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两人的手掌终于紧紧握在一起,就此达成了做大事的共识。
当然,做大事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想要做非常之事,就得有为之牺牲的决心,还得有等待机遇的耐心。
机遇稍纵即逝,范二和刘穆之想要成事,就必得做好万全的准备。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想要一举推翻晋廷,首先需要建立的便是听命于己的武装力量,首要考虑的便是人、粮食、武器以及根据地。
掰着手指头算计着前程,范二不由苦笑起来,“刚才还说修仙炼丹的困难,说是法财侣地缺一不可,咱们想要成事比成仙还难呢。”
刘穆之安慰道,“也不尽然,咱们只要把财的问题解决了,那还不是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吗?可若是没有相应的地位,要储存大量的粮食和武器,只怕。。。。。。”
“你说的很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而要遮掩运送粮食和武器,则可建立一支货运队。”说完这话,范二便拿过了早就准备好的地图。
及地图缓缓展开后,刘穆之才发现这张地图的重点区域在江州和荆州。
看着刘穆之有些不解的眼神,范二指着地图解释起来,“我看好的地方在天门,天门有几处小型的铁矿,练成铁后装备四五千人的队伍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我叔父在此出任郡守。”
刘穆之点了点头,四五千人也不算小打小闹了,当年刘牢之奔赴淮南之战前线,也就带了四五千人,结果苻坚的大军望风披靡。
可公子把目光放在江州是什么意思?难道第一步要夺取江州?
江州可谓四战之地,孤军取江州无异于痴人说梦,孤军守江州更像是龙游浅水。
荆州的殷中堪有三万之众,豫州的庾楷也有一万多将士,京城的卫戍部队、京口的北府军也都离江州不远。
范二没顾忌到刘穆之的胡思乱想,皱眉道,“虽说要躲着练兵,可若是现在就莽撞地闯入天门的话,一步步发展起来肯定需要几年时间,这与打草惊蛇何异?所以我把积蓄力量的地方定在江州,我们可以用两年时间在江州筹集粮食,同时建起自己的货运队,然后偷偷躲入桃花源中练兵。”
“桃花源?”
“为了逃避苛捐杂税,很多野人躲入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既不知秦汉,亦不知魏晋,——我把这些远离朝廷统治的地方,称之为桃花源,——天门郡山多树茂,很多地方是官府涉足不到的,想必很有几处桃花源。”
野人的概念出于先秦,其身份相当于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而在城里混生活的则称为“国人”。西周时代出现过国人暴动,进入东周后出现过诸侯国国君被国人赶走的记载,这意味着国人可以参军,也可以参政,野人则没有这些权利。
这些久远的历史,刘穆之还是了解一二的,但对范二将他们的藏身之地称为“桃花源”就无所适从了。
范二自然知道刘穆之的迷茫,可也不能把从桃花源记中得来的灵感说出来不是?
或许,陶渊明如今还没写出桃花源记吧?
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桃花源中所谓先秦逸民的真正身份,必定是为了躲避苛捐杂税的农民无疑。
既然他们可以躲进深山,自己何尝不可?
看着刘穆之似乎还把思绪放在桃花源中,范二不得不假咳一声,继续道,“重点是,我把创业的地方放在江州,也有照顾家母情绪的意思,她希望我追随叔祖父在江州读书。”
刘穆之这才想起范宁在豫章出任郡守的事,对甘夫人的安排及范二的打算也就不奇怪了。
虽说两人达成了做大事的共识,也想过抛头颅洒热血,但大家都是有家人的;他们不可能为了这个虚无缥缈的目标就舍弃一切,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关键时刻。
思索了一会,刘穆之便缓缓说道,“如果令叔祖父的案子没有问题,剩下该考虑的就是怎么开始了。”
刘穆之自然也意识到去江州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范宁的官职得以保存;至于怎么开始的说法,其内涵则是钱的问题。
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范二拿出多少启动资金,直接影响到造反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范二是范家的独子,毫无疑问会继承范家的一切财产,可范家的财产有多少,他现在可以支配的又有多少?
说来说去,到底也还是经济问题。
范二尚未成年,也知说服甘夫人拿出家产支持自己造反是有多么不靠谱,所以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用范家的钱,而是直接重生者的金手指先来个第一桶金什么的。
重生者嘛,不开启金手指狂捞一笔然后大杀四方,这不是浪费资源吗?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有什么发明是比较钻钱的呢?
蒸馏酒?也不知江左人是不是喝得贯高度酒,第一次发明不能干没把握的。
玻璃?自己根本就没配方啊,要研究出来估计都猴年马月了,再说研究这玩意也得要成本不是?
火药?同样没有配方,而且这种大杀器是非卖品,怎能用它赚钱?
水泥?研究起来似乎不难,可谁会买它?
望远镜?需要玻璃或水晶,制作起来麻烦,用途也不广泛。
马掌?这玩意大概是最好发明的了,可晋国现在的马加起来有两千之数吗?。。。。。。
把有可以发明的东西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范二顿时心乱如麻,想搞个来钱快的玩意还真不简单,回头再好好想想做什么吧!
摇摇头甩开思绪,范二强行把自己拉了回来,对刘穆之道,“我把姿态放得这么低,就是要迫司马道子为叔祖父说话,相信这案子很快就有结果了。至于启动资金,你也不用担心,或许家母不支持我经商,但我为叔祖父东奔西走,想来他和叔父都看在眼里的。”
刘穆之果然放下了心,又问道,“那我们要做的便是未来去江州发展的计划了,除了建立货运队,咱们还要涉足什么买卖?”
“酒楼啊,我不是早就答应让你做掌柜了吗?改日咱们可以去燕来楼转转,看看这种档次的酒楼该怎么搞才能赚大钱。”范二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完这话,又揉了揉太阳穴,补充道,“不过,我明日得先去一趟甘泉里。”
刘穆之本还有些担心范二想一出是一出的,及至听他说起初见自己时的打算,才暗暗松了口气,又轻轻点了一下头。
又听范二继续说道,“依托酒楼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对掌握情报大有帮助,更何况咱们手握最先进的炒菜技术,若就此敝帚自珍,实是不甘。”
刘穆之笑了笑,尽管还不知资金何时到位,开酒楼的事也算是定了下来,又想起范二才喝酒归来,便问道,“公子刚才喝得不少吧?我去给你找些醋来解酒?”
范二摇了摇头,连说“没事”,刘穆之还是退了出去,并让阿仁把醋送了过来。
待刘穆之去后,范二便开始为如何获得启动资金而绞尽脑汁,可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少了经济这个基础,即便壮志凌云,也只能算空想。
范二喝了些醋,反倒多了几分醉意,直到阿仁开始摆饭,他才意识到自己在书房中已是呆了半天,而后昏昏沉沉地吃过晚饭,便早早上了床。
次日醒来后,范二习惯性地练了小半个时辰剑法,换过衣服后倒神清气爽起来了。
这样的精神状态,出门走亲访友再好不过了,而刘穆之、周如海等人也提前买好了去甘泉里的礼物。
匆匆吃过早饭,范二便上了牛车,作陪的阿仁和驾车的周如海都早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车子过了朱雀大街,很快便驶入了楚馆林立的淮河南路,这也是京城最热闹的去处。
淮河南路今日的热闹又与往日不同,说到底也还是,受了司马道子主持的灾后重建筹款晚宴的影响。
此时的街道上,处处可见五颜六色的旗帜,旗上写着诸如此类的标语:
“抗雪救灾,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你我同行。”
“捐出一份爱心,共建美好家园。”
。。。。。。
0028丹阳甘氏()
街道两旁旗帜上的标语指引着京城的土豪为雪灾献爱心,小道消息却谣传东府城的赈灾晚宴是竞标买官,传谣者言之凿凿,听者则蠢蠢欲动。
做为募捐的策划者,范二除了祈祷司马道子能顺利筹到钱外还能做什么?
雪灾无情,遭罪的还是平民百姓,能够让他们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也是范二所希望的;悲催的是,他却不能直接对那些受灾的平民表现自己的爱心。
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做过类似的蠢事。
当时季孙氏征集百姓开渠挖沟,子路见这些人干活辛苦便用自家的粮食熬粥给他们喝,孔子得知消息后就跑去把子路的粥倒掉了,连饭锅也砸了。
子路大怒,质问孔子道,“先生天天给我们讲仁义,难道我对百姓施行仁义是错的吗?”
孔子答,“你拿饭给民工吃,这是爱他们。按礼的规定,天子爱普天下的人,诸侯爱本国的人,大夫爱他的职务所管辖的人,士爱他的家人。所爱超出了礼所规定的范围,那就是‘越礼’。民工都是鲁君的百姓,而你擅自去爱他们,这就是你‘越礼’了。”
孔子的话还没说完,季孙氏已经派使者来指责了,“我征集民工让他们干活,先生却让弟子叫他们停工,还拿饭给他们吃。先生难道打算争夺我的百姓吗?”
孔子只好带着弟子们,乘车离开了鲁国。
如果孔子和子路的故事太过久远,范宁的事就更能触目惊心了,——范宁之所以被弹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无偿资助一千多名学生读书。
由此可见,那些多半时候扮演着被欺压角色的老百姓,在特定的时间却是皇帝的禁脔。
私自赈灾这种收买人心之举是不明智的,除非做好了取皇帝而代之的打算,就像东周时田氏代齐一样。
范二虽有自己的想法,却也知现在不是冒头的时候,所以他为百姓的灾难愤愤不平的心,也就慢慢平静了下来。
在无尽的喧嚣中,牛车穿过了淮河南路,继而拐到乌衣巷北面的街道,又往东行了三四里,这才出了三桥篱门。
把南市远远抛在身后,路上的行人便稀少了起来,车子也就恢复了正常速度;即便如此,六十余里的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走完的。
好在这一日没有什么风,阳光也算明媚,范二穿着加厚的衣服也并不觉得冷。
牛车一路南行,直至太阳偏西,范二终于忍不住问周如海道,“周叔,不是只有六十里吗?还有多远?”
周如海高声应道,“快了,前面那个湖,便是甘泉湖。”
范二掀起帘子,远远便见一个大湖,夕阳下波光粼粼,方圆怕是有十余里。
湖光是美丽的,但这并不是对每一个而言的,至少旱鸭子范二此时就莫名打了一个寒颤。
“舅舅家就在甘泉湖畔,我上次来距今都有七年了。”范二说完这话,心头忽然有种近乡情怯的错觉,有关甘家的一切也瞬间浮现在记忆中。
以时间的顺序划分,东晋的士族也可粗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晋廷偏安江左后才崛起的士族,这一类数目最庞大势力也最大,他们基本上已把持了朝政,其杰出代表为王谢桓庾四大家族,顺阳范氏属于这一类中最不显眼的部分。
第二类为汉末鼎盛世家,如今多半被边缘化了,这一类的代表有范阳卢氏、弘农杨氏以及袁崧出身的陈郡袁氏。
第三类为东吴土著世家,东吴灭亡后,这些家族绝大多数保存了下来。其中代表有顾陆朱张,丹阳甘氏正是属于这一类。
战国时秦国丞相甘茂通常被认为是甘氏的先祖,汉末东吴猛将甘宁则被认为是丹阳甘氏的开创者。
进入东晋以来,甘氏的代表人物则为镇南大将军甘卓,他在王敦叛乱时一度举兵讨伐,却因为个人性格的原因而延误战机,而后他和四个儿子皆被王敦暗害。
王敦之乱后,甘卓被平反,获追赠骠骑将军,谥曰敬,世称于湖敬侯。
甘卓之后,只有两个未成年的孙子为其守孝。
由于朝中无人之故,他们连甘卓的封爵都没能继承下来,丹阳甘氏由此彻底被边缘化,好在甘卓的封地保留了下来。
甘卓的这两个孙子,后来还夭折了一个,剩下的一个便是甘夫人的祖父。
自甘夫人的祖父始,甘家开始秉承“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家训,这大概也是甘夫人得以与范弘之结亲的根本原因了。
甘夫人的父亲又是一根独苗,到了甘夫人这一辈才有了兄弟姐妹六人;——甘夫人排行第五,她前面有一个大哥和三个姐姐,后面一个则是弟弟。
范二的大舅舅也算争气,除了夭折的两个孩子外,一共养大了四女二子;细算来,范二的大表姐已年过三十,最小的表弟则只有十岁。
小舅子则简单直接,如今生下来的三个全是儿子,最大的一个正好与范二同岁。
正胡思乱想时,范二忽然发现车子停了下来,耳边也满是犬吠和各种家禽的乱叫,也让他意识到了自己是不速之客。
“终于到了吗?”范二喃喃自语,随即掀起帘子。
夕阳早已没入西山,远处的西山上霞光万道,近处的庄园则生机盎然。
庄园依山而建,外围如京城特有的外郭墙一样树着丈余高的篱笆,篱笆内各种树木枝叶繁茂,隐隐可见的是方圆近百丈、高三丈有余的坞堡耸立其间。
袅袅的炊烟从坞堡内冲向天际,诠释着这个时代特有的乡野风情。
因为腿脚发麻的缘故,范二还没来得及下车,便有壮丁开了庄门,上前相询道,“贵客是从此路过,还是走亲?访友?”
周如海站在车边,行礼作答道,“我家主人是吴郡范家的二公子,是代母亲甘氏省亲来的。”
周如海报上来意,范二又下车郑重其事地递上自己名刺,庄丁自不敢怠慢,连门都没关就转身跑向了坞堡。
只过了片刻,便有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小跑着出来,他们一边呵斥着沸反盈天的狗和家禽,一边张口大喊“表哥”。
范二没能分辨出他们的父亲是谁,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面对他们的无邪,他也报以纯真,一叠声吩咐阿仁快些散发早就准备好的小礼物。
几个表弟扭捏着拒绝,只是围上来缠着范二进堡去,范二只得从了他们。
周如海跟在后面将车赶入庄园内,阿仁则与开门的庄丁搭上了话。
在表弟们的带领下,范二直上坞堡最顶层,才发现甘家此时正在吃晚饭,三个表弟刚才是放下筷子迎自己的。
面对这样的礼遇,范二自是感动莫名。
比起范氏的人丁凋零,甘家十余口已算是人才济济,单是跪坐成一圈围在大案子边吃饭的情景就显得其乐融融的。
尽管偌大的房子中只摆了一个炭盆,范二进来后还是感觉无比温暖。
当范二踏入屋中时,包括外祖父外祖母在内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为的只是迎接他这个将近十年没有上门的外姓人。
范二也不敢怠慢,一一向长辈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