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雍州刺史杨铨期,在襄阳被桓玄的将领冯该杀了;二是殷仲堪和桓玄在江陵城攻杀了四五天之后,现在已是两败俱伤,桓玄最后带着八千败兵离开了江陵!
这两个消息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现在正是藩镇力量最薄弱的时刻,此时正是将他们的兵权收回的最佳时机!
想要让他们就范,仅仅只要一纸诏书和两万兵力而已。
诏书不会是问题,毕竟名义上的君上是个白痴嘛,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诏书都行,玉玺也随便用。。。。。。
至于用兵嘛,北府兵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刘牢之将他们挫败之后,很可能会赖在江州和荆州不回来了,要用还是得用禁卫军。
可要是从京城这四五万军中,抽出两万人去讨伐桓玄和殷仲堪的话,京城的防守就被削弱了,刘牢之会不会趁虚而入呢?
如果能够从豫州调兵就好了,当初怎会做出,将豫州的几个郡划到江州的错误决定呢?
这事,还真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啊!
司马元显正绞尽脑汁地,寻找妥善解决长江上游这几个藩镇的办法时,孙恩在三吴作乱的坏消息终于传到了他的手中。
他得到这个消息后,也就再也不用为桓玄和殷仲堪的事烦恼了!
相比于解决桓玄和殷仲堪的问题,显然是解决孙恩在三吴作乱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近年来只有三吴才是江左的真正大后方,朝廷能够控制的只有三吴。
如果失去了三吴的粮食供应,江左可就直接垮了!
相比于三吴,江州、荆州和雍州算个屁啊,他们爱闹就让他们闹去吧!
刘牢之也是在孙恩作乱几天之后就得到了消息,随后他一面向朝廷上疏请求前去平乱,一面开始整兵出发。
北府军由京口出发,直奔吴郡而去。
由字面上的意思看,刘牢之所帅的北府军,倒与后世的及人民之所需的人民子弟兵差不多了。
其实不然。
刘牢之之所以如此焦急地领兵前往平乱,并不是他有着一副忠肝义胆,而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大好机会,——北府军发财的机会。
如果以战斗力作为评判标准,北府军肯定是江左当之无愧的第一军,可他们的战斗精神却并不如何高尚。
当初谢玄执掌北府军时,这支劲旅就因抢夺辎重而导致过五桥泽的惨败。
如今执掌北府军的领导已经不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谢玄,而是勇略过人却没多少道德操守的刘牢之了,北府的军纪自是一代不如一代。
北府军在驻地京口时,当然是不会骚扰当地百姓的,毕竟当地的很多都是军户,没有兔子会冒死去吃窝边草。又加之当地民风强悍、民间又没有多少财物可抢,三来靠近北方强敌,也并非抢掠的良好场地。
可三吴就大不一样,北府军就没几个是出身三吴的,而且三吴富庶也是天下之名,更何况这儿的民风也甚为柔弱,抢起来根本没压力啊。
在刘牢之眼中,三吴之地就是一只大肥羊,他仿佛听到这只羊的召唤,——人傻、钱多,速来!
0271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刘牢之带领几万北府军从京口杀向吴郡后,谢琰也在随后几天带兵从健康出发了,他的第一站是义兴。
孙恩大军的数量几乎是刘牢之、谢琰联军的十倍,但战斗力却是远远不如的,所以他们面对他们时基本上都是一击即溃,甚至是望风披靡。
谢琰上一次与刘牢之联手破敌,可以追溯到十五年前的淝水之战,当时他是晋军主将之一,正因为他坚决主张主动进攻,才有了刘牢之的洛涧大捷。
而后他又与叔父谢石、堂兄谢玄一起,大破苻坚,为东晋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此可见,谢琰并非徒有高贵出身的无能之辈,他年轻时便以精明干练、风姿优美见称;他眼界很高、性格孤傲,只与宗族中有才名的几个人交朋友,真正往来无白丁。
但他身上的缺点也很明显,他智商高而情商低,带有目中无人的贵族习气。
面对刘牢之,谢琰的心中是有些失落的,比起当什么尚书右仆射来,他更希望自己能重掌北府军,可是。。。。。。
谢琰从义兴杀到吴兴,可谓是势如破竹,他对这样的敌人是不屑一战的。
事实上,他到了吴兴以后也就停了下来,大概是因为看不起刘牢之而不愿与他并肩吧?
这一路上,刘牢之所领的北府军奸淫掳掠、烧杀抢劫,军纪之败坏较孙恩军更有过之,郡县百姓纷纷逃入山中躲避他们。
谢琰看不起现在的北府军,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看着谢琰的大军呆在吴兴不动,刘牢之大概也猜到了原因,但他并未将孙恩放在眼里,更何况过了钱塘江之后还有会稽可抢呢?
孙恩之所以将大本营设在山阴,的确有依仗钱塘江天险的意思,当他听说刘牢之和谢琰的联军势如破竹地杀来时,他也想过效法越王勾践,割据江东。
出乎意料的是,北府军渡江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且他们过江后,也不像之前那些到处劫掠,而是直接扑向了山阴。
孙恩向来是惧怕刘牢之的,所以很快就做出了放弃浙东的决定,准备带领二十万乱军暂时撤向海岛,临行前又效法灰太狼先生说了一句狠话。——我还会回来的!——实际上,这话是曹操当年在赤壁战败时所说,原句是“孤不羞走!”
孙恩的乱军是拖家带口的,尽快先一步离开山阴,但他们与北府军相隔实在太近,按照双方的速度计算,很快就会被追上了。
听说北府军在吴郡等地的劣迹后,孙恩当即下令将抢来的大批细软、美女尽皆丢弃在路上,以减缓他们的速度。
果然,孙恩这壁虎断尾的决策奏效了,北军看到满地的珠宝后,谁还肯再去追击敌人?
就这样,在北府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丰收的同时,孙恩得以率余部从容撤往海岛,他们在这一战中的损失并太不大。
北府军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遂大胜而归。
孙恩打跑了,刘牢之抢饱了,只给三吴八郡留下了一地的狼藉,这个收拾烂摊子的光荣工作最终留给了谢琰。
谢琰随后被任命为会稽内史,都督扬州五郡诸军事,防备孙恩卷土重来。
值此时刻,时令已经是过了中秋了,孙恩的第一次作乱从兴起到扑灭,正好相隔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月内,范二也早已入主寻阳城了。
桓玄在“克莱因瓶”中在自杀之后,卞范之和苻宏当场就倒戈了。
当范二将给自己当兵的福利,及晋升制度向骑兵们游说了一番之后,他们也都一个不落地投降了他。
就算没有范二的高福利高回报,他们投降也是妥妥的事,毕竟他们是骑兵,学会骑马本就不易,更何况还能马上作战呢?
如果就此归农,以前的汗水不是白流了吗?
专业技术人才,更希望能都得到明主,范二正是这样的明主,至少给他当兵可以一天吃上三顿饭,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将骑兵收入囊中,这也是范二除了杀死桓玄之外,处心积虑要做的事。
如今双喜临门,岂非最好的结果?
至于这些骑兵以后由谁来带,肯定不会是苻宏了!
对于苻宏和卞范之在历史上的表现,范二并没有任何印象,但他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两人在桓玄这一次用兵中一定没有好的表现,否则桓玄就不会死在这儿了。
还用不用苻宏和卞范之是以后的事,但在进入寻阳城之前,范二肯定是要他们带路的,只有这样才能不废一兵一卒地进入寻阳城。
范二看着众人都有些精神不振,当即发出了让他们就地休息的命令,又令蔡葵所领的五百人也都休息;同时让侦察兵向甘纯传令,让他们也都先休息好了再到武昌城集合。
解决了睡觉这个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吃饭问题了,这当然难不倒范二。
停在樊口的船上还是有些粮食的,武昌城府库的粮食也可以暂时挪用,只要将这些粮食让士卒们搬一部分来此就行了。
即便是一人一顿吃半斤,一万人也不过是五千斤而已,这都不叫事!
问题是,他们这次又收了多少俘虏呢?
蔡葵很快就将从昨天天黑到今天天亮,这六个时辰内数度与桓玄军作战的大致情况说了出来,范二听完之后不由大点其头。
想不到甘纯和蔡葵,能够在没有自己在侧的情况下做得这么好,难能可贵啊!
很快,甘纯派出的人就给范二带来了新的消息,——他们此刻正在赶来的路上,按他们的速度,最多只要一个时辰就能到此了;这一路上,他们共计收降了五千五百人!
五千五百步兵,再加上五百骑兵,这一宿竟然收降了六千人;加上之前再荆州收降的三千二百人,近十天来竟然收了九千多人了!
黎民军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万人了!
这意味着,甘纯和蔡葵的军衔可以升级为将军了!
这同时也意味着,范二需要给他们准备更多的粮食,以及武器了。
七月十八日,也就是孙恩刚刚进入上虞县的同一天,范二率领着一万余黎民军,分两路前往寻阳。
四日后,范二的两路大军终于在寻阳城外汇合,他们人多势众,又加之有卞范之、苻宏为开路先锋,所以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范二第一时间接管了寻阳的城防,以及桓玄留在此地的一千余士卒,又令人将桓玄的尸体送给他的妻儿;桓家人已意识到此地并非久留之地,所以他们从范二手中求了一个通行证后,便迅速离开了江州。
对于桓玄的家人,范二更倾向于斩尽杀绝的,但这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也只好让他们去了。
控制了江州的军事之后,范二便向朝廷上书,详细地说明了桓玄的无道,并表明自己是在范泰的托付下,在殷仲堪的帮助下战胜了他;同时,他也向朝廷进表,要求朝廷任命范宁都督江州诸军事。。。。。。
都督诸军事,简单而言就是刺史与将军的结合体,朝廷一般都会封这些名号的。
范二之所以没有表请自己,也是因为他此前从未担任任何官职,如果以刺史起步的话,实在太骇人听闻了,这么大的步子很容易扯到蛋。
再一个,江州刺史一般都是高门大阀子弟担任的。
为范宁求这个职务,范二都觉得有些过分了,更何况为自己申请呢?
他没有这么厚的脸皮。
当然,时代已经不同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毕竟荆州刺史殷仲堪和扬州刺史刘牢之已是前车之鉴。
放在十年前,像他们这种身份的人肯定是不能担任这两个职务的!
而范二的出身,与他们并没什么区别。
也正因为如此,范二将表章送出去以后,就命令湖口等地的人将江面全部封锁,江州全面进入了警戒状态。
之所以如此做出这些准备,当然是担心司马元显受不住气来讨伐自己了。
占住天门之后,豫章和天门的道路也就畅通无阻了,范二第一时间向刘穆之写去了信,除了将最新的情况对他做了通知之外,也有向他催要粮食的意思。
毕竟,范二的手中的黎民军已经超过了万人,光是让他们吃饱就是一个大问题。
除了让刘穆之筹集粮食之外,范二还将主意打到了范泰身上,毕竟范泰去年从他手中借了不少粮食,如今也该是归还的时候了!
范泰接到的信是甘纯亲自交到他手上的,跟着甘纯到达天门的士卒还有两千人。
单是送一封信当然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这些人之所以去天门,一来是是为了护送粮食回来,更重要的还是将白莲乡根据地出产的铁带去三江源,因为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三江源的水力才能将板甲冲压出来。
另一个目的,就是将顾恺之、扶余清慧、孔仪和王绵等人接来寻阳,因为范二有更重要的事交代他们。
比如打造马掌、制作望远镜,及加大力度研究火药之类的。
范二呆在寻阳当然也不闲着,至少他每天都需要面无表情地看士卒们操练,同时也要咬牙切齿地训练自己的骑术和箭术。。。。。。
就在这样的忙碌中,范二终于得知了孙恩之乱的噩耗,遂又想起了好久不见的袁皙儿。
0272王愉的离开()
得知孙恩在三吴作乱时,范二的心态是七上八下、五味杂陈的。
无论是孙恩的乱军还是刘牢之所领的北府军,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三吴地区的百姓在他们的践踏之下还能有好日子过?
还有袁皙儿和袁崧也不知有没有出事,按照正常的历史来说他们应该不会有事的,至少在孙恩第一次登陆时不会有事。
但愿他们能够见机行事才好。。。。。。。
另一方面,孙恩之乱对范二来说,还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孙恩的乱军在三吴地区祸害百姓的同时,同样也祸害了王谢等世家大族,这意味着三吴地区的世家大族,在这次民乱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他们还敢在三吴地区重建自己的庄园吗?这样一来,以后范二要想再次推行政令,也就不会再受到这些大族的阻力了,这当然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事。
此外,三吴地区对朝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至少在司马元显心目中,可以轻而易举地辨别讨伐江州和救援三吴之间的先后顺序。
又因为孙恩的乱军几日之内就发展到了将近三十万人,这样的气势肯定是让司马元显手足无措的,这样一来,他就更加腾不出手来对江州、荆州用兵了。
因为孙恩的乱军发展迅猛的缘故,司马元显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平息这一场叛乱,而对上游的江州和荆州也就只能极力安抚了。
事实上,范二得到孙恩在三吴作乱才过了几天,就得到了朝廷将范宁册封为安西将军、江州刺史,且都督江州诸军事的诏书。
朝廷的另一个命令,则是任命还滞留在寻阳的王愉为豫章太守。
这样的消息之所以能第一时间传到范二手中,也未尝没有江左朝廷刻意安抚他的意思。
可惜朝廷也是讲颜面的,所以这一次并没有册封范二,没让他这个将桓玄杀死的猪脚出任任何职务。
范二得到这个消息时刚好是八月初十,此时离他给朝廷上书不过半个月而已,由此也不难看出朝廷是多少担心他对朝廷有什么不轨。
司马元显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因为他并没有料到,孙恩之乱会这么容易被扑灭。
范二得到这样的消息后,心中并没有任何不畅,毕竟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倒是王愉收到了朝廷的委任状之后,心中略有些不安。
王愉在太原王氏虽是庶出,但毕竟是出身高阀的,所以他的心中一直有着出身贵族的骄傲,尽管太原王氏在他逃出寻阳之后就彻底没落了。
说到太原王氏的没落,其实应该追溯到王恭和王国宝、王绪这几人的先后去世。
但司马道子为了补偿他们,到底还是让王愉出任了江州刺史,问题是王愉出任江州刺史才没几天就被因为殷仲堪、桓玄等人的叛乱而逃跑了啊。。。。。
王愉这一跑,算是将太原王氏的脸丢光了,后来桓玄看在他是自己姐夫的份上,将他任命为自己的参军,朝廷却似乎从此忘记了太原王氏了。——谁让桓玄是反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