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重铸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还俯身摸摸儿子的后脑勺,笑道:“你小子的封地有了,可你弟弟还没有怎么办?”

第七三九章 渔翁之利reENs。() 
徐还说的是徐家老四承佑,他和耶律余里衍的儿子。

    小家伙身上有辽国皇室血脉,深得契丹人看中,将来必定是要封为辽王。

    而辽国昔日的都城临潢府在燕山以北,仍旧在金国手中。

    不管怎地,最起码要保证儿子的封号实至名归,有一块地食邑之地,否则当爹的就太不称职了。

    至于金国,有道是放虎归山,必为后患。按理说是应该直捣黄龙的,但是徐还却有另外的打算。

    宋军出燕山,继续向临潢府挺进,这让金国上下十分不安,显然宋国并未打算就此收手。

    金国当真感受到了灭国压力,兀术亲自率兵出击,前来抵御宋国大军。担心金军独力难支,为此兀术特意邀请了蒙古诸部南下,会同金军,联合抗宋。

    徐还坐镇幽州,一边整修城池,一边遥控指挥大军,张浚与萧高六则在前线冲杀。

    与此同时,一直护卫在徐还身边的虞允文失踪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两军开战之时,金国带来了许多从五国城押来的赵宋皇族,以人质作为威胁。

    然而宋军前锋萧高六是个契丹人,压根就不在乎。

    对于如今的宋国而言,这些人质一点也重要,如果被杀了,则会算成是金国的罪名,便又多了一条北伐复仇的罪名。

    因而岂会在意他们的生死!

    兀术眼见无用,只得将指望放在蒙古部身上,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蒙古各部竟然被他怂恿前来做先锋。

    不得不承认,能够纵横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确实骁勇无比。

    但是很遗憾,提前了近乎一百年,面对的又是火器装备的宋军,所以他们败的很惨。

    两番交战之后,蒙古的勇士们便有胆颤心惊,心底里不断询问长生天,宋人手持的那些冒火的玩意是什么东西?

    最强壮的勇士也会倒在枪口之下,最快的骏马也逃不过射速

    在惨重的伤亡面前,蒙古诸部害怕了,心里开始打退堂鼓。

    就在这个时候,虞允文作为宋国使臣,来到了蒙古乞颜部首领合不勒的帐篷里,简单地说了几件事。

    其一,兀术知道宋军火器的厉害;

    其二,宋国无意北上漠北草原,亦无意和蒙古诸部为敌;

    其三,宋国需要一些皮毛和战马,希望在漠北草原上有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

    其四,宋国皇帝可以册封和赏赐蒙古唯一的可汗;

    趁着金灭辽的这几年,蒙古乞颜部壮大大,合不勒被推举为可汗,是蒙古各部颇有号召力的核心人物。

    虞允文走后,合不勒随即召见了蒙古各部的首领,次日一早他们共同前去会见赶来支援的金国四太子兀术。

    不久之后,会面的中军大帐里便传出了呼喊声。

    没有人知道过程,只知道金国四太子兀术死了,蒙古诸部倒戈相向。

    他们的理由很充足,金国背信弃义,故意不告知宋军的火器装备,诱使热门为先锋,意图让蒙古各部与宋军两败俱伤。

    兀术的做法导致了蒙古各部死伤惨重,也彻底激怒了蒙古勇士们。

    四太子被杀,金军自然怒不可遏,战争突然改换了方向,成了蒙古和金国之间的激战。

    宋军趁机夺取了临潢府,随后便驻守不出,避开战事。但将兵器和粮草源源不断得送到了蒙古军营之中。

    当蒙古与金国激战之时,虞允文出现在会宁府,这一遭他要见的是金国皇帝完颜珉。

    他带来的见面礼比较特别——兀术之死。

    完颜珉一直被叔父兀术压制,根本不能掌握实权,如今兀术死了,他终于可以喘口气。

    可是面对蒙古的突然反目,以及宋军的咄咄逼人,完颜珉压力很大。

    虞允文也恰是为此而来,他带来了徐还的两个想法,金国释放五国城的宋国皇族,宋金停战。

    完颜珉答应了,他太需要喘息之际,更珍惜这个自己可以完全掌权的机会。

    他清楚地意识到,宋国中兴之后金国再也没有机会染指中原,既然如此,倒不如好好经营塞北,专心致志对付蒙古诸部。

    为此,他额外提出了一个要求,宋国不得继续向蒙古提供武器和粮草,虞允文爽快地答应了。

    宋金停战,宋国皇族得以从五国城陆续被放回。

    尤其是渊圣赵桓,徐还带着儿子徐承嗣,以及众多将领亲自前去迎接,十分恭敬。

    赵桓在金国多年,受尽委屈,早已没了昔日的意气风发。大概是对宋国的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这位仁兄贵国以后未提半分帝位之事。

    于他而言,能够安稳回到故国,过上平稳生活,不至于客死异乡就算不错了。想当年韦氏南归之时,他曾请求给他赵构带话:“只为太乙观主足矣,他不敢望也”。

    只要能南归,当个道士足以,徐还满足了他的要求。

    先是派虞允文护送渊圣返回洛阳,与太上皇、皇帝赵嬛团聚,接受群臣朝见请安。

    不久之后,赵桓便表示自己心向三清,不愿再受俗世纷扰,故而前去终南山修道。

    皇帝赵嬛(xuan)再三劝阻,奈何渊圣心意已决,无可奈何,只得下圣旨在终南山修建道观,供渊圣修行。

    至于其他皇族,则分别被安置在涿州、洛阳、开封和临安等地,他们仍旧享受着宗室的待遇,但前提是必须安分守己。

    大概是在五国城关押太久,能够回家便是极大的福分,再加上徐还的威慑,归国的宗亲们还算比较听话,一切十分平稳。

    而徐还暂时仍旧留守在幽州,只有彻底处理好塞外的情况,他才能安心离开。

    接连出使的虞允文归来,向徐还道出了一个担心:“王爷,蒙古人骁勇,如此这般资助,让他们与金国两虎相争,两败俱伤,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固然是好,但会不会养虎遗患?”

    “你说得对,不得不防啊!”

    没有人比徐还更清楚蒙古崛起的恐怖之处,之所以不立即彻底消灭金国,就是存了牵制消耗蒙古的打算。

    但正如虞允文所言,必须的小心防备,避免养虎遗患。

第七四〇章 太平盛世() 
金国与蒙古在塞北大打出手。

    宋国坐山观虎斗,同时左右平衡。

    先是给兵器粮草,支持蒙古人打金国,迎接皇族回归之时,金国趁机狠狠地教训了蒙古各部。

    就在他们败退的时候,宋国皇帝赵嬛下旨,册封合不勒为顺义王,给予丰厚赏赐,并默许蒙古人以私人名义购买大宋的铁器和粮食。

    如此一来,蒙古人恢复元气,再度与金国分庭抗礼。

    几年之后,两国皆是元气大伤,为了生存不得不仰大宋鼻息生活。金国皇帝完颜珉不得不低头向大宋称臣,并且约为母(父)子之国,称宋帝赵嬛为母,皇夫徐还为父。

    在扶持蒙古乞颜部的同时,萧高六派遣的契丹商队频频与塔塔尔部接触,输送了大量的钱财与粮食。

    塔塔尔人因此逐渐壮大,开始不服从合不勒的号令,与乞颜部发生冲突并形成对峙,草原上的蒙古各部纷争再起,背后全是宋国人的身影。

    不久之后,徐还收到了一条消息,在塔塔尔部和乞颜部的一次冲突中,合不勒不到十岁的孙子也速该不幸身亡。

    听到这条消息,徐还心中五味杂陈,也速该死了,那他那个令世界恐惧的儿子——铁木真再也不会出现了。

    分化瓦解,引起草原纷争是一种手段,但不会长久。

    尤其是如果漠北草原气候持续寒冷,游牧部落迟早有一天会消弭纷争,聚合南下。

    于是乎,自隆兴二年开始,临潢府便开始了毛纺织试验,隆兴五年实验成功并开始大规模生产。

    临潢府也因此成为北方的毛纺织业基地,草原上牧民彻底被纳入了纺织业体系之中,逐渐成为宋国的原材料基地。

    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无力更改这一局面,对于宋国的戏耍十分恼怒。

    无论是金国还是蒙古各部都试图反抗过,可惜全都大败而归啊,隆兴十二年金熙宗完颜珉驾崩。

    因为皇位继承之事,金国宗室大打出手,宋军趁机出动,挺进辽东,金国灭亡成为时间问题。

    蒙古部落则是或臣服,或远走西域。

    然而他们仍旧免不了被宋军驱赶的命运,自隆兴三年开始,当北疆安定之后,宋军开始西征。

    西征的理由是清缴西夏余孽,当初攻破兴庆府时,有不少向西逃窜的党项人。因为抵御金国和一统江山,徐还暂且放弃追击。

    如今牛皋率领西军再度出击,一路所向披靡,彻底剿灭党项余孽。随即逼近回鹘、西辽等国。

    宋军进入天山南北、葱岭附近,宰相门建议仿照汉唐旧制,设立都护府管辖。但徐还力排众议,在疆域不断扩大的大宋推行行省制。

    在西域之地设立北庭省和西州省,直接派驻军队驻守,并派遣流官前去治理地方。

    西南方向,云贵的蛮族动乱被平定之后逃入了大理国,西蜀将军李彦先奉命南征,大理臣服,纳土称臣。

    随后李彦先所部跨过大渡河,这个太祖皇帝玉斧划定的边界,从南侧牵制吐蕃。与此同时,吴玠等人率部迫近湟水,进入高原。

    经过数年征战,到隆兴十年时,吐蕃臣服,纳入大宋版图。一个横跨亚欧大陆东端的强势帝国诞生,周遭各国纷纷前来朝贺,四海归一。

    隆兴十三年,年满二十岁的燕王徐承嗣被册封为太子,并迎娶岳飞之女岳安娘为太子妃。

    太子姓徐,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敏感神经,尤其是那些从五国城归来,恢复养尊处优的赵宋宗室。

    他们联络一批臣子,阴谋妄图发动宫变,不想被提前侦破。

    隆兴年间的第一次动荡发生,但是皇帝仁慈,只是赐死了几位主谋,其他宗亲则是流放到了北庭省和南海崖州。

    自此,赵宋宗室再也不敢心生妄念,徐承嗣顺利当上太子。自小被悉心照料,精心栽培的嫡长子到底没有辜负父母期望,处理朝政井井有条,备受称赞,朝野拥戴。

    徐还也便放心了,便专心致志推动科技和教育。从隆兴元年开始,文澜书院便有部分北迁,在洛阳成立龙门书院。

    经过多年发展,两家书院发展为文化与科教、工艺等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书院,规模巨大。

    隆兴五年,在徐还的提议下,改造为帝国大学与南都大学,大宋进入大学时代,两所大学也成为大宋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

    工程、冶炼等各项技术突飞猛进,技术开始应用到黄河治理与道路修建中。在徐还的推波助澜之下,蒸汽机横空出世,火车自然而然应运而生。

    大宋帝国扩张的速度太快了,疆域辽阔,徐还可不希望像蒙古帝国那样土崩瓦解。最要紧的便是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效率,保证政令、都城的威胁与军事管辖能够快速传达四方。

    随着长安、洛阳、汴梁铁路修建,大宋开始了铁道时代,强大的财政与基建实力,让铁路快速通达四方,大宋越发强盛。

    对内,徐还始终没有忘记祸起萧墙的教训,故而对所有的儿子都严格要求,保证徐家不会出糊涂蛋。然后诸子养在一处,自小感情深厚。

    更为重要的则是从制度上预防,以免后世子孙起纷争,这也是徐还为何坚持不让长子改姓赵的缘故,否则徐家诸子定有意见。

    长子徐承嗣为太子,次子徐承业为秦王、三子徐承训为楚王、四子徐承佑为辽王,后来的诸子也都封王,分封驻守边疆之地,但都有必须始终听命于朝廷,并肩负扩张和拱卫国朝的任务。

    其分封与行政格局有些类似于汉朝的郡国并行制,防止有子孙生出二心,祸起萧墙。

    当然了,只要徐还在一天,徐家子孙便得乖乖的,朝野所有的阴谋家也都不敢轻举妄动。徐还相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宋会越来越强盛,不会出现轻易动荡。

    隆兴二十五年,徐还与柔福已经五十多岁,虽说仍旧年富力强,但他们已经无心眷恋权位。

    皇帝赵嬛将朝中托付给年过而立的太子徐承嗣后,徐还便带着妻妾前往临安,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徐家诸子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大宋扩张的脚步也没有停下,辽王徐承佑从草原一路西征,到了里海附近。

    秦王徐承业则进入了南亚次大陆,楚王徐承训的舰队征服了南洋诸岛,东边一衣带水的岛国以及半岛的高丽闻讯,彻底臣服。

    隆兴三十年,皇帝赵嬛宣布退位,以太上皇之尊在临安养老。太子徐承嗣登基,监国多年,政务醇熟,威望甚高,身边又有陆游、杨万里这样的治世能臣辅佐,自然一切妥当。

    大宋也真正成为四海归一,万国来朝的盛世帝国,徐还也彻底放心了。

    西湖之畔,徐承嗣登基之后尊岳丈岳飞为鄂王,祠堂也进行了翻修。

    徐还自然前来祭拜一番,并将如今四海归一,万国来朝的盛世华章一点点说给岳飞听。

    台阶之下,秦桧的铜像仍旧长跪不起,徐还不由心想,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今日盛世,不知是何感受?

    出了祠堂,西湖风景依旧,春和景明,草长莺飞,一切都是那样美好。看到游湖的少男少女走过,徐还恍然自己已经花甲之年。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四十年了,往事一幕一幕浮过,不由心生感慨,不过旋即便哈哈大笑。不管怎么说,四十载辛劳没有白费,换来了这四海归一的太平盛世,也算没有白走这一遭。

    值得,一切都值得!

    ——

    全书完。
156464 。
15646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