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楚怀王-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着这样的优良传统,群臣都很期待。

    就在群臣紧张的等待之时,熊槐目光凝视昭雎两个呼吸,然后缓缓地摇了摇头。

    知臣莫若君,在熊槐心中,昭雎的能力比景翠出众不少,尤其内政方面,更是远远的撇开了景翠。

    只是,昭雎的缺陷也很明显,那就年纪比景翠小一轮,比熊槐还要小几岁。

    现在就让昭雎担任令尹,十几年后,恐怕楚国群臣,无人能压制昭雎了。

    更重要的是,熊槐知道,昭雎对变法的态度并不明朗,担心随着变法的深入,昭雎会成为变法的阻碍。

    想着,熊槐便将目光转向景翠。

    这景翠,身份地位功勋全都足够,而他最大的缺点,同样也是最大的优点,便是不甚精通内政,这正是接下来令尹的不二人选。

    想着,熊槐便笑道“柱国功勋卓著,自十多年前担任柱国以来,与各国相争,无一败绩。更是在淮北一战中,全歼越国主力,这是灭越首功。故,寡人决定拜柱国为令尹,不知柱国是否愿意助寡人一臂之力。”

    景翠闻言,立即出列拜道“臣愿为大王分忧。”

    “好!那今后就有劳贤卿了。”

    熊槐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再看向昭雎“司马,自贤卿担任司马以来,为寡人调度兵马,无一差错。且率军作战,同样无一败绩,陈地一战,在三国的强攻下,坚守年余,可谓劳苦功高,故寡人欲拜你为柱国,为楚国诸将之首,不知卿可愿为寡人与各国争锋?”

    昭雎因失去令尹之位,本来还有淡淡的失落,但此刻,失落之意立解。

    柱国本来就是令尹的最有力的竞争者,昭阳景翠,都是由柱国升任令尹。

    况且,景翠年纪也大了。

    想着,昭雎立即应道“臣愿为大王效死。”

    熊槐闻言微微一笑。

    随着景翠昭雎二人的升迁,郢都城外的十万楚军,则正式掌握在他这个楚王的手中。

    想着,熊槐顿时挺直了腰杆。

    。

第七百零九章 揭开序幕() 
顿了顿,熊槐的目光再次落在屈原身上,开口道:“屈卿,这次贤卿率领襄阳百姓坚守襄阳,实乃大功一件。故,寡人欲请贤卿再次担任左徒一职,以为寡人分忧。”

    左徒并不是屈原第一次担任了,十几年前,屈原就担任过左徒。

    当时,屈原与楚王一同商议国事,起草法令,对内展开变法。而对外,则是全力促成齐楚联盟。

    十几年来,一切好像有回到了原点,但是,屈原很清楚,这一次,与十几年前完全不同。

    他已经快四十岁了,而楚王也没有时间再等十几年。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与上次楚王心血来潮,与他仓促上阵不同,这一次他已经准备了近十年。

    不成则死!

    想着,屈原一脸庄重而决然的拜道:“唯!”

    此时,群臣看着跪拜的屈原顿时大恐。

    屈原再次担任左徒!

    这对他们来说,决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熊槐可没管群臣此刻心中是何心思,而是立即接着道:“司马升任柱国,如今司马一职已经空缺。左司马唐昧,率军攻克越国,功勋卓著。故,寡人欲以升左司马唐昧为司马。因司马唐昧不在都城,故,寡人打算让左司马代司马调度全国军队。”

    说着,熊槐不等群臣反应过来,更没有询问群臣,立即看向公孙衍道:“犀首,自贤卿代司马调度军队以来,无有差错,并且击退秦韩两国,一举扭转楚国败局,可谓战功赫赫。故,寡人欲请犀首担任左司马一职,处理国中兵事。”

    公孙衍立即拜道:“谢大王!”

    熊槐闻言一笑,心中微微一松:至此,改革的大局,已经全部部署完成。

    令尹景翠不精通内政,必须需要一个得力助手,而左徒屈原极为精通内政以及外交,以屈原之能,有了他这个楚王的支持,若是景翠全力反对变法,那么,架空景翠,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

    同时,公孙衍这个魏国人掌握楚国的军队调度权,尤其是城外的十万精锐。

    可以说,此刻,楚国的军政大权全都掌握在自己这个楚王的手中。

    接下来的变法,谁还能阻止?

    想着,熊槐看着群臣,再次笑道:“诸卿,数月前,在楚国最危急之时,天降神迹于宗庙,五凤化作五色石,昭示天命在楚,天命在寡人。

    其后,果不其然,我楚国竟能反败为胜,这正是上天的庇护啊!是以,寡人决定在十几天后,也就是八月初一,率领群臣以五色石祭祀女娲大神。”

    说着,熊槐看着群臣笑了笑:“这次祭祀乃是特别祭祀,故,本次祭祀的祭品五色石,全都由寡人承担,诸卿便不必供奉了。”

    群臣一听祭品是神器五色石,顿时愣了愣,然后一脸茫然的拜道:“唯。”

    熊槐点了点头,笑道:“好,退朝!”

    说完,熊槐率先离殿而去。

    不久后,宾馆中。

    就在封君们回到宾馆不久,左徒屈原、廷理孙皓、司败罗异,三人带着一支军队包围宾馆。

    接着,三人各自带着士卒分开,不一会儿,屈原便来到竟陵君的住所。。。

    “左徒,不知你带着士卒来此有何贵干?”竟陵君见屈原浑身带着杀气的找到他,顿时大怒道。

    屈原面无表情的道:“奉大王之命,赐剑!请竟陵君自处。”

    “赐剑?”竟陵君一惊,惶恐看着一个士卒递来的剑,浑身颤抖的道:“这是何意?”

    屈原应道:“大王的意思,方才在殿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还请竟陵君不要让在下为难,让这些士卒送你一程。竟陵君,你是个体面人,不要失了体面。”

    竟陵君一怔,然后浑身汗水直冒,缓缓从士卒手中接过利剑,拔出剑来,看着冒着寒光的利剑,迟疑了一下,看着屈原希翼的道:“左徒,可否给本君一点时间,让本君安排完后事?”

    屈原脸色一冷,摇了摇头。

    “竟陵君,稍后在下还要去南君哪里走一遭,还请不要让在下为难!”

    竟陵君闻言喃喃道:“大王为何如此急促,连安排后事的时间也不给臣留下?”

    说着,带着惊恐,带着忧虑,带着不舍,缓缓地将剑放在脖子上,然后用力一拉,顿时血溅五步。

    屈原在竟陵君咽气后,缓缓摇了摇头,然后吩咐道:“传令,去南君哪里。”

    只是,屈原才刚刚走出竟陵君住所,就见廷理孙皓匆匆快步小跑过来。

    孙皓还未走到屈原身边,距离尚有十余步时,便急道:“左徒,不好了,在下方才给喜君送剑时才发现,喜君已经失踪,如今下落不明。”

    “嗯?”屈原一愣,虽然脸色一沉:“廷理,喜君是还未归来,还是···”

    孙皓摇了摇头,沉重的道:“据宾馆的下人说,喜君昨夜便彻夜未归,直到现在,一直不见踪影。”

    屈原大惊道:“难道喜君敢畏罪潜逃。”

    孙皓急道:“若是畏罪潜逃还好,在下担心···”

    屈原脸色一变,随即急忙吩咐道:“廷理,你立即在宾馆清查各地封君的人数,在下这就去禀报大王。”

    孙皓一见屈原主动去见大王,立即点头道:“善!”

    楚宫。

    熊槐听着屈原的禀报,心中并没有意外,这事他昨天便知道了。

    方才朝议中之所以没有提出来,那是因为为了避免引起群臣的惊慌,是为了暂时稳住那些还留在郢都的封君。

    现在,那些郢都的封君已经被赐死,时机便成熟了。

    是时候杀鸡儆猴了,免得那些封君抱有侥幸之心。

    想着,熊槐便一脸寒意的吩咐道:“此事寡人已经知道了。传寡人诏令,让令尹、柱国、左司马前来见寡人。”

    “唯!”

    不久后。

    得知消息的景翠等人来到殿中,正见楚王一脸冰霜的坐在大殿之上,而屈原正在一旁陪侍。

    “拜见大王!”

    “免礼!”

    待景翠等人坐好后,熊槐冷冷的开口道:“令尹来的正好,方才左徒来报,喜君等五位封君,已畏罪潜逃,不知令尹以为,应该如何处理。”

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 
景翠在来的路上,已经将此事考虑清楚了,区区五个封君,根本不是事。

    此刻,听到楚王一问,立即便应道“大王,喜君等五人,本来就是待罪之身,身为封君,未得大王诏令,擅自返回封地,形同谋反,理应灭族!”

    “好,令尹之言深得寡人之心。”说着,熊槐看着景翠三人问道“只是,寡人担心喜君等人会负隅顽抗,不知哪位贤卿愿去将他们抓捕?”

    景翠三人见楚王看过来,立即拱手请命道“臣愿往。”

    熊槐见状,沉吟了一下,开口道“令尹身为百官之首,不能轻易离都。而宋国那边,事情还定论,寡人担心东方再起波澜,还需柱国在国中坐镇。”

    说着,熊槐看向公孙衍道“故,这事便请犀首走一趟,带兵剿灭喜君等五家,抓捕他们全族回郢都受刑。”

    “唯。”

    接着,熊槐脸色一正,肃然道“令尹,喜君等人私通敌国在先,而后畏罪潜逃在后,实在是欺寡人太盛。左徒说,地方大臣权势太重,以致群臣桀骜不驯,不把寡人放在眼里。寡人深以为然。故,寡人打算采纳左徒的建议,限制地方大臣的权力。”

    说着,熊槐看着三人问道“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景翠与昭雎闻言,心中俱是一沉。

    不久前上朝时,他们才得知此时,现在,时间才没过多久,楚王再次正式提出此事,他们完全没有准备好。

    此时,昭雎眼睛余光瞥了一眼一旁的屈原,心中已经闻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氛。

    上次屈原主持变法,在群臣的反对下,最终功亏一篑。

    时隔十几年,这次屈原再次担任左徒,难道是打算再次在楚国掀起一场变法吗?

    或许这次削弱地方大臣的权力,仅仅只是开始,一旦地方权力被收回,那时,若是楚王全力支持,恐怕屈原会强行推动变法。

    只是···

    昭雎心中疑惑的是,这次变法成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高?

    是不是与上次一样,准备不足,贸然行动,最后遭到群起围攻而失败。

    最重要的是!

    昭雎眨了眨眼睛,看了楚王一眼,楚王的决心有多大?

    若是大王跟上次一样,在群臣的压力下,调走唐昧,疏远屈原,不了了之,那就坑了。

    此时,熊槐见景翠三人全都沉默不言,便点名道“令尹,这事卿怎么看?”

    景翠沉吟道“大王,楚国行县制,已经有三四百年了,这么长的时间,一直都是县尹主事,贸然改变此法,臣以为会造成国中混乱,群臣疑虑,故,此事有些不妥,还需慎重考虑。”

    屈原闻言立即开口道“令尹此言差矣!我楚国立国七百余年,之前一直都是随周制,分封大夫治理地方。直到三百多年前,文王一改前法,在申息两地设县,以县尹制之,至今三百年有余矣。

    昔日文王改周制,虽然国中短时间内出现了一些混乱,但是,数年后,申息等地稳定下来,申息之地却为我楚国提供了大量精锐之师,庄王正是在各县的强兵支持下,称霸天下,问鼎于周。”

    说着,屈原向楚王拱手道“大王,由此可见,县尹之法并非我楚国自古之法,只是文王之法。

    如今三百年过去,原本处在边境的各县,如申息两地(申地在宛城附近,息地在蔡地南),已从边境重地,变成我心腹之地。县尹没有外敌的威胁,掌握县内的所有大权,对之内百姓予取予求,对大王则阳奉阴违。

    这次各县面对秦韩联军来袭,一面向大王表忠心,一面同秦国私通,这便是明证。继续让县尹掌管县中所有大事,已经不合时宜。况且,人力有时穷,并非所有人都能同时精通军政之事。

    并且,昔日一县之地,百姓多聚于城中,县中百姓稀少,县尹一人便可以处理全县之事。但如今则不然,一县之民,较之文王之时,百姓数量增长十倍不止,仅凭县尹一人,已难以处理全县之事。

    故,臣以为县尹制,已经到了要变革之时。”

    说着,屈原拜道“请大王在各县增设县丞县尉以及各部佐吏,以县尹为长,以其他人为辅,共同治理一县。”

    此刻,景翠看着滔滔不绝的屈原,顿时一阵哑然。

    他从早年跟随先王时起,便一直在军中领兵,从在威王以及昭阳帐下作战,到自己独自领兵作战,不是在攻打其他国家,就是在被其他国家打。这几十年来,都是在领兵打仗,对于地方政务乃至朝中事务,一直插手甚少,同样也知之甚少。

    或许年少时,学过如何治理地方,但是,几十年过去,教他的老师早就化成灰了,现在他哪知道治理地方。

    结果,现在,他才说了一两句,结果引来屈原的长篇大论。

    更揪心的是,他竟然无法反驳。

    此时,景翠张了张口,却什么也没有说。

    熊槐见屈原拜倒后,景翠却没有说话,便点了点头,不管景翠十倍说服了,还是理屈词穷,反正令尹已经不反对了。

    况且,熊槐对屈原所说的事情,更是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现在县尹,的确已经无法独自一人处理全县事务了。

    虽然楚国各县还没有县丞县尉这一正式职位,但是各县之中,已经有了类似的职则划分,专人负责专事。而这些人,大都是由县尹的门客担任。县尹上任前,就将属吏全都准备好,一上任,便让这些人接手全县事务。等离任时,再将所有门客全都带走。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每次新县尹上任,都因为事务的不熟悉,而导致县中暂时出现一阵混乱。

    直到县尹以及门客熟悉县中事务后,这才稳定下来。

    而在北方的各国,尤其是秦国,早在商鞅变法之时,就确立了属吏之法。其中,最重要的县令县丞县尉这三个职位,都是由国君亲自任命。

    想着,熊槐便转头向昭雎问道“柱国,不知卿意下如何?”

    。

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 
昭雎闻言一脸的慎重,屈原所说的事情,他同样也了解内情。

    但是县尹一职,不是王族成员担任,就是国中的大贵族担任,他们的能量也很大。更合况,这次屈原不仅想要收回县尹的权利,更要从封君手中争权。

    这事的难度极高,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可是!

    昭雎再次看了看楚王与屈原,若是大王真的决定在国中进行变法,那么他出言反对,同样也会惹得楚王不喜,更站在了楚王以及变法的对立面。

    这同样也很危险。

    昭雎想起几十年前秦国的那场变法,在国中贵族势力已经被极为虚弱的情况下,依旧遭到极为激烈的反对。

    为此,商鞅大行杀伐,渭水两度为之赤。先说变法不好的人被杀了一批,后来说变法好的人同样也被杀了一批,整个秦国都为之侧目。

    想起这两日来,血染郢都的情况!

    现在,楚国还没有正式开始变法,已经有一大批县尹封君为之流血了。

    但,昭雎心中十分清楚,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不久的将来,或者是三年,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