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霸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族霸图-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记小马屁估计还是比较受用,徐楚脸上露出些自得的表情“非吾自夸,吾东泰军中,于智计一途,除武安魁外,再无能出右者。吴大目何许人也?吾不屑与之较。”但旋即似乎想起自己还是阶下囚的身份,赶紧补充一句“然吴大目或有武勇,尚在我之上。”

    赵旻心说这才正常,要是红巾军里的将校个个都是读书人出身,打仗怎么样不好说,但至少蛊惑人心的本事肯定小不了。至于徐楚口中的吴大目应该就是所谓的室宿校尉了,这个名字才像是普通农家出身嘛!

    赵旻接着问道“未知吴大目麾下精锐较之卿之勇士,战力若何?”他差点把“乌合之众”四个字说出来,幸好及时刹车,用了个含含糊糊的“勇士”替代。至于那些所谓的精锐,赵旻其实并不以为然。没经过训练的一帮泥腿子也能叫精锐,那即墨的将士就是天兵天将了!不过谨慎起见,还是问问为好。

    这时徐楚脸色严肃起来“天军多为农人,于军事一途尚需磨砺。然天蓬将军麾下尚有一千自边塞归来的百战精锐,勇不可当。由于祊亭控扼要道,交通南北,故将军使二百人在吴大目账下听用,目下正在祊亭。其精锐较吾属强出何止百倍!”

    赵旻闻言不由眼球一缩!这下子不太好办了!

    什么叫精锐?这年月的士兵如果按照等级来划分,大概能分成几等。最末一等是内地的郡县兵,也就是所谓的“正卒”,属于征兵制度下的产物,与其说是士兵,大概就跟后世的城管临时工差不多,对付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问题不大,可要他们上战场,大多一触即溃,当不得大用,只能拿来充充门面。想想当初平叛之时的七县联军,大抵如是。

    第二等则是送去戊边的戊卒。这些士兵虽然也是征兵制,但毕竟是在边境,训练度以及艰苦程度绝非内地的老爷兵可比。他们因为训练得宜,加上朝廷的粮俸也向边境倾斜,因此好歹能填得饱肚子,训练起来也有干劲。关键是看得明旗帜听得懂号令,能够在将校的指挥下指哪打哪,因此战斗力较为强大。特别是靠近北地的戊卒,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时有寇边,多多少少干过点仗,见过些血,这样的士兵跟内地兵掐起来,一个挑两个问题不大。如果上了一定规模,比如一百人击败一千内地兵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等才属于大夏朝军队的真正骨干,撑起了大夏朝的泱泱国威。这一等中包含有中央的南北两军,还有三大都护府的主力军都属于此列。这些士兵都是采用的募兵制,除了旗号分明、令行禁止以外,因为有粮饷可拿,作战的精神面貌与前两者截然不同。你说这年月的人用什么国家大义去号召纯属扯淡。普通大头兵谁理这个啊!不过却普遍认同一个道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既然领着国家发的粮饷,那就要拼出命来挣这份饷钱!因此这样的部队打起仗来作风硬朗,韧劲十足,哪怕局势不利也不会轻易崩溃,算得上精锐之称。

    至于赵旻自己的队伍,如果与之比较的话,即便是新兵都比第一等强,大概介于一二等之间。至于跟随自己上过平叛战场的老兵,与第二等相较之下也要略强一些,最精锐的就是虎贲营和亲卫队了。虎贲营自不必说,复甑山上剿过匪,平寿城下玩过命,自赵旻穿越以来所有的战斗几乎都经历了,比之第三等还要更胜一筹至于这百名亲卫,虽然没有正经上过战场,但本来就是百里挑一精选的军中勇士,又是经过筛选、考核,可以说随便哪一个放出去,都是单挑之王的存在。

    更何况赵旻一直使用戚少保的鸳鸯阵练兵法操练,虽说同样缺乏实战的演练,但这种阵法可是历经岁月的沉淀,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虽说因为作战对象和地形的不同,赵旻对人员配置、队形演变和武器配备做了一定程度的删改,但总体思路相同,同样是利用灵活的阵列模式、小规模的熟练配合以及优秀的单兵素质来克敌制胜。赵旻有自信,如果同等人数下的作战,自己的亲卫队不惧于同时代的任何对手。

    但现在的问题是,对手可不止同等人数啊!按照赵旻早先的想法,如果这次来援的红巾部队跟第一次的素质相同,则完全可以利用优势地形,先以防守为主待敌军疲惫之时,再一鼓作气冲杀出去。那时敌军疲弱,而且胆气为己方所夺,有很大的几率形成溃败,这样就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修船时间。

    但当听到徐楚说还有两百从边塞归来的戊卒时,赵旻知道情况不妙了。现在己方最大的优势,一是地形占优,二是单兵素质强悍。赵旻所倚仗的也主要是对方不知兵、打不起硬仗,一旦形势不对很容易发生混乱而致溃败。事实上冷兵器时代大部分战争都是击溃战,特别是缺乏训练的农民起义军更是如此,历史上无数血淋淋的教训证明了这一点。不过现在多了两百戊卒,形势很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

    戊卒的战斗力有多强?在平叛之时陆旭麾下就有三千戊卒,其战力强于郡兵,但也不至于难以匹敌。关键是这些戊卒大多上过战场见过血,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不容易因为部分战友的伤亡而心理崩溃,从而一败涂地。一旦这些戊卒缠上自己的亲卫,消耗将士的体力,而其他起义军哪怕战力再孱弱,在己方占优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寻隙进攻,使自己顾此失彼,最终甚至被围困至死!

    想到这,赵旻再也不敢安坐,撇下徐楚,大步跑向章韩。这回麻烦大了!

第七章 滩头血战(上)() 
吴大目本名吴四,泰山费国山间乡民。六年前红巾之乱的时候,因为战火波及费国,莫名其妙的被挟裹进红巾队伍里。由于他曾经在北地边境服过役,瞧得懂旗号指令,加之身强力壮,颇有武力,因此在普遍以农民为主的红巾队伍里担任了一个百人屯的屯长。后来朝廷派兵围剿红巾,泰山方面的红巾连吃败仗,吴四见机得早,带着几十个同乡,早早逃回泰山群山之中。等到红巾被灭,风头过去,也不敢下山回乡,干脆化名吴大目,就在山上扯旗做起山大王。泰山山脉连绵千里,道路崎岖难行,官府也没那精力满山撵兔子般追剿他这样的残匪,因此一直以来日子虽然窘困,但也还算自在。

    谁料十天前,一位自称东泰方新任渠将使者的人找上门来,联络他重抬义旗,共襄盛举,并许了一个校尉的职位,允诺带兵千人。吴大目闻言当即便动了心,山上的日子虽好,但终究过得紧巴巴的,毕竟谁都知道泰山中群盗猖狂,往来客商大多尽量避开从泰山下穿行,因此眼瞅着衣食来源日渐枯竭,下顿的吃食都堪忧。此时突然从天而降一个大好机会,可以依靠着红巾的大旗,名正言顺的下山去劫掠那些富庶地方,焉有不喜之理?至于红巾军是否能成事,这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成了当然好,不成的话大不了又跑回泰山上继续做自己的山大王就是,有什么难的?

    等下了山来到红巾大营一看,哟!周遭都是些熟面孔,基本上泰山上的群盗都到齐了!除了那位渠将天蓬将军不知底细以外,这差不多就是泰山贼大联盟嘛!不过这样一来,自己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嘛!跟这一票惯盗一起,劫掠的时候哪还有自己的肉吃?不行,必须跟他们隔远一点。因此,在红巾军偷袭费国县城得手以后,吴大目主动申请为渠将防守后路,带着一千人跑到祊亭,在那里驻扎下来。

    不过毕竟入伙时间太短,渠将也不放心他独自掌兵,因此除了给他凑足一千士卒的份额以外,还硬塞了两百亲卫到吴大目手下,名为保护,实际上就是监视他,防止他有个不对私自跑路。吴大目心中气闷,有这些亲兵看着,自己还真不方便到各乡野去捞一票,因此一直想着怎么把这些讨厌的家伙支开。

    这天刚过午时,忽然接到禀报,说有溃兵来报,井宿校尉带队盘查货商时,在断肠滩遭遇身份不明的官军,井宿校尉战死,部众尽皆败亡。吴大目闻言一惊,赶紧叫来溃兵详细盘问具体情形,这才知道对方最多不到百人,只不过因为井宿校尉轻敌冒进,自己当先被一箭撂倒,害得兵败如山倒。吴大目暗暗撇嘴,心说那个徐楚真是个废物,本来盘查货商的差事是个肥缺,老子想要都要不到,徐楚仗着自己读过书会跟人打交道,这才被天蓬将军分派了这个肥差。谁知道这么简单的事情,带着数百人都被几十个人追着打,自己还丢了性命,不是废物是什么?

    自己驻守祊亭,距离断肠滩算是最近的队伍,如果不殄灭当面之敌未免有失职之罪。看来自己必须要兵去攻,不过对方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能打得徐楚队伍溃不成军,想来战斗力不弱,自己要是损兵折将可不大划算。这时吴大目眼珠一转,何不把碍眼的两百亲卫拉去拼杀,自己带大队跟在后面到时不管亲卫赢还是输,都可以消耗这些人的实力,自己跟在后面捡便宜就好。

    吴大目当即叫来亲卫队的头领,把情况这么一说,当然着重强调了敌人只有数十人,完全没提对方强悍,只说是井宿校尉被对方一箭射杀,因此致败。现在给你们个立功的机会云云。那头领一开始不想去,但架不住吴大目反复劝说,人家毕竟是名义上的主将,再加上头领对自己这两百人的战斗力还是相当自信,因此最终还是半推半就的出了。

    集结队伍,整顿军备,再加上一个多时辰的行军,等走到地方时已进申时,再不抓紧点连夕食都要错过了。头领走在队列最前,打眼一看,哟!还挺专业的,防守阵地都布置好了。不过这都摆的是些什么呀?

    只见整个防守阵地横七竖八地布置很多据鹿角,不过没见过像这样布法的!据鹿角就是用两根一头削尖的木头交叉成“”型,然后一根横木把十个“”串起来就是一个标准据鹿了。通常据鹿角的作用是阻挡敌军的阵列前进,起到分割队伍、大乱阵型的作用。一般采用三个一组,根据地形布置在要道之上,只在其中留仅供数人通行的小道。可眼前的这是什么玩意?乱七八糟毫无规律不说,中间的通道也奇形怪状宽窄不一,更过分的是在靠近对方阵地的一侧,竟然有一大片空地!而且这空地与对方的距离还不近,完全足够自己穿过鹿角阵后在空地集结好队伍,随后一鼓作气打垮对方!

    再抬头一看阵地后面,敌方虽然结阵完毕,严阵以待,但毕竟只有几十个人而已。这地方道路并不宽敞,可再狭窄并排上十个人也没多大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有一定的纵深,对面的战阵看起来稀稀拉拉的,而且而且厚度也完全不够看!只要自己这边排成锥形阵,没准一个冲锋就能杀过去!

    头领还留意到对方后列里缩着一个身穿儒衫的家伙,在一群兵丁之中显得格外醒目。不用说,那必定就是对方领头之人啊!由于那人处在队列正中,到时候冲锋过去,哪怕不能凿穿敌阵,只要干掉这个领头的家伙,一样等于胜利了嘛!

    见此情形,头领不再犹豫。为了不给对方反应时间,连队形都仍然保持着行军队列,直接大手一挥,两百号人就这么喊杀着直冲防守阵地而来!现在集结阵型毫无意义,进了鹿角阵一样会打散,还不如冲到那片空地再列阵,还能节省些时间呐。

    冲进鹿角阵,果然如他所料,根本就起不到什么阻挡的作用,最多只不过延缓了下脚步。很快,两百人冲到阵后的空白地带,在头领的大声叱喝之下,开始结起阵来。

    就在此时,对面阵前站出一员大将,手持一张大弓,弯弓搭箭,大叫一声,随后一箭向这边射来!要说一支箭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关键是这箭支不是普通的箭,而是一支箭头上燃着火焰的火箭!

    面对两百人的队伍,射支火箭做什么?不用问,肯定有阴谋啊!那头领心里咯噔一下,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见那箭支冒着火光从头顶越过,穿过自己的阵列,落到身后去了。随着箭支落地,那处腾地窜起三尺多的火苗,火苗迅蔓延,只是几个眨眼的功夫,火苗变成熊熊烈火,将他们的后路完全封断!

    头领惊诧莫名,不过这时退路已断,唯有向前拼杀。当即高呼一声,也不去管队列集结好没有,就这么带着众人向对面冲杀过去。

    这时双方隔着大概还有五十步距离,全力冲刺的话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随着距离逐渐拉近,对方的面目也清晰可见。头领眼神不错,看清对方面上的表情,不是紧张或恐惧,反而是一种鄙夷甚至是怜悯的表情!

    头领莫名觉得一股惶恐涌上心头,不由得脚下一缓。他本来是冲在队伍的最前列,可这么一缓的功夫,就有好几名士兵过他冲在前面。这时忽听“扑通”一声巨响伴着“啊”的数声惨叫,眼前忽然腾起一片烟尘,瞬时眼前一片模糊,什么都看不清了!

    不过烟尘很快散去,再呈现在头领面前的,是一条横曳当前的鸿沟!这条沟宽有丈八,深不过丈许,沟里横七竖八插了不少削尖的木枝、荆棘。这条沟把道路完全挖断,说起来不深也不宽,要让一个成年人翻越过去并不算困难。问题是,敌方会给自己从容翻越的机会吗?头领一颗心沉到了谷底,特别是当对面的士兵人人从身后掏摸出一把强弩之时,心头剩下的唯有绝望的情绪。

    这时,对面那位着儒衫之人分开队列,走到沟前,大声喊道“汝等如今生路已绝,然吾不愿多造杀戮。限十息之内,放下兵刃,裸身翻过沟来,吾可保汝一条性命。否则”说着往左右看了一眼,周围士卒会意地举起手中的强弩,儒衫人继续道“此地便是汝等葬身之所!”

    这个人当然正是赵旻。他倒不是有意穿一身儒衫装文士范儿,毕竟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谁知道什么时候一支冷箭过来就能要了小命。问题是他戒指里携带的都是亲卫队本身的甲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哪有多余的给他啊?再者说了,即便有多的,就赵旻这还没育完全的小身板,他也穿不上啊!只好就这么晃荡着本来的衣衫,尽量把自己缩在人群之中不露头,直到现在大局已定才站了出来。

    红巾两百精锐遭遇到的一切都是出自赵旻的安排。从徐楚处得知消息后,他就急着找章韩商量对策。可惜章韩就是一纯粹的军汉,让他冲锋杀敌没问题,要他出主意可就太过为难他了!不得已,赵旻只好自己绞尽脑汁苦思对策。

    赵旻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说不上了解,唯一熟悉一点的只有三国演义里的片段。不过即便是当年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对于战争情节也只是走马观花,哪里会去留意具体细节?如今敌强我弱,有哪些以弱胜强的战例?要说三国演义里最善于用计的是谁,自然是诸葛孔明无疑啦!孔明最著名的战例呢?火烧博望,火烧赤壁,火烧对啊!可以用火计嘛!初春时节,天干物燥,正适合纵火!

    幸好赵旻储物戒指里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少,其中就有一整坛火油。不过一坛火油哪够啊!最多只能引燃二三十米的范围,对方可是有上千人哪!那火计就只能用来困敌通路。可即便困敌,这么点火也不够嘛!那就再想点辅助办法,比如说挖坑!

    为此他动全部亲卫,在鹿角布置的阵地后面挖了一条宽两丈,深一丈的大沟,沟里填充刺木、荆棘。再用细树枝搭在坑上,以茅草覆面,在撒上一层薄土以作伪装。由于时间不够,伪装做的很粗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