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楚怀王-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散朝后。

    熊槐从大殿中出来,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这一天可把他憋坏了,整整一天,都在听群臣的争论,直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来,耳中一直嗡嗡作响,吵个不停。

    熊槐晃了晃脑袋,然后露出一丝笑意。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江汉封君有了江淮封君的牵制,楚国群臣想要争个高低,分出胜负,短时间内就别想了。

    伐宋?

    熊槐摇了摇头,然后露出嘲讽之色。

    宋国这么好的盾牌,他怎么可能会亲手破坏呢!

    回到后宫中,熊槐用膳之时,突然发现这一段时间来,因为公子虮虱的缘故,而极力讨好他的韩美人突然不在身旁伺候,不由奇怪的问道“司宫,韩美人哪去了?”

    李秋笑着应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秦夫人与韩美人今日同时查出有孕,故而韩美人已被王后送回她的宫中。”

    “嗯!”熊槐一怔,随后露出大喜之色。

    李秋接着问道“大王,是否请韩美人来伺候大王?”

    熊槐摇了摇头“不必了,稍后寡人亲自去看望夫人与美人。”

    说着,熊槐看着案上摆满的饭菜,顿觉胃口大开,好像心中的烦乱都消散了一般。

    次日。

    熊槐在韩美人的伺候下,美滋滋的用完早膳,还未从韩美人殿中离去,就见李秋来报“大王,太子回都,正在宫中求见大王!”

    “嗯?太子怎么回来了?”熊槐一怔,笑脸顿时凝固,应道“让他来见寡人!”

    “唯!”

    。

第六百二十九章 劝说() 
殿中。

    父子君臣相对。

    熊槐看着风尘仆仆的太子横,语气平淡的问道:“已经见过你母后了?”

    太子横屏住呼吸,低声应道:“回父王,儿臣已经见过母后了。不想,一月未见母后,竟发现母后突然消瘦了许多。”

    “是啊!”熊槐点了点头,接着叹道:“你们母后这段时间可是为你兄弟二人操碎了心,而寡人忧心国事,无暇照顾王后,以致王后日渐憔悴,寡人心忧不已。正好太子你返回郢都,这段时间就多陪陪你母后,让她稍稍宽心!”

    “这···”太子横顿时一滞。

    他千里迢迢赶回郢都,可是为了替父王分忧的!是为丹淅的封君而来!

    结果,父王却让他去陪母后。

    大丈夫岂能儿女情长?

    虽然心中不痛快,但是父王开口,太子横不敢反抗,只得应着:“是,父王!”

    熊槐有叮嘱道:“还有,不要跟你那个不孝的弟弟一样,惹你母后生气。”

    太子横委屈的应道:“是,父王!”。。

    熊槐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摆了摆手:“去吧,多陪陪你母后。”

    “唯!”太子横应着,但是身体却没有动,依旧跪坐在熊槐面前。

    熊槐眼睛一缩,立即沉声问道:“太子还不快去?”

    太子横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问道:“父王,儿臣听说在伐宋一事,群臣···”

    话未说完,熊槐便开口打断道:“太子,伐宋一事,寡人自会处理,关于此事,太子不必插手了。”

    “这···”太子横一听熊槐开口拒绝,顿时脑子一乱。

    接着,熊槐脸色一沉,板着脸道:“太子还是先去陪着王后吧,此事对太子,对寡人来说,都比伐宋一事重要的多!”

    太子横见熊槐已经生气了,立即低头应道:“唯!”

    熊槐看着太子横离去的背影,沉吟许久,然后开口道:“请太傅与令尹前来,寡人有要事相托。”

    话一出口,熊槐立即阻止前去传令的李秋道:“等等!”

    熊槐想了想,摇头道:“算了,太傅年事已高,不必请太傅了!”

    “唯!”

    ···

    太子府。

    太子横回到府中,正沐浴之时,一个使者在外禀报到:“太子,令尹在府外求见。”

    “令尹?”太子横一怔,立即应道:“请令尹稍后,孤随后就到。”

    “诺。”

    不久后,太子横来到大厅,见景鲤正在客座上闭目安坐,立即笑着上前。

    “令尹!”

    “太子!”

    礼毕。

    景鲤斟酌了一下,缓缓道:“敢问太子,匆匆而归,可是为公子子兰而回?”

    太子横点头道:“正是如此,子兰做出这等糊涂事,横忧心父王母后,故,特从淮阴赶回郢都,以略尽孝心。”

    景鲤点头道:“太子孝心可嘉,大王与王后必定会感受到的。”

    太子横闻言,想起楚王与王后截然相反的态度,顿时默然。

    景鲤见状,开口道:“臣不久前求见大王,却发现大王对太子归来并未感到欢喜,不知太子以为何故?”

    “这···”太子横脸色一僵,无以应。

    见此,景鲤沉吟道:“太子,臣出宫后,左思右想,略有所得,故特意前来求见太子。”

    太子横立即长拜:“请令尹指点!”

    景鲤点了点头,开口道:“太子,自从大王得知公子子兰的事情后,这十几日来,每次与群臣议事,眼中忧色不断。然太子今日归来,臣求见大王之时,却发现大王眼中已经恢复平静。

    是以,臣暗想,大王对太子归来,还是十分欣喜的,但是却因为他事,而心有顾虑。”

    太子横精神一振,顿了顿,问道:“不知令尹以为父王在为何事担忧?”

    “是为太子!”

    “我?”

    景鲤点了点头:“如今大王所忧心的地方,不在于楚国之外的各国,而在于楚国之内。为了应对各国伐楚一战,大王已经准备数年之久,粮草器械充裕,各国大军为我楚军所阻,劳而无功,这便是明证。

    大王之所以担忧楚国之内,那是因为国内的情况,出乎大王以及臣等的预料。按照之前的预计,我楚国百万雄师防御险要之地,有足够的物资支撑,便可与各国百万大军相持两到三年。

    不想,仅仅只是交战半年,国中的厌战情绪就高涨,群臣百姓要求速战速决的呼声日益高昂,以致每次群臣议事,都分成两派,相互争执不下。”

    景鲤将太子横若有所思,便停顿了片刻,然后接着道:“太子,群臣相互争持,大王并不担忧,大王唯一担心的,那就是群臣将太子牵扯进来。

    为君之道,在于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团结大部分的臣子,只要内部不乱,国外的敌国,就不能把我楚国怎么样,是以伐宋之议在楚国争论半年,但是大王却始终没有发出声音。这不仅是因为大王心有疑虑,更是因为,值此关键时刻,大王需要团结所有的大臣。

    大王尚且如此,太子身为储君,更需如此。”

    说着,景鲤意味深长的道:“太子,你乃国之储君,如今群臣分成两派,不知太子打算站在那边。”

    太子横默然,他知道景鲤说的不是朝中的大臣,而是江汉与江淮封君的分歧。

    伐宋的争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在争论伐宋利弊,而且还夹杂着东西两帮人的利益。

    如果他是公子,那么只需站在其中一边便可,但他是太子,是储君,他要的不是一半,而是全部,是没有封君反对。

    若是他即位之前就得罪一半封君,那么他即位之后,要想重新拉拢那些不听使唤的封君,树立楚王的威严,恐怕的付出很长的时间还有代价。

    所以说,无论他站那边,都是错。

    原本他已经跳出了这个漩涡,但是子兰称王后,他又回来了,再次陷入这个漩涡中。

    想到这,太子横又摇了摇头。

    不,不是他再次陷入其中,而是接受丹淅封君的贿赂后,在子兰称王后,他就没有选择了。或者说,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跳出这个漩涡。

    接着,太子横又想起不久前为了安抚江淮封君,而接受他们的重礼。

    结果,前脚收礼,后脚子兰称王。

    这···真是命运弄人。

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 
“不知令尹有何高见?”太子横问道。

    景鲤应道:“太子,老子有云: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和怨尚且如此,更何况亲自参与其中。故,太子参与其中,实为大不妥。为太子计,不如以静制动,无为而胜有为。

    自从公子子兰称王之后,王后担忧过度,终日以泪洗面,此时太子难道不应该入宫以尽孝心吗?”

    太子横闻言一滞。

    原来令尹景鲤是奉命来劝他的。

    景鲤离去后不久,就在太子横唉声叹气之际,又有侍者来报:“太子,上官大夫求见!”

    太子横精神一振,立即应着:“快请大夫进来。”

    “诺。”

    楚宫中。

    熊槐正与前来复命的景鲤说着太子的事情时,李秋快步走了进来,接着禀报道:“大王,臣已奉命将大王赏赐的物品送到太子府上。”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司宫,现在太子在府中干什么?”

    李秋迟疑了一下,然后拱手应道:“回大王,臣去太子府上的时候,太子正在府中接见大臣!”

    熊槐与景鲤闻言全都脸色一沉。

    此时,熊槐心中闪过一丝冷笑,暗道:看来,寡人得给太子好好的上一课了,教教他什么事权谋,什么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想着,熊槐摆了摆手道:“有劳司宫了!”

    “不敢!”李秋应了一声,然后退下。

    接着,熊槐对景鲤道:“令尹,卿也退下吧!”

    景鲤闻言,心中叹恨太子不识时务,此时不仅没有闭门谢客,反而还大张旗鼓的接见大臣。

    想着,便在心中长长一叹,应道:“唯!”

    另一边,太子府热闹了近大半个时辰后,随着太傅环渊以讲学为名赶来,太子府这才安静下来

    接下来十余日,太子横每日一大早便入宫陪着南后,直到黄昏时分才返回府邸。

    而太傅环渊以太子月余未听讲学为由,每日黄昏时分赶到太子府,为太子补上着月余的缺失。

    虽然郢都表面恢复了平静,但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随着太子的归来,郢都已经波涛汹涌,一股滔天巨浪,正在来袭。

    这次风暴焦点,不是旁人,正是太子。

    十一月初一。

    楚国大朝。

    熊槐坐在王位上,看着殿中群臣一如既往的争吵对骂。

    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的争吵,大家全都没有用上全力,反而留有一分心思关注着太子。

    而太子横此刻听着群臣的议论,低着头,闭上眼睛,一如既往的沉默。

    下午时分。

    就在群臣吵红了眼睛,连声音都一些嘶哑时,太子横突然睁开了眼睛,然后起身,向大殿之中走去。

    太子的行动一下子吸引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正在争论中的群臣,几乎就在太子起身的一瞬间,便沉默了下去,然后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太子身上。

    有的露出期待的之色,有的一脸紧张,有的充满着不解,还有的露出遗憾之色。

    而此时,熊槐看着太子横,面无表情,心中冷冷一笑。

    太子横在所有人的注视中来到大殿中间,在全场死寂中,缓缓开口道:“父王,儿臣不久前巡视淮水归来,儿臣在淮水所见,十五万宋军,已经分散在我淮北各地,尚且聚在一起的宋军,已经不足七万,而柱国手中的兵力,依然有超过二十万的大军。

    故,儿臣以为,此时只需让柱国大军北上,便可一举击破宋军,收回失地,提振我楚国士气。”

    太子横的话犹如一个信号一边,话音还未落下,州侯立即跟上:“大王”

    很快,殿中的群臣中,就有不少原本反对伐宋的大臣倒戈,接着一大半的人出言赞同讨伐宋国。

    而反对伐宋的大臣,在太子第一次发言后,顿时全都哑口。

    一时间,整个大殿全都是要求讨伐宋国的呼声。

    好似整个楚国的大臣全都达成一致意见一般。

    接着,熊槐在群情激昂的呼声中,瞥见景鲤冲他微微颔首。

    见此,熊槐点了点头,伸出一只手来,制止了群臣的议论后,笑了笑,缓缓开口道:“诸卿的意思,寡人已经明白了。讨伐宋国一事,寡人”

    话未说完,便被殿外传来的一声急促的禀报声打断。

    “报大王,司马昭雎有紧急军情!”

    殿中众人闻言,立即向殿外看去,却见一个偏将正从远处跑来。

    很快,偏将急跑入殿中,喘着气禀报道:“大王,陈城危急,司马向大王求援,请大王派兵救援陈城!”

    说着,双手捧着一封帛书,向熊槐一拜。

    熊槐看罢帛书,顿时脸色一变,然后立即将帛书传示群臣,接着开口道:“诸卿,司马来报,在各国的强攻下,陈城的大军伤亡惨重,如今陈城兵力有所不足,一度被敌军杀入城中,幸得城中将士百姓拼死阻敌,这才让陈城幸免于难。

    司马担心陈城不守,而退路被宋国所阻,故请求寡人派兵打同寿县到陈城的道路,以免陈地将士全军覆没。

    不知诸卿以为,寡人应该如何是好?”

    熊槐话音一落,群臣全都一滞。尤其是太子横,顿时脸色僵直。

    楚王一开口,形势立即发生转变,变化之快,快到让他反应不过来。

    方才还是讨论怎么伐宋,一转眼,就变成了如何保卫寿县,以及如何救援司马昭雎。

    昭氏一脉乃是楚国朝中最强大的势力,而寿县则是楚国江淮最重要的地方,江淮的封君们同样也不弱。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他这个太子也不敢开口伐宋。

    群臣沉默了一阵,接着,昭氏一脉的大夫昭盖看了看太子,沉吟了一下,率先开口道:“大王,臣以为此时应该立即下令柱国出兵伐宋,讨伐盘踞在颖水的三万宋军,以打通陈地与寿县的道路。”

    景鲤闻言立即行礼道:“大王,昭大夫所言甚是,臣附议。”

    群臣附议之后,熊槐当即下令道:“传寡人诏令,让柱国立即派出五万大军,前往讨伐在颖水的宋军,打通寿县与陈地的道路。

    另,为了避免齐国水师杀入淮水,传令柱国,让他小心戒备!”

    

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祸相依() 
随着楚王正式下令柱国景翠出兵收复颖水后,郢都关于讨伐的宋国的争论得以暂时平息。

    十一月初八,楚王的诏令传到寿县,三日后,景翠以将军昭应为将,率一万水师,四万步卒,水陆并进沿颖水北上,兵锋直指盘踞颖水的宋军。

    接下来的两次大朝,皆因颖水的战果还未传来,故,楚国群臣全都在观望。

    自六国伐楚以来,难得的出现楚国的朝会在一个时辰内便结束了。

    十二月初二。

    昭应杀退颖水宋军的消息传会郢都。

    熊槐为之一愣,看着前来禀报战果的公孙衍迟疑问道:“犀首,这宋军占据颖水半年有余,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为何会败退的如此之快?”

    公孙衍摇头道:“大王,据将军昭应的消息,宋军水师自持占据上游有利位置,强自出兵与我军水师先锋交战。结果,初一接战,宋军水师便全面落入下风,大战一个时辰,宋军水师败逃水寨,结果被我军顺势杀入,一举夺取,宋国船只全部被我军所夺。

    其后,宋军见失去了颖水的控制权,又坚守营寨三日,见我军攻势强烈,便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