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闻言大喜道:“好,如此寡人就放心了。”
顿了顿,熊槐又语气中充满杀气的问道:“寡人从各地封君征召军队,可曾全部抵达,可曾有人迟到,或者兵力不足。”
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
熊槐此言一出,厅中诸多封君顿时为之一滞。
征召封君的军队,往往会碰到迟到,少到,不到,这三个问题,这是楚国的顽疾,也熊槐最痛恨的问题。
此时,叶公察觉到厅中的寒意,立即开口道:“大王请放心,各地封君一向忠心为国,断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自从大王下诏之后,臣等还未离开郢都,便立即下令征召封地内的所有军队,前来丹淅固守,直到数日前,所有的军队全部抵达丹淅,没有任何迟到、少到、不到的情况发生。”
熊槐点了点头,他相信,大部分的封君都是如叶公所说,没有一丝耽搁。
毕竟,丹淅这一片区域,一向都是楚国要地,是众多封君的汇聚之所,这些封君,不会拿自己的封地开玩笑。
想着,熊槐笑了笑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只要我楚国众志成城,以我楚国之力,区区六国,有能奈楚国何?”
说着,熊槐大声笑道:“有卿等相助,这越国,寡人吞定了。”
众封君见楚王露出笑容,顿时为之一松,然后齐拜道:“愿为大王效力,阻击敌军。”
熊槐闻言脸上露出一股发自内心的喜悦,然后起身,伸出一只手,虚抬着手,笑道:“诸卿请起,能有诸卿效力,寡人必可高枕无忧矣。”
众人起身后,厅中气氛为之一松,整个厅中,瞬间露出君臣相得,其乐融融的景象。
次日。
熊槐在叶公等人的陪同下,巡视完淅水防御后,正打算巡视丹水。
此时,陈轸脸色沉重的来到船首,然后走到熊槐身侧道:“大王,不好了,洛邑传来消息,各国已经达成协议,各自返回本国了。”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全都脸色一沉。
显然,随着各国之君返回本国之后,各国的军队很快就会前来伐楚了。
也就是说,战争开始了。
此时,熊槐露出一脸冷笑,不屑道:“寡人本以为他们商量十天半月,就会达成一致,不想,他们竟然在洛邑呆了近一月,算是寡人高估他们了。”
熊槐话音一落,众人脑海中浮现出六国之君为伐楚之事,争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地画面。
想到这,不仅为之一笑,为之一松。
显而易见,各国商议了一月,肯定是矛盾重重,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以离间各国。
众人想已经前往燕国行贿游说的鄂君,又想起楚王准备离间各国的使者,接着又看向淅水东岸的防御设施,顿时心中充满信心。
这一战,没有想象中困难。
熊槐见众人脸上恢复了信心之后,便向陈轸问道:“陈卿,可曾查明各国如何解决矛盾,达成一致意见的,还有,各国出兵伐楚的方向,可曾查明?”
熊槐说完,叶公等人全都向陈轸看去,迫切的想要知道,各国的主攻方向究竟在哪里。
“回大王,这些消息臣已经通过各国大臣,查探清楚了。”陈轸点了点头,然后应道:
“之前秦齐两国僵持不下,但是,随着秦国将少梁韩城等地割给魏国,魏国便倒向秦国。但是,其后,齐国伙同宋国,依旧坚持要出兵淮北。于是,秦韩魏三国共同逼迫宋国,让宋国将薛地归还齐国。
在秦韩魏三国的逼迫下,在齐赵两国没有开口的情况下,宋国顶不住五国的压力,只得将薛地归还齐国。而齐国得到薛地后,立即松口,绝口不提攻击我楚国淮北之事。”
听到这,叶公等人顿时脸色一变。
若是各国不攻击淮北,那么剩下地方,就只有陈蔡,方城,丹淅了。
这三个地方,陈蔡最容易攻取,其次便是丹淅,接着才是方城。
按照这难易顺序,恐怕丹淅之间压力不小。
此时,阴君脸色变幻一阵后,立即向陈轸问道:“刺史令,宋国身为六国的盟友,结果却被各国威胁,被迫交出百里薛地,宋王心中必有不岔。故,不知能否说动宋王倒戈?”
陈轸闻言摇了摇头,接着又快速的点了点头。
“刺史令这是何意,说动宋王究竟有无可能?”阴君奇怪的问道。
陈轸应道:“阴君,宋王割地的同时,已经下令驱逐上官大夫以及左大夫,以示与我楚国绝交之意。故,目前的局势来看,说动宋王倒戈,没有这个可能。
但是,若是伐楚之战陷入僵持,僵持的时间越长,那么宋王内心动摇的可能性越大,那时,才能说动宋国倒戈。”
熊槐闻言笑了笑道:“无论如何,此事还得一试。”
说着,熊槐看了看身侧的群臣,然后下令道:“传寡人诏令,以左尹昭常为使,前去访问宋王,寡人欲以淮北之地三百里为礼,请宋王与寡人交好!”
叶公等人闻言,脸色露出笑意,拱手行礼道:“大王英明,宋王刚刚在各国的逼迫下失去百里薛地,结果却从我楚国获取三百里土地,孰亲孰远,一看便知,宋王必然会亲近大王的。”
熊槐笑了笑,然后看向陈轸问道:“陈卿,不知各国打算如何攻打寡人?”
陈轸应道:“大王,六国商议的结果,是齐魏赵三国攻击陈城,而秦韩两国则是攻打丹淅防线。”
熊槐见叶公等人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用手摸着自己的胡须笑道:“齐魏赵三国攻击陈城,这就是替魏国做嫁衣,而齐赵两国无直接所得。秦韩两国攻击丹淅,这就是为秦国做嫁衣。
丹水之北的土地,直面秦国武关,就算秦国愿意分出一部分土地给韩国,恐怕韩国也未必会要。
是以,不久的将来,韩赵宋三国,便是我楚国破局的关键所在。”
群臣一听,楚王说的有理有据,似乎在楚王的眼中,各国联盟转眼可破一般。
想着,叶公与麾下诸将对视了一眼,一同行礼道:“大王英明,各国不足为惧!”
熊槐见叶公等人脸色的凝重稍稍松弛,便摆了摆手,自信满满的笑道:“寡人要想离间各国,还得众卿再次阻截秦韩联军,只要诸卿不给秦韩联军机会,一年半载之内,寡人便可瓦解六国联盟,重新登上天下霸主的地位,让楚国重新成为霸主国。”
叶公等人闻言,立即拜道:“愿为大王效力。”
熊槐见状,立即俯身将叶公扶起到:“诸卿请起,请诸卿与寡人一同努力。”
“唯!”
群臣起身后,熊槐沉吟了一下,然后开口道:“传令,寡人要继续巡视丹水,各国联军,在寡人的眼里,根本不足为虑!”
第六百零四章 襄阳()
熊槐不急不缓地巡视完丹水后,才下令返回郢都。
此时,熊槐站在船尾,看着丹淅之地逐渐远去,心情极为复杂。
良久,直到丹淅的防御工事逐渐在视线中模糊,直到消失在视线中,熊槐才收回目光。
接着,熊槐摇了摇头,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转身向船舱中走去,就在进入船舱的那一瞬间,熊槐停了下来。
熊槐的身躯在船舱前停滞数个呼吸,而后,在陈轸与公孙衍的迟疑中,缓缓开口道:“陈卿,传诏,让襄阳城守屈原秘密来见寡人。”
陈轸闻言顿时一惊。
屈原这个名字已经数年没有从楚王口中说出来的,不仅如此,屈原这个名字也有数年未在郢都出现,仿佛这个名字如同被人遗忘一般,大家都不愿意提及,唯恐那一天,楚王又想起这个人来。
不想,现在,楚王竟然在各国伐楚的前夕,突然想见屈原了。
陈轸心思千回百转,口中没有丝毫怠慢,应道:“唯。”
熊槐听到陈轸的回应道,微微颔首,然后进入船舱中。
···
船队顺流而下,过丹水,入汉水,以极快的速度向郢都而去。
当夜,熊槐的船舱中,灯火通明,此时,熊槐独自一人静静的坐在船舱中,正全神贯注的看着案上的木简,渐渐的,案上左侧的木简已经大半移到右侧。
夜深人静,此刻熊槐已经忘记了时间流逝,直到陈轸的声音突然在船舱外响起,这才将沉浸在木简中的熊槐拉回现实。
“大王,屈原求见!”
熊槐一怔,过了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屈原是他自己召见的。
想着,熊槐立即一边揉了揉眼睛,一边开口道:“立即让屈原进来!”
“唯!”
很快,随着舱门的响动,屈原的身影出现在熊槐眼前。
透过微微晃动的灯光,熊槐发现屈原的相貌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依旧那么年轻,那么充满活力。
随着屈原的走近,熊槐很快就发现了屈原身上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屈原的眼睛,以前,熊槐记忆中,屈原的眼睛明亮而灵动,现在,数年未见,屈原的眼睛已经变得漆黑而深邃。
此时的屈原,少了几分朝气,多了几分沉稳。
“臣屈原拜见大王!”屈原来到楚王案前,看了一眼越发显得威严的楚王,立即压制激动的心情,然后行礼一拜。
听着屈原平静中带着一丝激动的声音,熊槐笑了笑,开口道:“贤卿快快请起。”
待屈原起身,熊槐再次将屈原上下打量了一下,笑道:“数年不见,贤卿却是比以前更加稳重了。”
屈原闻言立即拱手:“大王,无论臣如何变化,但,臣对大王的忠心却一直未变。”
熊槐一怔,不由诧异的看着屈原。
以前,以屈原的骄傲,可不会当着楚王的面表忠心,而是自己用笔,用华丽的辞藻将这些话写下来···
想着,熊槐便笑了笑,对此刻的屈原更加满意了。
熊槐满意的地方,不仅因为屈原的表忠心,而是屈原的态度。
以前的屈原,虽然才华过人,对楚国充满热情。但是,或许是因为被提拔过快,以弱冠之龄,位列楚国重臣,导致才气过人的他,也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总是看不起身边的同僚,显得恃才傲物,与周围的人关系很差。
现在,屈原能如此,这说明他已经放下自己傲气,如此,熊槐也就不担心,屈原周边的人,欣赏他,崇拜他,敬畏他,却无人亲近他。
想着,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贤卿,此处只有卿与寡人,贤卿不必如此正式,坐!”
“谢大王!”
待屈原坐下后,熊槐看着屈原,郑重的道:“贤卿,这次寡人召见贤卿,乃是为襄阳之事。不知,贤卿筑城数年,现在的襄阳的如何?可堪一战?”
说完,便紧紧的瞪着屈原,这襄阳城,便是熊槐的底气所在。
此时,天下战云密布,屈原自然知道目前的局势的,故而一听楚王问战,顿时以为楚王兵力不足,想要从襄阳调兵。
于是,屈原立即拱手道:“大王请放心,自臣来到襄阳之日起,便始终牢记大王的嘱托,一直都在训练士卒,不敢有一日松懈。此时襄阳城中有精兵两万,另有百姓万户。只要大王一声令下,臣便可在五日之内,为大王聚集三万士卒。
此外,襄阳城外,还有百姓八万户,只要大王需要,臣便可立即征召十四以上六十以下的百姓,一月之内,还能聚集十万士卒,愿为大王而战。”
“这···”
熊槐一听襄阳一地,就有百姓近十万户,能拿出十三万军队,顿时大吃一惊,露出难以置信之色。
数年前,屈原前往襄阳的时候,熊槐只是从楚国各地招募了五万百姓给他筑城。而后,秦王驷崩,熊槐下令昭雎攻取於中,尽迁於中诸城一万五千户百姓于襄阳。
就算之前的五万百姓每人一户,那也只有六万五千户百姓,剩下的三万户百姓哪来的?
若是按照每户五口来计算,这襄阳城中便有五十万百姓。
这···
太假了,熊槐更本不敢相信!
这才过去数年,襄阳就能拿出十五万士卒。
熊槐迟疑的看着屈原道:“贤卿,襄阳城中,何以有如此多的百姓?”
屈原见楚王狐疑的看了过来,立即开口道:“大王,臣绝无欺瞒大王之意,此刻襄阳一地,有百姓二十八万余人,户数九万三千余户,这些百姓,臣都一一登记在册,绝无半分虚假。”
“这···”熊槐喃喃着将屈原所说的数字重复了一遍,从这三个不正常的数字中,明显可以看出,此时的襄阳很不正常。
熊槐心中已经隐隐明白,为何襄阳的户数有这么多,士卒也有这么多了。
还未出口询问,又见屈原拱手道:
“大王,臣在襄阳筑城之时,为了实现襄阳的粮食自给自足,一面组织百姓在周围伐木取土石筑城,一面将向四周开辟田地屯田,待到城池修建完成之时,已经在城池周围开辟出百万亩田地。
襄阳城墙修筑完毕后,臣下令将襄阳的田地广开阡陌,分成一亩一亩的小田。然后依照以前征召百姓时所宣言的内容,向参与筑城的百姓赠送田地二十亩荒地八十亩,并立下契约,许诺这百土地全都归百姓私人所有。
并且向百姓宣布,只要这些百姓愿意留在襄阳,官府不仅不会干预他们的种植,而且也无需他们耕种王田,免税两年,其后只需交税两成半,其余所有的粮食尽归他们自己所有。”
熊槐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修筑襄阳的百姓,并非征召而来,而是他这个楚王下令,从楚国各地招募而来,招募的条件,便是分田,分给他们属于自己的田地。
想着,熊槐不禁脱口而出道:“所以说,这就是襄阳最初的五万户百姓?”
第六百零五章 备战()
屈原尴尬的点了点头,接着解释道:“大王,不仅是这五万户,於中地区的百姓迁来之后,这些三五人组成的家庭,给了臣极大的启发。于是,臣便效法秦国,强制推行商君的分户制度,以扩大户数,增加税赋以及士卒。”
熊槐隐隐有些明白了。
以前,熊槐自己也曾研究过商君的变法举措。
所谓的分户制,是指一个家庭中,不准出现两个成年儿子,目的便是更有效的直接控制百姓,增加士卒以及徭役来援,并且增加税赋。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商鞅先是立法号召,而后通过加税,引导百姓分户。但是百姓以及豪强受人多力量大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富裕的家族宁可多交税,也不愿分户,所以这一措施效果并不好。于是,商鞅变法后期,便开始强制推行。
这使得许多家族出现父子分离,兄弟分异的惨剧,这也是商君残暴的一个重要罪证。
想到这,熊槐有些担忧问道:“贤卿,强制推行分户,是否遭到百姓抵制?”
屈原摇头道:“大王请放心,无论是襄阳的那五万户百姓,还是其后於中的秦国百姓,都是小户人家,并未出现一家十几口乃至数十口的大户,故而推行还算顺利。
等臣向各地宣言襄阳分田免税低息借贷以吸引人口之后,周围邓地卢地等地的庶出小宗不愿受嫡出大宗的控制,纷纷迁移到襄阳,这些人对分户之事也没有任何异议。
虽然其后周围得地区,封锁了前往襄阳的道路,但是,还有许多百姓带着妻子背着子女前来襄阳,这些人同样也毫不在意分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