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因为这就意味着中国始终是分裂的,中国走向统一的过程,必定要除去这些军阀于是蒋价石吞并四川的时候,赵书礼将张学良流放到了日本,东北军在中国境内没有任何存在了

另外一个让蒋价石心生歪心思的原因是他势力强大了抗战中蒋价石得到了大量美援,还有大量的塞北武器装备,这些足可以他武装五百万军队而蒋价石却扩张到了千万部队,当然其中是有战斗力很强的部队的,比如从印度回来的一百万远征军,这显然是王牌还有薛岳跟杜聿明掌控的一百万湘军,这也是战斗力不错的加上蒋价石之后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将武器装备优先补充了一些部队还有一百万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些军队看成蒋军中的王牌部队,足可以跟塞北军抗衡

尤其是由74军整编而来的整编74师,张灵甫任师长,这个师在日本投降后,空降南京,接过了南京防务,被称作御林军这个师中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支援火力,甚至还有上百辆坦克,在火力上甚至优于塞北军这也是蒋价石手里王牌中的王牌

问题就出在这个整编74师身上了,此时它过江了,到了长江北岸,而北岸是塞北军的控制区

这是挑衅,或者说是蒋价石在试探手里武装的强大,让蒋价石开始不能满足于眼下的局面了,中央偏安一隅,而地方势力却做大,这跟中原大战前的情形类似,蒋价石相信他有足够的权谋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他不但向塞北军挑衅,向其他势力也在挑衅,而且还在塞北军之前

在完成了军队的整编后,蒋价石第一个目标是桂系此时桂系掌控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四省,在蒋价石眼里格外扎眼驻印军从缅甸打到云南后,跟云南的滇西远征军汇合,进行了整编后,组成了一只将近一百五十万人的强力部队这只部队基本上都是美式,火力强大训练充足,又经过跟日军的正面血战,战斗力之强悍,不输于塞北军中的主力部队

这只部队就是蒋价石用来对付桂系的刀,而且蒋价石深信,就这一只部队,就足以摆平桂系了唯一担心的就是,塞北军会不会就此干涉蒋价石的思维模式跟其他人不一样,当年他要打桂系的时候,先打冯玉祥,现在也是如此,他想吞并桂系前,却偏偏挑衅塞北军

他的想法是,只要塞北军在摩擦中,退却了,那就意味着,他们暂时不会跟中央对抗塞北军向来强硬,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挑衅置之不理,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塞北军有大量部队在境外作战,在疆又部署了大量的军队防范德军,这可是一个机会

于是蒋价石果断的试探了,试探的部队是他的王牌军,他认为这只部队即便是打不赢塞北军,也可以全身而退,总之不至于吃亏

赵书礼受到消息的时候,心情还不错,因为高凤举传回的消息显示,德军的战斗力也就那样,没有他想象中强大其实想想也是正常的,塞北军的精锐部队,经过抗日的洗礼,一点也不输于日军的精锐,而日军在训练上,也未必就比德军差差的恐怕就是作战素养了但是却在战斗意志上完胜德军,而塞北军的作战意志同样坚定这样的情况下,塞北军其实并不比德军差加上数量的绝对优势,胜利一点也不稀奇

心情不错,对待中央军的挑衅,赵书礼是采取了容忍的态度的他让沿江部队主动后撤让开部分地区给中央军,此时赵书礼认为,中央军之所以在南京北岸挑衅无非是想彻底解除塞北军对南京的维系,于是才忍让了而中央军也适可而止,试探到了塞北军的态度后见好就收开始专心进行南方战争了,军事频繁调动,兵锋直指李宗仁桂系势力

————————————

高凤举的部队提前到达了比塞大港,因为美军他们休整了高凤举不明白,打了那么一场仗,休整个毛线

在比塞大迎接他的是坚固的德军要塞,这些防御工事原本是法军建的,法国人很热衷于建设这些东西也很有经验马其诺防线就是例子,可以想象这里的防御有多么稳固了

掩体钢混结构,深埋地下,有数层大炮炸不开,飞机没辙,只能采取地面进攻坦克部队是第一波可惜被德军打退了德军在这里的装甲力量,比之在的黎波里强第一是这里是他们的后勤总中转,物资最为丰富第二的黎波里的装甲军团竟然早已经退到了这里,留给美军炮轰的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察觉到这点后,高凤举反应很快,他意识到中计了

德军在的黎波里根本就是在做戏,放弃这里,引诱盟军聚集到比塞大港,然后聚而歼之而为了抢夺优势,此时在比塞大港的高凤举兵力只有十来万人,而美军还在三百里之外呢

果断撤退,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埋伏在各处的德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出现,把他们的退路切断了,一个包围圈凭空而来

进入近代后,中国的军事战术或许因为兵器而落后了,但是军事战略却始终不曾输给西方孙子兵法放之四海而皆准,纵横时空都有用,高凤举看到了对手的计策,可是已经晚了,此时才开始懊悔,不该为了抢攻,先锋部队狂飙突进

高凤举的副手陈驰也窝火,大骂高凤举傻×,陈驰是先锋部队也就算了,高凤举你玩什么刺激,你也跟着前锋走一向谨慎的高凤举,难得一次热血了一把,没想到就中了德军的计这也是命中该有,军事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

高凤举:“让我走?”

陈驰:“没错,联合坐飞机走,死了我没关系,死了你,他妈我们这支军队可就完蛋了,还不给老外笑话死”

高凤举:“你开什么玩笑,此时我能走吗,我走了军心岂不是乱了”

陈驰:“你当你是谁啊,你走了还有我,有我在,军心就乱不了听我的,赶紧滚蛋,看到你就烦”

被围之际,部队两个主官却激烈的争吵着

高凤举:“我不可能走的,这次是我决策失误,我会承担的”

陈驰:“你承担个屁啊,你他妈跟我一块死到这里,那么谁给我报仇啊”

高凤举:“你胡说什么呢,我看是应该你走,你懂装甲军作战,我精于步兵,留下步兵部队殿后,你带装甲兵快突围,对方应该留不下你们的”

陈驰道:“放屁,老子之前的队伍可是王牌中的王牌,那时候你在哪里,我打着望远镜都找不到不过现在我有一个策略,这样这样如此如此”

听陈驰说完,高凤举在沉思

陈驰冷哼道:“你爱听不听,反正老子是打定主意,在这里再摆德国人一道了”

高凤举听从了陈驰的建议,跟着大部队往西南突围而去,而陈驰带着两万步兵,部署大量火炮和机动火力阻击掩护大部队撤退

大部队最终成功撤退,而陈驰战死了,最后还有八千人在高凤举突围后,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投降高凤举本来是想保存这些人的性命,他觉得德国人不是日本人,始终比较文明,日内瓦战俘公约德国人还是发起国呢,他相信德国人会遵守这些善待俘虏的

这个决定最后让高凤举悔恨了一生

四百三十九节 噩耗…

不能让中国再次发生内战,这是赵书礼的底线了

能怎么办,加入?干涉?只能斡旋

中央军已经在颠桂边界频频挑衅了,交火事件频有发生,双方的舆论战打的加激烈你说我搞割据,我说你想独裁你指责我过界挑衅,我指责你寻衅滋事

内战一触即发,谁都看的出来

各界民主人士,发起了浩浩荡荡的反战you行

赵书礼率先代表塞北通电表示反对内战,杨虎城、阎锡山跟进,马家兄弟符合,连身在日本正享受太上皇待遇的张学良也明确反对内战

桂系立马借势,表示桂系热爱和平,一直致力于恢复重建,是坚定的反对内战的,但是如果遇到挑衅则会坚定不移的予以反击同时李宗仁还派出使者,秘密请求援助,至少希望购买塞北的军火物资

赵书礼拒绝了,如果公开的支持桂系,把塞北卷入进来,那么局势势必加复杂

这是他软弱了,如果他此时摆明站在桂系一边,或许蒋价石不敢异动也说不定可是在塞北军还在境外作战,时刻关注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蓄势待发以求在关键时刻巨石压顶的一击,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成果的时候,赵书礼很不想卷入中国的内战漩涡

于是赵书礼既不实质性的支持桂系,担心桂系得到支持后,也趋向于发动内战的心思但是又给中央施压,表示希望中央以恢复大业为重,暂熄兵戈

此举自然给了蒋价石压力,但是也让这个权谋好手,看到了塞北的顾忌,他坚定此时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不解决南方的势力,蒋价石就没有能力腾出手来跟塞北军一较高下,武力统一自军阀时代起,仍然有市场

一方面蒋价石对塞北的斡旋虚以委蛇敷衍了事,一面加紧摩擦对内部的和平反对者,则采取拉拢分化首领,不合作者甚至采取暗杀的手段

军队调动却没有停止,一百多万远征军部队在云南集结待命,湖南部队则进入江西浙江的部队也南下,桂系四面受敌完全处于包围之中李宗仁甚至做好了,一旦失利则退守台湾的打算

赵书礼看事不可为,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不来硬的恐怕没人会听你的吆喝于是摆开了威慑态势从东北、山东河南等地,抽调了一百万人南下,部署于苏北地区,一副随时可以渡江攻打南京的架势本以为蒋价石会慎重,可没想到他的整编74师却进一步,向北前进了上百公里,将塞北军控制的十几个县占领

“难办啊难办,蒋价石这是摆明了态度他攻打桂系的决心不可改变看来他是吃准了我们现在不敢跟他动手啊”

赵书礼愁容满面,叹息道

“司令,那我们真的要这样坐视不管吗?”

李忘川问道,李三江等高级军官也直视着赵书礼,他们觉得这场战争把他们的老大打的没了锋芒,做事开始畏首畏尾顾忌太多了

赵书礼道:“不是不想管,实是无能为力啊德国人已经占领了中亚重兵压境,随时可能进攻疆我们的大部分兵力都在疆集结待命此时在中国内地的部队人数还不到两百万国内局势也还不稳定,经济问题很严重,实在是没有能力在加入这场内战了”

李忘川叹道:“司令所虑极是,蒋军拥兵千万,抗日结束后,却不思裁减军队与民生息,反而继续穷兵黩武,收编伪军吞并军阀,罔顾民生啊令人费解的是,美国人的态度,中央军没有参与对德战争,他们却继续大规模援助中央军,甚至最近传出了他们提供了一批军舰给中央组建海军司马昭之心啊”

抗日结束后,塞北军进行了几次裁军,塞北军最多的时候,有一千两百万军队,可是其中数以百万计的是都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部队,尤其是兵员中四五十岁的士兵相当多于是战后,第一步塞北军裁撤了两百万人,将四十以上的士兵都复员回家从事生产,接着又收编了大量的伪军,又裁撤了两百万人,进入生产领域目的就是为了尽量恢复满目疮痍的国土,在加上在对德问题上,赵书礼的想法是不以牺牲为手段,而是尽量减少伤亡的作战,他为对德所做的牺牲底线是,四十万军人这四十万人的生命已经让人很痛心了,要不是做到零伤亡不现实,他倒是想不牺牲一兵一卒

打仗自然要死人,很多人都对塞北出兵表示了不满,尤其是那些民主人士甚至底层军官也十分厌战,打日本人大家豁得出性命,可是现在日本已经投降了,这战争的意义在哪里,仗打下去还有什么道理

赵书礼也不想在死人了,可是为了这场战争中国付出的牺牲太大了,仅仅河南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饿死啊,这是多么惨烈的死法,饿死前那些人在想些什么,经历多么的恐惧,在逃荒途中又经受了多么非人的待遇

整个战争中牺牲的人,河南只是沧海之一粟,中华民族受到的屈辱太甚了不趁此机会崛起的话,这种屈辱还将继续,与其为了后来的强国,在饿死几千万人,那么牺牲几十万军人的性命,就是可以接受的了世界就是如此的不公平,后进国家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可眼前这是个机会,付出最小代价的机会

多少指责埋怨,有指责赵书礼是独夫的,有指责他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顾惜军人性命的,他都忍了,无法为自己争鸣这段时间他背负的压力也很大

但是他知道他还要受到大的压力,美国人起码都不会让他消停,美国人为什么还在支持蒋价石,那还不简单吗,就是不想看到中国统一强大起来,最好战后中国再次内战,把工业的塞北耗到跟中国其他地区一个模样蒋价石甘当别人的刀子,不是他看不到美国人的心思,美国人在利用他,他何尝不是在利用美国人呢权力、**,这些不是一个人轻易放就能放下的,而且他心里何尝又不认为,中国只有他当政才是正确的,才有希望呢

“算了,事在人为了,反正军阀都是要削除的,迟早的事情只不过现在不是个好时候啊,国家还没恢复,就接着打仗,苦哉,我中华民族”

赵书礼叹道,显不出的无奈

会议还没有结束,就传来比塞大港战事失利,陈驰阵亡,八千人被俘的消息

德国人会怎么对待这些中国俘虏,会不会按照国际公约来处理,高凤举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如此,可是赵书礼经过这么多年的政治浮沉,不会这么想当然

陈驰的牺牲让赵书礼切实的感到了时代的变化,眼前的人一个个不见,永远不见,他们的音容笑貌还那样真实死者已矣,活着的人才加要关心,那八千俘虏不能不管不顾,任由德国人的心情来处理,总得想点办法为这些俘虏做些事情

赵书礼想到了在德国很出名的两个人,一个是高星桥,另一个是严裕棠的儿子严祥林高星桥他否定了,高星桥是德国贵族不假,可毕竟是个中国人,自从中国对的宣战后,在德国的很多中国人都受到了不好的待遇,被关进集中营让高星桥现在去德国显然不合适,而严祥林在德国经营多年,跟纳粹高层多有联系,他去才能说上话,或许能直达希特勒天听也说不定

但是严祥林拒绝了,他不愿意为这些俘虏出头

严祥林在蒋价石去罗马开会后,在还没有宣战前,就看出了端倪他父亲也通知他小心应付变故,严祥林当机立断,把能变卖的产业都变卖,不能变卖的就送给纳粹高官,然后打通了关系,自己成功离开德国,到了瑞士尽管他损失很大,可是他一直都在转移资产,此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财产转移到了瑞士的银行中,这笔庞大的资产跟他的投资相比,当初的投资不值一提

他不愿冒险在回德国跟纳粹打交道了,他知道自从宣战后,像他这样到德国淘金的投机分子,没几个有好下场,财产没收,人能活着的都不多

赵书礼又想通过已经投降的日本政府来接触德国,可是还没联系上,就传来了噩耗

德军处死了八千中国俘虏未完待续)

四百四十节 危机

穿越之大民国四百四十节 危机…     消息首先是英国人提供的,毕竟是在欧洲,英国人的情报能力不比纳粹差

他们先提供了几张照片,那是中国俘虏被集体射杀的尸骸

赵书礼让人确认,结果塞北的情报部门,找到了此时德国人正在宣传的纪录片

记录片上播放的正是那些俘虏迷茫恐惧的神情,在俘虏周围是一队队讥笑着,手握德式冲锋枪的党卫军

纪录片的旁白是在讽刺,盟军已经堕落到了要靠低等的亚洲黄猴子拯救的地步之后是大段的科学对比,把中国人的头骨跟德国人、犹太人、北欧人、英国人的相对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亚洲人,具体说是中国人,不应该算是一种人,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