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和胡翼度一起出现在战事指挥中心,也是有些意思的。。。。。。
0427对阵北凉军()
等众人都到齐之时,范二便开门见山地将毛德祖命人送来的情报,直接给他们传阅了起来,众人一一接过情报,看着之后脸色各异,但到底还是开心的成分比较多。
尽管可以收获战争红利,但范二身为一个和平斗士,也并不愿意看到无休止的战争打来打去的。
一般的文官,也多半会试图避免战争,因为战争让他们看起来毫无用处。
与之相反的就是武将,但凡是有追求的武将却都对战争充满着渴望,因为他们在和平时期同样毫无用处,而在战争中却可以立功受奖。
哪个战将愿意庸庸碌碌一生?
况且,王镇恶等人是早就知道范二的壮志的。
想要涤荡中原,想要完成大一统的大业,将关中的西秦、北凉、胡夏,甚或是北方的北魏、后燕、高句丽等所有国家的领土纳入版图,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如今他们已经带领大军到了关中,不但不用担心士气问题,更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这样的时机,不趁机把关中的版图纳入大晋,更待何时?
众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等范二将目光逡巡到他们的脸上时,王镇恶、冉小贱、蔡芝、胡翼度甚或是辛恭靖和傅弘之都纷纷站了起来请战,他们都表示愿意带兵前往狙击西凉王乞伏炽磐的进攻。
对他们浓浓的战意,范二自是喜闻乐见,却转头看向年纪最大的傅韶,“长史,你曾经在关中呆过一段时间,你应该对那里的地形最为熟捻;以你之见,咱们应该怎么打这一仗?”
傅韶捻了捻山羊胡子,肯定地回答道,“毛德祖用兵凶猛,但性格却是沉稳非常,守住扶风绝不是目前的问题。乞伏炽磐虽然势强,咱们却似乎不必与他们正面交锋,只要派出奇兵袭击他们的粮道,他们的粮草当无法接济,最后就只能败走了。”
听了傅韶的分析,范二点了点头道,“长史的意思,是要咱们打一场持久战啊!此前我还打算先平定胡夏国的,现在看来,计划终是赶不上变化啊。如今乞伏炽磐进攻扶风,咱们虽然可以以不变为万变,但不给他们迎头痛击以挫其锐的话,只怕是人心有失。”
范二的话中之意,是并不想打持久战的,众人岂能听不出来。
问题是,现在范二从江左带来的士卒虽只少了几千人,粮食也没有任何问题,可火炮的弹药以及手雷、炸药包等物品却没有多少了啊。
为了能够早日入主长安,范二此前可是不计消耗的。
但这样一来,后面的补给就有点跟不上,这意味着接下来会有一段时间需要和敌人短兵相接。
可现在范二带来的士卒,有很大一部分在原来后秦国的地盘上,解放原本处于水深火热的百姓,并在新占领的领地上积极推行晋国的国策,比如说土地改造什么的。
将将士们派出去与西秦打一场硬仗,应该不是大问题,关键就是高平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对长安虎视眈眈的赫连勃勃啊。
赫连勃勃的无耻,这是众所周知的,或者说关中这片土地上,无论是羌人、鲜卑人还是胡人,他们为了打胜仗都是不折手段的。
范二很难相信,如果自己将所有兵力都派出去与西秦决战的话,赫连勃勃不会趁机率领大军进攻长安,要是这么一来,派出去打西秦的队伍可就危险了。
当然,有着数百门火炮和一些剩余的弹药看守住长安是没有问题的,怕就怕与西秦的那支部队有去无回啊。
要是打持久战的话。。。。。。
范二其实也还是有点担心现在的健康朝廷的,如果自己长期在外,说不定还真的有人趁机闹事。
接下来众人就就目前的关中形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范二决定以王镇恶为帅,带领胡翼度和辛恭靖三万军向西北陈兵,以抑制有可能向长安杀来的赫连勃勃;又以傅弘之为帅,帅沈林子等三万人向西增援毛德祖。
范二则留下蔡芝、冉小贱、卢循、傅韶等一万军出镇长安,并写信给还在三山督促高句丽人筑城的袁皙儿率领一千军到洛阳与甘纯汇合,并帅一万大军紧急回转健康。
按照既定方针,傅弘之和沈林子很快就带领大军到了前线,并与毛德祖胜利会师。
毛德祖最早投降的是王镇恶,应该算是属于王镇恶一派的,他通过这些年的征战,也由当初的小队长变成了能够率领万人的将军。
在战斗过程中,毛德祖异常勇猛,而且性格也比较稳重,属于能攻能守的将领。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毛德祖对傅弘之是看不起的,毕竟后者有过战争中后撤的劣迹。
可现在,傅弘之现在却骑到了自己的头上。
若不是因为毛德祖对范二一直心服口服,一定会认为这其中必有肮脏的交易。
事实上,范二这次还真的是要给傅弘之一个机会,让他将功补过的,毕竟傅韶和傅弘之也算是最早追随自己的那一批人了。
傅弘之此前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他在范二身边出任参军时,出过不少主意,除了卢循和傅弘之没有证明过自己之外,范二身边出来的人几乎都能独挡一面。
卢循就不说了,他自从参加孙恩之乱被俘虏之后,就已经心灰意冷了,要不是因为他不相信范二能够做得比自己更好,或许他早就自杀了。
而通过一直呆在范二身边,他果然发现范二的能力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他也因此对范二充满了希望,自然也就不会想着去死了。
傅弘之到达前线之后,发现自己的敌人并不是西秦王乞伏炽磐率领的十万铁骑,而是由北凉王沮渠蒙逊率领的三万大军,再加上一些辅兵,也是号称十万铁骑。
无论如何,傅弘之开始按照既定的策略,命令士卒深沟壁垒,准备按范二的意思与敌人打一场消耗战。
同样都是三万大军,双方每天消耗的粮食是极为恐怖的。
好在晋军在入住关中之后,趁机夺下了几十个邬堡,所以傅弘之所部将士并不用担心粮食问题;当然了,从长安到前线相距数百里,将粮食运到这儿还是有点小麻烦的,毕竟在此之前范二很少使用陆路运输。
最初,范二采取的是使用商人来运粮的策略,也就是在前线收购商人的粮食,并同时将战利品卖给他们。
商人们为了两头受利,还真的愿意做这买卖。
可惜关中离江左实在太远了,范二一时之间还真的找不到,足以能够运输支撑三万大军,算上辅兵将近四万人所用的粮草的商队。
也就是说,傅弘之所部的粮食补给,也是一个大问题。
而沮渠蒙逊更是远道而来,而起以起兵为主,所以他们每天消耗的粮草并不比傅弘之所部要少,因为他们人数和马匹,都远远多于傅弘之所部的关系,他们的消耗甚至差不多达到了后者的两倍。
范二等人制定出与沮渠蒙逊拼消耗的计策,所依据是便是当年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故事。
问题是,当年诸葛亮的蜀军并没有什么战马,这才被司马懿的深沟高垒、高筑营寨所拖垮的,可沮渠蒙逊的北凉军中却有大量骑兵。
他的军队组成,与当年的诸葛亮军显然是不一样的。
在与傅弘之所部的对垒中,沮渠蒙逊不断派出千人队的骑兵队伍绕过晋军的大寨,迂回晋军后方骚扰粮道。
有胆大的甚至冲到了离长安城数十里的村庄,烧杀劫掠一番再扬长而去。
沮渠蒙逊的骑兵千人队以骚扰战术不断进攻晋军,使得原本立于不败之地的傅弘之竟然在拼消耗上败给了他。
面对沮渠蒙逊的游击战术,傅弘之实在找不出好的防范措施。
而沮渠蒙逊的骑兵冲到长安附近烧杀劫掠的消息,更是使得长安城的百姓群情震动,傅弘之的声望也随之下降。
范二用人不疑,自是百般为他辩解,但后者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委屈?
为了能够获得毛德祖等将士的认同,为了让主公范逸之没有看走眼,傅弘之只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来,他终于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没能与北凉军拼消耗,那就和沮渠蒙逊决一死战吧!”
对傅弘之的这个决定,毛德祖和沈林子都是赞同的,但这并不符合范二在战前会议中制定出来的策略。
可他们被困在营垒里无仗可打,早就憋得发慌了,于是他们顿时就搬出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随后傅弘之率领大军出营,在浅水原布阵迎战沮渠蒙逊的北凉军。
为了针对敌军大部分是骑兵的现实,傅弘之采用了防守反击的策略。
在列阵时,傅弘之将步兵集于中路,将骑兵放在后方,两侧的兵力最多,却多为进关中时方投靠于晋军的人马,他们人数众多战斗力却不见得有多强。
傅弘之将他们安排在两翼,是为了迷惑沮渠蒙逊。
0428傅弘之的瓶颈()
在列阵时,傅弘之将步兵集于中路,将骑兵放在后方,两侧的兵力最多,却多为进关中时方投靠于晋军的人马,他们人数众多战斗力却不见得有多强。
傅弘之将他们安排在两翼,是为了迷惑沮渠蒙逊。
要是沮渠蒙逊发现晋军两翼兵多,就认为傅弘之将重兵布置在此,从而采取中路突破之术在晋军两翼合拢之前戳穿中路,这样就中了傅弘之的圈套。
谁知沮渠蒙逊性格豪迈,对用兵之道中的阴谋诡计并不精通,只知道硬冲硬打。
在沮渠蒙逊的心目中,北凉的骑兵是无坚不摧的,就算他明知傅弘之已经将精兵埋伏在中路,仍会挥师中路与之来一个对撞的。
于是,北凉军错有错着。
双方的兵力都差不多在三万左右,晋军军步卒要多一些,北凉军则以骑兵为主,要是从武器和装甲上比较的话,似乎晋军一方的优势更明显。
而从双方的综合战斗力来看,几乎是不相上下的。
可战斗刚一打响,北凉军就倾巢而出,打响了头一炮,接着就一直压着晋军打了。
傅弘之的战术的确安排得极为巧妙,沮渠蒙逊似乎也上了他的当。
可北凉军的猛将的,也就是沮渠蒙逊之子沮渠政德就率领三千重骑弃两翼不顾,一直在猛攻晋军的正面。
在三千重骑的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晋军的损失是极为惨重的,但这样的损失还在傅弘之的忍受范围内。
傅弘之想要通过消耗从后秦国投降来的一些杂兵,以此达到直观地了解北凉军真正实力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调整战术,在真正的大战中避实就虚、堂而皇之地击败对方。
晋军中路军领军的正是毛德祖,他所领的一直五千人的盾兵无疑是晋军中的精锐。
傅弘之则率领两千重骑在后方压阵,待北凉军的重骑在步兵方阵前碰过头破血流后,他再从后杀出,一举将其击溃。
傅弘之的战术很不错,问题是毛德祖统领的盾兵,根本就挡不住敌方重骑兵的一次又一次的正面冲击,位于最前线的晋国盾兵,很快就在北凉国重骑兵的冲击中败了下来。
北凉王子沮渠政德在冲垮晋军的第一线后,沮渠蒙逊马上就统率两千亲兵冲了过来。
这两千亲兵同样是以重骑兵为主,这支队伍的其战斗力,甚至比沮渠政德所领的三千重骑兵还要好一些。
在北凉军的五千骑兵的连番冲杀下,晋军的中路彻底崩溃。
中军的崩溃,也意味着这场战斗的失利。
傅弘之为了将损失降到最小,最终并没有将这两千重骑兵投入战场,而是可耻地率领这些人再一次后退了。
毛德祖虽是口头上一直不服傅弘之,但却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他的仗义,他苦战断后,最后落入了沮渠蒙逊的重兵包围之中,力尽被擒。
沈林子则从旁带兵杀入,终于将主帅傅弘之和追随他的重骑兵救了出去。
晋军与北凉军在浅水原的这一仗,最终以北凉军大胜而收场,这一战也是晋军近几年来稍有的一次战败,毫无疑问是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
傅弘之在乱军中惶惶四顾,在后撤的路上几乎要自裁以谢天下,结果被沈林子等人一起劝阻。傅弘之之父傅韶强撑病体出来,听说晋军大败的消息之后,差点就晕了过去,老泪也再一次纵横起来。
这一仗让傅弘之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战争不是靠无敌的主帅来打的,至少他需要一支能够执行自己完美战术的大军。
重骑兵冲阵的威力给傅弘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他手中的将士多为后秦国投降而来,这些将士虽有其形,终究还是与他没能达到最好的磨合。
要比重骑兵,还得是晋国那支由范二打造出来的重骑,可惜那支骑兵如今在檀道济手中,而他正在河东与北魏军对峙。
傅弘之是没什么可能再率领那支骑兵了,因为他上次就带领过他们后撤。。。。。。
傅弘之最初的崛起,要追溯到范二出道那年,当时他和庾仄在襄阳起兵,一起将桓玄的大将冯该驱逐出襄阳,他也因此被殷仲堪看中,聘为参军。
之后,傅弘之跟随殷仲堪的侄子殷道护率领五千大军攻打天门郡,结果却在石门城外遭到了甘纯和甘绦兄弟的伏击,就此被擒。
范二因为傅韶是袁崧参军的缘故,轻易赦免了他,随后将其委以重任,让他到长安和姚兴谈判,准备让后秦和范二建立的政权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
计划最终没有赶上变化,范二的政权很快就入住健康了,本来谈得好好的结盟,就此被姚兴撕毁,那也是傅弘之投降范二之后第一次失败。
说实在的,如果当时姚兴真的与范二结盟的话,秦晋两国的关系一定不是现在这样的。
至于是哪样,谁知道呢?
毕竟历史没有假设!
而傅弘之,虽经历了又一次失败,但范二并没有看不起他,而一直将他带在身边,并委以参军之职。
在范二身边呆过的人,基本上都已混出头了,比如甘纯、蔡葵、刘穆之、王镇恶、冉小贱、沈林子沈田子兄弟、檀道济、朱龄石等等,虽还不是一方大员?
傅弘之一直无法成长起来,大概也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吧?
王镇恶一直遵循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很少将手下将士的性命放在心上,傅弘之则恰恰相反,他身上更多书生意气,而这也是他两次在战场上退避的原因。
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是打不了硬仗的。
已经年过而立的傅弘之,此时尚未明白这样的道理。
范二得知前线的消息之后,自是震怒非常,心中对傅弘之充满失望的同时,又急忙将他召回了长安。
沈林子却自悔没有完成范二交给自己的人物,这一次竟然主动将战败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说是因为自己贪功指挥,才酿此大错。
由此也可看出,傅弘之的人格魅力还是不错的。
范二虽在傅弘之、沈林子身边安插了侦察兵,虽然也早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可用见不得光的手段得到的真相却又如何说得出去?
无奈之下,他也只好将沈林子重责,再次将其降为了自己的亲兵头领,却由丁晖顶替了他的职务。
傅弘之对沈林子心怀愧疚,又因为大败之故,只得号称得了重病,终日不敢见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