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重铸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他欺君罔上,压根没有将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竟然杀良冒功,假称汝水大捷,骗取恩赏。汝水大捷是假的,那么先前杜充那些功劳又有多少是真的呢?

    而且事后还动用官军杀人灭口,更要紧的是柔福帝姬当时就在其中,杜充、韩汝之流仍旧没有收手之意。

    谋害皇族,可见他们已经丧心病狂到了何等地步?

第二一四章问罪() 
牛皋当殿弹劾杜充,杀良冒功,欺君罔上。

    一时间皇帝震怒,百官惊骇,事情的真伪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毕竟杜充曾是天子宠臣,挂着平章事的衔,且握手重兵驻守前线,不能因为牛皋的一面之策便兴师问罪。

    “徐还,此事是真是假?”

    “回陛下,确如牛皋所言。”徐还正色道:“当时之事,同行的所有义军将士都亲眼所见,长公主亦可证明。滁州韩汝意欲杀人灭口,谋害长公主一事,折将军与岳统制亦可佐证。”

    众人听得明白,看来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新晋驸马爷完全没理由说谎,冒险诬陷一位平章事。

    公主与驸马,再加上一位侯爵的证词,分量很足。

    那么,杜充真的如此不堪吗?还有如此大事,为何回到临安的第一时间不说,而选择此事发难呢?

    徐还大概猜到赵构会有类似疑问,抢先道:“臣初时也拿不准,此事到底是韩汝自作主张,还是杜充知晓,故意包庇甚至纵容,因此派人前去建康核实加之除了苗刘兵变等诸多事情,臣尚未来得及奏禀”

    兹事体大,回到临安之后籍籍无名,毫无根基的徐还说冒然弹劾杜充,焉知结果如何?谨慎行事也在情理之中。

    因而赵构也不好多说什么,沉声道:“那你核实的结果如何?”

    “从蛛丝马迹来看,杜充多半是知晓的不过臣没有确实的证据。”徐还低声道:“不过身为宣抚使,麾下将领杀良冒功,杜充至少有失察之罪。”

    韩汝不止是杜充麾下不将,还是其女婿,杀良冒功吗,杀人灭口这等大事,杜充岂能丝毫不知,仅仅是失察?开什么玩笑。

    有明白人听得出来,徐还这般分明是有意为之,看似脱罪,实则高明之举啊!

    徐还没有证据,但不代表旁人没有,韩世忠出列道:“陛下,臣奉旨彻查苗刘作乱一案,发现杜充与苗刘二人曾有多次联系。”

    “竟有此事?”赵构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众臣也都敏锐地意识事情的严重性,苗刘兵变乃是当前最棘手的事情,也是皇帝最不能容忍之事,杜充若是牵连其中,恐怕比杀良冒功要严重的多。

    韩世忠道:“臣不敢胡言,有书信与信使为证,虽然其中内容隐晦,但仍旧能看出其中意味。”

    私下交通的信函肯定隐晦,这一点都不奇怪,但总有蛛丝马迹可寻。而且人证物证聚在,可以相互印证。

    更不得了的是,吕颐浩补充道:“臣率部会临安勤王之时,曾遭到韩汝追击,被臣击退。当时臣想着会不会是误会,故而行文杜充核实,至今未有回复;后在枢密院查证,并未有过调兵命令。”

    与叛乱贼首有书信来往或许不能定罪,但直接率部袭击勤王之师,这就是有叛军勾结的实质行动。

    性质完全不同了!

    吕颐浩道:“陛下,杜充麾下将领岳飞今日回到临安,其与为数不多的部曲身上都带着伤,似乎是从建康逃出来的。

    他曾在杜充麾下多时,或许知道些什么,陛下是否召见?最起码可以佐证韩汝袭击长公主、徐将军和牛镇抚一事。”

    “宣!”赵构面色铁青,双拳紧握,身姿微微有些许颤抖,事已至此,必须要弄个清楚。

    不多时,岳飞便奉诏而来,徐还和牛皋回头瞧见许久未见的故人,心情都微微有些激动。

    尤其是瞧见岳飞胳膊上缠着绷带,似乎是受了伤,牛皋不免有些担心。但徐还心中却暗暗高兴,一道伤疤,让岳飞与杜充彻底划清界限,如此再好不过。

    “臣岳飞拜见陛下!”

    “平身!”赵构沉声道:“岳飞,你这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前几日江淮宣抚使杜充声称接到旨意,让臣率部平叛,攻击吕颐浩和张浚将军所部。臣以为旨意有诈,或是临安生变有人矫诏,拒绝出兵。”

    岳飞沉声道:“不想杜充因此恼羞成怒,竟欲暗中谋害臣臣无奈,与几个亲随部曲力战逃出,今日方才回到临安,请陛下做主。”

    果真如此!

    群臣听的分明,加上岳飞的证词,如今可谓证据完整,不容抵赖,杜充恐怕百口莫辩了。

    赵构龙颜大怒,冷冷道:“好个杜充,朕待他不薄,让他从一个庶人官职宰相,委以重任,没想到他竟如此狼心狗肺,勾结叛军谋害于朕,实在可恶。”

    “陛下息怒,莫要为了一个佞臣贼子气坏了身体。”事已至此,朱胜非原本对杜充的信任和维护荡然无存。

    “你不是说他留守东京有关,乃是忠心耿耿的有功之臣吗?”赵构瞪着朱胜非冷冷道:“这就是你身为宰相的识人之明?”

    宰相识人不明,那他这个皇帝呢?毫无疑问,赵构这个质问有些不讲道理。

    然而天子何错?朱胜非一个激灵,跪倒在地,战战兢兢请罪道:“臣有罪,臣识人不明,请陛下降罪。”

    他心里清楚,单单一个杜充,皇帝不至于对自己发这么大火。但是先前苗刘之变,自己虽然从中斡旋,最终成功平叛,但身在宰相,有失察之过。如今两罪并处,处置是怎么也逃不掉了,宰相怕也是也当到头了。

    “哼!”赵构冷哼一声,转而问岳飞:“滁州,韩汝围攻徐还、牛皋,谋害长公主可有其事?”

    岳飞月光扫过徐还和牛皋,沉声道:“当时杜充声称江淮有盗匪作乱,命臣前去平叛,不想去见到了徐、牛二位,岳飞识得他们,知是忠义之士,故而奇怪,但杜充与韩汝却连番催促,声称徐将军叛乱与盗匪勾结。

    恰好长公主亮明身份,韩汝却声称是假冒当时臣并不能确定真伪,然臣以为,公主身份尊贵,当由皇室确认,在此之前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误伤。

    故与折彦质将军坚持将长公主送回临安,途中被杜充调回建康,其子杜岩与韩汝为此多次辱骂于臣”

    “好个狼心狗肺的杜充,疏于职守,杀良冒功,谋害朕的皇妹,甚至谋害于朕,实在罪不可恕。”

    赵构勃然大怒道:“拟旨,革去杜充所有职务,着将其押回临安问罪。”

第二一五章马踏江南() 
“陛下,万万不可!”

    即将被罢相的朱胜非闻讯,立即出言阻止。

    赵构闻声怒道:“朱胜非,你还要包庇杜充这个逆臣贼子吗?”

    “陛下,臣万死不敢。”朱胜非当即跪下,战战兢兢道:“臣并非是要包庇逆臣,而是为大局计,请陛下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

    朱胜非道:“杜充手握重兵,驻守前线,冒然问罪,很有可能需谨防前汉贰师将军故事。”

    贰师将军,西汉李广利是也!

    西汉巫蛊之祸后,汉武帝查出太子刘据乃是蒙冤而死,所谓巫蛊之事乃是李广利与宰相刘屈牦合谋诬陷太子,意图扶持李广利的外甥昌邑王上位。

    当时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部出征西域,汉武帝不等其班师回朝,便下旨将李广利家人捉拿,并问罪李广利本人。结果身在西域李广利闻讯,为了活命率部投降匈奴,给汉朝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朱胜非言下之意,杜充眼下就如同李广利,手握重兵驻守在外,在解除兵权之前问罪,很容易让其狗急跳墙。

    话是一点不错。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正常的路数就将其召回京师,解除兵权之后再问罪下狱。比如清朝雍正皇帝对付年羹尧,便是如此。

    朱胜非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对策所谓从长计议,不过是解除杜充的兵权,免得他狗急跳墙投降了金国。

    眼下金军兵锋已经到了淮南,杜充驻守的建康乃是战略要地,若是守将倒戈金军将轻松渡过长江,所谓天险将形同虚设,这可是大宋目前承受不起的灾难。

    然而在徐还看来,想法是对的,但现实恐怕事与愿违。

    建康距离临安很近,临安前前后后的事情,杜充肯定尽数知晓。今日乃是当殿弹劾,这么多人在场,都能守口如瓶吗?

    更何况自己做了什么事,杜充心知肚明,苗刘兵变失败伏诛,吕颐浩击退了韩汝,这就都意味着事情败露。

    只要杜充不傻,就当知道纸包不住火,自然也就有所准备,为自己留后路,很可能像原本历史上那样

    果不其然,历史车轮的惯性很强大。

    建康传来消息,杜充竖旗反旗,投降金兀术,甚至直接引金兵渡江进城,建康陷落,金军马踏江南

    却说韩汝兵败,逃回建康的时候,杜充就觉得不妙。

    尤其是岳飞逃出建康,前往临安的时候,杜充越发不安,便紧盯着临安局势,苗刘的成败成为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很可惜,吴江桥兵败,韩世忠进城,苗刘兵败。当时他们来传讯希望逃来建康,请求自己接应。

    但当此之时,杜充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上他们?自然是不理会的,而是着急忙慌地为自己找后路。

    杀良冒功,杀人灭口,围杀皇族,最严重的是参与兵变,自古以来这是皇帝最忌讳的事情,断然没有饶恕的道理。

    即便不死,恐怕全家所有人都得流放海岛,下场必将十分凄惨。如此,必须尽早寻找退路。

    而今,唯一的退路,似乎只有北边?

    当此之时,金兀术的先锋攻下淮南,率兵开始渡江。

    事情紧急,麾下将领多次请战,奈何杜充一心念着临安情势,根本无心处理金军南侵之事。

    不过在彻底与皇帝翻脸之前,为了安抚下面的将士,少不得要做做样子,于是乎派出都统制陈淬率将领戚方等将官统兵两万,奔赴马家渡,阻击金军,又派出亲信王寓率部一万接应。

    金军先锋将领拔离速率领万夫长王伯龙猛攻马家渡,陈淬率部力战,奈何后勤支援不足,很快便不敌溃败。本来肩负接应任务的王寓见势,心生畏惧,不但没有支援,反而早早率部逃走,以至于陈淬战死沙场。

    主将一死,群龙无首,麾下将士顿时乱作一团,彻底溃败。杜充收到消息,再也无心抵抗,直接弃城而逃,逃去了长芦寺避而不出。

    守将向子忞建议,让杜充整合通州、泰州南撤的兵马,加上剩下的兵马,凭借建康高大城池,坚守抗敌。

    然而此时,苗刘彻底伏诛,杜充料到临安会出变故,谋反乃是不可饶恕的大罪。即便自己坚守建康,恐怕也无法将功折罪。

    而且坚守就得玩命,面对金军强大的兵锋,贪生怕死的杜充哪里有这个胆量?更没这个心情,而且于是拒绝向子忞的建议。

    杜充消极抵抗的消息传到江北,金国四太子兀术顿时嗅出了别样意味,能不能劝降杜充呢?

    盖因金军细作从江南传回消息,临安发生了兵变,宋庭内部动荡,江南各地守将前去勤王,防守空虚。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抓住时机立即挥师江南,直捣临安,擒杀赵构,灭亡宋室似乎近在眼前。

    当然,在此之前有两道难题,一个是渡江,如今拔离速与王伯龙占领马家渡,已然算是成功。

    其次便是拿下建康,金陵古都,江畔雄城,更是江南门户,只要拿下了建康,江南水乡平原便尽在金军马蹄之下。

    然而建康城池高大坚固,如果宋军坚守,一时间恐怕难以攻克。虽然最终还是可以拿下,但少不得要迁延多日,届时宋军江南各州防御恢复,并从各地抽调兵马支援,奇袭临安的计划便落空了。

    甚至有可能被宋军托在江南,难有进展,毕竟江南之地多是河湖水道,不利于骑兵作战。赵构若是继续南逃,再想追上可就不容易了。

    所以尽快拿下建康成为金军当务之急,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兵不血刃,这就少不得要杜充配合了。

    恰好当时营中有个降金的宋臣唐佐,乃是杜充友人,金兀术便当即命其修书杜充,主旨便是:献城降金,赐予中原,仿张邦昌故事。

    消息传回建康,彷徨中的杜充喜不自胜,甚至有种天上掉馅饼的幸运感。当即大开建康城门,引金军进城。

    门户一失,金兀术立即指挥金军,马踏江南

第二一六章本末倒置() 
建康城破,金陵陷落。

    消息传到临安,一片哗然与惊恐。

    从靖康之变开始,金军给宋人留下的印象着实太过恐怖。这些年金军一路南下,宋军根本无力抵抗,失败已经是常态化,鲜少有胜利。

    像汝水那等歼灭数千人的战事,都能称之为大捷,让一个宰相衔的官员铤而走险冒领功劳,甚至是满朝庆贺,大书特书,如此便可见一斑。

    至于较大规模的战事,宋军迄今为止似乎没有胜利过,一路都是在被金军追杀。

    赵构先是驻守大名府,后来逃去应天府登基,被金兀术逼到了扬州,如今又流落临安。结果这才不长时间,金军又过了长江。

    长江,浩浩汤汤,在这个年代觉得可以称之为天险。

    大宋君臣对此都寄予厚望,希望利用天险,再加上严密的防守,将金军挡在长江以北,无论是将来偏安江南,还是暂时缓口气,图谋北伐都是好的。

    然而万万没想到,长江天险却形同虚设,如此不堪一击。

    杜充,太可恶了!

    身为江淮宣抚使,朝廷如此信任,委以重任的大臣,参与兵变,谋害皇帝,唯独没有用心抗敌守土。

    马家渡战败失守,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救援不及时,避战畏敌,消极应对,实在实职的厉害。

    更可恶的是,他竟然将建康城拱手献给金贼。

    建康城池高大,金军纵然兵临城下,但只要率军坚守,不说保证城池不陷落,坚持些许时日总归是可以的。

    然而杜充却二话不说,倒戈相向,就这样做了卖国贼。

    如今建康失落,江南门户洞开,苏湖平原就这样暴露在金军马蹄之下。更为要命的是,因为苗刘之变,江南各地驻军勤王护驾,纷纷前往临安。

    本来严密的江南防御部署被打乱,很多州县城池防守空虚,金军此来,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

    当此之时,江南这片富饶的鱼米之乡,大宋赖以生存的赋税财源之地,恐怕也保不住了。

    至于刚刚确定为大宋行在的临安,恐怕也凶多吉少。

    所以,消息传到临安,大宋君臣都慌了。

    皇帝赵构食不下咽,浑身微微颤抖,自打知道金军过江的那一刻起,他便没有开口说话。兴许是不知道说什么,也可能是不好意思开口。

    不出所料,赵构心里已经想要跑路了。

    从应天府到扬州、再到如今的临安,这两年赵构几乎是一路逃奔,已经成为习惯,这次也不例外。

    如此反应,堪称是条件反射。

    只是国难当头,他这个皇帝若首先逃跑,还怎么让下面的臣子将领为国效力,誓死抗敌?眼下军心本来就脆弱,轻易根本刺激不得,否则很容易形成溃败之势。

    至于大臣,慌乱不已,六神无主者居多,甚至不乏嘟嘟囔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