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事人,即将成为的柔福帝姬仍旧有些忐忑。
“我当皇帝?”
柔福帝姬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思议。
“是!”
“可我是女人?”
“女人又如何?谁说皇帝必须是男人了。”
“这”
柔福帝姬一时间有些沉吟,她的身份好像有些尴尬,大宋的公主,徐还的妻子,如果改朝换代则是新超当仁不让的皇后。
一直以来,她都有这个心理准备,经历过靖康之变的她有这个觉悟,大宋可以说是气数已尽,亡国也不足为奇。
自己的丈夫如此功劳和实力,有改朝换代的资格,如果他真这么做,拦不住,也不会阻拦。
相比于丈夫和家族之间,风雨十载之后,柔福帝姬更注重前者,更何况还有两个儿子。
所以她有心理准备,如果徐还真的改朝换代,她完全可以接受。只要丈夫能够善待自己家人,也就足够了。
却没想到,最终要登上皇位的却是自己。
“徐郎,其实你”
徐还摇头道得:“嬛嬛,那个至尊之位,从一开始我就没想过不是地位和权力诱惑不够,而是不容许,也没必要。
当然了,我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我打算放弃,让你和我们的儿子有这个机会。”
柔福帝姬沉吟片刻:“我能做好吗?”
“能,放心,一切有我在。”
事情板上钉钉,一切顺理成章。
礼部倾力安排登基大典,十分隆重。
柔福帝姬在洛阳皇宫登基,成为大宋第一位,华夏历史上第二位女皇帝。
历史翻开了赞新的一页,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
这个结果,太上皇赵佶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至少有一些安慰吧!
不管怎么说,至少登基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至少暂时还姓赵,至少自己这个太上皇能够当的名副其实。
当徐还保证会全力营救五国城赵宋宗亲时,赵佶也便释然妥协了,他答应亲自出面为柔福帝姬加冕。
如此,柔福帝姬的皇位传承便名正言顺,具备无可挑剔的合法性,将来无从质疑。
至于徐还的身份,也已经拟定好,高阳郡王徐还加封辅政王,位在诸王之上,以皇夫身份辅助皇帝,并代表皇帝统率三军,征战四方。
与此同时,储君的位置并未确定,徐还与柔福帝姬的两个儿子,徐承嗣和徐承训只是被加封为燕王和楚王。
与此同时,礼部也很快议定了新的年号——隆兴!
与原本历史上宋孝宗赵昚时期的年号一致,徐还不禁感慨,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吧!
隆者,盛大;兴乃兴旺。
大宋正在经历中兴,兴旺繁荣指日可待,这个年号也算是实至名归。
当年太祖建隆大宋,如今隆兴大宋,这注定又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一个伟大的时代。
第七三七章 北伐()
隆兴元年!
大宋开始了女皇时代。
除了各种例行公事的昭告天下,避讳册封,以及人事安排外,新皇登基的第一个诏书便是——北伐。
河北、燕云乃我大宋故土,寸土不可失,必须夺回。
金人背信弃义,残暴无道,多次入侵大宋,靖康、建炎之败,必须一雪前耻。
渊圣与宗亲北狩,身陷苦寒之地,于国于亲都应当及时营救。
其次则是为那些被金国谋害的宗亲复仇,比如邢皇后、茂德帝姬、以及最近被害的宁王赵谌,血债必须血偿。
大宋有充足的理由北伐,也有充足的实力北伐。
完全统一的大宋迸发出了强劲了力量,以西军为骨干,快速整合兵马,形成了一支十五万人的大军。
另有十万人为预备力量,在后方随时准备出动,可谓兵马充足,尽是精锐。
运河则全负荷运转,江南的粮草源源不断运送往北方,供应大军出征。
北方无数的民夫受到征兆,协助运送粮草和军械。
几乎不需要强制征兆,当朝廷下达诏令之后,许多人自发地加入进来。
十年压抑,无尽仇恨,终于有机会一雪前耻,他们乐意参与进来,为他们的死去的亲人复仇。
而且这也是一场全民动员的盛事,也是新皇登基,乃是大宋中兴过程中最重要的几次机会。
一次立功发迹的机会,所以许多有志之士格外珍惜。
皇帝在洛阳举行盛大的出征仪式,由皇夫辅政王亲自率军出征,出乎许多人意外的是,此战随同出征的还有年方七岁的燕王徐承嗣。
此举不免有些出乎意料,燕王还是个孩童,乃是皇帝长子,身份贵重,带去前线战火纷飞之地,真的好吗?
不过也许大有深意,皇长子的封号是燕王,封底便是燕云十六州附近。等于现在空有王爵,却无封地。
此战前去夺回封地,才能实至名归,所以燕王出征好像名正言顺。
至于辅政王希望长子早早经历战火,见识战争之残酷,还是说培养起军事才能,抑或是借此机会装点履历,就不得而知了。
宋军伐金,首要目的便是河北。
大军跨过黄河,直奔大名府方向,大宋的北都仍旧沦陷在外,必须首先光复。
宋国发生的一切,金国都看在也眼里。
如果徐还南征的时候,他们能够及时干预,南北夹击,说不定能够给徐还造成严重打击,改变这等尴尬局面。
可是他们没有!
同样的内部斗争,让金国陷入了纷争之中。
兀术大权在握,但是渐渐长大的小皇帝不太满意,粘罕、挞懒这些人又在其中搅动风云,为了自身的利益各不相让。
以至于眼睁睁地看着徐还一路南向,秦桧无力招架,最终被消灭,大宋一统。
整个过程里,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护送宁王赵谌南归,并在途中将其杀死嫁祸给徐还。
然而这一招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也没有给徐还造成太大的麻烦,反而自己惹了一身腥,成为宋军北伐的理由之一。
金国的纷争尚未完全达成一致,宋国便气势汹汹而来。
所以的金国人都有点慌了,徐还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们一清二楚。
眼下的宋金两军力量更是分明,金国没有信心占领宋军。
而且他们都清楚地看到,宋军此战算是动了真格,十五万大军誓师北伐,声势浩大,摆明了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怎么办?
面对强大的威胁,金军上下终于暂且搁置内斗,可是面对宋国这个强劲的敌人。
在金国人看来,宋军的目的何在?
收复河北,以及燕云是肯定的。
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可以和宋国和谈呢?没必要非得真刀真枪开战嘛!毕竟那些土地都是从宋国抢来,还回去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营救五国城的皇亲也好说,完全可以逐步放归宋国。
柔福帝姬登上皇位,这些人质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了,一直关押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帮徐还解决麻烦。
完了浪费粮食和精力不说,还会承认宋军北伐的借口,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以金军首先的想法是和谈,归还河北路,以白沟为界,恢复昔日宋辽边境线,并礼送宋国皇族南归。
当消息送到徐还案头,得到的是一声冷笑。
真是异想天开,和谈倒也罢了,筹码竟然只是河北之地,还妄图以白沟为界,竟连燕云只字未提。
开什么玩笑?
自家长子封爵是燕王,总不能让他一直没有封地食邑吧?金国到底是看不起人,还是没有自知之明,抑或者是想要借用和谈拖延时间?
大军出动,有进无退,和谈与拖延纯属做梦。
不过徐还还是准许金国使者前来,只不过没有和谈谈及任何关于停战和谈的事情,而是让金国使臣跟随宋军一同行动,做个随军观察员。
这位金国使者刚开始一头雾水,有些懵逼,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囚禁也不行啊!若是不愿意和谈,大可以明说,让我回去复命。
跟随宋军行动,是几个意思?
很快他便明白了宋军是几个意思,也从懵逼变成了震撼。
宋军踏入河北平原之后几乎如入无人之境,沿途州县的金军压根无法抵挡,一击即溃。
这个时候,使者倒也没有太在意,毕竟金国在河北之地的驻军并不算很多,也不是精锐。宋军又是出击之初,实力强劲,暂时敌强我弱是正常的。
但是到了大名府,这个略微有些侥幸的想法再也无法欺骗自己。
大名府是大宋昔日北都,也是河北之地最要紧的城池,金国是陈有重兵的。高墙深池,重病把守,按理说至少能够坚守一段时间。
可是宋军用了不过短短三天,城池便攻破了。
使者几乎没搞清楚状况,便看到大名府城池落入了宋军手中,金军一败涂地。
直到此时,徐还才命人放掉金国使者,并让他传话给金国君臣——河北乃我大宋土地,不必尔等惺惺作态,孤自己来取!识相的话,尽快退出燕云,否则亡国灭族之祸近在眼前。
第七三八章 光复燕云reenS。()
徐还所言是条件,是宣言,也是威胁。
粘罕闻讯之时,都是怒不可遏。
退出燕云?
这个要求未免有些太过分,欺人太甚。
燕云之地已经脱离宋国百多年,岂能就这么轻易还给他们?他们想要夺回去,那就要真刀真枪,付出代价。
岂能这样拱手相送,便宜他们?
至于徐还的威胁,粘罕不是没有当回事,但并不觉得那么严重,金国能有今日之威势,可不是被吓大的。
燕云乃是自己根基之地,岂能说给就给,若是没了燕云,自己又如何与兀术、挞懒等人争斗。
失去了这个资本,他如何立身?
再者说,燕云之地险要,幽州城池坚固,完全可以据险而守,是你徐还能轻易攻破的吗?
宋军北伐也不是头一次了,当年宋太宗赵光义也曾率军北伐,结果怎么着?兵败幽州城下,仓皇逃了回去。
宋军丢盔弃甲,损兵折将,那位赫赫有名的杨业便战死沙场。当年你们输给了契丹人,而他们是我大金的手下败将。
那么这一次,还能让你们兵败如山倒,铩羽而归。
粘罕信心满满,态度十分坚决要坚守燕云,对抗徐还。
但兀术却动过另外的心思,徐还的要求虽然有些过分,咄咄逼人,但并非不可以谈。
宋军实力强劲,确实优于金军,真正交战结果可能好不到哪里去,也许拿下燕云真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如果燕云一定会丢掉,倒不如考虑一和谈的可能。
当然了,需要把握好和谈的契机,以及谈判的条件与资本,兴许燕云十六州不至于全丢,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趁机消耗宋军,也消耗粘罕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当然了,必要的准备还是要做的,万一徐还的胃口太大,不满足于燕云十六州,还妄图占据关外草原,必须要有应对之策。
除了金国自己的军队外,兀术想到了一群人——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乞颜部、弘吉剌部、克烈部
那可都是一等一的的勇士,宋军果然装备精良,甚是勇武,却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至少,对宋军而言是个巨大的消耗,只要能够拦住或者延缓宋军的步伐,都值得。
而且对于金国而言,蒙古人在后方也是个不小的威胁,如果能够借此消耗,也是一件好事。
兀术的如意算盘噼啪作响,可是他万万没想到。
粘罕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败的如此之快,不过五天时间,幽州竟然丢掉了,燕云十六州岌岌可危。
幽州城很坚固,易守难攻。
这没错!
昔年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幽州,大败而归。
这也没错!
粘罕错就错在,他忘了今时不同往日,这次攻城的人是徐还。
他忘了,徐还曾经攻破过幽州,有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易如反掌。
徐还亲率大军从大名府北上,萧高六从大同府沿桑干河向东,种洌出井陉支援,三路大军分进合击,很快就到了幽州城下。
粘罕倒也没有在意先前城池的得失,知道即便是分兵也守不住,故而将所有大军回收到了幽州。
原本是想着借助幽州坚固的城防与宋军好好周旋,耗费时间和精力,好让徐还无功而返。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幽州竟然不堪一击。
徐还此行北伐,除了常规的骑兵和步兵之外,随行的还有一支火器军,他们携带着刀枪之外的新武器。
虽然金军曾在关中遭遇过火器进攻,但他们对此似乎并不重视,或者说大大低估了宋军火器发展的速度与火器威胁。
故而当火器炸开与幽州城墙的时候,守军完全处于懵逼状态,然后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填补城墙缺口。
终于是徒劳的,大名府撑了三天,幽州不过撑了短短五天而已。
更要命的是,城中的金国兵马被死死地堵在了城内,在火器攻击之下伤亡惨重。
徐还在攻城之前已经命萧高六、种洌、张浚等人或是围城,或是埋伏在撤退的路上。
在宋军的强势进攻下,粘罕再也坚持不下去,只得率部突围,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才逃出幽州城外的伏击圈。
为了活命,粘罕几乎没有犹豫,带着不足千人的残部直接逃奔向关外而去。
命是可以保住,但丢掉了燕云根基之地,手下兵马几乎损失殆尽的情况下,兀术会怎样对待他可想而知。
幽州城破,燕云十六州自然而然落入了宋军手中。
再度站上幽州城墙的时候,大宋兵将不由兴奋不已。
燕云离开中原已经快两百年了,虽然十年前宋军曾经来到过这里,但是很快便又丢失,直接引发了靖康剧变。
不过十年之后,燕云再次重回大宋怀抱,所有人都相信,这一遭再也不会失去。
张浚与种洌以最快的速度沿着燕山关隘布置防线,从此以后,这道中原屏障将固若金汤。
所有人都很高兴,但徐还站在幽州城头却不免怅然若失。
他想到了一个人——茂德帝姬。
那位优雅的公主,自家的大姨姐就香消玉殒在此处。
所以徐还特意命人找寻茂德帝姬的埋骨之处,但是并未迁葬回中原,而是就地重新隆重安葬,并且带着儿子徐承嗣前去拜祭素未谋面的姨母。
以前或许算是客死异乡,但从此刻开始幽州重新回到大宋怀抱,而且赵家祖籍涿州,也算是魂归故里了。
就让茂德帝姬长眠此处,看着大宋的强盛,看着大宋好儿郎们是如何一步步为她复仇的。
拿下了燕云十六州,一个问题随即出现。
北伐是到此为止呢?还是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有了燕云,大宋的边防便再无大问题,这些年四处征战,大宋也算是百废待兴,完全可以稍加休养生息,然后卷土重来。
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既然事已至此,就应该一鼓作气,彻底击溃金国,否则留着让他们喘过气来,始终是个麻烦。
连刚刚实至名归的燕王徐承嗣都瞪大了眼睛,问道:“父王,还要继续打吗?”
徐还俯身摸摸儿子的后脑勺,笑道:“你小子的封地有了,可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