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重铸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必,你留在家里便是,带着明珠在西湖边再好好转转,往后可就”

    柔福帝姬顿了顿,说道:“天冷,给明珠穿厚点,去花港观鱼。”

    “嗯,这孩子最喜欢花港的红鲤鱼呢!”宋五娘看着怀中的女儿,轻轻微笑。

    “嗯,裴长史和傅选都得跟我去谒陵,你这边我让裴子俊夫妇跟着侍候,有什么事你都听裴子俊安排便是,切记。”

    柔福帝姬道:“子俊是裴先生亲自调教的侄子,办事妥帖,你放心好了。”

    “嗯!”

    宋五娘点点头,心中却有些小疑惑,为何要裴子俊新娶的小娘子陪同呢?同为女子比较方便?

    还是为了避嫌,免得自己与裴子俊之间传出什么闲话?还有为何柔福帝姬好像话里有话,可是究竟是什么呢?

    宋五娘没有多问,只是乖乖按照柔福帝姬的吩咐,带着女儿出门了。

    这一刻,她还不知道今日出门,再归来已是经年之后。

    目送宋五娘与明珠出门,柔福帝姬轻轻松了口气,得了叮嘱的裴子俊夫妇立即带着些许扈从跟了上去。

    “走吧!”

    柔福帝姬转身拉起两个儿子的手,登上了马车,渡过钱塘江,前往绍兴县。

    绍兴,是徐承嗣的封地。

    也是选中的江南风水宝地,孟太后的陵寝就在那里,安葬之后,当地改名上皇村,派驻远支宗室率领些许禁军守灵。

    其实孟太后的遗愿是希望归葬巩义黄河边的大宋永安皇陵的,倒不是想与哲宗合葬,而是她唯一的亲生女儿邓国公主在那。

    生前没有母女缘分,死后定要长眠相伴。

    可惜当时永安皇陵尚在金军控制之下,只得先行安葬于绍兴。如今宋金和议,黄河以南的土地虽说已经归还大宋,东京也已经收复,朝野隐约还有还都的说法,可赵构始终无动于衷。

    柔福帝姬知道,有丈夫在洛阳,赵构是绝不可能还都的,迁葬也就遥遥无期。故而她暗下决心,将来自己一定要想办法扶陵北上,让孟太后归葬巩义皇陵。

    不过,还需时日,从长计议。

    今日前来祭奠,便是欲孟太后暂且告别,为此事去做准备

    就要离开了,突然之间还有舍不得这片青山绿水,舍不得这片待了数年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与回忆。

    可惜,世事总是如此无奈,即便贵为天之骄女,很多事,许多时候,亦无可奈何!

    也许,当有一天走上至尊之位的时候,兴许能好一些吧!

第六四三章谒陵() 
绍兴,上皇村,元祐太后陵。

    礼部、皇宫、公主府安排的仪帐到位,一片庄严肃穆。

    但此情此景,隆重程度无论如何都无法与扬州码头相比,怎么说呢,有些寒酸。

    祭奠孟太后只是面子工程,赵构不可能让一个死去的伯母抢了亲生母亲的风头,礼部心领神会自然也就不会很积极。

    更何况,此番只算是长公主谒陵,并非冥寿、忌辰、亦非年节之时,非正式祭奠,礼仪规格不高也在情理之中,又能说什么呢?

    柔福帝姬心知肚明,但她并不在乎,祭奠亡灵,心意到了就行。只要自己来了,大娘娘在天之灵会觉得安慰的。

    裴元衍等公主府家臣也不在乎,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出城的机会,过于隆重必然会有太多双眼睛盯着,反而不方便。

    如今这样,挺好。

    然而并不代表他们能够松快,自打柔福帝姬带着两个孩子出城的那一刻,张俊的眉头便凝重起来。

    皇帝和秦桧都去了扬州,他必须肩负起留守临安的重任,其中一个重点便是看好柔福帝姬一家。

    如今可谓是最紧要的关头,柔福帝姬母子是徐还为数不多的软肋,也是临安仅有的王牌。

    若有闪失,将彻底失去对徐还的控制与威胁,那匹脱缰的野马会干出什么事真让人害怕。

    秦桧那边已经在谋划一个针对柔福帝姬和徐还的阴谋,据说从扬州回来就要实施,如此紧要的关头,断不能有闪失。

    目前接到的消息,公主府出动了百多名护卫,长史裴元衍和侍卫统领傅选随行在侧。出于“安全”考虑,张俊派出了一支千余人的兵马随行护驾。

    众目睽睽之下,在临安京畿之地,想要脱离官军逃走是不可能的。再者说,高阳王府还有一位如夫人带着还在在西湖观鱼呢!

    据说徐还对儿女一视同仁,想来不会只带走柔福帝姬母子,否则哪怕情感上能过得去,天下悠悠之口也会说他心狠无情,抛妻弃女。

    饶是如此,张俊仍旧派出了些许人马,严守江南各地要道,过往行人严密盘查,以防有失。

    一切布置妥当,绍兴传来消息,柔福帝姬已经开始主持祭礼,张俊这才松了一口气。

    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吴表臣站在陵前的台阶上,目视柔福帝姬致祭,心情有些古怪。

    依照礼法,祭祀应该由男子主持才对,祭奠太后更得隆重,皇帝不亲至,最起码也得派个皇子,或者宗室亲王才对。

    可话说回来,除了柔福帝姬好像还真没有合适人选。

    如今大宋皇室子嗣凋零,除了一个皇帝外,只有两个养在宫中的年幼宗子,还没有正式的名分。

    除了一个长公主,还真没有旁人,所以公主主祭也是迫不得已,倒也不算是牝鸡司晨。

    再者说,今日祭礼并不正式,这要是正经场合,比如祭天地宗庙

    幸好还有太祖一脉,否则皇室无人,倘若官家到最后真的无子,岂非只有一个公主可以继位?

    一个荒唐的念头就这样浮现在吴表臣脑海里,旋即便立即摇头否决了。

    女人怎么能当皇帝呢?

    刹那间,又一个念头从脑海里冒出来,女人为什么不能当皇帝?况且又不是没有过女皇帝,想想唐朝的武瞾

    大宋出个女皇帝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通常来说,九五之尊一般由出身、名望和实力决定。

    皇家公主,上皇之女,今上唯一女弟,柔福帝姬的血脉出身没有问题;至于名望,黄天荡公主击鼓传为美谈,岳飞府邸前霸气维护,交口称赞

    至于实力,柔福帝姬没有,但他的丈夫高阳郡王徐还,权倾天下,坐拥半壁江山。

    朝野现在已经有风言风语,说高阳郡王有篡逆之心。然而此时此刻,吴表臣却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相当大胆,匪夷所思

    然而真的没有可能?

    吴表臣被自己的想法吓醒的时候,抬头看过去,结束祭礼,从台阶上走下来的柔福帝姬当真有种凤临天下的气度

    数千里之外,会宁府也在举行一场祭祀。

    主祭之人是兀术,祭奠的对象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趁着和议之后,宋金战事停歇的空档,他返回故里祭奠父兄。本来还不敢轻易走,但西夏突然入侵,徐还一定自顾不暇,没有实力和精力进犯河北之地,故而可以大胆放心离开。

    至于借此机会卷土重来,再度攻宋,金国国内并非没有这等想法,但被兀术果断否决了。

    如果总是撕毁合约,金国朝廷的信用将荡然无存?

    当然了,合约本就是为了撕毁而存在的,只要实力足够,能让其他所有人闭嘴。

    然而金国现在实力还不够,他们需要休养生息,理智和直觉都告诉兀术,现在动手,结果肯定会是讨不到便宜,反而惹一身腥。

    出于大局考虑,金国决定坐山观虎斗。

    更何况,他们准备的一颗重磅炸弹刚刚南下,怎么着也得看看效果再说。

    趁此空档,回一趟北方金国腹地,说起来是谒陵,实际上是借此机会强调一下自己的身份,彰显自身存在。

    大金四太子,太祖亲子,手握十万大军。即便这几年在南方征战不顺多有失败,但并不影响在金国的地位,这一点必须让所有人清楚。

    故而兀术谒陵的声势规模很大,金国许多的皇族宗室都被请来,诸多大臣、将领,甚至是各国使臣都有参与。

    这其中最为特殊的便是天水郡王赵佶。

    没错,历史上的宋徽宗,大宋朝的太上皇,原来被册封为昏德公。宋金和议之后,金国为了表示诚意,将赵佶的爵位升到了郡王。

    天水乃是赵姓的郡望之地,故以之为号。

    见到赵佶低眉顺眼的样子,兀术不由笑出了声。

    “妃妾为太后,帝王变郡王,孤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听到兀术的嘲讽,赵佶满心怒意,韦氏南归他自然是知道,但自己

    是金国人不想释放,还是儿子赵构不愿让自己回去呢?不是还有那个素未谋面,传言十分厉害的女婿徐还吗?

    怎么也没有一点动静?

第六四四章釜底抽薪() 
一个曾经的皇帝,却被迫以阶下囚的身份来祭拜敌国开国之祖。

    赵佶的心情很难过,除了一声长叹别无其他。

    后悔是必然的,后悔当初宠信奸臣,后悔昏庸荒淫,荒疏了朝政,后悔没有重用骁勇之将,后悔当初没有勇敢一点

    可惜事到如今,后悔已经无用。

    而且说到底,赵佶并非幡然醒悟,只是悔恨让自己落得如此地步。倘若能够改善现状,恢复往日的荣华富贵,哪怕卖国求荣,他亦不在乎。

    就像当初让秦桧给粘罕那封信一样,只要能够回到南方,宋金永以为好,岁岁纳贡,代代称臣又有何妨?

    可惜,回不去。

    起初还疑心到底是金国不愿意放人,还是儿子不希望自己回去?结果在金国权臣之间走了一圈之后,赵佶便有了答案。

    宋金达成和议,儿子赵构可是竭力争取,要将母亲韦氏接回临安,但是只字未提自己这个父亲。

    是担心自己回去抢了他的皇位吗?只知有母,不知有父,这个儿子还真是孝顺啊!

    赵佶心中不免生出了怨怼之情,有些记恨赵构,再想起韦氏在金国做下的那些个无比羞耻丑事,对他们母子的不满情绪越发浓重了。

    倘若此生还能回到南方,还能像以前一样执掌权力,定要让他们母子

    罢了,只是想想而已。

    赵构长叹一声,这辈子恐怕是难逃客死异乡的命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祭祀之后的宴会上,一个金国文臣突然出现在身旁。赵佶自然认识此人——宇文虚中。

    大观三年的进士,就连名字“虚中”二字都是自己钦赐的,此后更是一路提拔为中书舍人,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等要职。

    赵构继位之后,因宇文虚中在靖康年间曾与金国议和失败,贬为青州知州,不久之后自请出使金国。

    赵佶还曾欣慰自己眼光不错,没有看错人,此子是个有气节,有胆魄的臣子。哪曾想宇文虚中到了北方之后便扣留,不久之后投降,被拜为礼部尚书,河内郡开国公,成了卖主求荣的降臣。

    而今,这等卑劣之人走到自己近旁,赵佶没来由地恶心。正欲走开之时,一句话让他停下了脚步。

    “上皇留步,柔福公主托臣问上皇,可愿脱离樊笼,早日南归?”

    “什么?”

    赵佶心头一震,略微的错愕之后,心中涌现出无限欢喜与希望。

    “还请上皇克制,切勿露出端倪为金贼察觉。”

    “果真?有办法?”

    说实话,赵构虽然一心想要脱离樊笼,但心中还是有所畏惧,宇文虚中会不会是金人派来试探自己的奸贼呢?

    “上皇放心,臣一日未敢忘上皇赐名之恩,亦不敢忘祖宗血脉驸马高阳郡王已经做了安排,今晚宴毕”

    看着宇文虚中远去的背影,赵佶脑海中兀自回荡着适才的惊天之语,最终着急选择了相信。

    信则希望无限,不信

    纵为试探又有何妨?结果还会比现在更糟吗?为什么放手一搏呢?

    赵佶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

    宇文虚中如是,女儿柔福如是

    如今看来,当初还有白宠这个女儿,可比赵构那个没良心的不孝子强多了。

    对了,还有素未谋面的女婿徐还,似乎也是不错的人物。

    扬州,行宫。

    赵构猛然打了个喷嚏,韦氏立即投来关切的目光。

    “吾儿身体不适?”

    “无妨,娘娘不必担心。”

    赵构笑着摆摆手,目光扫过行宫殿宇,没来由地心中抽搐。

    其实,此处对他而言是个伤心地,想当初他正在此处和嫔妃胡天胡地,结果金兵突至

    关键时刻受到惊吓,从此之后,许久的不举之症,亦再无子嗣。

    直到不久之前蓝圭推荐的这位陈老先生,确实有两小子,至少恢复了往日雄风,甚至更胜往昔。

    至于子嗣,还需假以时日,顺其自然。

    赵构知道,皇后和大臣们都颇为微词,因为自己过于放纵,可是有谁真正理解自己呢?

    身为至尊,却没有男人最基本的兴致,却没有子嗣,又有多少意义呢?

    士大夫们要的是一个所谓的仁义之举,朝野上下需要的是一个国之储君,至于是不是自己的儿子,是关系有多遥远的族侄,并不重要。

    只要姓赵,只要有资格继承皇位,只要将来能给他们加官进爵就行,谁在乎自己的想法呢?

    所以,让他们说出去吧,赵构不在乎那些风言风语,但求子嗣有望。至于身体,虽有些许虚弱,但陈先生说了是思虑过多,加之舟车劳顿之故。

    那方面并未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只是嫔妃们的肚子为何不见动静呢?赵构不免有些着急,陈老先生所谓的顺其自然,以待喜讯说服力似乎越来越弱。

    到底是医术不精,还是天不赐福呢?

    想到这些,赵构嘴角不由浮出一丝苦笑。

    韦氏瞧在眼里,问道:“吾儿有什么难处吗?”

    赵构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神了,摇头道:“没事”

    这等事情颇为难为情,他自然是不愿意说与母亲知晓,徒增烦恼,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哦!”

    韦氏看得出儿子是在敷衍,可既然儿子不愿意多说,也不好再刨根问底。今日初归,正是欢喜之时,没必要闹得不开心。

    更何况,韦氏下意识会错了意,自以为猜到了儿子的心思。

    “吾儿放心,适才商讨之事为娘已经了然于心,为娘懂得何为大局,谁亲谁疏。”

    韦氏满心欢喜,本来还正在为柔福帝姬的事情发愁,不知道如何向儿子开口,没想到儿子主动提出,自然是求之不得,一拍即合。

    “哦!”

    赵构点点头,这才完全回过神来,下意识深呼吸。这会顾不上其他,待会这件事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运作好了,效果非同凡响。

    徐还,等着我釜底抽薪的杀手锏吧!

    赵构暗自冷哼一声,起身对韦氏恭敬道:“母后,那走吧,宗亲和大臣们都在等着呢!”

    “好!”

    韦氏欣然点头,今日这场夜宴,自己不仅要荣光万丈,还要一语惊人

第六四五章真假公主() 
扬州行宫,前殿。

    显仁太后韦氏接风赐宴就摆在这里。

    受邀的宗亲、勋贵、大臣已经就坐,宫娥侍女如穿花蝶一般,往来于席位之间,添加酒菜。

    “太后、官家驾到。”

    听到内侍的唱喏,众人纷纷起身,迎接太后与皇帝。

    韦太后满面含笑与大臣们打招呼,在赵构的指引下在主位落座,然后请宗亲、勋贵、大臣们落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