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官家!……”
种世衡呆呆的看着赵祯的离开,官家明明是夸奖了自己,为何还要惩罚?
三才怜悯的看着种世衡:“你这小子,机灵能当饭吃吗?要么就果断的承认扛下罪责,官家说不定还会饶你,非要自作聪明的解释,军演就是军演,操练就是操练,想在官家面前蒙混过关门也没有!没收走你这些宝贝疙瘩官家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嘞!”
种世衡红着脸弯腰行礼道:“多谢三才大官指点,末将痴愚了。”
三才哼了一声便走开,这小子哪是痴愚,黏上毛比猴子都精明,要不是官家看重他,鬼才懒得和他解释呢!
赵祯行走在封丘门的军营中,这里是在军武院的山脚下,几乎每个禁军都在路过山门的时候都会往上看一眼,眼神中满是羡慕和期待,也有不少人露出渴望的表情。
赵祯暗自点头,这就对了。
当初彭七的提议让他纠结了好一会,在赵祯的认知里好像还没有一所军校是和军营在一块的,但现在看来这种方式是极好的,军武院的学生能接触到最底层禁军的生活,甚至能和他们打成一片,而高高在上的军武院也能让禁军们有了努力的方向。
减少了荫恩这种不公平的破坏,禁军们自然多了一些向上走的机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可不是说说的。
军武院的第一批新生正在老兵的带领下进行训练,赵祯坐在阴凉的树荫下看着挥汗如雨的他们舒服的眯了下眼睛,在响亮又带有节奏的口号声中,他不知不觉得睡着了,这一觉他睡的极为踏实与安详,让一旁打扇的三才不禁感叹:“官家真是用心良苦。”
能在山呼海啸的训练场边睡着,这是官家隐喻的表达对这些禁军的信任,训练场上的禁军能岂能能看不出来?
卖力的训练一天,直到天色逐渐暗淡的时候口号声才结束,赵祯才悠悠醒来,今晚他要在封丘门的军营中和官兵用一起用膳,并且还要训话,这是军武院招收武举的流程。
文人能享受到的待遇,武人也能享受,这是一视同仁的最好办法。
今年的武状元是赵珣,他的来头也不算小,他爹是真宗时期有名的大将赵振,真宗朝时为隰州兵马监押,捕盗于青灰山,杀获甚众,之后高平蛮叛,徙湖北都巡检使兼制置南路。
他的任命还是赵祯亲自下发的,不光是因为他的军功,而是他发明的铁臂小弩箭,南方潮湿又炎热,对木质的弓弩影响极大,精度和射程都没有在北方的好,而这个上了年纪的将军不光练兵有一套,还有着不输与鲁班的手艺,亲自研发了一种铁臂小弩,射程足有三百步之多,蛮族手中的弩箭射程还没够到宋军的时候就被铺天盖地的弩箭射的对穿。
军备司中的铁臂棘轮弩就是根据他的发明而改善的,对于这样的人才赵祯从来都是不吝啬嘉奖的,但给他的荫恩却被他退回,口口声声的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他赵振的儿子绝不能靠荫恩走上武将的位置!
这种自信是在对儿子相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不是对爱子的溺爱和盲目。
果不其然,赵珣这小子没有辜负他爹的期望,一举夺得武举的状元,这是真刀真枪打拼出来的,光身上的伤痕就足足有十八道之多,一场比试下来,铠甲之内的血衣都脱不下来,可见的他坚毅和勇武。
现在的大宋武人可与原先的不同,在朝堂能得到和文官一样的尊重,在民间更是成为了百姓口中的大丈夫,搞的很多文人羡慕不已。
赵祯站在高台上训话完毕,最后吼出一声:“金戈铁马,保家卫国者,方是大宋好男儿!”
这句话彻底的奠定了军人在大宋的地位,也点燃了军人心中的一腔热血,三才指挥着内侍在高台上方向下俩个箩筐,箩筐内满是军中的书信。
赵祯拍了拍信封说道:“这是西征将士们给你们这些留守的老兄弟,刚刚入伍的新军,以及军武院新科武举的礼物!其中已经有很多人不在了,但这些却是他们留下的无价之宝!种世衡!”
“末将在!”
“上来大声的念给他们听,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战场!”
一封封书信被小心的拆开,书信中的内容有的是家书,有的是情话,有的是劝勉,但无一例外的都表达了西征将士的不后悔,不后退,死战到底的决心!
就连种世衡这样的堂堂七尺男儿,在念到了第三封信的时候便哭的像个孩子……
校场上的所有人都在默默的流泪,这些都是他们的袍泽,其中战死的人不在少数,但即便是明知会战死疆场却依然没在信中提一句善后的话,最多只有一句:朝廷会照顾家小,勿要担心……
这种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战斗觉悟才是最感动人的东西,试问那个男儿不热血,那个男儿不激昂?越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越能感动人,赵祯的感情牌打的极为漂亮,这才是他今晚的目的。
因为军饷杀人的那是工具,因为恐惧杀人的那是自保,为了国家大义而血战沙场的人才是真正的战士,赵祯就是要让大宋的军人就要变成因为保家卫国而杀人的钢铁雄兵。
第三百零九章得胜,凯旋!()
在东京城百姓的盼望中,西征的将士回京的消息不胫而走,传播速度之快甚至不亚于状元的跨马游街!
这是一场对东京城的洗礼也是对大宋军队的重新塑造,赵祯是岂能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礼部早早便在东京城的南熏门挂上了代表皇权武力的节钺和大军征还的大雁。
激动的百姓为了一睹西征大军的凯旋都挤在路边等待着,直到黄昏将近的时候,地面才开始微微震动,赵祯作为皇帝肯定是不能在城门口迎接的,理由居然是这样做给他国使臣看不体面,显得皇帝小家子气了。
上邦天朝的威仪主要展现在皇帝的身上,气度雍容方是天子仪态。
于是赵祯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王曾和曹玮两人身穿华丽的朝服前往南熏门,来代替他这个天子举行首礼,而自己却要面对鲁宗道不断的挑剔,一会是衣服不合适,要穿着帝王御铠,一会是佩剑要系在右边距离腰带三寸的位置。
搞的赵祯头大无比,这老倌现在是愈发的执着了起来,一丝不苟的履行他的职责,恐怕整个大宋也只有他敢对赵祯整个大宋官家如此无礼了,而且还无礼的有礼有节……
这话看似冲突实则不然,身为右言正的鲁宗道几乎在履行一个谏官的所有职责,虽然有很多在大宋乃至唐朝就名不副实,可他依然乐此不疲,而且朝臣们无不对他这种找死的行为大加赞赏,于是只要他不犯错就谁也动不了鲁宗道,他也在距离成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鱼头参政的名声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朝堂之的大臣无论文武都是一句鲁肃公的盛赞,谁也不会提及鱼头这不文雅的两个字。
百姓说那是亲切,朝臣们说就变成了失礼。
在赵祯接受包装的时候,身旁的皇后王语嫣也没逃过鲁宗道的“魔爪”,身为皇后的她要亲自为出征的将士卸甲,当然不能有丝毫的差池。
但相对于赵祯的别扭,王语嫣的一举一动便要从容的多了:“鲁师,您瞧本宫是用箭袖还是广袖妥帖些?”
一句鲁师让鲁宗道微笑点头:“娘娘思虑周全,箭袖在为将士卸甲的时候更为方便些。”
夸赞就夸赞吧,非要瞧一眼自己是什么意思?赵祯心中满满的不服,可表面上还要微笑配合着点头。
“薇拉娘娘,你把今日的流程和官家圣人的服饰都记好,以后就算老臣不在了,也不会有差,这是大礼不可懈怠!”
薇拉努力的点头应道:“奴婢记下了!”
“您可不能再自称奴婢了,要说我,好歹也是侧妃娘娘,万不可自称奴婢让外邦人笑话。”
鲁宗道这是第一次承认薇拉的地位,毕竟赵祯对薇拉的册封是以中旨的形势下发的,许多朝臣多少有些瞧不上她的封号。
赵祯突然发现今天的鲁宗道和往日有些不同,笔挺的脊梁稍稍有些弯曲,黝黑的脸上显得一丝苍白。
“鲁相公你没事吧?朕瞧你的脸色不太妥帖,是不是有恙在身?”
鲁宗道的身体微微颤抖,随即露出轻松的笑容道:“官家多虑了,老臣到现在还是饭三斗,无肉不欢的……”
“三才!宣胡远来给鲁相公瞧瞧。”
多年的师生情谊使得赵祯一眼就看出鲁宗道的勉强,心中瞬间一痛,在自己面前都能表现出来,怕是鲁宗道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了。
自从赵祯登上皇位以后,和鲁宗道单独相谈的机会便少之又少,身为帝师的鲁宗道也自觉的开始避嫌,能不留身奏就尽量的在朝会上上奏。
可现在看着脸色苍白微微颤抖的老人,赵祯岂能不难过?
在赵祯的强烈要求下,胡远在大殿中的一旁给鲁宗道把了脉,从他的脸色上看就知道病情十分严重,微微的叹了口气,胡远当着赵祯的面埋怨起鲁宗道来:“鲁公一心为国为民,但岂能不顾自己的身体?这是积劳成疾,浑身的精气已经耗干了,再不好好修养怕是熬不过明年……”
赵祯和王语嫣二人大惊失色,没想到平日里摇杆笔直的鲁宗道居然命不久矣,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瞧见赵祯和王语嫣二人的表情,鲁宗道微微一笑道:“无妨,无妨,老臣这才是鞠躬尽瘁嘞!能为大宋耗干最后的元气,即便是死也值得了。”
赵祯亲自扶着鲁宗道坐下也不顾什么君臣之礼了:“鲁师傅就不要强撑,朕不让你死,朕还要让你看到大宋收回燕云之地呢!”
鲁宗道觉得此时的官家又回到了当年在东宫时的模样,笑眯眯的说道:“官家如今已经成了翱翔九天的神龙,再也不是老臣要守护的太子了,老臣也走不动了,是该好好歇歇了,本打算过两年再请辞,如今看来还是急流勇退的好,这次卸甲大礼后,请官家应允老臣的请辞奏疏!”
“应允,朕一定应允!”
鲁宗道伸手整理一下赵祯身上的铠甲:“那老臣就多谢官家了!”
大军凯旋还朝,东京城中响起了黄钟大吕之声,伴随着大地的微微震颤,一只百战雄狮出现在东京城百姓的视野之中,安静肃穆的气氛,默默行军的战士,无不给人以发自内心的震撼。
不少老人感慨万千:“多少年了,咱大宋朝终于有了秦锐士,魏武卒一般的雄兵了!”
王曾和曹玮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看到的都是激动和兴奋。
“嘿嘿,孝先你说有这样的大军咱们大宋距离收复烟云还远吗?”
“当然不远,宝臣你发现没有,杨怀玉和狄青两人就是官家培养的将帅之才,两人的军功几乎一模一样!”
“那是当然,棋逢对手将遇良材……你这老倌又诓我入局!都多长时间的事了,我将门早已不复当年,谁家的虎子不是打破头的往军武院里送!还揭我的短试探我干嘛?”
王曾微微一笑:“习惯了,总是对你们武人不放心……”
“哼!连官家都放心你有什么不放心的,我还是那句话,将门完全听从官家的安排,等我们这帮老家伙百年之后你再看看,到时还有没有将门的存在?哦!我不在的时候你也该走了,你王孝先只不过比老夫小了俩个春秋而已,哈哈!”
王曾苦笑道:“你还真是嘴上不饶人,别说了,大军快到城下了,你我现在最要紧的是共迎王师凯旋!”
“是极!是极!”
两人把臂而行,好不痛快,这是大宋多年来的第一次胜利,即便是当年的檀渊之战胜利也没让他们兴奋多少,而今日的西征大军却是给足了大宋人骄傲。
第三百一十章树碑立传召忠魂()
轰隆隆的脚步声响起,大军慢慢的穿过南熏门,所有围观的百姓惊讶的张大嘴巴,队伍的最前面是一面巨大的招魂幡子,原本是一身黑甲的队伍回来的时候却一片白茫茫,几乎每个人都是披麻戴孝的模样。
文武百官大惊失色,王曾连忙上前拦住彭七:“彭七混帐东西!你这是干什么?大军凯旋而归,岂能身披素布?此丧礼之制如何能用在卸甲大礼上?!”
曹玮对他就没那么客气了,上去就是一个暴栗:“你有几个脑袋够官家砍得,还不让军士们换了身上的不祥之衣?”
彭七知道这是曹玮在帮自己,可还是微微摇头:“曹相公有所不知,出征的时候我带走西征大军整整六万之众,因为彭七的疏忽,现在只回来了四万多人,彭七辜负了官家的期望,也辜负了军中家属的期望!”
曹玮苦笑道:“外出征战哪有不死人的,即便是你损失了一万多人,也不必如此自责……”
彭七挥手打断了曹玮的话:“要是战死沙场末将便也无话可说,但其中有不少人是因为我的疏忽而死,彭七岂能无罪?我西征军情同手足,袍泽魂归,当然要招展白帆引路,身披素服为英灵祭奠!还请王相公和曹枢密成全!”
彭七说完便翻身下马,本打算为他亲自牵马的王曾尴尬的看了看曹玮道:“这倒如何是好?”
“突生变故,只能请罪与官家了,大军不可错过吉时进城,放他们进去吧!”
王曾微微点头:“也只好如此,城中的百姓和军属已经等候多时,在拖延下去更不好遮掩,而且他们这副样子怕是早就有人敲的清楚,已经在城中宣扬开了吧?也说明我军中将士的情同手足,仪仗开路!”
随着王曾的话,早就等候多时的亲卫司虞侯大喝一声:“亲卫司!接兄弟们回家,不管是站着的还是躺着地都给我照顾好了!”
“喏!”
前面是亲卫司的虎狼之师开道,后面是文武百官的相随,这种待遇别说是相公,就是官家都极少使用。
但这些还不是最震撼人心的,当一只身黑甲披着白布沉默而行的队伍出现在朱雀大街上之后,围观的百姓都说不出话来,不是因为激动,而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阵阵杀气。
杀的人多了,身上自然会产生杀气,即便是不经意间也会散发出来,杀气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负面的能量,古代的大将军杀人杀的多了总会有些不太正常的地方,史书上有明确记载。
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几十万降卒,一个理智的人绝不会这么做,而且在事后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后悔,连曹操那样的一代枭雄都会被噩梦缠绕着,而导致偏头痛。
四万多杀气腾腾的大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住的,光是弥漫在大军中的滚滚杀意便让胆小者两腿瑟瑟,甚至有人被吓得尿了裤子,但这时谁也笑不出来。
厚重的盔甲上满是刀痕箭簇,虽然武器被斜跨在身上,但位置绝对是最为顺手的,即便是这样西征大军的脚步也是整齐划一,这种节奏仿佛已经沁入他们的骨子里了。
原本喧闹的人群变得安静,连最为活泼的孩子都不敢说话,凡有一个敢吱声的都会被母亲死死的捂住嘴。
大军过处寂静无语,甚至心中有鬼的人开始逃窜,没办法,他们的眼神实在过于恐怖,仿佛看什么东西都如死物一般没有生命,这就是大军没有卸甲的后果,纪律严明的禁军在没卸甲之前依然处于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
这时候谁要是阻挡在大军的行进道路上,绝对会被滚滚铁流碾成齑粉。
如山入墙般的军队一路从南熏门直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