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重铸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没有关系,徐还要的不过是个虚名而已,封地无所谓,反正地盘大的是。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临安城里没有一个人反对,徐还这个王爷当那是名正言顺。有人甚至觉得,朝廷有些吝啬赏赐,徐驸马完全可以直接封亲王的。

    “郡王,已经很好了。”

    公主府里,柔福帝姬哈哈笑道:“若真成了亲王,岂非与我平起平坐了?”

    “殿下真会说笑。”

    柔福帝姬轻笑道:“嗨说到底,不过是劳什子的虚名而已。”

    前来道贺的梁红玉笑道:“差别还是很大的,往后平安郎出门,就不再是绍兴县男,而是高阳郡王世子了。”

    “世子?”

    柔福帝姬远远看了一眼在院子里撒欢的两个孩子,心情有些复杂。

    丈夫已经来了书信,提到一句话——最危险的时候已经到了。

    虽然不确定具体情况,但丈夫能这么说,必定十分严峻,柔福帝姬不免颇为担心。

    她可以不在乎自己,但作为一个母亲,两个孩子的安危至关重要,不能有一丁点闪失。

    徐还虽然一再强调已经有所安排,会安然送他们母子离开,但是临安现在对他们而言却是一座华丽的牢笼。

    这些天傅选已经有所察觉,公主府和西湖别院之外,都能见到不少眼线身影。外出之时,也有尾巴跟随,甚至公主府的内宅之中,说不定已经被人渗透。

    此等情势下,难保万无一失,担心完全在情理之中。

    毕竟柔福帝姬比大多数人清楚,赵构册封丈夫这个郡王是多不情愿。自己和几个孩子是他手中最大的筹码,焉能让自己轻易离开临安。

    如果难以顺利,或许只有

    柔福帝姬看着两个儿子,久久出神,默默不语。

    梁红玉是心思通透之人,虽不明真相,但隐约能猜到柔福帝姬的一些顾虑。

    “别担心,一切会迎刃而解的。”

    “姐姐说笑了,我没什么可担心的,只是”

    柔福帝姬勉强一笑:“平安郎素日顽皮,往后要是闯了什么祸,你这个义母可要多照应教导才是。”

    “那是自然。”梁红玉听出了弦外之音,欣然答应,沉吟片刻后,笑道:“还有一事”

    “我们不是外人,红玉姐姐尽管直言便是。”

    “我呀”

    梁红玉笑道:“我适才瞧见明珠了,小丫头虽然尚在襁褓之中,但容貌随她娘,清秀可人,是个美人坯子。

    将来必定是大宋俊彦争相高攀的王府千金,我啊既然近水楼台,想先冒昧帮我家小崽子定下来。”

    柔福帝姬尚未有反应,陪在下首的宋五娘先是一惊:“韩夫人是说,给明珠定娃娃亲?”

    虽说这个年代娃娃亲,甚至指腹为婚都十分常见,但宋五娘还是有些惊讶,毕竟女儿还那么小就开始商讨婚事。

    没经历过大场面的宋五娘立即转头看向柔福帝姬,目光里满含疑问与求助。

    短暂的错愕之后,柔福帝姬笑道:“红玉姐姐当真想与我家结亲?”

    “当真。”

    “此事韩将军知晓吗?”

    “他一直赞成的,我也不怕五娘妹妹介意,就直说了,最早听说你家明月的时候,我们便有此意,算起来明月与我家小崽子年岁倒是相当。”

    梁红玉笑道:“不过后来想想,明月长在西北,母族又是契丹贵胄,兴许高阳郡王另有打算,就没敢冒昧。

    恰好五娘妹妹诞下明珠,是我看着长大的,虽说与我家小崽子差几岁,但男女婚事年岁相差,其实倒也无妨,不知长公主与五娘妹妹意下如何?”

    宋五娘想了想,女儿若是嫁给韩世忠大将军和护国夫人之子,倒也算门当户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此等大事,即便她是明珠生母,也不能随便做主。王侯之家,子女婚事只有父亲和嫡母能做主。

    “此事,都听姐姐的。”

    柔福帝姬沉吟道:“韩将军与红玉姐姐垂青我家明珠,是她的荣幸,只是当时有此意,如今仍旧有此意吗?

    还请姐姐考虑清楚,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梁红玉没有丝毫犹豫,果断道:“没什么可考虑的,我可担心,今日错过了,明天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第五五四章兹事体大() 
梁红玉走了。

    柔福帝姬目送她离开,独自久久沉默。

    宋五娘站在一旁,心中满是不解与疑问。

    梁红玉的提亲,柔福帝姬算是答应了,却附带了一个略微奇怪的条件。

    可以让明珠和韩家公子定娃娃亲,但必须等到明珠周岁之时。

    王侯贵族之家有这样的讲究?还是江南的风俗习惯?或者是因为明珠太小,担心孩子长不大?宋五娘心中不由泛起了嘀咕。

    好在韩夫人对此并未反对,欣然达成约定,等明珠周岁之时,夫妇亲自登门求亲。

    “姐姐,为何要等半年之后有什么讲究吗?”宋五娘终究没能按捺住内心的疑惑。

    柔福帝姬笑道:“没什么,兹事体大,总要让徐郎知晓点头才是,哪能立即答允?”

    “那夫君会同意吗?”

    “明珠周岁之时,徐郎会答应的。”

    柔福帝姬淡淡回应,有些话她没有多说,以免吓到宋五娘。

    这哪里只是一桩娃娃亲,而是确确实实兹事体大,梁红玉能在此时提亲,足可见其一片热忱心意。

    她原本只是希望,在危急之时,梁红玉能看在素日情分上关照一下孩子们。万万没想到,她竟如此仗义,做出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太“明智”的承诺。

    柔福帝姬自然是领情的,所以她没有拒绝,却也不能立即答应。以免让韩世忠夫妇陷入不利,而且一旦消息走漏,对公主府上下也没什么好处。

    此事,必须从长计议。

    叮嘱宋五娘照看孩子们后,柔福帝姬匆匆前去寻找裴元衍,商量对策,并修书告知远在西北的徐还。

    梁红玉回到家中,立即将此事告知了丈夫韩世忠。

    “你真提亲了?”

    “是,夫君会怪我吗?”

    “若是昨日,或许会觉得你略微冲动,但今日决无责怪,夫人做的很好。”

    “哦?为何呢?”

    “我刚刚得到消息,金国使臣已经过了淮水,前来临安和谈。”

    “和谈?”梁红玉不由吃了一惊。

    “没错!”

    韩世忠叹道:“朝廷已经有风声,要与金贼和谈,我说呢难怪会如此。”

    “夫君是说高阳郡王?”

    “不错,朝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韩世忠眉头紧皱,作为忧国忧民的大将,他十分失望。

    北伐节节胜利,一片大好势头,朝廷却突然要与金贼媾和,实在让人失望,甚至让人愤怒。

    “没想到”

    梁红玉低声道:“难怪长公主话里话外,有让我照拂平安郎的意思,看样子情势比想象的危急。可是她却延缓了我的提亲之议。”

    “延缓也好,如此对我们两家都有好处,长公主是明白人,也是一片诚恳,不愿轻易累及我们。”

    “那这桩亲事夫君以为如何?”梁红玉不禁有些迟疑,事情确实有些复杂了。

    韩世忠悠悠道:“你既提亲,岂能反悔,何况你还是平安郎的义母,自当多家关照。至于将来兴许是咱家小子高攀了。”

    “夫君的意思是?”虽然早有猜想,甚至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但真正说出口的时候,还是免不了惊讶。

    “静观其变,见机行事吧,我不想做大宋的罪人。”韩世忠悠悠一叹,目光格外凝重。

    徐还封王。

    按理说应该是在临安,朝堂之上,百官当面,皇帝亲自赐予冠冕袍服,金印宝册,隆重行礼。

    但现实问题是,徐还压根不可能回临安,封王之事又刻不容缓,只能从简,派遣使臣前去西北代天子册封。

    册封使者代表天子,又是册封王爵这等大事,自然不是寻常人能够担任的。思来想去,赵构派出了庆国公赵令譄,以宗正卿的身份前去宣旨册封。

    庆国公是当今官家的族叔,皇室中身份较为尊崇的长辈,身份资历自然是够的。代表天子,倒也十分合适。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立场和赵构是一致的。而今他的孙子赵伯琮就养在宫中,是比较名正言顺的皇帝养子。

    将来极有可能成为皇太子,继承大宋江山,身为祖父,自然要为孙儿的前程尽心尽力。一方面是保住赵构的皇位,另一方面是保住孙子在宫中的地位。

    毕竟,而今吴皇后膝下也养着一个宗子,想要自家孙子脱颖而出,地位稳固,少不得多办事,让赵构满意。

    是以庆国公一点不觉得西北遥远,也不在意春寒料峭,欣然往凤翔府而去。临走之时,特意入宫拜见赵构,聆听官家训诫。事实上,赵构倒是没多说什么,但宰相秦桧好一番叮嘱。

    秦国公知道秦桧深得官家宠信,在朝堂之上,国家大事决策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而不满有丝毫怠慢。乖乖听入耳中,然后心怀忐忑地踏上前往西北之路。

    不必等庆国公前来,封王的消息已经先一步传到凤翔府。

    徐还、司马靖等人都长长松了一口气,赵构总算是答应了,这个至关重要的身份总算是拿到了。

    高阳郡王和秦国公的身份差别大了去了,后者始终是臣子,前者则已经进入君的序列。

    从此之后,徐还便可以在西北名正言顺开设王府,打造自己的班底和官僚体系,开府仪同三司算是实至名归了。

    “恭喜王爷!”

    徐还摇头道:“先生莫要说笑,说到底不过是个虚名而已,真正艰难的是往后”

    司马靖深以为然:“确实,王爷走到这一步,是荣光万丈,却是艰难万分,往后的路不好走,更需全力以赴,步步为营。”

    “一点不错,说实话,得到这个郡王爵位,我并不开心,反倒有些害怕,有些担心”

    徐还沉吟道:“赵构和秦桧能这么爽快地答允,足可见他们和谈之心有多强烈。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也许他们前脚给王爵,后脚已经有阴谋诡计了。

    我们在西北倒也罢了,但柔福、五娘和孩子们尚在临安,他们的处境恐怕很不好。还有,庆国公此时前来,当真只是为了宣旨册封吗?”

第五五五章王的盛宴() 
庆国公来了。

    带着册封诏书,以及各种赏赐从临安风尘仆仆而来。

    出于对朝廷,对官家,对宗正卿的尊重,徐还带着人马,出凤翔城十里迎接。

    庆国公受宠若惊,却也颇为惶恐,远远见到徐还等在十里长亭外,匆忙从车上下来,快步而来。

    “王爷如此隆重,老夫如何受得起?”

    “国公说笑了,册封里尚未行,还仍是国公,是您老的晚辈,前来迎接长辈是应尽之礼。何况,国公乃官家特使,身为人臣,还理当相迎。”

    徐还满脸笑意,态度相当谦逊诚恳,没有丝毫架子,颇为热情。庆国公不免有些惊讶,但旋即又想到了一句经典诗句——王莽谦恭未篡时。

    秦相公说的一点不错,看来此人确实居心叵测。

    一瞬间的心思变化,庆国公脸上表情不变,笑呵呵道:“子归客气了,也就今天能这般称呼你了,往后”

    “看您说的,朝堂之外叙家礼,您是长辈,怎么称呼都行。”

    徐还说的是客气,庆国公可不敢当真。

    说起来他辈分是高,但帝王之家,先君臣后长幼是不成文的规矩,岂敢轻易逾矩?

    只要随身的圣旨一打开,徐还就是大宋唯一的王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份地位再不同于以往。

    怀中略微复杂的心情,庆国公跟着徐还一起进了凤翔府,州府之内,香案礼仪早已摆好,只等宣旨。

    在这件事上,徐还没打算拖泥带水,也是为避免夜长梦多,再生什么幺蛾子。

    庆国公本想着略微拖延,但如今这架势,压根拖延不得,只好勉为其难,当众宣旨。

    前面是冗长的客套话,以及徐还的功劳记述,也不知是何人主笔,骈体文倒是十分华丽。但这些都不重要,大家关心的只有最后一句——册为高阳郡王,赐金印宝册,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世袭的郡王!

    这一点,多少有些出乎意料,赵构出手还真是大方。是看在柔福帝姬的面子上?还是为了显示他这个皇帝厚待功臣?或者是为了安抚徐还,有所图谋?

    赵构的心态暂时不得而知,但如此一来,徐还便成继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后,大宋屈指可数在世的郡王。

    当年的郑王柴宗训是逊位的皇帝,毫无实权,甚至一生遭到监视与控制;徐还虽只是郡王,但兵权在握,这个王实至名归。

    徐还没有丝毫做作,本来就是自己应得的,也没什么好推辞,更担心稍微谦辞一下,赵构顺势答应,那就麻烦了,故而欣然应允。

    不经意间,徐还也开启了一个全新风气。从此之后,大宋官员得到提拔之后上奏疏札子再三谦辞不受的虚礼由此打住。

    成了郡王,自然而然要开府建牙,临安西湖畔的国公府在扩建,已经挂上了王府的匾额。不过徐还常驻的西北,势必要有一所临时王府,地点选在了长安。

    徐还祭出回长安守孝的说辞之后,赵构便为徐家压根不存在的先祖一通追封。徐还的老爹也被追封为郡王,以亲王之礼改葬。当然了,只是衣冠冢而已,并修建祠堂,四时供奉。

    徐还本人则要迁居京兆府(长安),曲江池畔的王府已经开始修建。王府属官也随之开始设立,司马靖理所当然地成为王府长史。

    牛皋、杨再兴、虞子期、吴阶吴磷兄弟也成为王府学士、参军,职位看似不高,但都牢牢打上了高阳王府的标签,算是正经的元从之臣。

    这些事完全是徐还自己决定的,当然了,在程序和形式上需要朝廷首肯。奏疏已经交由庆国公转达。王爵都给了,赵构不至于在这种小事上阻挠,只得听之任之。

    当天晚上,凤翔东湖别苑大开宴席,恭贺徐还封王。

    王的盛宴,庆国公作为贵宾也是座上客,心情不免略微沉重。

    来凤翔府不过一天时间,他已经清晰感受到,此间军民对徐还的尊崇,当真是只知有高阳王,不知有皇帝。

    西军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庆国公看的真切,临安禁军与之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大宋上下,大概唯有来时经过襄汉看到的岳家军能相提并论。

    可怕啊!

    庆国公现在终于明白,临走之时官家赵构担忧的眼神,以及秦桧那番语重心长的叮嘱。幸好徐还不姓赵,否则他完全有能力颠覆临安,取而代之。饶是如此,仍旧是莫大的威胁。

    徐还不除,赵构的地位便始终受到威胁,保不准会有变天的可能,那么孙子的未来

    也许赵构能暂时维持这样的局面,但将来呢?

    庆国公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赵构英年早逝,自家孙子幼年继位,哪里能镇得住徐还这样的超然存在?

    他可不希望自家孙子成为历史上那些亡国小皇帝,且不说皇位,更有性命之忧,毕竟不是谁都有柴宗训那等好运气。

    必须做点什么,想起秦桧的叮嘱,庆国公不禁有所意动。

    可是,此间都是徐还的人,每个将领见到自己都会含笑点头,甚至客套招呼一声,但随即便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