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手中的精锐部队撤回了中京大定府。
在最后关头,这个犯下愚蠢错误的将军总算是悬崖勒马,为辽朝拯救下了十万精锐战兵,只要稍稍犹豫一下,大宋的三军便会把北安州的兴化城围堵的密不透风,耶律裴除了死战之外别无出路。
这一战本是要把北安州留存下的精锐全部歼灭的,但耶律裴的“临阵脱逃”使得他们最终得以留存,马翎,刘振二人望着弃城而去的辽兵留下的烟尘相视苦笑。
千牛卫的将军李顺已经指挥大军收拾行装准备继续向北进发,他是前来支援武烈军和武卫军的但并非要听命于刘振马翎二人,在行军之前他以有了来自枢密院的进攻计划。
武卫军和武烈军一样,他们的最终目标便是在大定府汇合,相对于东路军,西路军的速度会更快,但在中京道的战场上却要以东路军的主帅彭七的命令为尊。
现如今大宋的精锐几乎都在中京道之中,强大的力量使得辽军连连撤退,不断的往大定府方向集结,这是辽人惯用的战法,若是不敌便往最大的州府集结,以图防守反击。
面对大宋的滚滚洪流辽军的小股力量极难抵挡,这就迫使他们向大定府方向转移寻找援军,上四军的速度惊人,他们从接到彭七的军令后便转到向西推进,而东线沿海之地几乎都被宋军占下,最大的永乐城也不能例外。
王圭和刘平两人几乎是同时进攻永乐城的,最终在炮火和炸药的掩护下,这座东线最大的最坚固的城池被宋军拿下,两人之间的战绩也算是平分秋色,旗鼓相当,彭七在这时候对二人勉励有嘉。
彭七的手段相当不错,先是让两人两军互相竞争,迁民城和来宾城两处便是两人竞争的开始,然后便是互相合作了,在合作中双方也开始愈发的了解彼此的能力,直至永乐城外,刘平和王圭二人这才最终尽释前嫌。
彭七作为主帅,难得的发挥了个人能力,并且让率领背嵬踏白二军的杨怀玉刮目相看,原本在他看来彭七不过是靠着官家的圣眷才有了今天的地步,要不是出生官家的太子三卫,他早已是个籍籍无名之辈,早已在诸多的英才面前消失的无影无踪,但现在看来,彭七的手段相当了得。
杨怀玉也愈发觉得自己不能小看官家身边的人了,自己始终没有进入官家嫡系的范围之类,即便是狄青都已经成为官家的心腹,可自己虽然顶着一个殿前司都指挥使的名头,可终究还是隔着一层东西。
名义上自己是彭七的副手,率领战力出众的背嵬踏白二军,但终究是没有参与到进攻之中,望着南方的云,杨怀玉长叹一声,现在他知道自己的问题了,他一直把自己的归宿划分在将门而不是官家。
彭七多谋忠心,赵力勇武忠心,就连那籍籍无名的李酒虽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可对官家的忠诚也是没话说的,所以他才能成为亲卫司的长官。
杨怀玉明白,自己想要在进一步就必须要舍弃一些固有的东西,甚至是血脉之中带来的东西,将门其实早已经消失了,虽然现在还有这说法,但瞧瞧现在的将门,完全是一股脑的扎在了生意经上!
整天和钱财打交道的将门还算什么将门?
自己不能把自己绑在这个废物身上跟随他们一起沉入虚无之中,那唯一的办法便是走出去,和那些宗室中心怀抱负的子弟一样走出去才好。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杨怀玉与苏轼()
有些人天生就带着一些东西,这样的烙印是极难剔除的,就像是黥面的刺青如何能去掉?唯一的办法只能割下皮肉来,完全的把那块带有烙印的肉给挖去!
杨怀玉发现自己身上的烙印了,杨家的烙印给了他如今的地位,却不能使得他在进一步,官家对将门的厌恶与防范早已开始,对宗室的防范也不小。
宗室中才学出众之辈早已想到了对策,自立门户与家族切割开,如此他们便受到了官家的青睐,并重用他们以他们为天水赵氏的骄傲,但宗室终究是和官家有着血缘之近,无法彻底割裂,所以他们至多便是能在军中做到一军之逐渐而已,或是成为官家的心腹,作为行军司马监督主将。
但对于杨怀玉来说他却不同,他完全有能力走出眼下的困境与尴尬,只要能痛下决心的与杨家割裂便好。
和别人不同,杨怀玉是早已和赵祯打过交道的,在赵祯还是太子的时候,两人便有了交集,杨怀玉也因此结下善缘,所以才会有着今天的平步青云。
他认为自己只要打破身上的禁锢便能更进一步,所以从这次北伐开始,杨怀玉便打定主意要向赵祯证明自己和将门和家族再无关系。
南方的云彩在风云中变幻,也让杨怀玉坚定了他的心,将门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要想在大宋真正的持久下去,如老松一般长青靠的不再是家族和背景而是实打实的功勋。
休整结束,从亲兵的手中接过缰绳,杨怀玉一跃而上,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官家给的,而这场西征也是他戳破“口袋”的一个机会。
当背嵬军穿过五指山向西而进的时候,踏白军早已游散在外,踏白军乃是军中的骑术绝冠者组成,人数不多,但却各个骁勇善战,并且有着极好的判断侦查能力。
踏白军多是由精明强悍、智勇双全的禁军骑兵组成,他们的战术和战斗理念与一般的禁军完全不同,多以游骑为主,乃是大宋军中出类拔萃的尖兵,他么的战力堪比背嵬军中的钢锋。
钢锋军在西夏一战成名,骑枪和重甲乃是他们的标志,而踏白军便要显得神秘的多,他们的武器也是各种各样,但无一例外都配备有射程和杀伤性极佳的马上棘轮弩。
有的擅使马槊,有的便是一把银枪,当然使用铁鞭,马刀着亦不在少数,原本的踏白军因为其出色的个人战技而被选入,但因为常常能狩猎敌首,便成为了大宋的“兵王”部队。
只要是军中男儿,无不心向往之,他们虽然听从军令,但有的时候允许他们独自作战,有着极大的自主性。即便是遇到小股敌军,以踏白军的战力或是全身而退,或是以少胜多的击溃。
这样的战绩可夸耀全军,所以军中流传,非勇冠三军者无以入踏白!
在背嵬军前,他们以游骑分散开,为的是向杨怀玉这位主将传递消息,报告前面的情况,同时也适当的击杀小股契丹军队。
杨怀玉率领大军还没走多远,便瞧见有踏白军的将士回营,他们回来的时候身上携带的东西可不少,或是契丹人的首级,或是缴获的战马,要么便是不错的辎重。
更有甚者还斩杀了一个契丹将军,从他头上的铁胄盔便能看出他的身份,上面的错花可不是一般的契丹士兵所能配备的,当然从他的发饰上也能发现不同。
“启禀将军,前面百里处便是覃州龙山城,我军现与狗河与六州河之间,六股河与小灵河相同,上四军与永乐城西进,一路沿小灵河而来!”
踏白军的校尉在杨怀玉的面前翻身下马便把前方的情况说的一清二楚,连同友军的位置也详细通报,杨怀玉点了点头,他便率领回营的踏白军一阵风似得再次离开,只留下军中将士羡慕的眼神。
这便是大军出征必用踏白的道理,杨怀玉伸手从亲兵的手中接过舆图,在上面做下标注,现如今大宋的作战越来越离不开这些舆图了,杨怀玉也从中发现了许多方便的地方。
行军司马在一旁有眼没一眼的瞧着,杨怀玉翻了个白眼:“你说你一个将来要做驸马的人没事跑到某的军中作甚?某的亲兵可都快成你的了!”
挠了挠头上的软脚幞头,苏轼笑道:“我也不想,可家父非要让我前来,还在官家面前说了学以致用方能通达的道理,于是陛下便把我送到了你的军中。”
杨怀玉摸了摸下巴,望着苏轼道:“为何不把你送到彭七的军中?他的中军才叫一个安稳,整个中京道杀得血肉横飞你在那也可吟诗作对…………莫不是彭七让你来掣肘我?”
苏轼嗤笑一声:“想说监察就直说,何必说那没有来得!我监视你作甚?你的府宅也在北京城中,整个天波杨府都在北京城,若是有个万一,你家能跑了不成?还不是陛下希望我立下点寸功,否则怎么迎娶公主殿下?”
杨怀玉尴尬的笑了笑,他是先入为主了,相比彭七的中军,自己的踏白军和背嵬军是最能立下军功的,苏轼在军中混着,多少能捞点军功不是。
望着苏轼有些玩世不恭的模样,杨怀玉半开玩笑的说道:“那你可要小心,咱们这虽然能有军功,但却也说不得就丢了性命,大军冲锋起来,连我这主将都要持枪厮杀的。”
苏轼望着杨怀玉认真的点了点头:“没错,所以你要把我照顾周全,你也知道,我乃是一个文人,手无缚鸡之力,若是辽人真的冲杀到我的面前,可就要丢了性命。”
杨怀玉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己不过是说说而已,他苏轼反倒真的当真起来,不过如他这般怕死的文人还真是少见啊!
不过杨怀玉也佩服苏轼的自知之明,明知自己不是上阵杀敌的料,早早就把在战场上的无能表现出来,长叹一声拍了拍苏轼的肩膀道:“也罢,军中的事情便交给你,杀敌的事情交给我,你的军功不会少的。”
苏轼认真的点了点头:“军中之事你不如我!”
“你这酸儒还真的敢自夸………………”
苏轼指了指军中,杨怀玉顿时无奈的住口,自从他来了背嵬军之后还真的是把背嵬军焕然一新,也不知从哪想到的那些法子,背嵬军的将士如今各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苏轼治军()
论战力,十个苏轼捆在一起也不是杨怀玉的对手,可要说处理军中事物,他苏轼便是一个顶尖的好手,军中凡是冗长的不合理的东西都被他砍掉,为的便是达到高效,当然也便利了军中的将士们。更新最快
军营之中最是热血,将士们之间少有摩擦便会被放大,虽然在战场上是过命的袍泽,可一闲下来就把多余的经历放到了军中,斗殴,打架的不在少数,可自从苏轼到了军中便没有这么多的事端。
经历多用不掉?好办,那就来一场激烈对抗的足球赛,地方不需太大,只需一个开阔地,双方各有球门,在规定时间内哪一方得分多哪一方便是胜者,双方之间的矛盾便有了高低评判,之后谁也不能再有口角。
对抗越来越激烈,苏轼甚至把军中足球的规矩都给改了,不光可以用脚,还能手!手脚并用不说,还可以利用身体进行撞击,飞扑等等在足球中犯规的动作。
开始的时候杨怀玉嗤之以鼻,但很快他就被这种激烈的运动方式所吸引,自己也忍不住参与其中,而苏轼便在其上加了难度,双方将士为避免伤害,着甲胄以抗衡!
杨怀玉觉得苏轼是故意的,穿上了甲胄是没有了皮肉伤,但他娘的内伤能少?膝盖的撞击,肩膀的撞击,抱摔,滑铲之类的用上还能不受伤?
都是一片一片的淤青!
杨怀玉自己参加了一次之后便再也不上场了,但他对于这种激烈的军中运动却十分着迷,每每在边上叫的最起劲的便是他,当然钱也没少关扑。
如此一来军中的口角摩擦便少了很多,也因为互相之间的配合在战场上更加的默契了。
对于军中管理方面,杨怀玉不得不佩服苏轼的治军之术,虽然严厉的军法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但眼下将士们是真心佩服苏轼的手段,而不是屈与他的淫威之下。
更为让杨怀玉羡慕的是,苏轼在军中的人缘特别的好,不知道为什么,他这弱不经风的读书人却能得到五大三粗以武力为尊的军汉交心。
军中将士只要有不开心的事情,往往会找苏轼商量,家中老母患病,孩子逃学,妻子离家……等等无论什么事情都喜欢找他去分说,而且总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事情也会顺利的解决。
人们都称苏轼是军中的先生,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亦没有他说服不不了的人,无论是什么脾气,只要和苏轼说话,终究是会被他说服。
他代写的情书甚至帮军中一个厮杀汉夺得了一位富家千金的芳心,只不过苏轼认为这是骗人,那汉子只能跟随苏轼读书去了……
天知道一个五大三粗只知在战场上如何一刀毙命的汉子,捏着一方墨研磨是个什么模样!
杨怀玉好奇的打量着一旁的苏轼,直到他不满的瞪了自己一眼才道:“你这些学问都是从何处学来的?军武院?你又没去过,别说是从书上看来的,我可不信这套把戏。”
苏轼的骑术并不熟练,但也能在奔驰的马背上不至于掉下来,紧了紧手中的缰绳,把身体压得低一点,转头对杨怀玉道:“我这些东西也算不得是和别人学的,应该是从官家的言传身教之中而来,算是天家的学问吧!”
“嘶嘶…………”杨怀玉倒吸一口凉气,天家的学问,好大的名头!
“官家日理万机,国事操劳,能有时间教你?”
面对杨怀玉狐疑的眼光,苏轼挺了挺脊梁随即有弯下道:“天家的学问大着呢!即便是朝中重臣也不及官家的学问精深,你知道个甚?”
“听说你之前的差遣在秘阁之中,莫不是在那学的?”
杨怀玉的话击中了苏轼的要害,微微尴尬的说道:“关你何事?”
“诶,只要在官家身边待得久了,别说是你才高八斗的苏轼,即使一个温吞汉也会变得百般机灵,我是没个福气,不然也不会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
苏轼望着杨怀玉道:“你也不需妄自菲薄,军中将帅数你最为年轻,和官家的交集又多,得了这一个都巡检的差遣还要如何?”
稍稍顿一下,苏轼又小声道:“你这年岁,能在殿前司谋一个官职便是极好的了,现在统兵近十万在外,若说官家对你不器重我都不信!”
杨怀玉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官家待自己已然是不薄,这更加肯定了他心中的答案,若是和家族做彻底的切割,那官家只会更加放心,是时候该和将门做一个了断了。
苏轼望着杨怀玉的表情便知道该说的话已经说了,并且起到了作用,下面便靠他自己的领悟了,如今的大宋早已脱了原先的模样,将门宗室已经完蛋了,远远看上去依旧是枝繁叶茂,但若还依靠这两颗已经烂了根的大树,最终的结果只能和他们一样成为一块朽木。
杨怀玉的领兵之才不可多得,若是他离开了将门只会更好,就看他的上进之心。
望着滚滚大军,苏轼心中清楚的很,官家的北伐已经把当初太祖定下的东西改变了,大宋开国之初便定下,夺取燕云者方可封爵,可燕云乃是陛下御驾亲征所得,战事虽然激烈,但最终并未与辽人决战,太祖的承诺也就基本上荒废。
燕云一战,只有狄青封了一个开国公,这爵位不可世袭,亦算不得什么高价爵位,只不过是爵制十二价中第六等,上面还有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之类的,官家可是一个都没分封过。
此次北伐亦是如此,以大宋这样的战力,和如此多的将帅人数,想要获得郡王以上的爵位几乎不可能,在大宋,郡王以上非赵氏不封,眼下的赵氏除了天家子嗣外,谁能获得这样的爵位?
连杨怀玉这样的都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