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不失确信,如果没有赛里帮忙,不出二十招就会败在杨再兴枪下。饶是二打一,他们也丝毫占不到上风。
这个局面让他们越发心惊,也越发心急。杨再兴则是越战越勇,攻势越发凌厉。
哪来的宋人,竟然这般骁勇?
辞不失心生怯意,眼见完颜娄室已经在亲兵的护送下离开战场,便也无心恋战,准备逃离。
然而,哪能说走就走?
杨再兴不答应!
擒杀完颜娄室的大功因他们阻拦而丢,杨再兴满腹怒火,哪能让他们就此离开?
杨家枪既已出,不见血怎么行?
无论如何,今天都要留下金贼的鲜血与性命,来证明自己。
辞不失躲开一招,准备翻身上马,回来掩护赛里。
不想杨再兴速度更快,避开赛里的一刀,枪尖刺入了马腹之中。
只听到一声凄惨的嘶鸣,战马轰然倒地,辞不失准备躲闪,杨再兴的枪杆已然重重拍在他大腿上。
千钧之力,骨头尽碎,辞不失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失去了战斗力。
二打一都占不到上风,更别提单打独斗了,赛里的处境立即很尴尬,很危险,下场也更凄惨。
几招之后,便被杨再兴的枪头刺穿了胸膛,瞬间就没了气息
主帅完颜娄室逃了,两位悍将一个被杀,一个重伤,本在抵抗的少数金兵见状,顿时胆颤心惊。
本就支离破碎的军心彻底被摧毁了,再也无心恋战,扔下兵器转身就跑,是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
结果可想而知,溃逃的兵卒完全就是活靶子。
抢到马匹的或许有一线生机,但凡是两条腿跑的,几乎全都被宋军一路追杀,变成无声无息的尸体。
尤其是仙人关的吴磷率部赶到之后,更成为追杀金兵的主力。
吴磷在城头看到和尚原金营大火,派斥候探查,确定不是金贼故意放火的诱敌之计后,立即率领一支精锐赶到。
确认是宋军袭营,并大获全胜后,吴磷喜出望外,立即率部追杀溃逃的金兵,斩获众多。
天亮了,风雪也停了。
和尚原白雪皑皑,但随处可见殷红血渍,如果从空中看下去,很像是一副热血涂鸦的画卷。
满地都是金军的尸体,林间随处可见无主的战马,偶有几个侥幸生存的兵卒,也在雪地里痛苦地哀嚎,或者瑟瑟发抖。
完颜娄室麾下少数有四五万人马,一夜之间,溃不成军,死伤无数。
和尚原的金军大营也被宋军占领,不是鸠占鹊巢,而是地归原主。
将士们正在打扫战场,清点伤亡,处理伤口,用餐休息。
“国公,大概统计,我军阵亡七百余,重伤者近千,轻伤不碍作战者约三千多。”
虞允文前来禀报结果时,一脸兴奋,昨夜他终于见到真正的战场,战斗是怎生模样。
虽说先前曾与杨再兴一道前去剿匪,但那只是小打小闹,与昨夜这种两军精锐厮杀,完全是两个概念。
热血、激烈让他心潮澎湃,跃跃欲试,但作为主帅亲随,他的责任是留守,护卫主帅。
双手不曾挥刀杀敌,似有些许遗憾。
“怎么着?遗憾没亲自上阵?”徐还笑着询问。
“有一点”
“别着急,往后有的是机会。”
“嗯!”
“你该想想,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
徐还沉吟片刻,谆谆道:“一个猛将,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是本分职责;但一个统帅,不见得需要亲自动刀,运筹帷幄方为重点。”
虞允文略微错愕,然后轻轻点头。
“收敛阵亡将士遗体,尽早火化;伤者尽快医者,通知大散关,将重伤员运送去那里医治修养。”
对于这个伤亡数字,徐还并不意外,甚至有些惊喜与欣慰。
七千将士攻击五到六倍以上的敌军,哪怕是突袭,伤亡也是不可避免的。
早前曾做过更坏的打算,或许应该感谢昨夜那场风雪吧,占了天时之利,挽救了许多大宋将士的性命。
虞允文领命而去,杨再兴走了过来。
脸上的尘土血污兀自还在,身体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精神头颇为高涨,有股子难以言说的兴奋。
想起昨晚杨再兴以一敌二,搏杀金将的情景,徐还也觉激动、惊喜。
早知杨再兴悍勇,但知道昨夜才算真正见识到,两个粗壮的女贞悍将一起出击,竟丝毫不是他的对手。
当时徐还唯恐他有个闪失,本欲派人前去支援,不想不过片刻,两名金将落得个一死一伤的下场。
虽说没能擒杀完颜娄室,但只“以一敌二”这一件事,便可扬名立万,请功受赏。
得此悍将,实乃幸运,徐还庆幸不已。
“再兴,昨夜悍勇英姿,令人永生难忘啊!”
徐还笑道:“且去休息,待安顿好之后,我会上疏朝廷,为你请功请封。”
“再兴本误入歧途,跟随贼寇,蒙国公不弃,破格起用抗贼杀敌本就是分内之责,着实不敢居功。”
徐还摆手道:“再兴不必过谦推辞,赏罚分明,这是你应得的。也好叫天下人知道你的悍勇之名,好让金贼闻风丧胆。”
宣扬英雄,有助于提高士气和信心,也是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件事。
送走了杨再兴,但见亲兵领着一个身着甲衣,器宇轩昂的将领快步而来。
徐还虽不认识,却知晓他的身份——仙人关守将,吴磷!
第三八五章天意眷顾,良将拜服()
“末将吴磷拜见国公。”
“将军快快免礼。”
徐还仔细打量这位名震西北,名垂青史的猛将。
不到三十岁,但出于这个年代的习惯,留着短髭,身材壮士,神情坚毅,却也掩藏不住机敏锐气。
早就想要与吴氏兄弟会面,却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相遇。
吴磷笑道:“没想到国公竟突袭和尚原,大获全胜,可喜可贺,亦让我等惊喜非常。”
“时机稍纵即逝,也是仓促决定,按理说应该通知你们,相互配合的。”
徐还笑道:“不过一方面来不及,再者,我相信唐卿(吴磷表字)能够坚守好仙人关,说与不说没区别。”
“多谢国公信任。”
吴磷也是聪明人,心中有数,笑道:“事关重大,国公严守机密是应该的,却不知国公是怎地率兵从天而降的?”
“唐卿不妨猜猜?”
“秦岭道路众多,末将不知国公走的哪一条?”
“文川道!”
“难怪”
吴磷恍然道:“文川道荒废日久,金军没有防备。不过,这条道也最是难走,也最为冒险,而且还是寒冬时节,国公和将士们辛苦了。”
“冒险辛苦有何妨?拿下和尚原,都值了。”
“没错,此战歼敌数万,还夺回了和尚原要冲之地,秦陇火烧眉毛的危局总算暂时缓解了。”
吴磷赞道:“国公眼光长远,胆识过人,出奇制胜,末将佩服。”
“你也做得很好,换了旁人,昨晚那个架势,顶多死守关隘,可不敢轻易杀出来。
至关重要的一点,你坚守仙人关,否则即便我过了秦岭又能如何?只会是羊入虎口,大散关所有的兵力都将后路尽失,陷入绝地。
唐卿啊,你才是此战最大的功臣。”
徐还此话并非无的放矢,奇袭成功,固然是司马靖妙计,以及自己运气好。
但从整个大局而言,仙人关才是最为关键之处,吴磷之功,绝不在小。
“国公谬赞,末将不敢当”
“我一向赏罚分明,唐卿不必推辞,往后若是吃了败仗,做错了事情,照样是要罚的。”
听到徐还这般笑言,吴磷也便不再谦虚,当即郑重道:“末将必定尽心竭力,为国征战,不负国公信任。”
要得就是这个效果!
徐还心中轻笑,暗暗点头,虽说几句话让一个名将归心,有些的过于儿戏。但总归是开了个开头,至少不至于让西北诸将轻视,不服气。
真让司马靖说着了,和尚原一战,对内对外,都意义非凡。
现在和尚原已拿下了,也不知司马靖那边是否已经到大散关?
说曹操,曹操到。
拿下和尚原的当天晌午,司马靖就到了,随行而来的还有牛皋、吴玠。
“谢天谢地,国公安然出山。”
见到徐还,司马靖紧绷的眉头总算是舒展开来。
这年头可没什么无线电,自从徐还进入文川道之后,彼此间就彻底失去了联络。
年久失修的古道,崎岖难行,又是寒冬腊月,能不能走过来,需要走多久,很难料定,只能估算一个大概的时间。
司马靖赶到了大散关时,和尚原尚无异动,亦无消息传来,故而不免颇为担忧。
尤其是昨天夜里起了风雪,司马靖忧心如焚,满心担忧,惴惴不安了整个晚上,压根不曾合眼。
他是真的担心,如果徐还昨天还在山里,情况无疑会很糟糕。
山中风雪必然更大,且不说严寒,最害怕的是遇到大雪封山,堵在里面出不来,也退不回去。
大军轻装简行,随身携带的粮食、衣装很有限
即便强行从山中出来,经历寒冷、长途艰难奔走之后,又还有多少力气与金贼拼杀呢?
文川道北边的出口,可是金军底盘,如果被发现继而包围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司马靖有限后悔,自己出谋划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风险着实有些大。
至少不该让徐还亲自率兵进山,君子不立于危墙,岂能让秦国公冒险呢?
着实不应该!
司马靖满心自责,直到今日传来和尚原激战的消息,司马靖才匆忙与牛皋前来。
当时不明情况,为了以防万一,张浚特意让吴玠也一道率兵前来。
万一突袭失败,无论如何也要把徐驸马救回去。
结果到了和尚原,根本不需要救人,几乎啥事都不用干,完全是目瞪口呆。
看到不曾被积雪完全掩盖的血迹,以及遍布原野的金军尸体,众人都震惊不已。
七千人(前文有一处误写为一万)冲击数万人的大营,将金军杀的片甲不留,七零八落,这等战果,着实少见。
百闻不如见面,秦国公“战神”之称绝非徒有虚名。
黄天荡围困兀术、楚州城下打退挞懒,洞庭湖剿灭叛军,无论是运筹帷幄,还是指挥作战,秦国公都实至名归。
绝不是靠裙带关系,靠运气走到今天,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尤其是徐还本人亲自率部通过文川道,在寒冬腊月翻越巍巍秦岭,试问而今还有几个主帅能做到这一步?
不畏艰苦,身先士卒。
单单这番作为,便值得让人尊敬,何况还有如此的丰硕战果。
见到弟弟吴磷对徐还心悦臣服,吴玠一点都不意外,一场奇袭大捷,秦国公已然让西北兵将肃然起敬。
司马靖老怀大慰,徐还不仅没有在山中受阻,且达成了既定目标,甚至超乎预期,如此最好不过。
除了策略正确,徐还执行力强之外,运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徐还带着将士们在山间穿行时,大部分时候都晴天,等到风雪到来,他们恰好出山。
不仅没有给他们造成任何不便和阻碍,还成为他们袭营的绝好掩护。
一切好似都是上天特意帮忙一般,让这场奇袭完成的如此顺利,成果格外丰硕。
看到和尚原满地的金兵尸体,以及大宋西北诸将对徐还心悦臣服,恭敬道贺时,司马靖心中欣慰不已。
所谓天意如此,大抵就是如此吧!
一个得上天垂青眷顾之人,岂能不成功?
良臣、良将得遇明主,天下没有比这更畅快的事情了
第三八六章大散关前马蹄急()
和尚原战事结束了,奇袭大捷。
但后续问题还有很多,金兵的尸体需要处理,否则等天气转暖后就会腐烂,可能导致瘟疫出现。
虽说此处距离秦岭不远,有大量野兽出没,但尚有大军驻扎,野兽们也不敢前来大快朵颐。
只好劳动宋军士兵,将阵亡金贼尸体的集中,或是火焚,或是深埋。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整个关中战局。
拿下和尚原无疑是个很好的开局,化被动为主动倒不至于,但至少改变了岌岌可危,疲于应付生死危险的局面。
夺回和尚原,无论是大散关还是仙人关,都能多一道屏障,等若宋军在关中多了一块据守之地。
也多了一个未来进军,反攻整个关中的桥头基地。
这也意味着,失而复得的和尚原决不能再有闪失,必须重兵把守。
完颜娄室在此吃了这么大的亏,金军岂能善罢甘休?京兆府长安城,还有完颜宗辅率大军虎视眈眈。
徐还并未与这位三太子交过手,却听说过其威名,虎父无犬子,阿骨打的几个儿子都还算成器。
继完颜宗望之后,宗辅与兀术兄弟便是其中翘楚,当然了兀术名气更大一些。
一个原因是那些著名的战役,再有便是完颜宗辅死得早,不像兀术那样,后来权倾朝野,手握大权。
总而言之,徐还一点都不敢小觑这位金国三太子。
打败了完颜娄室不算什么,完颜宗辅的嫡系兵马依旧强大,那才是真正的敌人,收复关中的真正考验。
说不定完颜宗辅一个不服气,会立即起兵来袭,再夺和尚原,不得不谨慎防备。
思来想去,徐还留下吴磷、杨再兴驻守和尚原、仙人关一线。
杨再兴的悍勇,吴磷有目共睹,吴玠听说其以一敌二,料理辞不失和赛里后,也惊叹不已,连呼猛士。
但徐还的安排是吴磷为主,杨再兴为辅。
一个猛将不见得是个好统帅,或许假以时日,杨再兴不断学习、进步,有这个可能。
但眼下,吴磷比他更合适。
吴磷坚守仙人关多日,无论金军如何进攻,始终无可奈何,这就是能耐,也是韧性的体现。
昨夜奇袭和尚原,他能立即审时度势,及时出兵追杀金军,说明有眼光,行事果断,也有大局观。
这些都是一个帅才的潜质,综合历史记载,徐还很放心将和尚原交给吴磷。
相比之下,杨再兴虽然勇猛,但在这方面还有欠缺。
而且吴磷久在西北,方方面面更为熟悉,初来乍到的杨再兴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个人事,以及心理上的考虑。
如果初到西北,就大肆任用自己带来的亲信,难免会让人有任人唯亲的感觉,反而越发戒备,甚至是疏离。
这不是徐还的初衷,开局不易,必须从小事上杜绝误会。
让吴磷为主,也算是安抚西北兵将之心,让杨再兴与之搭档,随着合作建立起袍泽之谊,兵卒也是如此,未来更便于融为一体。
杨再兴是明白人,不需要说的太直白,徐还稍加暗示,他便心里有数,知道该怎么做。
安排好和尚原的守卫后,徐还立即随司马靖、牛皋、吴玠返回大散关。
年关将至,他需要尽快与张浚交接,彻底掌控西北战局,让张浚能赶在除夕前回到临安,与家人团聚。
大散关,张浚已经接到捷报,带着人马在关隘外的大道上列队欢迎。
他有预料,徐还到关中后可能有所建树,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却万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