼全都悄悄从山中离开,正往汉水之畔赶去。”
宋墨笑道“这些山贼终于肯下来了,本来本将还头疼着这些山贼,他们始终窝在山中,只要我军前去围剿,就往深山里退,始终不敢跟我军交战,也让本将数次无功而返。
不过,这次他们既然都下来了,那么本将就要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赵平应道“将军,这些山贼往汉水之畔而去,或许,这也说明了楚军进攻方向就是汉水。”
宋墨点了点头,现在,各地传来的消息,全都指向汉水。
此时,一个士卒快步来到宋墨身前,递上一封信函“将军,刚刚有密信送来。”
宋墨接过信函打开一看,不禁大喜道“好,那昭雎果然另有打算,三日后就会偷袭汉水守军。”
说着,宋墨便将信函递给了身侧的赵平。
。
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
赵平大略一观,然后拱手赞道“将军英明,早早的布下了这颗棋子,如今昭雎的所有行动都暴露在将军的目光之下,如此,楚人岂有胜算。将军这次以少胜多,大胜楚国柱国昭雎,必然能名扬天下矣!”
宋墨闻言哈哈大笑,笑毕,正色道“既然楚军的谋算本将已经尽知,那么接下来,本将还得给昭雎足够的信心才行。本将明日就去郧关亲自督战,还请都慰从各县调兵,给楚国水师以迎头痛击。”
楚营。
第二日的攻城再次无功而返。
回到军营后,昭雎立即向桓臧问道“先生,武当县的壮丁可否准备好了?”
桓臧点头应着“君上放心,武当县尹发来的消息,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所有的壮丁都已经穿上楚军的衣服,只等君上一声令下,便可将壮丁派来大营。”
“好!”昭雎点头道“今夜有劳先生亲自带兵出迎巡视,然后再将武当的壮丁全都带来。注意这些壮丁,不仅要瞒住秦国的探子,更不能让我们的将士知道。”
“臣明白!”桓臧点了点头。
是夜,桓臧带着三千士卒悄悄出营,接着,两个时辰后,又带着三千人回到楚营之中。一切都自然而然,无论是秦军还是楚军,都没有察觉到不正常的地方。
第三日早上,楚军再次在郧关外摆开阵势。
接着,昭雎正打算下令攻城之际,突然发现郧关的城墙上出现上庸郡守宋墨将旗,见此,昭雎不禁皱了皱眉头。
楚军这才攻城两日,以郧关的实力远远还没有到吃力的程度,结果,楚军一攻城,宋墨便亲自赶到郧关。
这宋墨是担心郧关战局呢?
还是打算引蛇出洞,自己主动离开上庸,假装楚军攻势猛烈,郧关不稳,以引诱上庸各县的楚人冒头?
亦或者是察觉到了什么?
心中想着,但是昭雎面上丝毫不为所动,直接下令“擂鼓,攻城。”
这是第三日的攻城,接连攻城两日,楚军损失并不大,同时也没有疲惫,这一日的攻城,依旧极为猛烈,但是,最后依旧无功而返。
回到军营,昭雎立即召来桓臧“先生,不知上庸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桓臧奇怪的看了看昭雎,虽然不解昭雎为何一回到军营便立即询问上庸动静,但是依然迅速应道“回君上,上庸那边并无特别消息。不过,因为汉中那边楚人纷纷起事的缘故,上庸各县已经加强了戒备,全都戒严了。”
难道是我多心了?昭雎皱了皱,然后摇了摇头,再次吩咐道“有劳先生今夜再次换走三千士卒。”
“诺。”
接着,昭雎想了想,看着桓臧道“先生随雎多年,雎无以为报,只能将先生举荐给大王,以报答先生的辛劳。故,今夜先生带着壮丁回来后,还请先生立即出营,然后带着在外隐蔽的楚军连夜赶往仞山小道埋伏。后日决战,雎希望能在郧关见到先生。
待回到郢都,雎必会为先生向大王请功。”
桓臧闻言呼吸微微一乱,然后拱手行礼道“多谢君上。”
昭雎点了点头。
另一边,郧关。
宋墨看着秦军斥候从楚国各地收集来的情报,脸上浮现出阵阵笑意。
“武当县大量征召士卒,而且士卒正在县外聚集。”
宋墨摇了摇头。
仅仅只有武当县一地征召士卒,这说明楚军的主力必定不是从左近而来,否则此时另行征召士卒已经来不及了。
那么楚军主力从何而来。
宋墨笑了笑,答案不言而喻。
“汉水自丹口一下,一直到鄢陵,已经连续多日未见船只出没!”
宋墨顿时眼睛一亮。
虽然现在为止还未发现楚军水师到来的迹象,但是汉水之上没有船只出现,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这表明楚国已经征调了所有的船只,一则为大规模的水师船队让路,二则避免汉水上的船只撞破水师行藏,三则用这些船只运输士卒。
而且一定还是许多士卒,否则楚国也不必征调各地的船只。
想着,宋墨笑道“看来楚国的主攻方向一定便是水路了。”
次日。
昭雎一大早起来,还没有来的及用食,便对身侧的人吩咐道“传本将将令,让武当县尹今日将武当县的士卒全部带来,务必在日落之时,我军返回大营之际赶到,不能早了也不能晚。”
“诺。”
接着,用过朝食后,楚军再次出营强攻郧关一日,待黄昏时分,又无功而返。
但是,这次楚军回营恰逢武当近一万援军赶到楚营。
楚军将士原本因攻城三日而微微下跌的士气,在援军到来后,顿时再度高涨起来。
昭雎见将士们脸色因为攻城失败而沉默的脸,再次露出兴奋之色,不禁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直奔自己的军帐。
当夜。
昭雎一直在大帐静坐,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消息不断传大他的手中。
“桓臧已经率军出发,今夜便会赶到仞山秦营十里外埋伏。”
“水师将军潘献不久后边可赶到丹口,明日一早便可直扑汉水秦军。”
“郑当鲁奉的人也到了秦军不远处!”
···
另一边,郧关中。
宋墨查看各地传来的情报。
“武当县的楚军今日增援楚军!”
宋墨摇了摇头。
虚张声势,区区一万援军,再加上郧关外的近三万楚军,就想要攻破我重兵防守的郧关?
做梦!
“都尉赵平来讯大网已经张开,鱼已入网,只等明日。”
宋墨笑了笑。
“公孙郝将军率两万援军杀到汉中,汉中的楚长城根本无人防守,公孙将军轻取长城,明日就会杀到汉中治所郇邑。”
宋墨大喜道“好好好,公孙将军来的正是时候,本来我还担心明日汉中楚人出杀到上庸境内来,现在则后患尽去矣。”
说着,宋墨便冷笑道“希望明日各县中有不开眼的人出来闹事,待本将大破楚军,必定会将这帮心向楚国的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翌日。
朝食过后,昭雎带着四万楚军全部出营,大军直扑郧关。
待大军列阵完毕,昭雎看着横在面前的郧关,面无表情的向前一指“攻城!”
郧关的大战开始后不久。
一支五十秦军看守,三百民夫运输的运粮队,离开郧县后,往北面的山中而去。
。
第七百七十六章()
此时,仞山小道十余里外的一座小山上,黄克正带着四十人小心的埋伏着,不远处的另一座小山,同样也埋伏着四十人。
他手中的八十人,大部分都是通过上庸刺史府聚集的手下,也有一部分是知北涯安插在上庸的探子。
刺史是数年前熊槐新设的机构,原本是自顾流传的乐官,乐尹每隔几年便会向各地派出采风的乐官,以监察全国各地的民情。
但是,熊槐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便改乐尹为刺史府,让刺史府每年都派出刺史前往各地查看民情,以督察各地。
不过,因为刺史令与知北涯的长官都是陈轸,为了尽快将知北涯的摊子铺开,陈轸便选择了用商队、使者团以及各国游侠组织向各国派出探子。而在国中,则直接借用向各地派出刺史的机会,将探子散布在整个楚国。
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前往各地查探的刺史,变成了人人深恶痛绝的探子首领。
但其实他们不是,刺史府与知北涯是两个部门,各地刺史只负责观察各地民情政风,而不负责打探官员的隐情。
只是因为长官都是陈轸,故而时常相互帮助罢了。
汉中上庸的丢失,早就在熊槐的预料之中,这是他自己放弃的。只不过这放弃并不是彻底的放弃,而是放弃的同时,还在汉中上庸留下的钉子。
这钉子就是楚国派往两地的刺史。
因各地刺史只有监察之职,没有守土之责。故而在汉中上庸丢失之前,两郡的刺史便奉命潜伏下来,以为将来收复两地做准备。
虽然这次昭雎攻略上庸,并没有一定要攻下上庸的任务,同样楚王也没有下令上庸刺史全力辅佐柱国昭雎收复上庸。
但是,在昭雎为了攻克上庸,开口要调用刺史之时,楚王无法拒绝,陈轸更无法拒绝。
于是,潜伏不久的黄克,就只能将自己的大部分的手下,以及部分上庸郡知北涯的人全都聚集到郧县,以配合昭雎的行动。
当然,整个上庸郡两部的人自然不止八十人,其他人或者在郧县准备接应,或者早已通过其他渠道埋伏好了。
黄克埋伏好后,过了一个多时辰,秦军的运粮队伍这才不紧不慢的到来。
眼看秦军进入埋伏,黄克直接大吼一声:“杀!”
接着,山上的四十人便一拥而上,纷纷起身向山下的秦军杀去。
“有埋伏,警戒备战。”
秦军一听有埋伏,顿时一慌,接着就见前后的山上各杀出数十人,只是见这些人一窝蜂的冲下山,根本毫无阵型可言,心中微微一松。
只是,就在秦军还在迅速集结备战中,队伍中突然传来一阵大吼:“杀。”
秦军一惊,接着眼睛的余光就瞥见刚刚还在帮助他们运粮的民夫,迅速从粮车上抽出铁剑,然后向一旁的秦军扑了过去。
秦军士卒大恐:“楚人全都反了!”
大吼间,三百伪装成民夫的探子就将散落在整个运粮队的秦军分割包围起来。
这就是在敌国作战,或者新占领地区作战的弊端。
谁也不知道周围的百姓是不是良民,或者说当自己军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保证治下的百姓全是良民,谁也不敢冒头作乱。
但是,一旦实力衰弱,那么周围的人就随时都有可能露出爪牙。
尤其是这一次,为秦军运送粮食的民夫,还是黄克通过投靠秦人的楚国勋贵运作的。
虽然郧县县令是随机抽调的民夫,但是他根本没法保证抽调的民夫是不是楚国的探子,更无法保证被抽调民夫来的是不是本人。
更何况楚国的百姓可不是每户只有一两个壮丁,大户制下的百姓,只能保证每户出丁的数量,但是究竟是谁被征召,父亲还是儿子,哥哥还是弟弟,这个官府根本管不着。
这就给黄克提供了可以运作的空间。
这种情况别说刚刚占领上庸的秦国,就是楚国自己也搞不清具体的情况,包括熊槐自己也不知道治下究竟有多少百姓。
十几年前,楚王槐与令尹昭阳先后两次下令彻查户口,结果全都弄得灰头土脸,更别说初来乍到的秦人。
故而,以有心算无心之下,等黄克带人从山上杀到,秦军已经伤亡过半。
不多时,五十秦军便在楚人的围剿下,全军覆没了。
“快,立即打扫战场。”
战事一结束,黄克一面安排人打扫战场,一面让人穿上自己准备好的秦军衣服。
很快,翻然一新的运粮队便再次上路了。
仞山秦营设置在小道正中,两侧都是一座数十米高小山峰。
军营的东面是一条近丈高数十米宽的城墙,城墙从路中间一直延续到两侧山峰的山脚。
大营中有六百秦军防守,两侧的山上各有两百秦军驻扎。
只要敌军一来,六百秦军坚守大营,两侧山上的秦军便可毫无顾忌的向山下倾泻箭矢。
如今郧关的战斗已经打了数天,这里的秦军正在小心的戒备着。
此时,一支运粮队从后方缓缓而来,然后队伍停在军营的不远处。接着,一个穿着秦军衣服的人来到门前,用满口秦音道:“在下郧县所部,今奉县尹之命运来军粮。”
看守军营大门的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