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楚怀王-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惠文王得知司马错回到咸阳后,再次召开朝议,商议巴国一事。

    “贤卿,不知你以为让出巴国之事,利弊如何。”秦惠文王向司马错问道。

    如今相国张仪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将巴国让给楚国。

    对于张仪的建议,樗里疾和甘茂的态度是反对的。

    秦惠文王对于这两种态度不置可否,并没有明确的倾向,似乎内心正在矛盾中。

    而司马错身为伐蜀计划的提议者以及实施者,并且还是蜀地的主将,他的态度尤为重要。

    司马错听到秦王的问话,郑重道:“大王,相国之言有理,如今巴国之地以及南郑,一直都是楚国说在意的地方,楚国得不到这两个地方,是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对于司马错的言论,大家全都面无表情,真正的正题还没有开始。

    顿了顿后,司马错接着道:“不过,如果楚国在战场以外,能够获得楚国在战场中也得到的巴国,相必楚国是极为高兴。”

    张仪不解的问道:“客卿是不是忘记了当前的天下局势,如今齐国吞并燕国,已经变得异常强大,如果不能趁齐国渣燕国立足不稳之际,将齐国从燕国逼走。那么等齐国彻底消化燕国,试问天下虽大,又有哪个国家可以制衡齐国。”

    “是三晋,还是楚国,亦或者是我们秦国?三晋渐弱,如今就不是齐国的对手,更何况以后。楚国和齐国隔江相望,只需要精兵数万,就可以防守有余。而我们秦国与齐国,可是隔着三晋呢!”

    “如果秦楚之间继续构难,势必相互牵制,单凭赵魏两国,难道可以帮助公子职复国吗?”

    “要知道现在公子职可是在赵国快呆了一年了!”

    “如果我们秦国能用不毛之地的巴国,换取东方大国燕国的支持,自然是对秦国十分有利的。”

    “况且将巴国让给楚国,也只不过是疲楚之策,可以继续消耗楚国的人力和物力。”

    张仪说完,司马错反对道:“大王,相国此言有误。”

    “诚然,用巴国来换燕国的支持,对秦国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巴国之地关系伐楚大业,一旦秦国失去了巴国,那么秦国同时失去的还有自己对楚国的地利。如果因为要获得燕国的支持,而失去一个吞并楚国的机会,重新和楚国陷入对峙,那么这对秦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况且相国疲楚之言有误,楚国带甲之士百万之众,粟支十年,区区一个巴国,对楚国来说实在是九牛而一毛,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失去了巴国,不仅仅只是我们秦国失去了对楚国的地利,更是让秦国出现一个破绽。”

    秦惠文王闻言问道:“不知贤卿所说的破绽是何处?”

    司马错回答:“大王,微臣曾仔细考察过从巴国到楚国巫郡的道路,最方便行走的道路就是沿着江水。”

    “这一条道路从巴国顺流而下攻击巫郡则很简单,而从巫郡逆流而上攻击巴国则很困难,所以在巴国要想防住来自楚国巫郡的攻击,只需要精兵数千在阳关驻扎,那么楚国就束手无策。”

    “而要是巴国有失,那么从巴国的江州进攻蜀地,那就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也就是说我们秦国失去巴国,就需要精兵两万,才能防住楚国对蜀地的窥探。”

    “大王,楚国乃是大国,拥有雄兵百万,论士卒之多,我们秦国比不上楚国。”

    “而论粮草的丰厚,楚国江汉、云梦、淮泗地区,都是产粮的膏腴之地,所以楚国粮草之丰厚,不是秦国只有一个关中地区可比的。”

    “况且蜀地贫瘠产粮不足,一旦大军聚集,以蜀地自身的产粮能力,恐怕难以支撑大军的消耗,届时我们秦国也不得不从南郑调粮,这样我们秦国的消耗就会达到三分。”

    “这种情况下,不知大王以为,用秦国的三分消耗去拼楚国的五分消耗,谁会先支持不住。而且如今楚国同样对南郑垂涎三尺,我们因此在南郑同样驻扎也重兵,恐怕难以支持蜀中,如果到时需要从关中调粮,那就危险了,从关中运粮到蜀中的难度,丝毫不弱于楚国从巫郡运粮到巴中的难度。”

    秦惠文王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如果真发生司马错所说的那种情况,对秦国来说,这就是一场灾难,无论输赢,都是以本伤人。

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难() 
现在的秦国可不是只有楚国一个对手,齐国现在还很强,尤其是吞下燕国,实力对比秦国,已经明显占优势了。

    见秦王有所意动,张仪顿时心中一沉,上一次和司马错辩论伐韩还是伐蜀,结果张仪的夸夸而谈面对司马错的务实之言,完全不堪一击,秦王采纳了司马错伐蜀之议。

    没想这次关于让出巴国的事情,再次被司马错求实务真的言论驳斥的漏洞百出。

    要是司马错再次在秦王面前驳倒了自己,那么他张仪在秦王的心中,肯定会地位下跌的。

    一旦失去秦王的信任,他张仪会落得什么下场,公孙衍和陈轸就是前车之鉴,这两人就是被他张仪排挤出秦国的。

    想到这里,张仪再次向秦王道:“大王,客卿所言极有道理,但是微臣有一疑问,想请教客卿。”

    司马错闻言向张仪一礼道:“请相国赐教。”

    张仪问道:“不知如今我们秦国和楚国相比谁强谁弱。”

    司马错惊讶的看了一眼张仪,然后看了看若有所思的秦王,思考了一会儿道:“秦国和楚国相差无几,但是目前我秦国相对与楚国而言,占有绝对的地利,一旦发生战争,我们秦国即使不胜,但是也不会输。”

    秦惠文王听到司马错的言论微微点头,正如司马错所言,秦国不仅仅只是面对楚国是这样,自从秦国收回河西之地后,面对其他关东国家也同样是如此,即使不胜,但也不会输。

    张仪笑了笑道:“大王,客卿所言不错,我们秦国的实力并不比楚国的实力强大,去年曲地和于中两战,足以证明楚国的实力并不弱。”

    “如今我们秦国想要攻击楚国,只有四条路。其一兵出武关过于中,攻击楚国的丹水流域。其二兵出南郑,经汉水攻击楚国的汉中郡。其三兵出巴国,经江水攻击楚国的巫郡。其四借道韩国,攻击楚国的方城一带。”

    “诚然,如今我们秦国对比楚国占有地利,楚国攻打秦国,需要付出十分力,才能得到一分收获。但是反之亦然。”

    “我们秦国如果借道韩国攻击楚国,那么一旦韩国倒向楚国,那么我们秦国就将再次面临一场殽之战。”

    殽之战是指秦晋争霸时,秦穆公越过晋国劳师远征郑国,结果在郑国无功而返,大军回归途中,在殽山遭到晋国的偷袭全军覆没的事。

    对于越过其他国家,劳师远征千里之外的国家,无论是提出借道的国家,还是被借道的国家,心中全都心惊胆战。

    假道伐虢的事情,春秋战国历史上已经出现很多次了,要是自己借出道路,结果来借道的国家灵机一闪打算顺手牵羊捞一把,那就欲哭无泪了。

    而提出借道的国家,把军队派出去,后勤补给线路也全都要经过这个国家,不说发生殽之战的那样的惨剧,要是借出道路的那个国家,突然发生盗贼事件,把后勤补给抢走了,或者说把后路给断了,这可怎么办!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即使战争很顺利的打赢了,那么通过战争而获得的收益,怎么长久的保持下来,谁能长久的守住一块飞地?

    即使守将能力足够,即使守将足够忠心,但时间一长,国君自然会生出疑心。

    所以对于秦国向韩国借道攻击楚国的事情,秦国上下是排斥的,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智慧便宜了韩国。

    张仪说完借道韩国的事情,接着说到其他三条路:“大王,除了借道韩国,剩下的三条路,最好走的就是武关一线。”

    “但即便是走武关,我们秦国也要经过道路崎岖的于中地区,去年我们秦国和楚国在于中僵持数月之久,也正是因为楚国攻打我们秦国不好打,我们秦国反击楚国同样不好打。”

    “如今虽然楚国的军队已经从于中地区撤离,但是楚国柱国景翠的军队,依然在丹水流域防守,这一条路依旧易守难攻。”

    “而从南郑出发,经过汉水,进攻楚国的汉中郡,其难度和楚国从汉中进攻南郑相比,除了是顺流这一个优势,其他的没有什么两样,要想从正面攻破楚国汉中郡的防守,在楚国十万重兵把守的情况下,微臣以为根本不可能。”

    “至于兵出巴国顺江水攻击楚国的巫郡,微臣以为这其中的难度,比攻击楚国的汉中郡还要大一些。”

    “众所周知,楚国和巴国不和,数十年前巴国内乱,巴将巴蔓子以鱼邑(白帝城)巫郡等三城为条件,请求楚国帮助巴国平乱。巴国借楚之力平定巴国后,为了保住三城不失,巴蔓子将自己的头颅割下送给楚王,以报答楚国相助之恩。”

    “其后,巴楚相争,巴国即使结盟蜀国,依旧不敌楚国,不仅失去了巫郡,连入巴三雄关之中的扞关和沔关,也都落入楚国之手。现在楚国要想进攻巴国江州,只剩下阳关这一道雄关,所以说从巴国进攻巫郡,即便是可以顺流而下,但是面对扞关和沔关两大险关,也是困难重重,并不比楚国逆流而上攻击阳关容易。”

    昔日秦国夺取巴蜀之时,楚国也不是没有打过巴国的注意,只是巴国对阳关守备森严,楚国一时间没有找到机会。

    而秦国之所以能攻下巴国,是因为巴国以为秦国是自己请来的援军,是来攻打蜀国的,却不想张仪和司马错攻下蜀国后,眼看巴国不备,张仪乘机搂草打兔子,将巴国一并收拾了。

    张仪继续道:“大王,我们要想守住巴国,那就只有阳关一道防线,而要想攻击巫郡,不仅要面临两道难关,还要面临凶险莫测的江水。天下水师,非楚即越,水战乃是我秦国劣势而是楚国的优势,一己之短攻敌之长,智者不为也。”

    秦惠文王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虽然司马错描绘了一个得蜀即得楚,得楚得天下的一统天下的宏伟蓝图。

    但是秦惠文王会楚国真正交手后,深深的感觉到司马错的计划,除了极大的激化秦楚矛盾外,也只是一个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因为这个时候的楚国,实力并不弱,攻齐伐秦,在天下很抢眼,尤其是楚王力压齐王,当上诸侯盟主,大有称霸天下的架势。要不是伐秦失败,恐怕如今的霸主国,已经确定为楚国了。

    司马错的计划并没有错,错的地方就在于此时的秦国,并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

第六十三章 秦国战略() 
如果不是司马错的计划,令秦国在地利上占据绝对优势,秦惠文王都有一些怀疑司马错的用心了。

    秦国和楚国构难,只会让齐国获利。

    要知道楚国除了和秦国接壤外,也是和齐国接壤,为什么之前楚国刚刚打完齐国,突然就和齐国结盟,把目光瞄准了秦国,都是因为秦国吞并巴蜀的缘故。

    如果不是齐国吞并了燕国,恐怕秦楚于中之战会一直从去年打到今年,都不一定会有结果。

    张仪见秦惠文王有所意动,继续道:“大王,秦楚短时间内难以分出胜负,继续和楚国相互对峙,只会让秦楚两国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

    “况且微臣以为,争霸天下之道,应该先易后难,结众弱以敌一强。如今因为齐国的关系,三晋和燕国已经和我们秦国结盟,只需我们秦国合三晋之力出兵攻打齐国,就可以将燕国从齐国的手中解救出来。”

    “到时,秦国凭借战胜齐国威势,效仿昔日齐桓公的旧事,找一个借口,联合三晋燕国,兴兵伐楚,必能一战而胜。如此,齐弱楚削,秦国一国独大,则霸业可成。”

    秦惠文王被张仪说的精神一震,待听到霸业可成,眼睛不由一亮,情不自禁的点点头。帝业的道路太过遥远,秦王自己就连帝业的大门都没有摸到,而霸业则不然,秦国此时已经进入霸业的大门,即将择取这颗即将成熟的果实。

    司马错摇了摇头,出言道:“大王,相国所言虽然有理,但是却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楚国同样也需要出兵伐齐,否则即便是让出巴国,也未必能保证楚国不生出异心。”

    “齐国是当今天下的大国,我们秦国劳师远征齐国,即便是有三晋相助,面对以逸待劳的齐国,也必须全力以赴才行。否则,出征的军队太少,难以对齐国形成压力。”

    “一旦我们五国出兵伐齐,而楚国按兵不动,要是楚国有什么异样的想法,那就是危险了。”

    “之前我们秦国没有夺取巴蜀之前,楚国就对南郑虎视眈眈,现在我们秦国夺取巴蜀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要是楚国见我们秦国国内空虚,出兵偷袭南郑或者从巴国出兵偷袭蜀国,这不可不防。”

    秦惠文王赞同道:“相国言之有理,伐齐势在必行,但是客卿所言也不无道理,楚国和我们秦国讲和后,却按兵不动在一旁观望,寡人深为忧之。”

    对于秦王的忧虑,或者说是目前秦国上下都有这样的忧虑,害怕楚国在秦国和齐国大战期间,出兵偷袭。

    张仪眼珠子一转,笑道:“大王,此事易尔。”

    秦惠文王看着张仪道:“相国有何对策?”

    张仪答道:“大王,如今我们秦国还没有让出巴国,但是楚国已经和齐国绝交了。虽然伐齐一事,我们秦国比楚国心急,但是楚国得到巴国的心思却更加心切。”

    “所以只要我们派人给楚国传递一个信息,说我们秦国有意让出巴国,但是心中还有一个疑虑,那就是楚国是否真的要和齐国绝交,楚国如今和齐国绝交的诚意还不够。”

    “若是楚国能将军队调往东方和齐国对峙,那么秦国欣喜之下,必然会将巴国让给楚国。”

    秦惠文王同意道:“相国此言可以一试,就说若是楚国同样出兵伐齐,寡人何吝巴国。”

    张仪从秦宫归来后不久,门客冯喜快步走过来道:“君上,刚刚从楚国得到的消息,楚国令尹昭阳已死,楚王欲废肉刑。”

    张仪闻之愕然。

    魏国大梁。

    楚王因为魏美人的缘故而修改肉刑的消息,经过无数人口耳相传,越发夸张了,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以极快的速度传到魏襄王的耳中。

    就在魏襄王惊讶楚王的痴情之际,这时楚国又传出一条劲爆消息。

    魏国的公孙衍突然出现在楚国,被楚王重礼接待,接着,楚王以公孙衍为相,带着一个庞大的使节团前来魏国聘问。

    得知这个消息,魏王立即招相国田需前来商议。

    “相国,不知你以为此次楚王派公孙衍来是为了什么?”

    田需到了魏宫后,魏襄王立即开口问道。

    “大王无忧,公孙衍此次前来魏国,依微臣之见,可能有两件事。”田需拱手行礼后,立即回答魏王。

    “其一,根据公孙衍一贯的行为,无非是来联络魏国,让楚魏结盟抗秦罢了。”

    “其二就是最近在传得沸沸扬扬的楚王和魏美人之间的事。或者说,这两件事都是一件事。”

    魏襄王差异问道:“一件事?”

    “正是。”田需点点头道:“大王,楚王是否好色?”

    魏襄王想了想,摇头道:“寡人不知,但是自从楚王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